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9张PPT)
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高考赘源网
高考资源
边的高考专家!】
华
翰害业
www.huahanbook.com
感谢您的关注
THANKYOU
变色龙能在较短时间
内完全改变体色
神经调节
过敏反应时会释放一种叫组织胺的
体液调节
物质,能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
遇到紧急情况时,人的呼吸、
神经—体液调节
心跳会加快,血糖上升
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下丘脑一→垂体一区x→Y→尿液
Z
口渴感觉—饮水
39
体
38℃
37℃
a
36℃
020406080100
时间(min)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过山车大家都玩过吧。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人感到心怦怦直跳,有些人还会狂呼乱叫。此时能使心跳和呼吸加快的肾上腺素含量明显升高。这一现象我们姑且称之为“过山车现象”。
既然知道过山车是安全的,为什么心跳还会加速呢?“过山车现象”的具体调节机制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学完了我们再重新来审视这些问题。
探究点一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师问导学】
请仔细观察下面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两种方式,并阅读教材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①表示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调节,从产生部位到靶细胞通过______抵达全身各处,其传递速度主要靠________系统来带动,体液中运送的物质除了激素外,还包括其他______,如CO2、H+等,我们把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
2.图中②表示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调节,其通过的途径为________,②的传递速度比①________,作用的部位比①________,这由②的信息传递途径决定。
3.所有生物都有①②两种调节吗?
4.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有何不同?
【智涂笔记】
易错易混:
(1)通过体液运输主要是指通过细胞外液运输。
(2)体液调节≠激素调节。体液调节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激素,还包括参与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其他调节因子,而激素调节的研究对象只有激素。
(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都是通过信息传递引起相应的组织、器官产生相应的反应,前者借助的是生物电、神经递质,后者借助激素或CO2等化学物质。
(4)人和高等动物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是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主要方式。机体通过反射,可使躯体、内脏等各部分的生命活动更加协调,提高了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师说核心】
1.体液调节
(1)概念: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2)体液因子: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有激素、组织胺、某些气体分子(NO、CO等)以及一些代谢产物(CO2)等,主要是激素。
(3)传递方式:主要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进行运输,然后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4)实例:CO2调节呼吸运动,如图所示。
2.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项目
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
结构基础
内分泌系统、体液
神经系统(反射弧)
作用方式
与靶器官或靶细胞特异性结合,调节其特定的生理过程
反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传递方式
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
①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②以神经递质的形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反应速度
较缓慢
迅速
作用范围
较广泛
准确、比较局限
作用时间
比较长
短暂
二者联系
①下丘脑、垂体等腺体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甲状腺等腺体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②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人在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③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相互协调;④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3.根据调节过程判断调节方式
【检测反馈】
1.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不仅有激素
B.体液调节就是激素调节
C.所有动物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
D.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只需要血液运输,不需要进入组织液
2.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神经调节的信号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而激素调节仅有化学信号
B.神经调节的结果是使效应器作出反应,而激素调节的结果是使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神经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
C.在人与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体液调节起主导作用
D.给病人输氧时混入5%的CO2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属于神经调节
3.如图所示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A→C→D→E来实现,属于体液调节
B.当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C.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D.若该图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探究点二 体温调节
【师问导学】
1.无论寒冷的冬季还是炎热的夏季,正常人的体温都维持在37
℃左右,这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教材图解可将体温调节归纳为下图:
(1)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冷觉与热觉的形成在________。热觉或冷觉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膜、内脏器官。
(2)寒冷环境中比炎热环境中散热更________、更多。寒冷环境中机体代谢旺盛,________增加,________也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主要的产热器官是________,主要的散热器官是________。
(3)高温条件下的体温调节主要是______散热量,调节方式主要是________;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既增加产热量,又减少散热量,调节方式既有______调节,又有________调节,且在增加产热方面,________和________具有协同作用。
(4)写出在寒冷条件下产生冷觉的神经传导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在剧烈运动后为什么会出现“面红耳赤”现象?
