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能力提升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泅水(qiú)
惦记(diàn)
匀称(chèng)
锐不可当(dāng)
B.提防(tī)
溃退(kuì)
阻遏(è)
惟妙惟肖(xiào)
C.歼灭(jiān)
憧憬(chōng)
琐屑(xiè)
前瞻后顾(zhān)
D.憎恶(zēng)
诘问(jié)
相间(jiān)
迥然不同(jiǒng)
2.依次填人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国民党反动派
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军无斗
志,纷纷溃退。
(2)孩子们在炮火里一直没
过,神经紧张得很。
(3)歼﹣﹣﹣15
舰载机前沸腾了,鲜花
着飞行员的笑脸。
(4)历史
着兴盛衰亡的深刻哲理,历史图片展《复兴之路》让我们深切体会
到道路决定命运,发展才能自强。
A.管理安静映衬蕴藏
B.管理宁静衬托蕴藏
C.经营安静映衬蕴含
D.经营宁静衬托蕴含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输入。
B.“啊,萤火虫就在我的手上。”影子兴奋地告诉盲孩子,“你把它接过去,它一点也不烫手,真的不烫手。”
C.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高的白石基上。
D.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8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声敛息的一刹那。
B.这两位美术家的绘画都非常好,画法各有千秋。
C.比赛即将拉开帷幕,队员们彼此发出海誓山盟,立志夺冠。
D.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新闻的标题主要可分为主标、引标、副标,其中主标不可缺少。
B.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
C.新闻的特点是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D.新闻的记叙要素与记叙文大致相同,有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项。
6.古诗文默写。
(1)庭中有奇树,
。
,将以遗相思。(《庭中有奇树》)
(2)
,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庭中有奇树》)
(3)老骥伏枥,
;
,
。(《龟虽寿》)
(4)冰霜正惨凄,
。
?
。(《赠从弟》)
(5)
,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梁甫行》)
(6)妻子象禽兽,
。
,狐兔翔我宇。(《梁甫行》)
7.请根据下面新闻内容,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8个字)
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号飞船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作为中国的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将承担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等任务。也正是因为天舟一号将为天宫二号输送物资,网友们亲切地称其为“快递小哥”。
4月20日晚19时41分,随着点火指令下达,“送货员”天舟一号开始了太空之旅。而“买家”天宫二号已于2016年9月15日成功飞入太空。
8.综合性学习。
战争使人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21世纪的今天,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我们的周边并不安宁,南海危机未解,萨德反导系统又在虎视眈眈,战争的阴霾依然缭绕,为此中学八年级(1)班开展了一次以“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请写一句相对完整的与战争有关的古诗(词),并列举一部课外阅读过的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
古诗:
小说:
(2)如果你是我国外交部长王毅,你会
对有关国家领导人说些什么呢?
二、阅读理解
9.(一)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完成各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③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④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⑩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这则消息的“电头”是
,“导语”部分是第
句(只填序号).主体部分是第
到
句。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
、
。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的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
。
(2)结合全文,理解句子。
①第⑤句能否改为:“现在,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一大半,剩下的二十三日可渡完。”为什么?
②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从加点词语方面分析)
(3)本文的主体部分,着重报道人民解放军渡江的战斗情况,为什么把中路军和西路军放在一起写?最后才写东路军?
(4)“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其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述。(30字以内)
这篇新闻中属于议论的句子是哪几句?这些议论的作用是什么?
