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提能培优卷(附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提能培优卷(附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17 16:0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能力提升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xiè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jí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不觉)sùsù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难受),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差使 
 
奔丧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交xiè 
 
狼jí 
 
sùsù 
 
(3)依次选用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觉难过
B.不禁难受
C.不觉难受
D.不禁难过。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陈教练当时就断定,只要假以时日,韩晓鹏一定会有让人刮目相看的那一天。
B.不少人不喜欢孟子,认为他锋芒毕露,太过张扬,其实,孟子如此咄咄逼人,并不完全是个性使然。
C.这道数学题解题步骤繁多,而且有三个答案,真可谓扑朔迷离。
D.这个十岁的小朋友,在大庭广众之下演讲,说唱俱佳的表现让人赞赏不已。
3.对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判定有误的一项是(  )
A.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拟人、比喻)
B.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反语)
C.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反复、排比)
D.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引用)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生于贫困家庭的保尔?柯察念,特别喜欢读《牛虻》《斯巴达克斯》等作品,经常给战友们朗读或讲故事。
B.我梦见了那条熟悉的大街,像我当时一样大小的孩子们,在街上奔跑、嬉闹,他们的笑脸显得格外好看……
C.“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5G网络的结合,会让以前觉得难以实现的事情变得简单。”史广顺说:“这将催生更名创新运用及业态。”
D.善于学习,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不善于学习,其结果或者事倍功半,或者劳而无功,甚至会适得其反。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背影》一文运用了白描手法,作者在写父子之情,但全文却无“关心”“爱护”“感激”之类的字眼,更没有华丽的词藻。大朴正是大巧的表现。
B.刘湛秋笔下的雨是美丽的,昆明的雨在汪曾棋的笔下是有趣的。
C.毛宁以《梦回繁华》为题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画作,描摹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再现宋朝的经济繁荣,民生和乐的景象,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认识,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
D.《中国石拱桥》一文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语言准确,行文灵活。
6.八年级开展“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的综合性学习,请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实用的移动端软件也应运而生,针对学生群体的多款作业软件也异军突起。因其强大的自动解题功能,受到学生们的追捧。不少学生将“帮做作业”软件视为一种快捷的学习方式。
材料二:“帮作业、大眼作业、作业通、问他作业、学霸君……”只要从手机应用商店搜索“作业”两个字,就能找到十几个解题的软件。“10个伙伴9个都在用;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作文搜索,高分作文随手拈来。”
材料三:据一位初二学生小华说,他们班大部分有智能手机的同学都下载了这些作业软件,只要拿起手机对着题目拍个照,上传上去,快的话几分钟内就可寻求到最佳的解题方案。用软件来问作业也成为时下学生交流的时髦方式。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述三则材料所表达的主要内容。