3.寒冷时,正常人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减少散热。请写出相关的反射弧。(科学思维)
【智涂笔记】
1.某人体温在长时间都处于39
℃,但产热量仍等于散热量,因体温未变。
2.体温调节是一个神经—体液调节的过程,机体通过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不能认为炎热环境中没有激素调节,只是相应激素分泌减少而已。
3.在发高烧时,人体的产热不一定大于散热,除非病人的体温在继续升高,如果体温保持不变,则产热仍等于散热。
4.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热觉或冷觉的产生不是在下丘脑中,而是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
5.机体在寒冷环境中通过调节增加产热并减少散热,而在炎热环境中以增加散热为主,无论是寒冷环境还是炎热环境,产热量总是等于散热量,体温保持恒定。
6.“寒战”是指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由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不是躯体运动中枢。
警示:正常情况下,体温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但病原体感染引起发热的情况下,体温的调节方式除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外,还有免疫调节。,
【师说核心】
1.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机体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
教材延伸 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机制
(1)外界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外界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少,散热也少。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产热少于散热,则体温降低。发高烧时,人体的产热不一定大于散热,除非病人的体温在持续升高,如果体温保持不变,则产热等于散热。
(2)只有恒温动物才有体温调节机制,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变化而变化。
2.体温调节的过程
3.体温调节过程的解读
(1)神经调节途径
①寒冷环境下的反射弧
②炎热环境下的反射弧
(2)体液调节的过程
①下丘脑分泌的TRH→垂体分泌的TSH→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或靶细胞。
②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或靶细胞。
(3)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
(4)
(5)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参与体温恒定的调节。
(6)体温调节中的反射活动为非条件反射。参与体温调节的激素主要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两者在调节体温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
(7)恒温动物才有体温调节机制,变温动物的体温随外界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8)
人体体温恒定的意义:保证酶的活性,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保证新陈代谢等,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检测反馈】
1.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
B.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
C.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
D.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2.下图是人体体温调节机制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温度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
B.当处于寒冷环境时,以物理方式①②和代谢方式③④⑤调节体温
C.当处于炎热环境中,皮肤热觉感受器通过神经中枢调节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热量散失
D.当出现皮肤的立毛肌收缩,骨骼肌非自主战栗,则产热增加,此时正常人体的散热同时在增加
3.动物学家为了确定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刺激下丘脑的前部,发现实验动物有出汗现象;而刺激下丘脑后部,实验动物则出现寒战现象。据此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下丘脑前部是散热中枢所在地,下丘脑后部是产热中枢所在地
B.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相对稳定的唯一中枢
C.下丘脑前部是产热中枢所在地,下丘脑后部是散热中枢所在地
D.下丘脑和大脑皮层共同调节人体体温
4.研究人员对运动员运动前后的体温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前体温的维持不需要下丘脑参与
B.运动中机体产热量增加,散热量减少
C.运动终止时感受器继续向中枢传递体温高的信息
D.运动后汗腺的分泌活动先减弱后增强
探究点三 水盐平衡调节
【师问导学】
1.水盐来源与排出途径
2.人体内水和无机盐通过影响渗透压而影响细胞的形态和生理功能,因此水盐平衡的调节非常重要。
结合水盐平衡示意图填空(“+”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1)水盐平衡调节过程既有________调节,也有________调节。
(2)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在________;渴觉中枢在________。
(3)抗利尿激素
①合成分泌:________________。
②释放:________。
③作用:促进________________对水的重吸收,从而使尿液减少。
(4)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
(5)在水盐平衡调节中,________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分泌激素)。
(6)水盐平衡调节主要通过________(器官)来完成。
3.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高烧患者在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临床主要表现为大量出汗,以增加散热。请分析该过程中,机体抗利尿激素含量如何变化?(科学思维)
(2)海难事故中较长时间漂浮在海面上的人,喝海水会导致越喝越渴,为什么?(科学思维)
(3)生命观念——物质与能量观
0.9%
NaCl溶液是血浆的等渗溶液,血浆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否为0.9%?