。
10.现代文
宣传单
李新
①移到桥西头的太阳,掉进楼房背面,王可从城区澴水河东岸的机配制造公司下班了。
②忙碌一天,虽然疲惫,想到妻子可口的饭菜和聪明伶俐的女儿,回家路上,王可不禁哼唱起了《农民工之歌》,“昨天我是农民,今天当工人,城市的新主人意气风发……”
③回到桥东街道最尽头的住处,进得厨房,王可向妻子递上一个鼓嘟嘟的大红包,得意地说:“俺的奖金。”(感叹号,表示语气的强烈,体现王可获得先进人物称号后在妻子面前的得意与自豪)。惊喜不已的妻子,忙端上饭菜,顺手递过一张宣传单。
④王可瞅了一眼,上面写着“高薪招聘焊接技术工。”展开细看,是一家生产大型风电设备的国有企业招聘,最基本应聘要求高中文化、5年工作经历、有焊工证、埋弧焊等操作经验。王可全都符合。
⑤“你干了这么多年电焊工,一个月才赚3000多元,这是个好机会,试试吧。”妻子说,用手指着传单的大红字体,“看清楚,这月薪可是9000元起呀。”
⑥王可是偏远的大山村里人,读了3年职业高中,学的是机电专业。毕业后在广东打工时认识同乡的妻子,结婚有了女儿后,便进了县城机配制造公司当电焊技工。收入虽不高,养家糊口还成,工作还算稳定。王可常对在超市打工的妻子说,“咱一个山旮旯的农民当上工人,也算知足了吧。”
⑦王可所在公司的生产方式是按客户订单要求,由车工、钳工、焊工、钣金工等照订单图纸设计的流程加工和组装。工作尽管辛苦,但王可有一席用武之地,几乎年年被评为先进员工。上周,王可又获得年度先进人物称号,今天从财务部领回4000元奖金。
⑧去年初,公司引进最新的自动化智能生产线,从用料到加工、组装、再到装车发货,所有工序一气呵成,员工需要做的只是在生产线旁进行数控操作。
⑨智能生产线上马后,工作轻松了,也不需要那么多员工。80多人的车间在不到一年时间里自然减员到19人。王可较幸运,他不懂数控技术,公司上智能生产线时,王可获得商家培训员工的机会,最终保住了岗位。但商家培训只针对该设备的基础操作,为期仅15天。说是数控操作,其实只是照本宣科。超出设备之外的,比如最关键的自动化编程,王可连常识都不懂。这给王可带来了危机感。
⑩工作虽然保住了,但因为劳动强度下降,工资也跟着降掉了500元,拿到手3500元。加之,家里最近在县城贷款买房,孩子快上初中了,经济上捉襟见肘,妻子只能敦促他加劲努力赚钱。
?工资少了,妻子一直耿耿于怀。王可只是告诉她想自费报自动化编程培训班,学费7500元,每周上课一天半,学习一年半。当初培训工程师说:“如果学会自动化编程,一个月拿1万元工资不成问题。”目标很是激励人,但公司不给员工进修提供任何资助。妻子说又费钱又误工,不同意。
?今天,王可盯着宣传单上“9000元起”的数字,对妻子摇头说:“我怕是干不了这个活。”“你不试一烙铁,又怎晓得呢?”妻子激将着王可。
?眼见王可不自信且犹豫的怪样,妻子便直接打开手机免提语音,替王可拨通传单上电话。对方询问年龄、工作经验后,问道:“机械加工的数控切割编程熟练吗?”
?王可迟疑着说:“这个……能看懂,但,不熟。我现在干的都是固定编程的几种部件。”对方公司又抱着希望耐心地问:“图形转换编程可以吗?”王可再度结结巴巴,对方随后又问了几个数控编程方面的问题,终于,失望地挂断电话。
?王可把传单递给旁边的妻子,说:“真的不行,丢掉吧。”
?妻子这时不再说话,转身进了房间。出来时,拿着3500元连着刚才的红包递给王可说:“明天就去交自动化编程培训班的学费吧。”
?王可愣着神,妻子把宣传单往桌子上一拍:“吃饭!”王可笑呵呵地看着妻子,也把桌子一拍:“好!吃饭!”