(2)针对众多学生使用“作业软件”这件事,你班准备开展“作业软件使用利弊谈”班会活动,请你从利弊两个角度各陈述一条理由。
利: 
 
弊: 
 
(3)某同学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请你为它拟一个标题,并修改语病。
新华网北京7月5日电7月5日
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第四届全国网络诚信宣传日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活动旨在落实中央对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网络诚信制度化工作的部署,集中宣传网络诚信理念,进一步凝聚全社会共识,大力创造依法办网、诚信用网的浓厚氛围,积极推动互联网发展,更好地造福人民。
①请你给这则消息拟标题。(20字以内)
②划线句子词语搭配不当,原句应改为: 
 。
7.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
(1) 
 ,志在千里。(曹操《 
 》)
(2)鸢飞戾天者,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3)瀚海阑干百丈冰,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 
 。( 
 《相见欢》)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6)日星隐耀,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范仲淹《岳阳楼记》)
8.诗歌阅读。
踏莎行
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1)这首词描写的 
 (季节)景色。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2)请任选角度赏析“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一句。
二、阅读理解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江南雨
十多年的乡愁,一直是锁在烟里雾里,浸在水中雨中。只要一想起故乡姑苏,最先闪过眼前的,无不是那束剪也剪不断的雨丝。

网师园可算得上苏州园林中温婉秀丽、典雅大方的大家闺秀,为之倾倒者不计其数。
那一次,我们却是被雨赶进网师园的。口里抱怨着不作美的天公,心里不免有几分扫兴﹣﹣湿淋淋的“闺秀”,不知还能余几分风韵?再说,冒雨游园,固然风雅,却也实在难免狼狈。
雨絮絮下个不停。在门廊里等得不耐烦,且顺着游廊走吧,到尽处再等雨停。心里盘算着,脚下便没有停。左一弯,右一转,这廊似乎没了头,高低错落,曲回通达,走一步有一步的意味。廊檐上挂着续续断断的雨,比起那晓晴丽日,竟别有韵致。方才恍悟这廊子竟是没有尽头的,当日建这回廊的用意便是为了雨天游园可免淋漓之苦,顺着它便可游遍了整个园子,不得不佩服前人之匠心。
涟漪的碧水,润泽的粉荷,湿重的石苔,欲滴的翠竹……却原来,这位“闺秀”竟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着实叫我们“惊艳”不已。
眼前回廊蓦转,穿过垂花门,是个小小的天井。四围低低的粉墙环绕,中央一树一花皆无,却在廊下栽着好大一丛芭蕉,被雨洗得枝展叶舒,溢翠流碧,直映得那墙也绿了,廊也绿了。一时竟有些看得呆住了,忘记了举步,只远远地倚着漆彩的廊柱,怔怔地望着那芭蕉,听那雨紧一声、慢一声地打在那宽宽的、绿绿的叶上……

就要离开了,心里说不清的缱绻(qiǎn
quǎn)难舍。又下雨了,一丝一丝的雨线,似乎在牵绊着我的脚步。
独自在空荡荡的小巷里徘徊,想把那窄窄的碎石小径、爬满青苔的老井、脚下的一丛一丛的蒲公英都摄进眼里、装在心里。
巷口慢慢飘进一朵油纸伞。近了,不是期待中丁香一样的姑娘,而是一位皱缩得像枯树般的老太太。蓝布裤褂,一丝不乱的髻子,手里挽着个小竹篮,上面覆盖着雪白的毛巾﹣﹣一位寻常的东吴水乡老妇。
侧过身,我让出了窄得只能一个人走过的碎石小径,默默地等老人过去。她却又突然回转身:“姑娘,要买花?”方才注意到老人手中的篮里散出郁郁的香气。老人早已揭开雪白的毛巾,浓郁的花香扑面而来,似乎连雨丝也被染透了。一枝枝含苞的白兰、茉莉、栀子,穿成各种式样,丝绒般的花瓣上还凝着水珠儿,静静地沁着幽幽的香,美得叫人舍不得碰一碰。我惊喜地张大了眼,忙不迭地说:“要,要……”老人用枯瘦粗糙的手拈起一串白兰,我几乎不敢相信﹣﹣这样一双手,竟能种出这样奇迹般的美!“侬是北京来的?”大概老人听出了我的口音,竟和我攀谈起来。于是,我知道了一位普普通通的水乡农妇是怎样含辛茹苦,把去世的丈夫留下的所有重担挑起,又是怎样用一枝枝美丽芬芳的鲜花换来儿子在北京读大学的昂贵费用……
分手了,老人拿起那串白兰,颤颤地别在我胸前,慈爱的眼里闪着光彩:“大学生哪!”我还来不及分辨她是在说我,还是在说她儿子,她已转过身,慢慢走向小巷深处。呆立在雨中的我,被那缕清香萦绕着,良久良久……
几番细雨梦回,忘不掉的,总是故乡的雨丝。于是,悄悄地把它织成一方冰纨[注],留在记忆里封存……
(文章有删节)
【注】纨:丝巾。
(1)在网师园,作者的感情前后发生了变化,先 
 ,再就是 
 ,接着是 
 。
(2)请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为什么用得好。
十多年的乡愁,一直是锁在烟里雾里,浸在水中雨中。
(3)第⑩段中,描写花的画线句有两个作用,一是 
 ;二是 
 。
(4)这篇文章的首尾是怎样照应的?