(4)科学思维——分析与综合
正常人在快速饮入1
L等渗盐水后,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Na+浓度的变化是否相同?此时醛固酮分泌量如何变化?
【智涂笔记】
水盐平衡调节的5个关键点
(1)渗透压感受器和渗透压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2)抗利尿激素的产生、分泌部位是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而释放部位是垂体后叶。
(3)在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分泌激素)。
(4)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中同样存在反馈调节机制。其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5)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三者关系如图。
名师提醒:
(1)Na+的浓度对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机体对水和无机盐的调节,是基于保持细胞外液Na+浓度,即保持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水平衡和盐平衡的调节过程密切相关,通常称为渗透压的调节,主要是通过肾脏完成的。
(2)K+在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上起决定性作用,而且还具有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脏正常兴奋等重要作用。
【师说核心】
1.尿的形成
(1)过程图示
(2)成分变化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进入分布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中,送回血液,而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
2.(1)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它们的过程分别如下:
①神经调节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神经→下丘脑渗透压调节中枢→神经→大脑皮层渴觉中枢产生渴觉→神经→直接调节水的摄入(增加饮水)。
b.引起抗利尿激素释放的反射过程:感受器(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下丘脑)→传出神经→效应器(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或减少)。
②激素调节
抗利尿激素增多(或减少)→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多(或减少)→尿量减少(或增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或升高)。
(2)醛固酮参与的调节
当血钠含量升高时,则醛固酮的分泌量减少,其结果也是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
3.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
(1)水盐平衡异常的实例
①当人剧烈运动、在高温条件下工作或患某些疾病时,会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如果不及时补充,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下降,进而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严重时甚至昏迷。
②排尿过少,代谢废物不能及时随尿液排出体外,会引起中毒。
(2)水盐平衡的意义
对于维持人体的稳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4.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1)地位: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下丘脑的部分细胞既有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
(2)主要作用
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血浆渗透压的升降,维持水盐平衡。
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产生渴感。
③分泌:分泌多种激素进而作用于其他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如抗利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等)。
④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
【检测反馈】
1.给动物饮用相同量的清水,与对照组健康动物相比,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尿量减少的实验动物是( )
A.输液后不久的动物
B.患糖尿病的动物
C.切除垂体的动物
D.摄入过多食盐的动物
2.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3.如图为水平衡调节机制,请据图判断X、Y、Z依次为( )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
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
D.渴觉中枢、肾小管、抗利尿激素
4.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引起下丘脑分泌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b引起下丘脑分泌②抗利尿激素
C.c引起下丘脑分泌③胰高血糖素
D.d引起下丘脑产生④电位变化
【网络建构】
【主干落实】
1.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有激素、CO2等,其中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2.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反应速度快,作用范围局限,作用时间短。
3.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热量的散出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和皮肤内毛细血管的舒张散热。
4.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由垂体释放的,其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5.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调节。
6.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1.关于动物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
B.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迅速而准确
C.血液中某激素的浓度可反映该激素的分泌量
D.除激素外,CO2也是体液调节的调节因子之一
2.很多人看恐怖电影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同时会出现出汗、闭眼等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此过程涉及神经递质的释放与识别
B.激素起作用后被灭活,血压能恢复正常
