20
蝉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以及法布尔和《昆虫记》的相关文学常识。
2.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3.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学习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词以及法布尔和《昆虫记》的相关文学常识。
2.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
1.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2.学习作者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是一首诗,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读一读,猜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世界上有一个著名的昆虫学家也写了一篇关于《蝉》的文章,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
二、预习交流
1.作者简介。
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童年时代就迷上了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他在不足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他一生不知疲倦地从事着独具特色的昆虫学研究,完成了《昆虫记》这部著作,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昆虫记》不仅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的生活折射出人类世界。
2.写作背景。
《昆虫记·蝉》共有“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四部分。作者用生动活泼、风趣形象的语言,详细阐明了蝉的生活习性,具体介绍了蝉从卵到幼虫,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课本节选自第二、四部分。
3.文体知识。
科学小品:又名知识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科学小品的特点是:内容真实,结构严谨巧妙,语言生动准确。
三、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蝉从产卵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明确:产卵→孵化幼虫→第一次蜕皮→未长成的蝉→第二次蜕皮→成虫
2.作者不按蝉的生长过程先写蝉的卵,而是首先写蝉的地穴,从蝉的幼虫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其一:
幼虫建筑地穴,这比成虫产卵要生动、丰富、有趣得多,以此开头,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而跟随作者去进一步探究蝉的世界的奥妙;
其二:使行文新颖活泼,不落俗套;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是突出蝉“四年黑暗的苦工”这一重要特点(蝉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的活动)。
四、课文解读
(一)蝉的地穴
●读课文,划分层次。
明确:第一层(1):表明自己“有研究蝉的习性的很好环境”,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2-6):写对蝉的地穴的考察。
第三层(7-11):写对蝉的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
●蝉的地穴
第一层(1段)
1.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与本部分内容之间有何关系?
明确:第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地穴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考察从地穴开始。
2.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作者有个很好的研究蝉的习性的环境,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说明下文的观察都是法布尔亲自观察的,使文章内容具有真实性。
●蝉的地穴考察
第二层(2-6段)
3.蝉的地穴是什么样子的?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明确:①多建在干燥、阳光多的地方;
②地穴孔口周围很干净;
③隧道深约十五六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完全封闭;
④上下通行无阻;
⑤隧道的墙壁十分坚固;
⑥隧道顶部有一层土制薄盖;
⑦穴内温暖严紧,能抵御恶劣气候。
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
4.“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大多数”能否删去?为什么?
明确:这句话运用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将“蝉”的地穴与“金蜣”的地穴相比较,说明“蝉”的地穴周围一点土都没有的特点。
使读者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不能。因为“大多数”是限制性词语,表示多数掘地昆虫的窠外面有土堆,只有少部分的掘地昆虫没有土堆,删去之后就变成掘地昆虫外面都有一堆土,与文意不符,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5.在建隧道时,泥土都搬到哪里去了?
明确:幼虫掘土时,将黏液喷涂在泥土上,使之变成泥浆,墙壁更加柔软了;用肥重的身体把泥浆挤进干土的缝隙里,建成不易崩塌的墙壁。
6.地穴为什么不会坍塌?
明确:“其实,它干起活来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利用砖墙使地道坚固。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粘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是为了从这些根须取得汁液。”
●蝉的幼虫蜕皮
第三层(7-11段)
7.阅读该第三层(7-11),说一说:蝉脱皮的顺序是怎样的?
明确:“外层的皮开始由背上裂开,里面露出淡绿色的蝉体。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这时候,除掉尾部,全体都出来了。”
“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这个动作使尾端从壳中脱出,总的过程大概要半小时。”
8.找出第10自然段中写蝉从壳中脱出的动词,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一段是动作描写,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述“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用了一连串动词,如“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
开”“钩住”等等,把蝉从壳中脱出的艰难过程具体、生动、准确地写了出来。
第8-11段中,作者如何介绍幼虫出穴成长的?
明确:作者又将目光转向地面,描写了幼虫出洞后的活动,主要介绍了幼虫脱壳变为成虫的经过。首先寻找着力点——用前足的爪紧紧地把握住,丝毫不动;接着,开始蜕皮——背上的皮最先开裂,然后依次头、吸管、前腿、后腿、折着的翅膀相继出来,最后使出最大的努力,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蜕掉尾端的皮。经过阳光和空气的沐浴,强壮的蝉能够起飞。
●小结
10.作者对蝉的地穴的观察和研究可分为哪几个层次?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明确:第1层(1):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2层(2-6):写对蝉的地穴的考察。
第3层(7-11):写对蝉的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
作者对蝉的地穴的观察和研究可分为三个层次,是按照从地表到洞穴,再由洞穴到地上的顺序来写的,这也正符合蝉的幼虫的生长规律。
(二)蝉的卵
●读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层(12-13):介绍蝉的产卵,分别说明了产卵的地方、方式和数量等。
第二层(14-17):写蝉卵遇到的危险,首先说明产卵的数量多是为了在遭到破坏时能有幸存者,然后介绍蚋对蝉卵的破坏和蝉对此的茫然无知。
第三层(18-24):介绍蝉卵的孵化和幼虫的活动。
第四层(25-26):概括写蝉的生活历程。
思考:小标题为“蝉的卵”与本部分内容之间有何关系?
明确: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卵》,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卵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产卵、孵化和成虫的考察从介绍产卵开始。?
●蝉的产卵
第一层(12-13段)
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找一找蝉产卵的地点、方式和产卵数量。
明确:地点:干的细枝上
方式: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在细树枝上刺成一排小孔,常常刺出三四十个孔。
数量: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2.第12段“往往”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本题运用说明文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四步法。)
明确:“往往”一词表示大多数情况如此,但不排除个别情况,说明蝉大多时候找向上翘起的树枝,但也有例外,如果去掉的话说明只有找到向上翘起的树枝蝉才会产卵,与原意不符,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蝉卵的危险
第二层(14-17段)
3.蝉的敌人是什么?蝉是用什么办法来拯救自己的家族的?
明确:敌人:蚋。
文章说蝉有个“本能”是指它只会产卵却不懂得保护这些卵。蝉拯救自己家族的方式就是要产大量的卵,这样在遭到破坏时才可能有幸存者,它产这么多卵,是为了防御这种特别的危险。
蚋,体长二到五毫米,头小,色黑,触角粗短,复眼明显,胸背隆起,吸人畜的血液,能传播疾病。幼虫栖于水中。
●蝉卵的孵化和幼虫的生长
第三层(18-24)
仔细读该部分,说一说蝉从产卵到成虫的生长活动情况及其所经历的时间,画一画示意图。(PPT)
●阅读第四层(25、26)
5.作者认为什么样的钹声也不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结合全文,说说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明确:因为蝉从产卵到成虫的过程很艰难:选择枯枝产卵,防御危险;艰难地走出壳外、脱皮;落到地上,面对重重危险;寻觅藏身的地方,避免死亡;钻进地里,四年的黑暗苦工,最后才能换来短短一个月的阳光生活。
6.如何从内容、结构和情感上理解第25、26段?
明确:课文的最后两段总结了蝉的生活经历。“四年黑暗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一句充满感慨的话概括了蝉的一生,既照应了对蝉的地穴介绍,又结束了对蝉的产卵、孵化过程的叙述,并且对全文作了形象的总结,还激起了人们对蝉这种小生灵的敬佩、同情,令人印象深刻。
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明确:运用抒情、议论两种表达方式。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总结蝉的一生,抒发对蝉经过艰苦劳动才换来短暂欢乐的由衷赞叹和同情。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我们不应该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才能穿起漂亮的衣服一展歌喉。在我们身边一些工作艰辛,衣着褴褛的底层人民,他们也是值得我们尊重的,因为这也许是他们向美好生活努力的过程。
五、主旨概括
本文两个部分主要介绍了____________,以及幼蝉____________,描述了蝉______状况以及蝉孵化成幼虫时的生物习性,揭示了蝉在生命之初所可能遭遇的种种危险,抒发对蝉经过艰苦劳动才换来短暂欢乐的由衷赞叹和同情。(蝉的地下穴道
蜕皮的过程
产卵)
六、写作借鉴
采用倒叙的说明顺序。
文章按照幼虫→成虫→产卵→幼虫(顺序:卵→幼虫→成虫→生活习性、生理特征)的顺序行文,跟记叙文“倒叙”的作用完全一样,是为了突出蝉的“4年黑暗中的苦工”,这既是重点(蝉一生大部分的活动时间),又是难点(最不易了解),并使行文生动活泼,吸引读者注意,加深读者印象。
2.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但我们读起来并不觉得枯燥无味,为什么?
明确:《蝉》实质是科学观察笔记、考察报告,属于科学著作的范畴,但是,作者在表达上采用了一些文学性语言对说明对象的科学资料进行综合介绍,因此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把蝉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
如写蝉产卵,写出了以为“可怜的母亲”生儿育女所付出的艰辛,也写出了蚋残害生灵的可恨。写由卵发育成蝉,表现出了蝉所经历的四年漫长历程的艰苦。
这就使文章具有了较强的感染力,能使读者为这个小生物的成长慨叹,从而对作者的“幸福是如此的来之不易又如此的转瞬即逝”的议论和抒情产生共鸣。
二是运用文学的语言表达。
如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一般不为人知的科学现象表现得具体形象,以“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来比喻蝉的离壳过程。
又如以准确而形象的语言描写所观察到的情形,写蝉“身体在空中向后翻腾”,“翻转身体,将折皱的翼竭力向外伸直、张开,用腰部的力量尽力将身体翻上来,恢复头朝上的争唱姿势,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再把尾部从鞘中脱出”,其中的动词准确而又生动地描写了蝉脱壳的整个过程。
三是把自己的观察过程写得富有波折,有情节,有描写,就像是小故事一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七、品析语言
1.本文语言有哪些特点?
