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藤野先生
学习导航
课文梳理
【整体感知】——结构图解
本文通过回忆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以及作者在日本先学医而后弃医从文的过程,表现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负责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并反映出那个时代的进步青年的忧患意识以及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整体感知】——文章主旨
【整体感知】——写作特色
(1)双线并行,脉络分明。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方面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开头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再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相别,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另一方面,以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为暗线,很多材料如写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的深刻印象,写仙台医专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写作者弃医从文,都围绕着这条内在的线索展开。因此,文章篇幅虽长却脉络分明,材料虽多但井然有序。
(2)选材典型,特征突出。文章主要围绕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从不同侧面选取了四个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特征。同时,作者采用白描手法,写人抓特征,几笔勾勒,甚为传神。如写藤野先生,写他的“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穿衣服太模胡”,冬天穿旧外套,刻画出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又如写“清国留学生”,抓住了盘辫子这个细节,很好地反映出他们的思想本质。
1.这篇散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又是以什么作为中心记叙的?以什么为线索来记叙的?
2.作者写老师为什么要提及弃医从文这些内容?
【解疑释难】
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的。以藤野先生为记叙的中心,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①从侧面表现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②表现了鲁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③为下文的惜别埋下伏笔。
3.这篇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并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而是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这些事情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
文中所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开东京前往仙台的直接缘由,作者由此得以与藤野先生结识。写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了作者的忧国之情,这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作者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作正面陪衬。写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是为写藤野先生作反面衬托。所写课堂上的看电影事件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总之,所有这些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有密切的关系。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上野的yīng huā( )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fēi hóng( )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②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yóu guāng kě jiàn( ),wǎn rú ( )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达标训练
【基础过关】——字词积累
樱花
绯红
油光可鉴
宛如
③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jī xíng ( )。
④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bù xùn( ),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⑤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nì míng( )。
畸形
不逊
匿名
⑥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jié zé( )干事tuō cí( )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
⑦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qī rán( ),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⑧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jiào huì ( ),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
诘责
托辞
凄然
教诲
⑨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 yǎo wú xiāo xi( )了。
⑩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yì yáng dùn cuò ( )的话来。
?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zhèng rén jūn zǐ( )”之流所shēn wù tòng jí ( )的文字。
杳无消息
抑扬顿挫
正人君子
深恶痛疾
(2)结合语境,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即“模糊”,马虎、不讲究)
B.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传说或故事)
C. 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死在异国他乡)
D. 问问精通时事的人……(这是讽刺的说法,“时事”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
B
【解析】“掌故”在这里指“学校里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
【基础过关】——语段综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
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2)“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的“无非”的意思是 ,表现了“我” 的思想感情。“这样”指代:
。
只不过
反感、厌恶、不满
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丑行
(1)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我”在东京的所见所感。
(3)选文主要针对清国留学生的 和 进行描写,表现了作者 .