C.心跳加速是激素作用的结果,没有反射弧的参与
D.此过程涉及生物膜之间的融合和转化
3.如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
A.发热和寒战
B.提高环境温度和寒战
C.寒战和出汗减少
D.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
4.下列有关人体水盐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中离子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5.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分泌腺本身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B.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C.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协调一致离不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D.下丘脑接受寒冷刺激后分泌TRH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6.如图表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序号①②③④代表相关激素,请分析回答:
(1)受到寒冷刺激后,图中________(填序号)的含量最早增加;图中的③几乎可作用于全身的细胞,提高细胞的________,使机体产生更多热量。
(2)当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器官C中的________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图中④________激素释放增加,促进器官B中________对水的重吸收。
(3)从图中可看出甲状腺本身受神经系统的________(填“直接”或“间接”)调节;甲亢病人③的含量过多,会使神经系统________。
教材第62页?【练习与应用】
一、概念检测
1.(1)× 寒冷环境中人体产热等于散热,使体温得以稳定。
(2)×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并不是两个独立的调节过程。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联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个环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3)√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2.C 口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同时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C正确;大量饮水后血浆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会减少,A错误;出汗是为了使体温维持稳定,B、D错误。
二、拓展应用
1.提示:对不同的人来说,这两种说法各有道理。前者强调机体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后者强调采取适当措施来维持体温的恒定。
2.提示:在紧急情况下,紧急信号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促进肾上腺素的合成与释放。肾上腺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以提高其兴奋性,使机体警觉性提高,反应变灵敏;同时作用于其他组织和器官,使支气管扩张,肺通气量增加,心脏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血液重新分配到骨骼肌和肝脏,促进糖原和脂肪分解以提供能量等。在这一过程中,交感神经和肾上腺素的作用(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配合,有利于机体应对紧急的情况。
3.提示:洄游鱼类在不同时期能分别生活在海水或淡水中,其体表对水分和无机盐的渗透性较低,这有利于它们在浓度不同的海水和淡水中进行渗透压调节。当它们由淡水中移动到海水中时,虽然有一段时间体重因失水而减轻,体液浓度增加,但它们在48
h内就能通过吞饮海水补充失水,鳃的排盐细胞排出过多的无机盐,肾脏排泄功能也自动减弱,使体重和体液浓度恢复正常。同样,当它们由海水中移动到淡水中时,也会出现短时间的体内水分增多和无机盐减少,机体会通过增加排尿量和保持无机盐使身体水分和无机盐复趋平衡。
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互动·探究·智涂
探究点一
【师问导学】
1.激素 体液传递 血液循环 调节因子 体液调节
2.神经 反射弧 快 局限
3.提示:单细胞动物和一些低等动物只有①,人和高等动物具有①和②。
4.提示:神经调节中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于反射弧完成的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作用仅局限于反射弧,尤其是效应器所涉及的结构,信息主要以生物电的形式传送,所以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小、比较准确而且迅速。体液调节的途径是体液的运输,而且体液能将调节因子广泛地运输到身体各处,所以体液调节速度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且作用时间长。
【检测反馈】
1.解析: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除了激素,还有二氧化碳、组织胺、NO等,A正确;体液调节不等于激素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B错误;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不存在神经调节,C错误;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由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进入组织液,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D错误。
答案:A
2.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化;在人与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激素、CO2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比较局限,而体液调节的作用范围较广泛。
答案:A
3.解析: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可由胰岛A、B细胞直接感受血浆中血糖含量变化,调节激素分泌,对应A→C→D→E,属于体液调节;当人的手被针扎时作出的反应是非条件反射,属于神经调节;水盐平衡调节过程涉及A→B→C→D→E,属于神经—体液调节;体温调节过程中涉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答案:C
探究点二
【师问导学】
1.(1)下丘脑 大脑皮层 (2)快 产热 散热 肝脏和骨骼肌 皮肤 (3)增加 神经调节 神经 激素 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素 (4)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产生冷觉
2.提示:剧烈运动使机体产热增多,同时散热也会增多,此时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速度加快,所以人会出现“面红耳赤”现象。