明确:一是准确性(准确、明晰、平实),如“小孔成为狭窄的小径,一个个斜下去。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二是生动性(生动活泼、形象风趣、饱含感情),如“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三是通俗性(口语化),如“它必须先知道外面的天气是怎样的,才能决定可以出来晒太阳的日子到了没有”;四是多运用拟人化手法,如“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
2.品析加横线的词语。
①这个小圆孔约一寸口径,周围一点土都没有。(3段)
②它身体里藏有一种极粘的液,可以用来做灰泥。(4段)
③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9段)
④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12段)
⑤蝉卵刚产出,蚋立刻就想把它们毁掉。(15段)
明确:以上用词精准、确切。
⑥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17段)
⑦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爬掘地面。我从放大镜里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24段)
明确:以上使用拟人,饱含感情。
八、拓展延伸
与“蝉”有关的诗句: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
九、老师寄语
这是一场科学与诗的探索之旅,科学是语文学习的态度,诗是语文学习的情怀,让我们满怀激情与诗意,在语文学习上一路前行!更多未知的奇妙之旅,我们期待下次相聚。
十、课后作业
你喜欢什么动物或植物?像法布尔那样去观察一种动物或者植物并记录下你的观察过程和发现。
板书设计:
考察蝉的季节和居住环境中蝉的情况
地穴出口
洞口
建穴
蝉的地穴
(幼虫)
伺机出动
出穴成长
出穴
脱皮
飞离树枝
蝉
成虫产卵
产卵遭破坏
蝉的卵
幼虫落地
孵化
落地
挖穴隐藏
蝉的未知地下生活和对蝉生活的怜惜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
《蝉》同步检测
(满分:70分
时间:4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暴晒(shài)
汁液(zhī)
储藏(chǔ)
挖掘(jué)
B.隧道(suì)
弄塌(tā)
黏土(nián)
抵御(yù)
C.纤弱(qiān)
臃肿(yōng)
刹那(shā)
徘徊(huái)
D.狭窄(zhǎi)
顾忌(jì)
寻觅(mì)
喧嚣(xiāo)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蝉喜欢干躁、阳光多的地方。幼虫身上长着有力的“工具”,能够钻透晒干的泥土与沙石。
B.蝉的幼虫是从地下上来的,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大门口。
C.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粘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
D.只要有一些好天气的气息,他就爬上来,利用顶上的薄盖考察气侯的情况。
3.下列词语填入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2分)
(1)我有研究蝉的习性的很好环境。一到七月初,蝉就________了我门前的树。
(2)我要________它们遗弃下的储藏室,必须用刀子来挖掘。
(3)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利用砖墙使地道________。
(4)地穴________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必须上,是为了从这些根须取得汁液。
A.占据 观察 牢固 往往 B.占领 考察 坚固 常常
C.占领 观察 牢固 往往 D.占据 考察 坚固 常常
4.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现在有一些学生沉迷于抖音短视频,严重影响了学习,家长对此应该无动于衷,坚决制止。
B.在观看电影《冰峰暴》时,有个别观影者无视他人的存在,毫无顾忌地大声谈论剧情,严重影响了其他人的观影。
C.由于巴金对剥削人、压迫人的封建阶级深恶痛绝,所以写下了《家》《春》《秋》这样的作品。
D.通过演习训练,消防员在出现火灾时能镇定自若,及时应对各种险情。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假使它估量到外面有雨或风暴(纤弱的幼虫蜕皮的时候,这是一件顶重要的事情)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
B.做隧道的时候,泥土搬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谁都以为蝉的幼虫用有爪的腿爬上爬下,会将泥土弄塌了,把自己的房子塞住。
C.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
D.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常常在邻近的地方徘徊,寻求适当的地点——一棵小矮树、一丛百里香、一片野草叶、或者一根灌木枝——脱掉身上的皮。
6.下列改句与原句意思有差别的一项是(
)(2分)
A.原句:空壳挂在树枝上,有时可达一两个月之久。
改句:空壳挂在树枝上,可达一两个月之久。
B.原句:它不得不各处寻找软土。
改句:它只得各处寻找软土。
C.原句: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改句:什么样的钹声也不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
D.原句:如果气候看来很温暖,它就用爪击碎天花板,爬到地面上来。
改句:假如气候看来很温暖,它就用爪击碎天花板,爬到地面上来。
7.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2分)
A.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待在旁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
B.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
C.这些小孔的形成,好像用针斜刺下去,把纤维撕裂,并微微挑起。
D.我从放大镜中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
8.指出下面的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4分)
(1)危险来自一种极小的蚋,蝉和它比起来,简直成为庞大的怪物。(
)
(2)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
)
(3)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却是门外的统治者。(
)
(4)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
9.下面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刚建网时,它们一部分从上往下织,一部分从下往上织,不久,一张巨大的天网便完成了。
②平时,红蜘蛛把网建在树上。
③昆虫一旦被网住,众多红蜘蛛便会一拥而上,把毒液注进其体内,昆虫很快便会一命呜呼。
④南美洲有一种红蜘蛛,它们上万只生活在一起,共同织网,合作狩猎,共同分享食物。
⑤然后,红蜘蛛们便开始分享大餐。
A.①②③④⑤
B.④②①③⑤
C
.③④①②⑤
D.②①④③⑤
10.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课文第一段交代作者有个很好的研究蝉的习性的环境,起了统领全文的作用。有了观察蝉的环境就可以具体描写蝉的习性,说明下文的内容都是法布尔亲自观察得出的,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B.全文以作者对蝉一生的观察进程为线索,以幼蝉夏至出洞开头,又以幼蝉天冷入洞结尾,首尾衔接,将蝉一生的生长过程说明得十分完整,文章也因此而显得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C.课文两个部分的说明顺序是按照蝉延续生命的几个过程安排的——先由幼虫到成虫,然后成虫产卵完成繁衍,最后孵化成幼虫结束,这就是蝉循环往复的生活史。
D.《蝉》作为法布尔的一篇科学小品,语言上具有准确性(准确、明晰、平实)、生动性(生动活泼、形象风趣、饱含感情)、通俗性(口语)等特点,写法上科学严谨,不能使用文艺笔调。
11.学习了本文,班上准备进行一次以“有趣的昆虫”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11分)
(1)班上准备确定四个研究课题作为每小组的研究方向,请你再拟两个。(2分)
昆虫的种类、昆虫的生活习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了解昆虫的休息特点——“蛰”。“蛰”即“蛰伏”,指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你能说出与之相关的一个节气及其含义吗?(3分)
(3)为了更好地研究昆虫,小明为大家推荐了一本好书《虫子旁》,请你帮他修改完善下面的话。(4分)
朱赢椿的《虫子旁》,凭借对虫子世界的独特感悟与细致刻画,获得“科普生活类好书”荣誉。《虫子旁》讲述的是一个被我们忽略的虫子的世界。
在那里,“一个水洼就是一片海洋,一片叶子就是一顶阳伞,一个鹅卵石就是一座岛屿,而一块路边的石板的缝隙就可以成为一个尸横遍野的战场……”_______________,让我们照见了自己和自己的生活。
①第1段有语病,写出修改意见。
②给划线处补写一个过渡句。(不超过15个字)
(4)活动结束后,老师要求写一篇活动感悟,下面是李华同学写的一个片段,请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一句。(2分)
走进昆虫的世界,我领略了这个微妙世界无穷的奥秘:蝴蝶的美丽,将我带入了蝶象翩避的神秘王国;__________________。昆虫的世界,是一个美妙的世界。
二、阅读理解(37分)
(一)阅读《蝉的卵》,完成下列题目。(21分)
①普通的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
②它找到适当的细树枝,就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刺成一排小孔。这些小孔的形成,好像用针斜刺下去,把纤维撕裂,并微微挑起。如果它不受干扰,一根枯枝常常刺出三四十个孔。卵就产在这些孔里。小孔成为狭窄的小径,一个个斜下去。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③这是一个昆虫的很好的家庭。它之所以产这许多卵,是为了防御某种特别的危险。必须有大量的卵,遭到毁坏的时候才可能有幸存者。我经过多次的观察,才知道这种危险是什么。这是一种极小的蚋,蝉和它比起来,简直成为庞大的怪物。
④蚋和蝉一样,也有穿刺工具,位于身体下面近中部处,伸出来和身体成直角。蝉卵刚产出,蚋立刻就想把它毁掉。这真是蝉家族的大灾祸。大怪物只须一踏,就可轧扁它们,然而它们置身于大怪物之前却异常镇静,毫无顾忌,真令人惊讶。我曾看见三个蚋依次呆在那里,准备掠夺一个倒霉的蝉。
⑤蝉刚把卵装满一个小孔,到稍高的地方另做新孔,蚋立刻来到这里。虽然蝉的爪可以够着它,而蚋却很镇静,一点不害怕,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在蝉卵上刺一个孔,把自己的卵放进去。蝉飞去了,多数孔内已混进异类的卵,把蝉的卵毁坏。这种成熟的蚋的幼虫,每个小孔内有一个,以蝉卵为食,代替了蝉的家族。
⑥这可怜的母亲一直一无所知。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呆在旁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⑦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连结而成。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走出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⑧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但脱下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附着在树枝上。幼虫落地之前,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线端摇摆着。
⑨它的触须现在自由了,左右挥动;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开合自如。身体悬挂着,只要有微风就动摇不定。它在这里为将来的出世做准备。我看到的昆虫再没有比这个更奇妙了。
⑩不久,它落到地上。这个像跳蚤一般大的小动物在线上摇荡,以防在硬地上摔伤。身体在空气中渐渐变坚强了。它开始投入严肃的实际生活中了。
⑾这时候,它面前危险重重。只要一点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或车辙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黄沙上,或坚韧得无法钻下去的黏土上。
⑿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所以必须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天冷了,迟缓就有死亡的危险。它不得不各处寻找软土。没有疑问,许多是在没有找到以前就死去了。
⒀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扒掘地面。我从放大镜里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几分钟以后,一个土穴就挖成了。这小生物钻下去,隐藏了自己,此后就不再出现了。
⒁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⒂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1.对最后一段有关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器的歌声”中,“喧器的歌声”这个短语是偏正短语。
B.“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一句中,“翅膀”是名词。
C.“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利那欢愉呢?”这句话中的谓语为“歌颂”。
D.“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器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这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复句。