的思想感情,可以从“ ”这个词中看出,它运用的修辞是 。
(4)选文最后一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
外貌
动作
标致极了
承上启下(过渡),交代了离开东京,前往仙台的原因,为下文遇见藤野先生作铺垫。
对清国留学生的反感、厌恶
反语
(1)本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①~③段):在 ——“我”的见闻感受;第二部分(第④~?段):在 ——“我”和藤野先生的交往;第三部分(第?~?段):离开仙台之后—— 。
【基础过关】——课文回顾
东京
仙台
“我”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2)作者记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过程中的哪四件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请完成下表。
添改讲义
正直热忱,对工作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裹脚
要求严格,一丝不苟,严谨治学
热情诚恳,体贴入微
求实,注重调查,治学态度严谨
(1)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年近三十,头发梳得光光的,油光可鉴。
B.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深恶痛疾。
C.这部小说凝聚了创作者毕生的智慧,构思非常巧妙,故事情节抑扬顿挫,引人入胜。
D.十年浩劫中遗失的大量书籍,从此杳无消息。
【能力提升】——词语运用
C
【解析】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此处用来形容“故事情节”错误。
(2)下列语段空缺处填写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 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 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 。
A.感激 涂改 脱漏 纠正
B.激动 涂改 遗漏 纠正
C.感激 添改 遗漏 订正
D.感激 添改 脱漏 订正
D
【解析】“感激”指因为别人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有好感;“激动”指由于受到刺激而感情冲动。这里写的是藤野先生对我的帮助,所以“我”应是“感激”他,排除B。“涂改”侧重于改,而“添改”侧重于添,联系上下文,用“添改”比较合适,排除A。“脱漏”指漏掉,遗漏;“遗漏”指因疏忽而漏掉。和“增加”搭配,应用“脱漏”,排除C。“纠正”指改正错误、不公正或对标准的偏离;“订正”指校正错误文字。联系上文,用“订正”比较合适。故选D。
(3)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思考是一种启迪心智的旅行,深入的思考能够活跃你的头脑,拓展你的思维,沉淀你的智慧,丰盈你的精神;阅读是一种照亮心路的对话,广泛的阅读能够 , , , 。
丰富你的知识
开阔你的眼界
陶冶你的性情
净化你的灵魂
【能力提升】——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文后各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1)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刺耳”的原因是什么?
写了课堂上看电影的事件,这是“我”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
作者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这一声”深深地刺伤了他的民族自尊心,因此,作者觉得很刺耳。
(3)“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一句中“他们”指的是谁?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具体是指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精神?
“他们”指具有狭隘的民族偏见和军国主义思想的日本青年学生。表达了作者对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端污蔑感到极为愤慨的思想感情。
指“我”决定弃医从文,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
【能力提升】——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百合花开
宓月
①小时候,跟父亲去山谷,一朵白色的花吸引了我。
②在草丛里,它独自开着。它几乎和我一样高,花朵像喇叭一样大,却一点也不张扬,白色的花瓣微卷着,露出嫩黄的蕊。擎起它的根茎好像不胜重力地自然弯曲,让它看上去那么高贵,却又那么地孤寂。
③我被这朵花迷住了,久久不肯挪步。
④父亲说,这是野百合。因为我喜欢,父亲决定把它带回家。我本以为,他只是掐了花就走。没想到,父亲小心翼翼地拨开草丛,先清除了周围的一大片杂草,很快,一株亭亭玉立的野百合出现在我面前。它像童话中迷路的小仙子,突兀地出现在这片山谷里。它纯洁的白,让周围的一切黯然失色了。可它又是那么无助而脆弱。我担心它那瘦长的根茎,风一吹就会被折断。父亲用随身携带的一把小锄头从四周开始挖土,他掏得很深。我全神贯注地守在一旁,扶着花朵。很快,一个乒乓球大小的
球茎,完整地悬空出来。
⑤父亲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托着球茎,把花朵搁在肩膀上。我欢天喜地地跟在父亲身后。那朵百合花在父亲的肩头一颤一颤的,正冲我笑嘞。
⑥父亲把它种在屋旁的菜地里,用一根小木棒将它固定好。经过一番腾挪,野百合似乎也累了,有些萎靡不振。我疑惑地问父亲,它还能活吗?父亲笑笑,说你明早来看它。第二天一起床,我就跑到菜地里。只过了一夜,野百合似乎适应了新环境,精神抖擞地立起来。硕大的花瓣上,还有几颗露珠在晨光中闪烁。我的整个暑假,因为它,多了许多憧憬和幻想。每天,我像
探望老朋友,看它在风中摇曳,看蜜蜂在它的花蕊里沾满嫩黄嫩黄的花粉……
⑦九月天气逐渐转凉,野百合也在一阵阵的凉风中逐渐枯萎、凋零。看着凋落的花瓣,生命的短暂、美的易逝,让我第一次感到了忧伤。父亲说,我们可以把球茎分瓣,来年会变成几棵,父亲将百合花的球茎挖出来,分成七八瓣,在菜地的一角重新栽下去。
⑧八岁那个冬天,我每天都要去看看,但是,野百合的嫩芽迟迟没有冒出来,我便等得失去了耐心。美丽的雪花,春节的喜庆,使我几乎忘了野百合的事。春天来了。太阳的温暖改变了这个世界。有一
天,我突然发现,屋旁的菜地里齐刷刷地站着一溜茁壮的青苗,七八棵的样子,像一支小队伍。我即刻兴奋地跑去告诉父亲,我的百合花长出来了!