(5)文章的末尾一句写道:“于是,悄悄地把它织成一方冰纨,留在记忆里封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10.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燃烧的木棉花
杨春山
①在滇西北的高山峡谷里,从罅隙中穿透过来的风,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带来远方的热烈气息。而在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的地带,木棉花就如一位清逸的隐士,不时把它孤傲的身影投射在江畔的某个地带。
②一条江的奔流,会让江岸承受无处不在的冲击;而一条江的静滞,会让江畔拥有云蒸霞蔚的江花。在金沙江沿线绽放的木棉花,聚成了一道绝美的风景。挺立在江岸边的木棉花树,不离不弃地依偎着金沙江,用自己的身影,点缀着江水的寂寞。有了木棉花的点缀,金沙江就拥有了明媚的色彩与春光。木棉花的俊逸挺拔和金沙江的激情交织碰撞,滇西北高原停驻在人们的视野里。
③春会让木棉花隐忍了一年的生机在瞬间绽放,满树的鲜红与艳丽成就了木棉花,成就了它英雄树和木棉树的称谓。一树木棉花,就是一树春天里绽放的火红与希望。有了木棉花娇艳的容颜,滇西北高原就有了亮丽的底色。有了木棉花的陪伴,一路奔行的金沙江就不再感到疲惫。在金沙江的穿行路线图里,始终有木棉花若隐若现的身影。
④除了金沙江边的干热河谷地带,在滇西北的一个个村庄,木棉花依然有着挺拔不凡的气度。在乡村,一只只在花朵旁驻足的小鸟,一只只在硕大花瓣里穿行的蜜蜂,会让木棉花变得更加生动和温情。五星形的花瓣,紧紧簇拥着蕊的花瓣,让木棉花充满了凝聚的象征意味。选择了乡村的木棉花,把自己的根深深扎进红土地里,用俊俏而大气的容颜,和村庄两相厮守。那些硕大而肥厚的花朵,在喧闹了春光之后,便会被摘下、晒干,成为味蕾上的诱惑。
⑤有了木棉花,乡村就拥有了另一副容颜。在木棉花的绿荫下纳凉、聊天,或是做些手里的活计,是村人的最爱。爷爷在世时,曾守过生产队的窝棚多年,院里长着一棵高大的木棉花树。每年春天木棉花如期绽放,他会把木棉花摘下,晒干后当作枕芯,或是用来做菜,让我们在儿时便享受到了来自木棉花的诱惑。这缕鲜香,至今让我回味,是我在外打拼的日子里不断的一缕乡愁。
⑥没有了木棉花,滇西北的金沙江肯定会失去不少美。河湾里的一树木棉花,倒映在河水里,与天空的云彩互相唱和;江岸边的一树木棉花,把笑脸展示在崖畔上,与山林中的飞鸟和鸣;村庄里的一树木棉花,用它的静默付出,温馨农人的朴素生活。给予、奉献、朴实、隐忍,是木棉花的气度,也应该是乡村的气度。
⑦木棉花始终在提醒着乡村,只有不断地张扬美好,摒弃丑陋,才能获得踏实的幸福生活。木棉花的美,在目光所及之内,也在目光所及之外,当它们的一树花朵开始凋零,褪去了原有的繁华,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它作为美食的历程却才刚刚开始。我们的生命,也应该如木棉花一样,勇敢绽放。
⑧蛰居小城二十多年的时光里,我会在夜晚不时地怀念木棉花。怀念木棉花,其实也是在怀念曾经拥有的乡村生活与气度。那在味蕾上逐渐洇开的淡淡乡愁,那散发出木棉花瓣清香的睡梦,陪伴着我们在人生的路途上不断跋涉、前行。
⑨被木棉花染红的春天是幸福的。有了木棉花的滇西北是幸福的。我们在外行走时略显
踉跄的脚步,和故乡的明媚春光里的木棉花遭遇之后,开始变得坚实,如同我们凝望故乡时的深情目光。
(1)第②一④段从形、色方面刻画了木棉花的什么特点?请用文中词语回答。
(2)赏析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
(3)第⑦段中“目光所及之内”和“目光所及之外”的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
(4)有人认为文章量后一段作用不大,可以删去;也有认为这一段很重要,不可删去,你认同哪一种观点?请说明具体理由。
三、写作
11.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
请以“因为有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600字。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试题解析
1.(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第一个字读作chāi,第二个字读作sāng。
(2)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第一个字写作:卸;第二个字写作:藉;第三个字写作:簌。