2.从全文来看,蝉从产卵到成虫,其生长要经历哪些过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从说明文的语言特征来分,说明文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生动性说明文。请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色。(5分)
5.选文最后一段说:“四年黑暗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受,这就是蝉的生活”,而前一段则说:“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既然是个“秘密”,作者又为什么说是“苦工”,这样说,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6.名著链接。(3分)
选文出自法国昆虫学家__________(作家)的《昆虫记》。作者根据观察获得第一手资料,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揭开了昆虫世界的一个又一个奥秘: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______________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精确地“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片做巢穴的盖子……难怪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把这位作家称为“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
①苍蝇是“逐臭之夫”,凡是污秽骚臭难闻之地,都可见到它的身影,人们见之分外讨厌,欲置之于死地而后快,可出乎人们意料的是,人人喊打的苍蝇却为人类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②苍蝇的科学贡献。我们知道,苍蝇无鼻子,然而它的嗅觉却十分灵敏,原来,在苍蝇头部有一对触角就是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连,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传给大脑,大脑则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不同神经电脉冲,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科学家们根据苍蝇嗅觉感受器的特点和结构,仿制出了一种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触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即把十分纤细的微电极接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讯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分析器一旦发现气味物质的讯号,便能发出警报。这种分析仪,被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中,用来分析其中的气体成分;也可用于测量潜水艇与矿井里的有毒气体;还可用于改进计算机的输入装置和气体色象分析仪等。
③苍蝇的导航本领是很高明的,它的后面有一对楫翅,是天然导航仪。苍蝇飞行时,楫翅以每秒330次的频率不停地振动,使苍蝇保持航向,一旦苍蝇的虫体倾斜、俯冲或偏离航向,楫翅振动平面的变化便被它基部的感受器所感觉,并向脑子报告,经过分析后,脑就命令有关的肌肉把偏离的航向纠正过来。根据苍蝇楫翅的导航原理,科学家们仿制成功了一种振动陀螺仪。它的主要部件像只音叉,是通过一个中柱固定在基座上的,装在音叉四周的电磁铁,使音叉产生固定振幅和频率的振动。当飞机、舰船与火箭偏离正确航向时,音叉基座和中柱就发生旋转,中柱上的弹性杆就会将这一振动转变成一定的电信号,传给转向舵,于是航向便被纠正过来了。
④苍蝇还生长着一对结构奇特的比脑袋还大的蜂窝状的眼睛——复眼。科学家根据复眼的结构已研制出一种“蝇眼相机”,它的镜头是由1
329块小透镜黏合而成的,一次可拍摄1
329张相同的照片,其分辨率高达每厘米4
000多条线。由复眼的结构还研制出了光学测速仪,可以测量转动物体的速度。
⑤苍蝇是人类的美味佳肴,当然我们不是蜘蛛,也不是壁虎,不可以直接把它们放进嘴里嚼。苍蝇身上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其中蛋白质占40%左右,脂肪占10%-15%。而苍蝇的幼虫——蝇蛆的蛋白质含量则更高,还含有钙、镁、磷等微量元素。在提取蛋白质过程中还可开发高级食品,生产过程中同时可得到抗菌素、凝聚素等。
⑥因此,在科学日益发展的今天,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探索,就连“四害”之一的苍蝇也可成为人类宝贵的资源。
1.下面一段文字是从上文中摘出来的,请说说它应安插在哪两句之间。(2分)
而且苍蝇的繁殖能力在昆虫世界位居第一,一对苍蝇四个月可生育2
660亿个蝇蛆,可积累纯蛋白质600吨以上,生产潜力大,周期短,是迄今用其他方法生产动物蛋白质无法相比的。
2.第1题中的文字由于表述不清,容易造成错讹,请谈谈这种错误是怎样造成的。(3分)
3.这篇说明文恰当的文题是( )(2分)
A.有用的苍蝇 B.苍蝇的贡献
C.变害为宝 D.要善于发现
4.这篇文章的结构是( )(2分)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D.分——总——分
5.这篇文章的层次划分是( )(2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6.本文第④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 )(2分)
A.下定义、列数字
B.打比方、作诠释
C.作诠释、下定义
D.打比方、列数字
7.阅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3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
《蝉》同步检测
(满分:70分
时间:4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
A.暴晒(shài)
汁液(zhī)
储藏(chǔ)
挖掘(jué)
B.隧道(suì)
弄塌(tā)
黏土(nián)
抵御(yù)
C.纤弱(qiān)
臃肿(yōng)
刹那(shā)
徘徊(huái)
D.狭窄(zhǎi)
顾忌(jì)
寻觅(mì)
喧嚣(xiāo)
解析:C.纤弱(qiān)的正确读音是(xiān),刹那(shā)的正确读音是(chà)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2分)
A.蝉喜欢干躁、阳光多的地方。幼虫身上长着有力的“工具”,能够钻透晒干的泥土与沙石。
B.蝉的幼虫是从地下上来的,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大门口。
C.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粘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
D.只要有一些好天气的气息,他就爬上来,利用顶上的薄盖考察气侯的情况。
解析:A项,“躁”应为“燥”;C项,“粘”应为“黏”;D项,“侯”应为“候”。
3.下列词语填入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1)我有研究蝉的习性的很好环境。一到七月初,蝉就________了我门前的树。
(2)我要________它们遗弃下的储藏室,必须用刀子来挖掘。
(3)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利用砖墙使地道________。
(4)地穴________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必须上,是为了从这些根须取得汁液。
A.占据 观察 牢固 往往 B.占领 考察 坚固 常常
C.占领 观察 牢固 往往 D.占据 考察 坚固 常常
4.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2分)
A.现在有一些学生沉迷于抖音短视频,严重影响了学习,家长对此应该无动于衷,坚决制止。
B.在观看电影《冰峰暴》时,有个别观影者无视他人的存在,毫无顾忌地大声谈论剧情,严重影响了其他人的观影。
C.由于巴金对剥削人、压迫人的封建阶级深恶痛绝,所以写下了《家》《春》《秋》这样的作品。
D.通过演习训练,消防员在出现火灾时能镇定自若,及时应对各种险情。
解析:“无动于衷”指心里一点儿不受感动,一点儿也不动心。指对令人感动或应该关注的事情毫无反应或漠不关心。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假使它估量到外面有雨或风暴(纤弱的幼虫蜕皮的时候,这是一件顶重要的事情)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
B.做隧道的时候,泥土搬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谁都以为蝉的幼虫用有爪的腿爬上爬下,会将泥土弄塌了,把自己的房子塞住。
C.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
D.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常常在邻近的地方徘徊,寻求适当的地点——一棵小矮树、一丛百里香、一片野草叶、或者一根灌木枝——脱掉身上的皮。
解析:A项,括号应改为破折号;C项,分号改为逗号;D项,顿号应改为逗号。
6.下列改句与原句意思有差别的一项是(
A
)(2分)
A.原句:空壳挂在树枝上,有时可达一两个月之久。
改句:空壳挂在树枝上,可达一两个月之久。
B.原句:它不得不各处寻找软土。
改句:它只得各处寻找软土。
C.原句: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改句:什么样的钹声也不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
D.原句:如果气候看来很温暖,它就用爪击碎天花板,爬到地面上来。
改句:假如气候看来很温暖,它就用爪击碎天花板,爬到地面上来。
解析:本题考查句式变换的能力。A项,改句删去“有时”,意思与原句有出入,把个别变成了普遍,偶然变成了必然。
7.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C
)(2分)
A.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待在旁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
B.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
C.这些小孔的形成,好像用针斜刺下去,把纤维撕裂,并微微挑起。
D.我从放大镜中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
解析:A.拟人。B.拟人。D.比喻。
8.指出下面的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4分)
(1)危险来自一种极小的蚋,蝉和它比起来,简直成为庞大的怪物。(
)
(2)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
)
(3)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却是门外的统治者。(
)
(4)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
答案:(1)作比较
(2)举例子
(3)打比方
(4)摹状貌
9.下面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①刚建网时,它们一部分从上往下织,一部分从下往上织,不久,一张巨大的天网便完成了。
②平时,红蜘蛛把网建在树上。
③昆虫一旦被网住,众多红蜘蛛便会一拥而上,把毒液注进其体内,昆虫很快便会一命呜呼。
④南美洲有一种红蜘蛛,它们上万只生活在一起,共同织网,合作狩猎,共同分享食物。
⑤然后,红蜘蛛们便开始分享大餐。
A.①②③④⑤
B.④②①③⑤
C
.③④①②⑤
D.②①④③⑤
解析:答题时,首先在阅读各句的基础上,准确判断出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然后再分析各句间的关系,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文段介绍的是红蜘蛛,通过阅读可知④句为总领句,先提出了说明对象——红蜘蛛,故选B项。
10.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
)(2分)
A.课文第一段交代作者有个很好的研究蝉的习性的环境,起了统领全文的作用。有了观察蝉的环境就可以具体描写蝉的习性,说明下文的内容都是法布尔亲自观察得出的,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B.全文以作者对蝉一生的观察进程为线索,以幼蝉夏至出洞开头,又以幼蝉天冷入洞结尾,首尾衔接,将蝉一生的生长过程说明得十分完整,文章也因此而显得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C.课文两个部分的说明顺序是按照蝉延续生命的几个过程安排的——先由幼虫到成虫,然后成虫产卵完成繁衍,最后孵化成幼虫结束,这就是蝉循环往复的生活史。
D.《蝉》作为法布尔的一篇科学小品,语言上具有准确性(准确、明晰、平实)、生动性(生动活泼、形象风趣、饱含感情)、通俗性(口语)等特点,写法上科学严谨,不能使用文艺笔调。
解析:考查说明文的写作风格。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文或文艺性说明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所以D项中说“不能使用文艺笔调”是错误的。故答案为D。
11.学习了本文,班上准备进行一次以“有趣的昆虫”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11分)
(1)班上准备确定四个研究课题作为每小组的研究方向,请你再拟两个。(2分)
昆虫的种类、昆虫的生活习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了解昆虫的休息特点——“蛰”。“蛰”即“蛰伏”,指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你能说出与之相关的一个节气及其含义吗?(3分)
(3)为了更好地研究昆虫,小明为大家推荐了一本好书《虫子旁》,请你帮他修改完善下面的话。(4分)
朱赢椿的《虫子旁》,凭借对虫子世界的独特感悟与细致刻画,获得“科普生活类好书”荣誉。《虫子旁》讲述的是一个被我们忽略的虫子的世界。
在那里,“一个水洼就是一片海洋,一片叶子就是一顶阳伞,一个鹅卵石就是一座岛屿,而一块路边的石板的缝隙就可以成为一个尸横遍野的战场……”_______________,让我们照见了自己和自己的生活。