3.提示: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检测反馈】
1.解析:皮肤散热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运动时,骨骼肌是主要的产热器官;安静时,主要产热器官是肝脏。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产生热能是人体产热的主要途径。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
答案:A
2.解析: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温度感受器分布于人体的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当处于寒冷环境时,机体调节体温的方式中,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骨骼肌战栗等属于物理方式,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属于代谢方式;当机体处于炎热环境中,皮肤热觉感受器通过神经中枢调节皮肤血管扩张,增加热量的散失;当出现皮肤的立毛肌收缩,骨骼肌非自主战栗时,机体产热增加,此时正常人体的散热同时也在增加,以维持机体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答案:D
3.解析:由此实验现象可知,刺激下丘脑前部会引起出汗,这与散热有关;而刺激下丘脑后部会引起寒战,这与产热有关。
答案:A
4.解析: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因此图示的任何时期的体温调节均与下丘脑有关,A错误;运动中机体体温升高,产热量增加,但散热量并未减少,B错误;运动结束时,体温较高,继而恢复运动前体温,因此运动后汗腺的分泌活动先增强后减弱,D错误。
答案:C
探究点三
【师问导学】
1.(1)水 (2)皮肤 水和盐 (3)尿液 (4)大肠 水和盐
2.(1)神经 神经—体液 (2)下丘脑 大脑皮层 (3)①下丘脑神经细胞 ②垂体 ③肾小管和集合管 (4)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细胞 (5)下丘脑 (6)肾脏
3.(1)提示:上升。
(2)提示:海水中含有较多的Na+,喝海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较多的Na+进入原尿,导致水分重吸收困难,使更多的水随尿排出,导致喝海水越喝越渴。
(3)提示:不是。血浆的渗透压主要与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离子有关,血浆中NaCl的质量分数应小于0.9%。
(4)提示:不相同。细胞外液Na+浓度增加较多,此时醛固酮分泌量会下降。
【检测反馈】
1.解析:动物摄入食盐过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
答案:D
2.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通过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进而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故A正确;肾小管通过自由扩散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故B错误;摄盐过多后细胞外液渗透压过高,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故C正确;饮水增加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增加尿的生成,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故D正确。
答案:B
3.解析:下丘脑神经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引起渴觉。另外神经冲动传到垂体,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增强对水的重吸收。
答案:C
4.解析:下丘脑既是神经中枢,又是调控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当人过度紧张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中的相关细胞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最终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A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下丘脑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B正确;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合成并分泌,C错误;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产生电位变化,D正确。
答案:C
随堂·巩固·达标
1.解析: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存在反馈调节,A正确;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迅速而准确,B错误;血液中某激素的浓度可反映该激素的分泌量,C正确;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有激素、CO2、H+等,D正确。
答案:B
2.解析:心跳加速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由此判定C错误。
答案:C
3.解析:人体每时每刻都进行产热、散热过程。图示中ab段说明产热大于散热,bc段说明散热增强;剧烈运动导致产热增加,出汗增加引起散热增强,符合曲线变化;A、B、C项均与曲线变化不符。
答案:D
4.解析:大量饮水会使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会减少;渴觉中枢兴奋说明渗透压升高,则抗利尿激素会增加;细胞外液中离子浓度降低,说明渗透压降低,尿量会增加。
答案:C
5.解析: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影响脑的发育;正是由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下丘脑接受寒冷刺激后分泌TRH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没有体现体液调节。
答案:D
6.解析:由题干和题图综合分析可知,器官A、C分别是垂体、下丘脑,而①②③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1)受到寒冷刺激后,下丘脑分泌激素①增加,促进垂体分泌激素②,激素②作用于甲状腺并促进其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几乎可作用于全身的细胞,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2)当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会使④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进而促进器官B中的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维持机体的水平衡。(3)甲状腺受神经系统的间接调节,成年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会出现甲亢,甲状腺激素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答案:(1)① 代谢(呼吸)速率 (2)渗透压感受器 抗利尿 肾小管和集合管 (3)间接 兴奋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