(3)本题考查选词填空,不禁:经受不住,抑制不住,不由得,不由自主,情不自禁。不觉:没有发觉,没有感觉到。难受:不好接受。难过:心情不痛快;伤心;根据语境,故选:D
答案:
(1)chāi
sāng
(2)卸

簌簌
(3)D
2.ABD.正确;
C.有误,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用来形容一题多解不恰当,用错了对象;
故选:C。
3.A.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没有运用比喻。
故选:A。
4.ABD.使用正确;
C.有误,说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
故选:C。
5.ABD.正确;
C.有误,“描摹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错误,应是北宋时期。
故选:C。
6.答案:
(1)示例:作业软件种类多,操作简便,所以它倍受学生青睐(或“它已成为众多学生使用的快捷学习方式”)。
(2)利:网络上资源丰富,可以解决很多疑难问题,方便快捷;运用得当,是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可以呈现同一题的不同解题方案。
弊:一遇到问题就使用“作业软件”,久而久之不愿独立思考问题,会产生依赖性;对于自觉性(自控力)差的学生,“搜作业”就变成了纯粹的“抄答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3)①第四届全国网络诚信宣传日活动启动(或“第四届网络诚信宣传日活动全国范围启动”)②大力营造依法办网、诚信用网的浓厚氛围。
7.(1)老骥伏枥
龟虽寿(注意“骥”的书写)
(2)望峰息心
(3)愁云惨淡万里凝(注意“凝”的书写)
(4)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注意“寂寞”的书写)
(5)小园香径独徘徊(注意“徘徊”的书写)
(6)山岳潜形
8.(1)本题考查对词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此词写暮春闲愁。上阕写郊外暮春景色,蕴含淡淡的闲愁,将大自然春之气息表现得淋漓尽致,下阕写身边的春景,进一步对愁怨作铺垫,表达了词人面对时光匆匆逝去的无奈和哀伤。
(2)本题考查对词句的赏析。“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所写的杨花扑面,也是暮春典型景色。但词人描绘这一景象时,却注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成春风不懂得约束杨花,以致让它漫天飞舞,乱扑行人之面。这一方面暗示已经无计留春,只好听任杨花飘舞送春归去;另一方面又突出了杨花的无拘无束和活跃的生命力。这里虽写暮春景色,却无衰颓情调,富有生趣。“蒙蒙”“乱扑”,极富动态感。“行人”二字,点醒以上所写,都是词人郊行所见。
译文:
小路旁的花儿日渐稀少,郊野却是绿意盎然,高高的楼台在苍翠茂密的树丛中若隐若现。春风不懂得去管束杨花柳絮,好似那蒙蒙细雨乱扑人面。
黄莺躲藏在翠绿的树叶里,红色的帘子将飞燕阻隔在外,炉香静静燃烧,香烟像游动的青丝般缓缓上升。醉酒后从一场愁梦醒来时,夕阳正斜照着幽深的庭院。
答案:
(1)暮春
面对时光匆匆逝去的无奈和哀伤
(2)运用拟人手法,将春风、杨人格化,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春风不懂得约束杨花,任其漫天飞舞的情景,表达了词人惜春(惜花)之情。
9.(1)本题考查理解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时,需要结合具体选段内容,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表述概括得出作者对网师园的感情变化。第③段中提到“口里抱怨着不作美的天公,心里不免有几分扫兴”,第④段“不得不佩服前人之匠心”,第⑥段“一时竟有些看得呆住了,忘记了举步”三句话可看出作者的感情变化依次为“对下雨的抱怨,不情愿,扫兴”“佩服,“‘惊艳’不已”“看得呆了(惊奇,折服,沉醉)”。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文本关键字的鉴赏能力。解答时,结合词语本身意思,一般从修辞、表现手法以及主旨等去角度进行分析。“浸”字用了比喻,形象而生动,使抽象的愁绪变为具体可感的物。突出了“乡愁”在作者身上的浓和满(或受乡愁的反复折磨和煎熬。或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3)本题考查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对于句子作用类题一般要从内容情感、结构、人物形象、主旨等方面进行分析。