①第1段有语病,写出修改意见。
②给划线处补写一个过渡句。(不超过15个字)
(4)活动结束后,老师要求写一篇活动感悟,下面是李华同学写的一个片段,请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一句。(2分)
走进昆虫的世界,我领略了这个微妙世界无穷的奥秘:蝴蝶的美丽,将我带入了蝶象翩避的神秘王国;__________________。昆虫的世界,是一个美妙的世界。
答案:(1)昆虫的叫声
昆虫的住所
(2)惊蛰。惊蛰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蛰伏动物被雷声震醒,出来活动。
(3)①“独特感悟与细致刻画”应为“细致刻画与独特感悟”。②虫子的世界就像是一面镜子
(4)示例:蟋蟀的鸣唱,将我引入了乐曲悠扬的音乐殿堂
二、阅读理解(37分)
(一)阅读《蝉的卵》,完成下列题目。(21分)
①普通的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
②它找到适当的细树枝,就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刺成一排小孔。这些小孔的形成,好像用针斜刺下去,把纤维撕裂,并微微挑起。如果它不受干扰,一根枯枝常常刺出三四十个孔。卵就产在这些孔里。小孔成为狭窄的小径,一个个斜下去。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③这是一个昆虫的很好的家庭。它之所以产这许多卵,是为了防御某种特别的危险。必须有大量的卵,遭到毁坏的时候才可能有幸存者。我经过多次的观察,才知道这种危险是什么。这是一种极小的蚋,蝉和它比起来,简直成为庞大的怪物。
④蚋和蝉一样,也有穿刺工具,位于身体下面近中部处,伸出来和身体成直角。蝉卵刚产出,蚋立刻就想把它毁掉。这真是蝉家族的大灾祸。大怪物只须一踏,就可轧扁它们,然而它们置身于大怪物之前却异常镇静,毫无顾忌,真令人惊讶。我曾看见三个蚋依次呆在那里,准备掠夺一个倒霉的蝉。
⑤蝉刚把卵装满一个小孔,到稍高的地方另做新孔,蚋立刻来到这里。虽然蝉的爪可以够着它,而蚋却很镇静,一点不害怕,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在蝉卵上刺一个孔,把自己的卵放进去。蝉飞去了,多数孔内已混进异类的卵,把蝉的卵毁坏。这种成熟的蚋的幼虫,每个小孔内有一个,以蝉卵为食,代替了蝉的家族。
⑥这可怜的母亲一直一无所知。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呆在旁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⑦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连结而成。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走出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⑧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但脱下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附着在树枝上。幼虫落地之前,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线端摇摆着。
⑨它的触须现在自由了,左右挥动;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开合自如。身体悬挂着,只要有微风就动摇不定。它在这里为将来的出世做准备。我看到的昆虫再没有比这个更奇妙了。
⑩不久,它落到地上。这个像跳蚤一般大的小动物在线上摇荡,以防在硬地上摔伤。身体在空气中渐渐变坚强了。它开始投入严肃的实际生活中了。
⑾这时候,它面前危险重重。只要一点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或车辙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黄沙上,或坚韧得无法钻下去的黏土上。
⑿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所以必须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天冷了,迟缓就有死亡的危险。它不得不各处寻找软土。没有疑问,许多是在没有找到以前就死去了。
⒀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扒掘地面。我从放大镜里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几分钟以后,一个土穴就挖成了。这小生物钻下去,隐藏了自己,此后就不再出现了。
⒁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⒂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1.对最后一段有关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器的歌声”中,“喧器的歌声”这个短语是偏正短语。
B.“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一句中,“翅膀”是名词。
C.“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利那欢愉呢?”这句话中的谓语为“歌颂”。
D.“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器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这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复句。
解析:C.“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利那欢愉呢?”这句话中的谓语为“响亮”。
2.从全文来看,蝉从产卵到成虫,其生长要经历哪些过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卵
孵化
幼虫第一次蜕皮(或幼虫落地)
未成长的蝉(或幼虫的地下生活)
3.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列数字,通过具体数据的罗列,准确的说明了蝉产卵的数量多的特点,进而为后文“产卵多是为了在遭到破坏时能有幸存者”做铺垫。
4.从说明文的语言特征来分,说明文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生动性说明文。请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色。(5分)
本文的语言生动,是带有文学性的说明文。如第6段“这可怜的母亲一直一无所知。……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蝉面对蚋来侵害蝉卵时无所作为的本能,融入了作者的惋惜的心情。
5.选文最后一段说:“四年黑暗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受,这就是蝉的生活”,而前一段则说:“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既然是个“秘密”,作者又为什么说是“苦工”,这样说,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两者的说法并不矛盾。“苦工”是就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时间之久而言的,“秘密”是对未成长的蝉的地下生活具体方式而言的。
6.名著链接。(3分)
选文出自法国昆虫学家__________(作家)的《昆虫记》。作者根据观察获得第一手资料,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揭开了昆虫世界的一个又一个奥秘: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______________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精确地“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片做巢穴的盖子……难怪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把这位作家称为“______________”。
法布尔
切叶蜂
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
①苍蝇是“逐臭之夫”,凡是污秽骚臭难闻之地,都可见到它的身影,人们见之分外讨厌,欲置之于死地而后快,可出乎人们意料的是,人人喊打的苍蝇却为人类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②苍蝇的科学贡献。我们知道,苍蝇无鼻子,然而它的嗅觉却十分灵敏,原来,在苍蝇头部有一对触角就是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连,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传给大脑,大脑则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不同神经电脉冲,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科学家们根据苍蝇嗅觉感受器的特点和结构,仿制出了一种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触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即把十分纤细的微电极接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讯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分析器一旦发现气味物质的讯号,便能发出警报。这种分析仪,被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中,用来分析其中的气体成分;也可用于测量潜水艇与矿井里的有毒气体;还可用于改进计算机的输入装置和气体色象分析仪等。
③苍蝇的导航本领是很高明的,它的后面有一对楫翅,是天然导航仪。苍蝇飞行时,楫翅以每秒330次的频率不停地振动,使苍蝇保持航向,一旦苍蝇的虫体倾斜、俯冲或偏离航向,楫翅振动平面的变化便被它基部的感受器所感觉,并向脑子报告,经过分析后,脑就命令有关的肌肉把偏离的航向纠正过来。根据苍蝇楫翅的导航原理,科学家们仿制成功了一种振动陀螺仪。它的主要部件像只音叉,是通过一个中柱固定在基座上的,装在音叉四周的电磁铁,使音叉产生固定振幅和频率的振动。当飞机、舰船与火箭偏离正确航向时,音叉基座和中柱就发生旋转,中柱上的弹性杆就会将这一振动转变成一定的电信号,传给转向舵,于是航向便被纠正过来了。
④苍蝇还生长着一对结构奇特的比脑袋还大的蜂窝状的眼睛——复眼。科学家根据复眼的结构已研制出一种“蝇眼相机”,它的镜头是由1
329块小透镜黏合而成的,一次可拍摄1
329张相同的照片,其分辨率高达每厘米4
000多条线。由复眼的结构还研制出了光学测速仪,可以测量转动物体的速度。
⑤苍蝇是人类的美味佳肴,当然我们不是蜘蛛,也不是壁虎,不可以直接把它们放进嘴里嚼。苍蝇身上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其中蛋白质占40%左右,脂肪占10%-15%。而苍蝇的幼虫——蝇蛆的蛋白质含量则更高,还含有钙、镁、磷等微量元素。在提取蛋白质过程中还可开发高级食品,生产过程中同时可得到抗菌素、凝聚素等。
⑥因此,在科学日益发展的今天,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探索,就连“四害”之一的苍蝇也可成为人类宝贵的资源。
1.下面一段文字是从上文中摘出来的,请说说它应安插在哪两句之间。(2分)
而且苍蝇的繁殖能力在昆虫世界位居第一,一对苍蝇四个月可生育2
660亿个蝇蛆,可积累纯蛋白质600吨以上,生产潜力大,周期短,是迄今用其他方法生产动物蛋白质无法相比的。
放在第⑤段第4句和第5句之间。
2.第1题中的文字由于表述不清,容易造成错讹,请谈谈这种错误是怎样造成的。(3分)
从句子结构看,在“一对苍蝇”后,有两个动宾短语“可生育2
660亿个蝇蛆”“可积累纯蛋白质600吨以上”,两个短语共用一个主语,而“一对苍蝇”和“纯蛋白质600吨以上”是什么关系未交代清楚,因此容易造成错讹。
3.这篇说明文恰当的文题是( B )(2分)
A.有用的苍蝇 B.苍蝇的贡献
C.变害为宝 D.要善于发现
4.这篇文章的结构是( B )(2分)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D.分——总——分
5.这篇文章的层次划分是( C )(2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6.本文第④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 D )(2分)
A.下定义、列数字
B.打比方、作诠释
C.作诠释、下定义
D.打比方、列数字
7.阅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3分)
示例:只要善于发现,善于探究,这世界上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人类的宝贵资源。(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以及法布尔和《昆虫记》的相关文学常识。
2.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3.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学习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词以及法布尔和《昆虫记》的相关文学常识。
2.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
1.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2.学习作者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学法指导:
1.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在生词上面注音,圈出好词,划出好句。
2.学习本文说明事物的独特方法,体会文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及人文主义关怀
(
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对万物的赞美之心。)
3.预习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标记下来,并形成问题以便课堂上呈现。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科学小品。
又名知识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科学小品的特点:内容真实,结构严谨巧妙,语言生动准确。?