选自2019年5月7日《孝感日报》,有删改)
(1)梳理全文,完成下表。
情节
到城里工作
智能生产线上马
②
妻子鼓励
王可心理
①
感到危机
失望不舍
③
(2)小小宣传单,却在王可和妻子的生活中起到了大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谈谈。
(3)联系上下文,品读第?段划线句子,说说妻子此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4)本文在叙述故事时匠心独运,采用了插叙的方式,其中介绍王可“几乎年年被评为先进员工”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5)仿照第③段中对感叹号所做的阅读批注,为第?段中的省略号做阅读批注。
你觉得王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本文用这个人物表达了什么主题?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跑着跑着就到了
王纯
上师范学校的时候,我被选拔为学校的运动员。我爆发力比较强,擅长短跑,常常参加短跑比赛。到了学校一年一度的冬季越野赛,体育老师对我说:“万米越野赛,你也要参加!”我听了,惊讶地张大嘴巴,不情愿地说:“万米?我不擅长长跑啊!”老师笑笑说:“试试吧,就当作锻炼,能跑多远就跑多远,坚持不下来也不要紧。”
越野赛那天,我在起跑的枪声中迈开了脚步,心里却想:跑到哪儿算哪儿吧。因为平时短跑训练得比较多,所以刚开始我就迅速超越了身边的很多同学。跑了一段以后,我找到了一种合适的节奏,跑起来并不觉得累。就这样,我慢慢地进入了状态。赛程过半的时候,我已经跑到了队伍的前半部分。这时我感到累了,但看着前面的人一个个被我超越,我还是鼓足勇气跑了下去。当跑到一定程度时,我竟然感觉不到累了,双脚有节奏地向前奔去。学校里很多长跑健将,之前我都难以望其项背,现在竟然能够一个个超越他们。这种成就感支撑着我继续跑下去。我对自己说:“好好跑,能跑多远就跑多远!”
跑着跑着,我竟然看到了终点!心中忽然升腾起一股莫名的力量,这时我加速奔跑,开始冲刺。因为经常练习短跑,所以在冲刺过程中,我所向披靡,一路超越了所有选手,冲到了最前面。当第一个冲到终点时,我自己都恍惚了:这是真的吗?周围响起欢呼声,体育老师跑过来冲我竖起大拇指,说:“好样的!让我刮目相看!”我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连我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这次胜利是我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的。
有时候,人的能力真的是无穷的,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跑多远,但跑着跑着,就战胜了自己。蓦然回首,一切都成了身后的风景,你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自己了!你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海阔天空,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大境界。
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这样,我们并没有什么远大的目标,但不停地向前奔跑,跑着跑着就豁然开朗起来。记得多年前,我爱上了写作,每天都像一只舞蹈着的蜜蜂,不停地采集花粉、酝酿蜂蜜。我把从心中流淌出来的文字一个个写到纸上,心想,如果有一天,我的文章能发表在报刊上,哪怕只有一篇,那该有多幸福啊!散发着新鲜油墨味的报刊,一定有文字的馨香,闻一闻,会像酒一样醉人吧?就这样,我写着写着,真的闻到了像酒一样醉人的文字的馨香。于是我更加沉醉于写作。如今,我已经在各地报刊上发表了600多万字的文章。很多文友向我请教写作经验,我只说了三个字:“写下去!”
我的一个朋友,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成功人士。他的生意做得很成功,资产过千万。有一次,当大家谈起小时候的梦想时,他说:“我小时候想,如果每天都能吃上白面饼,这辈子就值了!”我笑了,想起作家莫言曾说过,他小时候的梦想就是一日三餐都能吃上香喷喷的饺子,然后就是想娶石匠的女儿当老婆。
或许,我们不曾有过什么鸿鹄之志,以为自己是一只飞不高也飞不远的麻雀,但只要你肯坚持,说不定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跑多远,所以就坚持跑下去吧!跑着跑着,就跑到了春暖花开的彼岸。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用原文语句)。
“我”没想过自己能得长跑冠军,但是跑着跑着,就成冠军了。“我”没想过成为大作家,但写着写着,就
。“我”的朋友小时候只想
,但做生意做着做着就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
(2)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学校里很多长跑健将,之前我都难以望其项背,现在竟然能够一个个超越他们。
(3)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我爱上了写作,每天都像一只舞蹈着的蜜蜂,不停地采集花粉、酝酿蜂蜜。
(4)作者在叙事时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董卿说过一句话:“人的潜能其实远超过自己的想象,你不挖掘就永远不会知道。”结合董卿的话,谈谈你对本文最后一段的理解。
三、写作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也是学校形象、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教育部门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工作,积极组织辖区各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探索、创新,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假如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请针对“校园文化建设”写一则消息。
试题解析
1.