文章中加下划线的句子是“一枝枝含苞的白兰、茉莉、栀子,穿成各种式样,丝绒般的花瓣上还凝着水珠儿,静静地沁着幽幽的香”写出了老妇人所卖之花的“香”,结合上下文关于老妇的描写可知,此处是作者借赞花之香来写老妇人的内在之美。属于衬托的修辞手法。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4)本题考查对文本结构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首段以及尾段内容分析概括,整理得出其照应点。
文章开篇引出了“乡愁浸在水中雨中”,用雨丝来形容那剪不断的乡愁,最后提到“几番细雨梦回,忘不掉的,总是故乡的雨丝”,从而首尾事物前后照应,从而使作者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升华。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5)本题考查对散文关键句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结合文章整体内容,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加入文章想要表达的感情来回答。
作者通篇表达了对家乡的怀念之情。末尾用比喻的方法把思乡之情比作“一方冰纨”(或用“一方冰纨”比喻牢固不变的思乡之情),表示“我”要把思乡之情留在心底。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珍视和深沉思念之情。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1)对下雨的抱怨,不情愿,扫兴(或被赶,抱怨)(1分)佩服,“惊艳”不已(1分)看得呆了(惊奇,折服,沉醉)(1分)
(2)“浸”字用了比喻,(1分)形象而生动,使抽象的愁绪变为具体可感的物。(1分)突出了“乡愁”在作者身上的浓和满。(1分)
(3)写出花的香(或香和鲜、香和美)(2分)衬托出老妇人的内在美(2分)
(4)开头提到雨丝,(1分)结尾再提雨丝,(1分)事物和情感前后照应。(1分)或:开头点出乡愁,(1分)结尾再强调乡愁,(1分)使思乡感情首尾贯穿,情感得到升华。(1分)
(5)此句用比喻的方法(1分)把思乡之情比作一方冰纨,(1分)表示“我”要把思乡之情留在心底。(1分)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珍视和深沉的思念之情。(1分)
10.(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时,先通读文章,根据题干要求,找到对应内容,再进一步分析,提炼信息。
第②~④段主要从形、色两方面深入刻画了木兰花的特点。第②段描写了木棉花“俊逸挺拔”的身姿,第③段表现了木兰花“鲜红艳丽”的特点,第④段写出了木兰花“硕大肥厚”的花朵。其中“俊逸挺拔”和“硕大肥厚”都描写的是木棉花“形”上的特点,“鲜红艳丽”则描写出木棉花“色”上的特点。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分析和鉴赏能力。解答时,运用平时所学的修辞手法等基础知识,结合句意,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排比: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或言行的修辞手法。
画线句子综合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木棉花“倒映在河水里…”“把笑脸展示在崖畔上…”“用它的静默付出…”形成了强烈的排比效果,娓娓道来。该句也将木棉花当作人来写,赋予了它人的动作和神态,它“与天空的云彩互相唱和”“把笑脸展示在崖畔上,与山林中的飞鸟和鸣”“静默付出”,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一系列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结构更加紧凑有秩,张弛有度,更强烈地抒发了作者的情感,真挚动人。也更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木棉花的美丽,以及贡献、朴实、隐忍的品性。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3)本题考查对文章关键词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先在文章中找出原句,再结合上下文理解分析,概括提炼出答案。