一般说明文和科学小品的区别。
如《辞海》是这样介绍银杏的:?银杏亦称“白果树”“公孙树”。银杏科。落叶乔木。叶扇形。雌雄异株。种子椭圆形或倒卵形。系孑遗植物,我国普遍栽培;日本亦产生长较慢,寿命较长,可达千?余年。种仁供食用,多食中毒,外种皮可提栲胶。木材浅黄色,细致,轻软,供建筑、家具,雕刻及其他工艺品用。又为庭园树、行道树。中医学上以种子入药,性平、味苦涩、有小毒。功能敛肺定喘,主治痰哮喘咳、遗精、带下、小便频数等症。种子含有氢氰酸、组氨酸、蛋白质等。?
这段关于银杏的说明文只是对银杏的名称、特点、?产地,用途等作客观的如实的介绍,全是解说式的语言,
与本文相比,语言缺少生动性。
二、预习任务
1.了解作者了解作者及《昆虫记》。
2.细读课文,做好文中的批注。
3.整体感知。
(1)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课文两大部分是怎样安排顺序的?课文第一部分又是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顺序?
(2)读过文章,你知道蝉从产卵到成虫,其生长要经历哪些过程吗?
(3)请说说你认为描写得既生动又准确的段落并说明理由。
三、预习检测
1.填空。
法布尔, 国 家、 作家,以 一书留名后世,该书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具重要地位,已译成多种不同语言。雨果称他为“ ”。?
2.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棉花的纤维( )虽然十分细小,可是聚在一起,人们就用它纺成线,做成衣物。
(2)到野外活动时,应避免在杂草中游玩,以防跳蚤( )叮咬。
(3)村民们不畏干旱、bào
shài( )等恶劣( )天气的影响,抓紧修建fáng
yù( )隧道(
)。对于外人的质疑和反对,大家无动于衷( )。
(4)既然寻觅( )美丽,何不避开车马xuān
xiāo( ),在心中修篱种菊?
3.选词填空。
(1)如果气候看来很温暖,它就用爪
(打碎、敲碎、击碎)天花板,爬到地面上来。
(2)脱下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
(附加、附着、附录)在树枝上。
(3)这小生物
(钻、躲、藏)下去,隐藏了自己,此后就不再出现了。
4.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
A.我要考察它们遗弃下的储藏室,必须用刀子来挖掘。
B.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利用砖墙使地道坚固。
C.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D.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联结而成。
5.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蝉的地穴的?
6.读过文章,你知道蝉从产卵到成虫,其生长要经历哪些过程吗?请填写出来。
7.文章第一部分写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第二部分写成虫产卵到幼虫活动的过程。假如把两部分顺序换一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8.蝉的一生既是漫长的,又是短暂的。读完本文后,你有何感想?
【课中导读】
一、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蝉从产卵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明确:
2.作者不按蝉的生长过程先写蝉的卵,而是首先写蝉的地穴,从蝉的幼虫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
二、课文解读
(一)蝉的地穴
●读课文,划分层次(文中标记)
●蝉的地穴
第一层(1段)
1.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与本部分内容之间有何关系?
明确:
2.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
●蝉的地穴考察
第二层(2-6段)
3.蝉的地穴是什么样子的?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明确:
4.“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大多数”能否删去?为什么?
明确:
5.在建隧道时,泥土都搬到哪里去了?
明确:
6.地穴为什么不会坍塌?
明确:
●蝉的幼虫蜕皮
第三层(7-11段)
7.阅读该第三层(7-11),说一说:蝉脱皮的顺序是怎样的?
明确:
8.找出第10自然段中写蝉从壳中脱出的动词,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
第8-11段中,作者如何介绍幼虫出穴成长的?
明确:
●小结
10.作者对蝉的地穴的观察和研究可分为哪几个层次?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明确:
(二)蝉的卵
●读课文,划分层次(文中标记)
思考:小标题为“蝉的卵”与本部分内容之间有何关系?
明确:
●蝉的产卵
第一层(12-13段)
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找一找蝉产卵的地点、方式和产卵数量。
明确:地点:
方式:
数量:
2.第12段“往往”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本题运用说明文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四步法。)
明确:
●蝉卵的危险
第二层(14-17段)
3.蝉的敌人是什么?蝉是用什么办法来拯救自己的家族的?
明确:
●蝉卵的孵化和幼虫的生长
第三层(18-24)
4.仔细读该部分,说一说蝉从产卵到成虫的生长活动情况及其所经历的时间,画一画示意图。
●阅读第四层(25、26)
5.作者认为什么样的钹声也不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结合全文,说说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明确:
6.如何从内容、结构和情感上理解第25、26段?
明确:
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明确:
三、主旨概括
本文两个部分主要介绍了____________,以及幼蝉____________,描述了蝉______状况以及蝉孵化成幼虫时的生物习性,揭示了蝉在生命之初所可能遭遇的种种危险,抒发对蝉经过艰苦劳动才换来短暂欢乐的由衷赞叹和同情。
四、写作借鉴
采用倒叙的说明顺序。
文章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顺序:卵→幼虫→成虫→生活习性、生理特征)的顺序行文,跟记叙文“倒叙”的作用完全一样,是为了突出蝉的“4年黑暗中的苦工”,这既是重点(蝉一生大部分的活动时间),又是难点(最不易了解),并使行文生动活泼,吸引读者注意,加深读者印象。
2.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但我们读起来并不觉得枯燥无味,为什么?
明确:《蝉》实质是科学观察笔记、考察报告,属于科学著作的范畴,但是,作者在表达上采用了一些文学性语言对说明对象的科学资料进行综合介绍,因此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写蝉产卵,写出了以为“可怜的母亲”生儿育女所付出的艰辛,也写出了蚋残害生灵的可恨。写由卵发育成蝉,表现出了蝉所经历的四年漫长历程的艰苦。
这就使文章具有了较强的感染力,能使读者为这个小生物的成长慨叹,从而对作者的“幸福是如此的来之不易又如此的转瞬即逝”的议论和抒情产生共鸣。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一般不为人知的科学现象表现得具体形象,以“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来比喻蝉的离壳过程。
又如以准确而形象的语言描写所观察到的情形,写蝉“身体在空中向后翻腾”,“翻转身体,将折皱的翼竭力向外伸直、张开,用腰部的力量尽力将身体翻上来,恢复头朝上的争唱姿势,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再把尾部从鞘中脱出”,其中的动词准确而又生动地描写了蝉脱壳的整个过程。
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品析语言
1.本文语言有哪些特点?
明确:一是_______性(准确、明晰、平实),如“小孔成为狭窄的小径,一个个斜下去。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二是______性(生动活泼、形象风趣、饱含感情),如“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三是_______性(口语化),如“它必须先知道外面的天气是怎样的,才能决定可以出来晒太阳的日子到了没有”;
四是多运用__________手法,如“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
2.品析加横线的词语。
①这个小圆孔约一寸口径,周围一点土都没有。(3段)
②它身体里藏有一种极粘的液,可以用来做灰泥。(4段)
③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9段)
④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12段)
⑤蝉卵刚产出,蚋立刻就想把它们毁掉。(15段)
明确: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17段)
⑦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爬掘地面。我从放大镜里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24段)
明确: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拓展延伸(记一记)
与“蝉”有关的诗句: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
七、课后作业
你喜欢什么动物或植物?像法布尔那样去观察一种动物或者植物并记录下你的观察过程和发现。
【课后导练】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问题。
蚋和蝉一样,也有穿刺工具,位于身体下面近中部处,伸出来和身体成直角。蝉卵刚产出,蚋立刻就想把它们毁掉。这真是蝉家族的大灾祸。大怪物只需一踏,就可轧扁它们,然而它们置身于大怪物之前却异常镇静,毫无顾忌,真令人惊讶。我曾见过三个蚋依次待在那里,准备掠夺一个倒霉的蝉。
蝉刚把卵装满一个小孔,到稍高的地方另做新孔,蚋立刻来到这里。虽然蝉的爪可以够着它,蚋却很镇静,一点儿不害怕,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在蝉卵上刺一个孔,把自己的卵放进去。蝉飞去了,多数孔内已混进异类的卵,把蝉的卵毁坏。这种成熟很快的蚋的幼虫,在每个小孔内有一个,以蝉卵为食,取代了蝉的家族。
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待在旁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联结而成。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越过带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但脱下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附着在树枝上。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它的触须现在自由了,左右挥动;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张合自如。身体悬挂着,只要有一点儿微风就动摇不定。它在这里为将来的出世做准备。我看到的昆虫再没有比这个更奇妙的了。
不久,它落到地上。这个像跳蚤一般大小的小动物在线上摇荡,以防在硬地上摔伤。身体在空气中渐渐变坚强了。它开始投入严肃的实际生活中了。
这时,它面前危险重重。只要一点儿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或车辙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黄沙上,或坚韧得无法钻下去的黏土上。
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所以必须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天冷了,迟缓就有死亡的危险。它不得不各处寻找软土,没有疑问,许多是在没有找到以前就死去了。
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扒掘地面。我从放大镜中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几分钟以后,一个土穴就挖成了。这小生物钻下去,隐藏了自己,此后就不再出现了。
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1.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2.理解文中两个画线句子的含义。
(1)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2)它开始投入严肃的实际生活中了。
3.选文最后一句,作者认为什么样的钹声也不能响亮到足以歌颂蝉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结合全文,说说作者这样认为的理由。
4.选文尾段说:“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0张PPT)
20
蝉
新课引入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是一首诗,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读一读,猜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
世界上有一个著名的昆虫学家也写了一篇关于《蝉》的文章,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
作者简介
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童年时代就迷上了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他在不足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他一生不知疲倦地从事着独具特色的昆虫学研究,完成了《昆虫记》这部著作,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昆虫记》不仅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的生活折射出人类世界。
写作背景
《昆虫记·蝉》共有“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四部分。作者用生动活泼、风趣形象的语言,详细阐明了蝉的生活习性,具体介绍了蝉从卵到幼虫,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课本节选自第二、四部分。
1.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2.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3.理解作者在对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学习目标
文体知识
科学小品:又名知识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科学小品的特点是:内容真实,结构严谨巧妙,语言生动准确。
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蝉从产卵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产卵
孵化
幼虫
第一次蜕皮
未长成的蝉
第二次蜕皮
成虫
2.作者不按蝉的生长过程先写蝉的卵,而是首先写蝉的地穴,从蝉的幼虫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其一:
幼虫建筑地穴,这比成虫产卵要生动、丰富、有趣得多,以此开头,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而跟随作者去进一步探究蝉的世界的奥妙;
其二:使行文新颖活泼,不落俗套;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是突出蝉“四年黑暗的苦工”这一重要特点(蝉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的活动)。
读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层(1):表明自己“有研究蝉的习性的很好环境”,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2-6):写对蝉的地穴的考察。
第三层(7-11):写对蝉的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
蝉的地穴
1.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与本部分内容之间有何关系?