答:A有误。“匀称”的准确读音“yún
chèn”;注意“泅水”的读音。
B有误。“提防”的读音是“dī
fang”;注意“阻遏”“溃退”的读音。
C准确。注意“歼灭”“琐屑”的读音。
D有误。“相间”的准确读音“xiāng
jiàn”;注意“迥然不同”的读音。
故选:C。
2.
答: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辨析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要注意近义词的辨析。注要学会结合语境仔细辨析,选择合适的词语。(4)句根据搭配选择“蕴含哲理”,锁定选项CD,经营含有筹划、谋划、计划、规划、组织、治理、管理等含义,和句(1)的语境相符。安静指没有声音,符合(2)的意思。由此排除D。
故选:C。
3.
答:A.使用正确;
B.使用正确;
C.“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三个词语的并列,应该都用“顿号”,将“太和殿”和“中和殿”后面逗号应为顿号。
D.使用正确。
故选:C。
4.
答:A.使用正确,屏声敛息:形容静悄悄不出声息
B.使用正确,各有千秋:千秋:千年,引伸为久远。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C.使用有误,海誓山盟:指着山、海发誓;订立盟约。表示要象高山大海一样永恒不变。多指男女相爱相许时的誓约。球员们之间不是恋爱关系,使用该成语不恰当。
D.使用正确,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故选:C。
5.
答:D 解析:记叙文的记叙要素有六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故选:D。
6.
答:答案:
(1)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注意“攀”的书写)
(2)馨香盈怀袖
路远莫致之(注意“盈”的书写)
(3)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4)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注意“罹”的书写)
(5)八方各异气
千里殊风雨
(6)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注意“萧”的书写)
7.
答:本则新闻的导语是第一自然段。提炼本段信息,事物是:天舟一号飞船;事件是: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所以可以提炼为:天舟一号发射升空(或成功)。
答案:
天舟一号发射升空(或成功)
8.
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和名著的理解。与战争有关的古诗句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账下犹歌舞;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等。与战争有关的名著有《战争与和平》和《三国演义》。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作答本题时,应先明确身份为外交部长,然后围绕和平与发展表述即可。语意清晰明了,语序合理通顺。便于他人接受。
答案:
(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等《战争与和平》等
(2)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战争曾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创伤和灾难,每一个地球人都应该认识到战争的危害并反对它。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共建一个和平的地球一起努力!
9.