⑨父亲让我知道了一朵花是怎么长成的,也教会了我认识这个世界、热爱这个世界。是他给予我的欢乐太多,让我二十年都不愿走出他给我的幸福时光。可他又是多么的残酷,二十年前就丢下我独自远去。让我经常在这一刻谈笑风生,下一刻便愁云密布。
⑩世间美好的事物总是太过匆促、短暂。仿佛流星在心中留下的刹那光芒,要我们用尽一生去寻
找、捡拾。我常常会突然忘却自己身在何处,满心满眼都是父亲的影子,伸出手却总也触摸不到他。那倏然间的惊悚,似一个无底的深渊,无论我怎么努力,世界的一角已无可挽回地沦陷……直到今天,每当看到百合花,我都会伤感和怅惘,我知道它们中永远不可能有陪伴我成长的那朵野百合。就像我把爱无限地放大,最爱我的父亲也不会再回来。可我仍固执地相信,还有许多野百合在某个荒野一年年寂寞地盛开。它是我孤寂中的念想,迷茫时的希望,是当我的人生沉入谷底时,亮着的最后一束光芒……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略有删改)
(1)依据提示填空,完善文本线索。
示例:①枯萎、凋零 ②喜欢(被吸引) ③兴奋
(2)“它像童话中迷路的小仙子,突兀地出现在这片山谷里。”这句话中加点的词语好在哪里?
示例:①“突兀”意为“突然,出乎意料”,也有“高耸的样子”的意思。②它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野百合出乎意料地出现在山谷间,突出了野百合亭亭玉立的身姿。③表达了作者看到野百合时惊喜意外之情。
(3)请赏析第⑧段画线句子。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屋旁的菜地里齐刷刷地站着一溜茁壮的青苗,七八棵的样子,像一支小队伍。
示例一: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②将百合花拟作人,赋予它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新生百合的勃勃生机。③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
示例二: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②把新生百合的青苗比喻成小队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新生百合整齐、充满生机的样子。③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
(4)在“我”的成长路上,百合花给了“我”什么启示?
百合花给了“我”很多启示:①父亲让“我”知道了一朵花是怎样长成的,教会“我”认识这个世界、热爱这个世界。②百合花的枯萎、凋零让人感伤,告诉“我”生命的短暂、美的易逝。③百合花移栽后,到春天长出一溜青苗,让“我”看到蓬勃的希望。④每次看到百合花,“我”都会伤感和惆怅,它告诉“我”要珍惜亲情,及时行孝,珍爱美。
【能力提升】——读写综合
浙江绍兴的鲁迅故居是著名旅游景点,该景点拟增加一个“鲁迅在日本”陈列室,挂上一幅藤野先生的照片,请你为照片配上一段解说词。(150字左右)
【示例】这是鲁迅先生1906年离开日本仙台时藤野先生赠给他的纪念照。鲁迅1904年到仙台学医,藤野先生任他的解剖学教师。藤野先生生活俭朴、治学严谨。旧中国国弱民穷,鲁迅受到日本青年的歧视和嘲弄,然而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受到鲁迅的深深敬仰。回国后,鲁迅把先生的照片挂在寓所书桌对面的墙上,把怀念先生的深情化为实际行动,来激励自己为救国救民和反动势力做不懈的斗争。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