第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地穴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考察从地穴开始。
重点讲解
第一层(1)
蝉的地穴
2.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交代作者有个很好的研究蝉的习性的环境,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说明下文的观察都是法布尔亲自观察的,使文章内容具有真实性。
阅读方法解密
说明文开头句(段)作用分析法。
说明文开头句(段)的作用一般是:
引出或交代说明对象;
引出下文的说明内容;
如果是通过事例引出说明对象,那就还有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作用。
重点讲解
蝉的地穴考察
3.蝉的地穴是什么样子的?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
①多建在干燥、阳光多的地方;
②地穴孔口周围很干净;
③隧道深约十五六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完全封闭;
④上下通行无阻;
⑤隧道的墙壁十分坚固;
⑥隧道顶部有一层土制薄盖;
⑦穴内温暖严紧,能抵御恶劣气候。
第二层(2-6)
这句话运用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将“蝉”的地穴与“金蜣”的地穴相比较,说明“蝉”的地穴周围一点土都没有的特点。
使读者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4.“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大多数”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因为“大多数”是限制性词语,表示多数掘地昆虫的窠外面有土堆,只有少部分的掘地昆虫没有土堆,删去之后就变成掘地昆虫外面都有一堆土,与文意不符,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5.在建隧道时,泥土都搬到哪里去了?
幼虫掘土时,将黏液喷涂在泥土上,使之变成泥浆,墙壁更加柔软了;用肥重的身体把泥浆挤进干土的缝隙里,建成不易崩塌的墙壁。
6.地穴为什么不会坍塌?
“其实,它干起活来简直像矿工或铁路
工程师。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
师利用砖墙使地道坚固。蝉同他们一样聪
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它身子里藏
有一种极粘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地
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是为了从这些根须取得汁液。”
蝉的幼虫蜕皮
7.阅读该部分,说一说:蝉脱皮的顺序是怎样的?
“外层的皮开始由背上裂开,里面露出淡绿色的蝉体。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这时候,除掉尾部,全体都出来了。”
第三层(7-11)
“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这个动作使尾端从壳中脱出,总的过程大概要半小时。”
8.找出第10自然段中写蝉从壳中脱出的动词,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一段是动作描写,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述“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用了一连串动词,如“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
开”“钩住”等等,把蝉从壳中脱出的艰难过程具体、生动、准确地写了出来。
蜕皮的顺序:
→背
→头
→吸管和前腿
→后腿与翅膀
→尾部
●点我视频
蝉体的颜色变化
9.第8-11段中,作者如何介绍幼虫出穴成长的?
作者又将目光转向地面,描写了幼虫出洞后的活动,主要介绍了幼虫脱壳变为成虫的经过。首先寻找着力点——用前足的爪紧紧地把握住,丝毫不动;接着,开始蜕皮——背上的皮最先开裂,然后依次头、
吸管、前腿、后腿、折着的翅膀
相继出来,最后使出最大的努力,
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蜕掉尾
端的皮。经过阳光和空气的沐浴,
强壮的蝉能够起飞。
10.作者对蝉的地穴的观察和研究可分为几个层次?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第1层(1):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2层(2-6):写对蝉的地穴的考察。
第3层(7-11):写对蝉的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
作者对蝉的地穴的观察和研究可分为三个层次,是按照从地表到洞穴,再由洞穴到地上的顺序来写的,这也正符合蝉的幼虫的生长规律。
小结:
蝉的卵
第一层(12-13):介绍蝉的产卵,分别说明了产卵的地方、方式和数量等。
第二层(14-17):写蝉卵遇到的危险,首先说明产卵的数量多是为了在遭到破坏时能有幸存者,然后介绍蚋对蝉卵的破坏和蝉对此的茫然无知。
第三层(18-24):介绍蝉卵的孵化和幼虫的活动。
第四层(25-26):概括写蝉的生活历程。
读课文,划分层次。
小标题为“蝉的卵”与本部分内容之间有何关系?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卵》,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卵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产卵、孵化和成虫的考察从介绍产卵开始。?
蝉的产卵
1.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找一找蝉产卵的地点、方式和产卵数量。
地点:干的细枝上
方式: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在细树枝上刺成一排小孔,常常刺出三四十个孔。
数量: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第一层(12-13)
2.第12段“往往”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本题运用说明文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四步法。)
“往往”一词表示大多数情况如此,但不排除个别情况,说明蝉大多时候找向上翘起的树枝,但也有例外,如果去掉的话说明只有找到向上翘起的树枝蝉才会产卵,与原意不符,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蝉卵的危险
3.蝉的敌人是什么?蝉是用什么办法来拯救自己的家族的?
敌人:蚋。
文章说蝉有个“本能”是指它只会产卵却不懂得保护这些卵。蝉拯救自己家族的方式就是要产大量的卵,这样在遭到破坏时才可能有幸存者,它产这么多卵,是为了防御这种特别的危险。
第二层(14-17)
蚋,体长二到五毫米,头小,色黑,触角粗短,复眼明显,胸背隆起,吸人畜的血液,能传播疾病。幼虫栖于水中。
蝉卵的孵化和幼虫的生长
4.仔细读该部分,说一说蝉从产卵到成虫的生长活动情况及其所经历的时间,画一画示意图。
第三层(18-24)
成虫产卵
蝉卵孵化
幼虫挂树枝
幼虫落地上
寻觅藏身处
幼虫钻地下
幼虫爬出地面
爬上树枝等处
寻找蜕皮地点
蜕皮
成虫离枝飞去
成虫交配、产卵后死亡
立刻
几分钟后
四年后
约3个多小时
五个星期
蝉的生长过程示意图
入土隐藏
幼虫出穴
脱皮成长
成虫产卵
孵化幼虫
因为蝉从产卵到成虫的过程很艰难:选择枯枝产卵,防御危险;艰难地走出壳外、脱皮;落到地上,面对重重危险;寻觅藏身的地方,避免死亡;钻进地里,四年的黑暗苦工,最后才能换来短短一个月的阳光生活。
5.作者认为什么样的钹声也不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结合全文,说说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第四层(25、26)
6.如何从内容、结构和情感上理解第25、26段?
课文的最后两段总结了蝉的生活经历。“四年黑暗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一句充满感慨的话概括了蝉的一生,既照应了对蝉的地穴介绍,又结束了对蝉的产卵、孵化过程的叙述,并且对全文作了形象的总结,还激起了人们对蝉这种小生灵的敬佩、同情,令人印象深刻。
7.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运用抒情、议论两种表达方式。
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总结蝉的一生,抒发对蝉经过艰苦劳动才换来短暂欢乐的由衷赞叹和同情。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我们不应该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才能穿起漂亮的衣服一展歌喉。在我们身边一些工作艰辛,衣着褴褛的底层人民,他们也是值得我们尊重的,因为这也许是他们向美好生活努力的过程。
主旨概括
本文两个部分主要介绍了____________,以及幼蝉____________,描述了蝉______状况以及蝉孵化成幼虫时的生物习性,揭示了蝉在生命之初所可能遭遇的种种危险,抒发对蝉经过艰苦劳动才换来短暂欢乐的由衷赞叹和同情。
蝉的地下穴道
蜕皮的过程
产卵
1.采用倒叙的说明顺序
文章按照幼虫→成虫→产卵→幼虫(顺序:卵→幼虫→成虫→生活习性、生理特征)的顺序行文,跟记叙文“倒叙”的作用完全一样,是为了突出蝉的“4年黑暗中的苦工”,这既是重点(蝉一生大部分的活动时间),又是难点(最不易了解),并使行文生动活泼,吸引读者注意,加深读者印象。
写作借鉴
2.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但我们读起来并不觉得枯燥无味,为什么?