答:(1)此题考查了新闻的结构的分析。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有时省略。开始还有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交代新闻发布的时间、地点,增强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的导语对整篇报道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
(2)考查了学生句子理解和赏析语言的能力。结合全文,来理解句子。
①、第⑤句不能改成:“现在,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一大半,剩下的二十三日可渡完。”“现在”与“至发电时止”比,不如后者概念确切;“一大半”与“三分之二”比,表达含混,模糊不清;“剩下的”所指不明(是人?是物?),“余部”是军事术语,更贴切,得体。
②、“歼灭”“击溃”“占领”“控制”等动词的连用,使语言雄健有力,表现出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无敌的气概。尤其是“控制”这个动词的运用,十分准确地表明江阴要塞不仅是被占领,而且被我军操纵,正因为如此,长江才能被“封锁”,达到了意想不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3)考查了学生对消息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概括能力。本文的主体部分,着重报道人民解放军渡江的战斗情况,之所以把中路军和西路军放在一起写,因为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敌军抵抗较为顽强,这样安排,更能使文章涌起高潮。
(4)考查了学生理解与分析概括能力。“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其原因是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国民党拒签和平协定,敌军厌战。
(5)考查了学生议论的表达方式及作用。记叙文中议论的句子,往往在记叙完后,对事情进行评论。⑧⑨句是议论的句子,精辟地分析了我西路军渡江胜利的原因,长我军士气,灭敌人威风,增强文章的思想性。
答案:
(1)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①②;
③﹣﹣?;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锐不可当
(2)①不能这样更改。“现在”与“至发电时止”比,不如后者概念确切;“一大半”与“三分之二”比,表达含混,模糊不清;“剩下的”所指不明(是人?是物?),“余部”是军事术语,更贴切,得体。
②“歼灭”“击溃”“占领”“控制”等动词的连用,使语言雄健有力,表现出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无敌的气概。尤其是“控制”这个动词的运用,十分准确地表明江阴要塞不仅是被占领,而且被我军操纵,正因为如此,长江才能被“封锁”,达到了意想不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3)因为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敌军抵抗较为顽强,这样安排,更能使文章涌起高潮。
(4)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国民党拒签和平协定,敌军厌战。
(5)议论的句子是第⑧⑨句;作用是揭示事物本质,长我军士气,灭敌人威风,增强文章的思想。
10.
答:(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情节及人物心理的梳理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线索;然后根据文章内容,找到相关语段,结合关键语句,筛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到城里工作,由“咱一个山旮旯的农民当上工人,也算知足了吧。”可知王可心理是满足、知足的;智能生产线上马,王可感到危机;应聘被拒,失望不舍,妻子鼓励去上自动化编程培训班,由“王可笑呵呵地看着妻子,也把桌子一拍:“好!吃饭!”可知王可又重拾自信。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作答此类题,应仔细阅读文章,找出与题目相关的段落仔细分析,找出答案。宣传单是催化剂。智能生产线上马车间减员打破了了王可和妻子沉醉在自我满足的生活状态,虽然也有危机感,却没有化危机为动力。宣传单的出现,应聘被拒让王可和妻子意识到智能时代已到来,不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就会落后于时代,终于决定上自动化编程培训班。
(3)本题主要考查重点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本句话主要是写妻子在王可应聘被拒后去房间拿钱让丈夫去去交自动化编程培训班的学费,而前文妻子嫌花钱是不同意王可上培训班的由此可推知妻子的心里。
(4)本题考查插叙的作用。作者利用插叙介绍王可“几乎年年被评为先进员工”这一情节说明王可是一个努力工作的人,肯干能干,为下文做铺垫。
(5)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作用。由③段中对感叹号所做的阅读批注“感叹号,表示语气的强烈,体现王可获得先进人物称号后在妻子面前的得意与自豪”仿写省略号的作用。由“这个……能看懂,但,不熟。”可知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结结巴巴,表现王可自己也知道自己对机械加工的数控切割编程不熟练,有点不自信能胜任着工作。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能力和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要结合人物的具体的言行以及文章的具体的情节来品味人物的精神和品质。由“忙碌一天,虽然疲惫,想到妻子可口的饭菜和聪明伶俐的女儿,回家路上,王可不禁哼唱起了《农民工之歌》”“几乎年年被评为先进员工。”还有想参加培训班可见王可是一个工作上努力上进,对家庭有责任感的人。由王可的经历可以反映出智能时代来临,即使是很优秀的人,如果固步自封,也会落后于时代。所以我们要做到与时俱进,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答案:
(1)①感到满足(知足)②应聘被拒(应聘失败)③重拾自信(兴奋开心)
(2)宣传单是催化剂。没有宣传单,王可和妻子还沉醉在自我满足的生活状态中,虽然也有危机感,却没有化危机为动力。宣传单的出现,让王可和妻子意识到智能时代已到来,不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就会落后于时代。
(3)看来丈夫以前想参加培训提升自己的想法是对的,不应该再犹豫学还是不学,也不再考虑学费贵不贵了:应该用实际行动支持丈夫。
(4)说明王可是一个勤奋上进的人,有一定工作实力;为下文写王可想学习新技能做铺垫。
(5)省略号表示说话的停顿、断断续续(结结巴巴),反映王可不自信的心理和迟疑的态度。
(6)王可是一个工作上努力上进,对家庭有责任感的人。
主题:智能时代来临,即使是很优秀的人,如果固步自封,也会落后于时代。所以我们要做到与时俱进,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11.