文章中原句为:木棉花的美,在目光所及之内,也在目光所及之外。紧接着,作者继续阐述道“当它们的一树花朵开始凋零,褪去了原有的繁华,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它作为美食的历程却才刚刚开始。我们的生命,也应该如木棉花一样,勇敢绽放。”在我们视野范围之内,作者带我们看到开花时木棉花的俊俏大气,凋零后木棉花作为美食的实用可口。深入挖掘文章主旨,可以体会到作者不仅在文章中赞扬了木棉花外在上的美,更歌颂了它内在的品质,它不惧他人的眼光,勇敢绽放,并提出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木棉花的美,在目光之外,在我们视野所及之外,更多的是它张扬美好,勇敢绽放的生命启示。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4)本题考查对文章整体结构和重要段落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先列出自己的观点,再结合自己的观点,从文章结构、对于主题深化的作用等方面分析该段在全文的作用,从而佐证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形:俊逸挺拔、硕大肥厚
色:鲜红艳丽
(2)采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情感浓烈,讴歌金沙江边的木棉花无处不在的美丽与贡献、朴实、隐忍的精神气度。
(3)目光所及之内:木棉花开花时赏心悦目,凋零后实用可口。
目光所及之外:木棉花给人以“张扬美好,摒弃丑陋”“勇敢绽放”的生命启示。
(4)示例一:不能删。结构上,第⑨段说“我们在外行走时略显踉跄的脚步…开始变得坚实”紧承第⑧段“陪伴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不断跋涉、前行”而来,衔接自然。“被木棉花染红的春天”一句还有点题的作用。内容上,这一段反复出现“幸福”一词,是对前一段写“怀念”木棉花的深化,丰富了内容,深化了主题。
示例二:可以删。内容上,第⑧段反复强调我对木棉花的“怀念”木棉花对我的“陪伴”,神完意足。第⑨段可以看成是“陪伴”的表现之一,并没有给文章增添新的内容。结构上,删去第⑨段之后,文章在“陪伴我们在人生的路途上不断跋涉、前行”中结束,言简意赅,令人回味,避免了拖泥带水、画蛇添足之嫌。
11.【例文】
因为有了你
你,是一棵大树就站在我身后。
  你硕果累累,高大无比。当我渴了,便可回过身,摘下一个令人馋涎欲滴的果子慢慢品尝;当我累了,便可停下脚步,倚靠在你的身旁;当我热了,便可躲在你茂密的树荫下,享受清风的吹抚…
  我在学习的道路上匆忙的走着,难免会摔摔碰碰。当我考试失利时,我摘下一刻颗勤奋的果实;当我遇到困难时,我摘下一颗鼓励的果实;当我取得胜利时,我摘下一颗谦虚的果实…细细品味苦中带甜甜中带酸…
  回头,转身,有你在我背后。
  当学习的重担压在身上时,当脚下的步伐逾加沉重时,每迈开一步亦是如此艰难时,我心神疲惫。此时,停下脚步,抛开一切,我倚靠在你的身上,望着蓝天静静地闻着你身上散发出来的绿色气息,令我陶醉地闭上眼睛惬意地享受着…
  当我在你的树荫下恢复疲惫的身心时,我再次充满力量,握着信心与斗志再次投身于题海中,再次迈开了奋斗的脚步,想成功迈进…
  回头,转身,读你,有你在我背后。
  其实,每个人身后亦有如此一棵大树,它是师长的教诲,是朋友的鼓励,是母亲的无私关爱,他们在你成长的过程中默默灌溉这棵树,让他们成为我们心灵的栖息处,当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利时,朋友的鼓励便给了你前进的动力;当我们犯错误时,师长的教诲则给了我们改正的机会;当我们在深夜时奋笔疾书时,母亲的陪伴给了你坚持做完的决心。
  深夜时的窗外异常寂静,除了时不时的微风声,便是我奋笔的刷刷声了,一个人在题海中孤独游着,伴随的更多的是焦灼和疲惫,每过一秒,我坚持做下去的决心便减弱一份,此时的母亲便会悄然拿一本书,坐在书桌前默默翻阅着,她不过问我的情况,也不喊累,她是怕影响到我,而当我偷偷瞅一眼她时,发现她正悄悄揉着眼睛…母亲无声的陪伴令我闻到了大树无私奉献的气息…
  回头,转身,懂你,有你在我背后。
  前进的脚步从未停过,奋斗的目标从未变过,对你的理解和感动却愈来愈深刻、清楚。或许你的无声令我开始读你,或许你的气息令我开始懂你,或许你的关爱令我不知不觉地开始学会爱你…就算再苦再累,也都有你站在我身后,给了我无比的温暖和幸福,让我懂得了亲情…
  母亲?还是大树?我不知道,也不愿知道…
  因为她们是相同的,又是不同的…
  回头,转身,拥抱你,因为有了你,有你在我背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