《蝉》实质是科学观察笔记、考察报告,属于科学著作的范畴,但是,作者在表达上采用了一些文学性语言对说明对象的科学资料进行综合介绍,因此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把蝉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
如写蝉产卵,写出了以为“可怜的母亲”生儿育女所付出的艰辛,也写出了蚋残害生灵的可恨。写由卵发育成蝉,表现出了蝉所经历的四年漫长历程的艰苦。
这就使文章具有了较强的感染力,能使读者为这个小生物的成长慨叹,从而对作者的“幸福是如此的来之不易又如此的转瞬即逝”的议论和抒情产生共鸣。
二是运用文学的语言表达。
如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一般不为人知的科学现象表现得具体形象,以“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来比喻蝉的离壳过程。
又如以准确而形象的语言描写所观察到的情形,写蝉“身体在空中向后翻腾”,“翻转身体,将折皱的翼竭力向外伸直、张开,用腰部的力量尽力将身体翻上来,恢复头朝上的争唱姿势,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再把尾部从鞘中脱出”,其中的动词准确而又生动地描写了蝉脱壳的整个过程。
三是把自己的观察过程写得富有波折,有情节,有描写,就像是小故事一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一是准确性(准确、明晰、平实),如“小孔成为狭窄的小径,一个个斜下去。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二是生动性(生动活泼、形象风趣、饱含感情),如“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三是通俗性(口语化),如“它必须先知道外面的天气是怎样的,才能决定可以出来晒太阳的日子到了没有”;四是多运用拟人化手法,“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
品析语言
这个小圆孔约一寸口径,周围一点土都没有。(3)
它身体里藏有一种极粘的液,可以用来做灰泥。(4)
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9)
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12)
蝉卵刚产出,蚋立刻就想把它们毁掉。(15)
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17)
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爬掘地面。我从放大镜里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24)
品析着红色的词语
用词精准、确切
使用拟人,饱含感情
拓展延伸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
与“蝉”有关的诗句
这是一场科学与诗的探索之旅,科学是语文学习的态度,诗是语文学习的情怀,让我们满怀激情与诗意,在语文学习上一路前行!更多未知的奇妙之旅,我们期待下次相聚。
老师寄语
课后作业
你喜欢什么动物或植物?像法布尔那样去观察一种动物或者植物并记录下你的观察过程和发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以及法布尔和《昆虫记》的相关文学常识。
2.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3.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学习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词以及法布尔和《昆虫记》的相关文学常识。
2.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
1.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2.学习作者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学法指导:
1.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在生词上面注音,圈出好词,划出好句。
2.学习本文说明事物的独特方法,体会文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及人文主义关怀
(
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对万物的赞美之心。)
3.预习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标记下来,并形成问题以便课堂上呈现。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科学小品。
又名知识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科学小品的特点:内容真实,结构严谨巧妙,语言生动准确。?
一般说明文和科学小品的区别。
如《辞海》是这样介绍银杏的:?银杏亦称“白果树”“公孙树”。银杏科。落叶乔木。叶扇形。雌雄异株。种子椭圆形或倒卵形。系孑遗植物,我国普遍栽培;日本亦产生长较慢,寿命较长,可达千?余年。种仁供食用,多食中毒,外种皮可提栲胶。木材浅黄色,细致,轻软,供建筑、家具,雕刻及其他工艺品用。又为庭园树、行道树。中医学上以种子入药,性平、味苦涩、有小毒。功能敛肺定喘,主治痰哮喘咳、遗精、带下、小便频数等症。种子含有氢氰酸、组氨酸、蛋白质等。?
这段关于银杏的说明文只是对银杏的名称、特点、?产地,用途等作客观的如实的介绍,全是解说式的语言,
与本文相比,语言缺少生动性。
二、预习任务
1.了解作者了解作者及《昆虫记》。
2.细读课文,做好文中的批注。
3.整体感知。
(1)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课文两大部分是怎样安排顺序的?课文第一部分又是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顺序?
(2)读过文章,你知道蝉从产卵到成虫,其生长要经历哪些过程吗?
(3)请说说你认为描写得既生动又准确的段落并说明理由。
三、预习检测
1.填空。
法布尔, 国 家、 作家,以 一书留名后世,该书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具重要地位,已译成多种不同语言。雨果称他为“ ”。?
答案:法 昆虫学 科普 《昆虫记》 昆虫世界的荷马
2.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棉花的纤维( )虽然十分细小,可是聚在一起,人们就用它纺成线,做成衣物。
(2)到野外活动时,应避免在杂草中游玩,以防跳蚤( )叮咬。
(3)村民们不畏干旱、bào
shài( )等恶劣( )天气的影响,抓紧修建fáng
yù( )隧道(
)。对于外人的质疑和反对,大家无动于衷( )。
(4)既然寻觅( )美丽,何不避开车马xuān
xiāo( ),在心中修篱种菊?
答案:(1)xiān
wéi
(2)tiào
zɑo
(3)暴晒 è
liè 防御 suì
dào wú
dònɡ
yú
zhōnɡ
(4)xún
mì 喧嚣
3.选词填空。
(1)如果气候看来很温暖,它就用爪
(打碎、敲碎、击碎)天花板,爬到地面上来。
(2)脱下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
(附加、附着、附录)在树枝上。
(3)这小生物
(钻、躲、藏)下去,隐藏了自己,此后就不再出现了。
答案:
(1)击碎
(2)附着
(3)钻
4.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C )
A.我要考察它们遗弃下的储藏室,必须用刀子来挖掘。
B.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利用砖墙使地道坚固。
C.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D.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联结而成。
解析:C项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其他三项是打比方。
5.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蝉的地穴的?
答案:位置、洞口的大小形状、挖洞的方式、洞穴隧道的挖掘方法及顶盖的设计等。
6.读过文章,你知道蝉从产卵到成虫,其生长要经历哪些过程吗?请填写出来。
答案:成虫产卵——孵化幼虫——入土隐藏——出穴蜕皮
7.文章第一部分写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第二部分写成虫产卵到幼虫活动的过程。假如把两部分顺序换一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案:如果将两部分的内容换过来,看起来是按时间顺序介绍蝉从卵到幼虫、由幼虫再到成虫的过程,但是会显得呆板、无趣,也不能更好地突出了蝉生长的艰难。
8.蝉的一生既是漫长的,又是短暂的。读完本文后,你有何感想?
答案:人生的价值在奋斗,不管结果是否成功。奋斗的过程漫长,在奋斗的时候需要忍受孤独、寂寞。没有这个艰苦奋斗过程,就不会有成功的辉煌。
【课中导读】
一、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蝉从产卵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明确:产卵→孵化幼虫→第一次蜕皮→未长成的蝉→第二次蜕皮→成虫
2.作者不按蝉的生长过程先写蝉的卵,而是首先写蝉的地穴,从蝉的幼虫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其一:
幼虫建筑地穴,这比成虫产卵要生动、丰富、有趣得多,以此开头,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而跟随作者去进一步探究蝉的世界的奥妙;
其二:使行文新颖活泼,不落俗套;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是突出蝉“四年黑暗的苦工”这一重要特点(蝉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的活动)。
二、课文解读
(一)蝉的地穴
●读课文,划分层次。
明确:第一层(1):表明自己“有研究蝉的习性的很好环境”,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2-6):写对蝉的地穴的考察。
第三层(7-11):写对蝉的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
●蝉的地穴
第一层(1段)
1.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与本部分内容之间有何关系?
明确:第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地穴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考察从地穴开始。
2.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作者有个很好的研究蝉的习性的环境,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说明下文的观察都是法布尔亲自观察的,使文章内容具有真实性。
●蝉的地穴考察
第二层(2-6段)
3.蝉的地穴是什么样子的?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明确:①多建在干燥、阳光多的地方;
②地穴孔口周围很干净;
③隧道深约十五六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完全封闭;
④上下通行无阻;
⑤隧道的墙壁十分坚固;
⑥隧道顶部有一层土制薄盖;
⑦穴内温暖严紧,能抵御恶劣气候。
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
4.“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大多数”能否删去?为什么?
明确:这句话运用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将“蝉”的地穴与“金蜣”的地穴相比较,说明“蝉”的地穴周围一点土都没有的特点。
使读者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不能。因为“大多数”是限制性词语,表示多数掘地昆虫的窠外面有土堆,只有少部分的掘地昆虫没有土堆,删去之后就变成掘地昆虫外面都有一堆土,与文意不符,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5.在建隧道时,泥土都搬到哪里去了?
明确:幼虫掘土时,将黏液喷涂在泥土上,使之变成泥浆,墙壁更加柔软了;用肥重的身体把泥浆挤进干土的缝隙里,建成不易崩塌的墙壁。
6.地穴为什么不会坍塌?
明确:“其实,它干起活来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利用砖墙使地道坚固。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粘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是为了从这些根须取得汁液。”
●蝉的幼虫蜕皮
第三层(7-11段)
7.阅读该第三层(7-11),说一说:蝉脱皮的顺序是怎样的?
明确:“外层的皮开始由背上裂开,里面露出淡绿色的蝉体。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这时候,除掉尾部,全体都出来了。”
“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这个动作使尾端从壳中脱出,总的过程大概要半小时。”
8.找出第10自然段中写蝉从壳中脱出的动词,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一段是动作描写,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述“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用了一连串动词,如“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
开”“钩住”等等,把蝉从壳中脱出的艰难过程具体、生动、准确地写了出来。
第8-11段中,作者如何介绍幼虫出穴成长的?