答:(1)该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总结,通过阅读最后四段,我们可以总结出该题的答案,要求使用原句进行回答。这是作者举出的自己和好友的事迹,前半句是没有想过的后半句是今天的成功,“我”没有想过要成为大作家,但写着写着就在各地报刊上发表了600多万字的文章;朋友也是没有想过能够成功,但是他的生意做得很成功,资产过千万。这就得出结论:只要你肯坚持,说不定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2)该题考查的是对加点词语的理解,这类题要先写出词语本身的意思,再结合句子的意思去分析。“望其项背”本意是能够看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在这里的意思是追赶得上或比得上。
(3)该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这就不但要欣赏,还要会分析。首先要找出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该句子使用的是比喻,把“我”比作舞蹈着的蜜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的勤奋努力。
(4)该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安排,通过阅读可以发现,文章的前三段作者详细叙述自己参加长跑得冠军的事,文章的最后四段简略地写了自己爱好写作、发表了600多万字文章的事和朋友做生意成功的事。文章内容安排详略得当,这样更加突出主题思想,使文章主题表达鲜明。
(5)该题考查的是对最后一段含义的理解,要结合文章的主题去分析,还要结合董卿的话去分析,两个方面都要兼顾。董卿的话的意思是说人的潜能有多大自己不知道,只有我们自己积极地去挖掘;而文章的最后一段话告诉我们只要坚持去做一件事,就会在不知不觉间就成功了。能把两种意思结合起来分析,写出这两个要点即可。
答案:
(1)在各地报刊上发表了600多万字的文章;每天都能吃上白面饼;只要你肯坚持,说不定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或: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跑多远,所以就坚持跑下去吧!跑着跑着,就跑到了春暖花开的彼岸。或:人的能力真的是无穷的,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跑多远,但跑着跑着,就战胜了自己。)
(2)本指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意对即可)
(3)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将自己比作舞蹈着的蜜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己爱上写作后每天积累素材、勤奋写作的情景。
(4)作者先详细叙述自己参加长跑得冠军的事,后又略写自己爱好写作、发表了600多万字文章的事和朋友做生意成功的事。
(5)人的潜能到底有多大,自己其实不知道,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挖掘自己的潜能。只要坚持去做某一件事,往往在不知不觉间就成功了。(两个要点:潜能需要挖掘,做事需要坚持。)
12.
答:
精心建设班级文化
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XX校园2020年11月3日讯
为深化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营造高雅和谐、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班级文化氛围,展示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11月2日上午,XX中学新学期班级文化建设检查小组对各班教室布置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主要从走廊文化、信息栏、班级门牌、图书角等方面展开。
在班主任与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一面面班级文化墙熠熠生辉,一朵朵“班级鲜花”竞相开放。各班新颖的构思、精美的设计和布置无不洋溢着浓浓的创新氛围。看,教室内,既有漂亮新颖的座位标志,也有极富童趣的评比栏,还有温馨感人的班级全家福;图书角摆放着整整齐齐的图书,书架上、讲台上摆放着盛开的鲜花、绿色的植物,每一间教室都布置得生机盘然,富有创意,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检查时发现,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亮点,细微之处都渗透着师生们的智慧和创造力,体现了师生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诠释着班级成员对未来的理想和期望,展示着师生们对班级文化的独特理解。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级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载体。XX中学连续三年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增添了新的特色和内涵。这次活动在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物质和制度层面进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同时,推动了行为和精神层面建设的不断深入,使班级真正成为了学生的学习乐园、心灵憩园、幸福家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