明确:作者又将目光转向地面,描写了幼虫出洞后的活动,主要介绍了幼虫脱壳变为成虫的经过。首先寻找着力点——用前足的爪紧紧地把握住,丝毫不动;接着,开始蜕皮——背上的皮最先开裂,然后依次头、吸管、前腿、后腿、折着的翅膀相继出来,最后使出最大的努力,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蜕掉尾端的皮。经过阳光和空气的沐浴,强壮的蝉能够起飞。
●小结
10.作者对蝉的地穴的观察和研究可分为哪几个层次?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明确:第1层(1):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2层(2-6):写对蝉的地穴的考察。
第3层(7-11):写对蝉的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
作者对蝉的地穴的观察和研究可分为三个层次,是按照从地表到洞穴,再由洞穴到地上的顺序来写的,这也正符合蝉的幼虫的生长规律。
(二)蝉的卵
●读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层(12-13):介绍蝉的产卵,分别说明了产卵的地方、方式和数量等。
第二层(14-17):写蝉卵遇到的危险,首先说明产卵的数量多是为了在遭到破坏时能有幸存者,然后介绍蚋对蝉卵的破坏和蝉对此的茫然无知。
第三层(18-24):介绍蝉卵的孵化和幼虫的活动。
第四层(25-26):概括写蝉的生活历程。
思考:小标题为“蝉的卵”与本部分内容之间有何关系?
明确: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卵》,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卵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产卵、孵化和成虫的考察从介绍产卵开始。?
●蝉的产卵
第一层(12-13段)
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找一找蝉产卵的地点、方式和产卵数量。
明确:地点:干的细枝上
方式: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在细树枝上刺成一排小孔,常常刺出三四十个孔。
数量: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2.第12段“往往”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本题运用说明文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四步法。)
明确:“往往”一词表示大多数情况如此,但不排除个别情况,说明蝉大多时候找向上翘起的树枝,但也有例外,如果去掉的话说明只有找到向上翘起的树枝蝉才会产卵,与原意不符,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蝉卵的危险
第二层(14-17段)
3.蝉的敌人是什么?蝉是用什么办法来拯救自己的家族的?
明确:敌人:蚋。
文章说蝉有个“本能”是指它只会产卵却不懂得保护这些卵。蝉拯救自己家族的方式就是要产大量的卵,这样在遭到破坏时才可能有幸存者,它产这么多卵,是为了防御这种特别的危险。
蚋,体长二到五毫米,头小,色黑,触角粗短,复眼明显,胸背隆起,吸人畜的血液,能传播疾病。幼虫栖于水中。
●蝉卵的孵化和幼虫的生长
第三层(18-24)
仔细读该部分,说一说蝉从产卵到成虫的生长活动情况及其所经历的时间,画一画示意图。(PPT)
●阅读第四层(25、26)
5.作者认为什么样的钹声也不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结合全文,说说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明确:因为蝉从产卵到成虫的过程很艰难:选择枯枝产卵,防御危险;艰难地走出壳外、脱皮;落到地上,面对重重危险;寻觅藏身的地方,避免死亡;钻进地里,四年的黑暗苦工,最后才能换来短短一个月的阳光生活。
6.如何从内容、结构和情感上理解第25、26段?
明确:课文的最后两段总结了蝉的生活经历。“四年黑暗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一句充满感慨的话概括了蝉的一生,既照应了对蝉的地穴介绍,又结束了对蝉的产卵、孵化过程的叙述,并且对全文作了形象的总结,还激起了人们对蝉这种小生灵的敬佩、同情,令人印象深刻。
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明确:运用抒情、议论两种表达方式。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总结蝉的一生,抒发对蝉经过艰苦劳动才换来短暂欢乐的由衷赞叹和同情。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我们不应该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才能穿起漂亮的衣服一展歌喉。在我们身边一些工作艰辛,衣着褴褛的底层人民,他们也是值得我们尊重的,因为这也许是他们向美好生活努力的过程。
三、主旨概括
本文两个部分主要介绍了____________,以及幼蝉____________,描述了蝉______状况以及蝉孵化成幼虫时的生物习性,揭示了蝉在生命之初所可能遭遇的种种危险,抒发对蝉经过艰苦劳动才换来短暂欢乐的由衷赞叹和同情。(蝉的地下穴道
蜕皮的过程
产卵)
四、写作借鉴
采用倒叙的说明顺序。
文章按照幼虫→成虫→产卵→幼虫(顺序:卵→幼虫→成虫→生活习性、生理特征)的顺序行文,跟记叙文“倒叙”的作用完全一样,是为了突出蝉的“4年黑暗中的苦工”,这既是重点(蝉一生大部分的活动时间),又是难点(最不易了解),并使行文生动活泼,吸引读者注意,加深读者印象。
2.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但我们读起来并不觉得枯燥无味,为什么?
明确:《蝉》实质是科学观察笔记、考察报告,属于科学著作的范畴,但是,作者在表达上采用了一些文学性语言对说明对象的科学资料进行综合介绍,因此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把蝉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
如写蝉产卵,写出了以为“可怜的母亲”生儿育女所付出的艰辛,也写出了蚋残害生灵的可恨。写由卵发育成蝉,表现出了蝉所经历的四年漫长历程的艰苦。
这就使文章具有了较强的感染力,能使读者为这个小生物的成长慨叹,从而对作者的“幸福是如此的来之不易又如此的转瞬即逝”的议论和抒情产生共鸣。
二是运用文学的语言表达。
如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一般不为人知的科学现象表现得具体形象,以“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来比喻蝉的离壳过程。
又如以准确而形象的语言描写所观察到的情形,写蝉“身体在空中向后翻腾”,“翻转身体,将折皱的翼竭力向外伸直、张开,用腰部的力量尽力将身体翻上来,恢复头朝上的争唱姿势,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再把尾部从鞘中脱出”,其中的动词准确而又生动地描写了蝉脱壳的整个过程。
三是把自己的观察过程写得富有波折,有情节,有描写,就像是小故事一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五、品析语言
1.本文语言有哪些特点?
明确:一是准确性(准确、明晰、平实),如“小孔成为狭窄的小径,一个个斜下去。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二是生动性(生动活泼、形象风趣、饱含感情),如“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三是通俗性(口语化),如“它必须先知道外面的天气是怎样的,才能决定可以出来晒太阳的日子到了没有”;四是多运用拟人化手法,如“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
2.品析加横线的词语。
①这个小圆孔约一寸口径,周围一点土都没有。(3段)
②它身体里藏有一种极粘的液,可以用来做灰泥。(4段)
③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9段)
④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12段)
⑤蝉卵刚产出,蚋立刻就想把它们毁掉。(15段)
明确:以上用词精准、确切。
⑥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17段)
⑦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爬掘地面。我从放大镜里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24段)
明确:以上使用拟人,饱含感情。
六、拓展延伸
与“蝉”有关的诗句: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
七、老师寄语
这是一场科学与诗的探索之旅,科学是语文学习的态度,诗是语文学习的情怀,让我们满怀激情与诗意,在语文学习上一路前行!更多未知的奇妙之旅,我们期待下次相聚。
八、课后作业
你喜欢什么动物或植物?像法布尔那样去观察一种动物或者植物并记录下你的观察过程和发现。
【课后导练】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问题。
蚋和蝉一样,也有穿刺工具,位于身体下面近中部处,伸出来和身体成直角。蝉卵刚产出,蚋立刻就想把它们毁掉。这真是蝉家族的大灾祸。大怪物只需一踏,就可轧扁它们,然而它们置身于大怪物之前却异常镇静,毫无顾忌,真令人惊讶。我曾见过三个蚋依次待在那里,准备掠夺一个倒霉的蝉。
蝉刚把卵装满一个小孔,到稍高的地方另做新孔,蚋立刻来到这里。虽然蝉的爪可以够着它,蚋却很镇静,一点儿不害怕,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在蝉卵上刺一个孔,把自己的卵放进去。蝉飞去了,多数孔内已混进异类的卵,把蝉的卵毁坏。这种成熟很快的蚋的幼虫,在每个小孔内有一个,以蝉卵为食,取代了蝉的家族。
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待在旁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联结而成。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越过带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但脱下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附着在树枝上。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它的触须现在自由了,左右挥动;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张合自如。身体悬挂着,只要有一点儿微风就动摇不定。它在这里为将来的出世做准备。我看到的昆虫再没有比这个更奇妙的了。
不久,它落到地上。这个像跳蚤一般大小的小动物在线上摇荡,以防在硬地上摔伤。身体在空气中渐渐变坚强了。它开始投入严肃的实际生活中了。
这时,它面前危险重重。只要一点儿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或车辙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黄沙上,或坚韧得无法钻下去的黏土上。
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所以必须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天冷了,迟缓就有死亡的危险。它不得不各处寻找软土,没有疑问,许多是在没有找到以前就死去了。
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扒掘地面。我从放大镜中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几分钟以后,一个土穴就挖成了。这小生物钻下去,隐藏了自己,此后就不再出现了。
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1.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准确、生动、通俗和拟人化。
2.理解文中两个画线句子的含义。
(1)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答案】蝉不能改变自己产卵多的习性,面对外敌的侵入,仍然无动于衷,牺牲自己的家族。一个“竟”字,表达了作者的不理解和同情。
(2)它开始投入严肃的实际生活中了。
【答案】蝉卵落到地上之后,面临着诸如碰岩石、落污水、遇黄沙或黏土、天冷寻找藏身之处和4年黑暗生活等种种危险与困难。
3.选文最后一句,作者认为什么样的钹声也不能响亮到足以歌颂蝉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结合全文,说说作者这样认为的理由。
【答案】因为蝉从产卵到成虫的过程很艰难:选择枯枝产卵,防御危险;困难地走出壳外,脱皮;落到地上,面对重重危险;寻觅藏身的地方,避免死亡;钻进地里,四年的黑暗苦工,最后才能换来短短一个月的阳光下的生活。
4.选文尾段说:“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从结构上讲,这句话结束了对蝉从卵到幼虫的说明,收束全文。从作者的感受来讲,这句话在概括蝉的一生的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蝉的生长过程、漫长而苦难的历程的感叹、同情和怜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