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背影 课件(28张PPT)+教案 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4 背影 课件(28张PPT)+教案 共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19 09:23:52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部编版
八年级上
语文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思源实验学校
第14课《背影》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仔细的去观察过父亲或母亲的背影吗?他们的背是否已驼?他们的身躯是否已不再挺拔?今天让我们来随着朱自清一起仔细地观察一下父亲的背影。
背影
朱自清
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语言,体味洋溢在“背影”上的人间至情。
预习检测:
交卸(

奔丧(

橘子(

晶莹(

迂腐(

琐屑(

栅栏(

差使(

狼藉(

蹒跚(
)簌簌(
)踌
躇(

颓唐


拭去


字词学习
xiè
sānɡ

yínɡ

suǒxiè
zhà
chāi

pánshān
sùsù
chóu
chú
tuí
shì
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颓唐:衰颓败落。
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
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踌躇:犹豫。
祸不单行: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来临。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自主学习
1、文章以《背影》为题,“背影”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标题的作用)
2、文章第6段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写的这样详细?(语言、外貌、动作)
课本76页课后第一题
以背影为标题有何妙处?
标题的作用: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4、具有象征意义。
5、语带双关。
6、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
7、吸引读者兴趣。
以背影为标题有何妙处?
1、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开拓读者的想象空间。
2、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
3、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4、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这段动词准确精当,请根据课文填空:
  我看见他
 
着黑布小帽,
 
--------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
 
到铁道边,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过铁道,要
 
__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
  
下来了。

穿


穿





返回
合作探究
在这篇文章中,“我”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有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找重点句子)
课本74页课后第二题。
课堂检测
第4段写父亲“本已说定不送我”,却“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父亲这一举动背后的心理活动的。(观点:是否赞同,说出理由。)
你认为文章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课堂小结
本文追忆了作者几年前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细致刻画了父亲的_____,展现了一位感人至深的慈父形象,表现了__________。
背影
父子深情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线索
2、情感
学习目标
品味语言与分析句段作用
自主学习
分析句子作用
两个角度:
1、结构方面
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交待背景,埋下伏笔或做铺垫
中间:承上启下
结尾:?总结全文
?首尾呼应
2、内容方面:?表达某种情感,塑造某个人物
?画龙点睛,升华主题
分析下列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1、那年冬天,----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内容上:从祖母死、父亲赋闲这“祸不单行的日子”写起,引出下文对车站送别买橘的背影的描写。
?结构上:文章前半部分是铺垫,这一句是铺垫部分的总领句,为下文描述事件、抒发情感、推出背影做铺垫。
2、“哎!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结构上:收束全文,照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
?内容上:连用两个感叹号,更强烈的表达出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3、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结构上:设下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内容上:强调父亲的背影,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合作探究
如何品味语言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答题格式:
运用了…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内容+表现了…情感/效果等(写作目的)
2、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如动词、形容词、叠词……)
答题格式:某某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描述了)、、、(内容)+表现(表达、抒发了)性格、情感。
3、从写作手法上看句子
表达方式、表现(艺术)手法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人的感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4、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语言、心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5
、从情感表达的角度赏析
要善于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感情
6、从句式特点赏析
体会骈句、散句、双重否定句等句式的特点
课本76页课后第四题
品味语言
“聪明”是反语,表现不理解父爱的自责之情。在此是褒词贬用,是自作聪明,糊涂的意思。
父亲讲价钱,嘱托茶房,都是出于爱心,可是自己对父爱竟理解不到,自以为是,觉得比父亲还高明,实在是太傻了!
当堂检测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
“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作者一再说自己“聪明过分”“太聪明”,是为什么?)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堂小结:嵩县思源实验学校八
年级语文
学科教案


背影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语言,体味洋溢在“背影”上的人间至情。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味洋溢在“背影”上的人间至情。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体味洋溢在“背影”上的人间至情。
【教学准备】PPT课件,
智慧教育平台,
资源编号:D1887206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课前检测
读一读,写一写:
交卸(

奔丧(

橘子(

晶莹(

迂腐(

琐屑(

栅栏(

差使(

狼藉(

蹒跚(

簌簌(

踌躇(

颓唐(

拭去


字词解释。
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颓唐:衰颓败落。
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
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踌躇:犹豫。
祸不单行: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来临。
2.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仔细的去观察过父亲或母亲的背影吗?他们的背是否已驼?他们的身躯是否已不再挺拔?今天让我们来随着朱自清一起仔细地观察一下父亲的背影。
平台使用:PAD推送检测题
二、【自主学习】
1.自学指导
①自学内容:第四单元第14课P74—P77
②自学方法:
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课文
③自学时间:早读课
④自学要求:注意做标注,利用工具书
2.自学检测?
1、文章以《背影》为题,“背影”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标题的作用)
2、文章第6段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写的这样详细?(语言、外貌、动作)
课本76页课后第一题
平台使用:PPT展示
三、【合作探究】
在这篇文章中,“我”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有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找重点句子)
课本76页课后第二题。
平台使用:PPT展示
四、【检测提升】
本文追忆了作者几年前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细致刻画了父亲的_____,展现了一位感人至深的慈父形象,表现了__________。
【课堂小结】
第4段写父亲“本已说定不送我”,却“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父亲这一举动背后的心理活动的。(观点:是否赞同,说出理由。)
1.知识梳理
2.课堂评价
本节课表现最优小组:
表现最优个人:
3.课后作业
六、【课后反思】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与分析句段作用。
2、感受文中的父子深情,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与分析句段作用。
【教学难点】感受文中的父子深情,学会感恩。
【教学准备】PPT课件,智慧教育平台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两个角度:
1、结构方面
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交待背景,埋下伏笔或做铺垫
中间:承上启下
结尾:总结全文
首尾呼应
2、内容方面:表达某种情感,塑造某个人物
画龙点睛,升华主题
二、【自主学习】
1.自学指导
分析句子作用:
1、那年冬天,----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内容上:从祖母死、父亲赋闲这“祸不单行的日子”写起,引出下文对车站送别买橘的背影的描写。
结构上:文章前半部分是铺垫,这一句是铺垫部分的总领句,为下文描述事件、抒发情感、推出背影做铺垫。
2、“哎!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结构上:收束全文,照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
内容上:连用两个感叹号,更强烈的表达出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3、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结构上:设下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内容上:强调父亲的背影,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平台使用:PPT展示
三、【合作探究】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答题格式:
运用了…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内容+表现了…情感/效果等(写作目的)
2、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如动词、形容词、叠词……)
答题格式:某某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描述了)、、、(内容)+表现(表达、抒发了)性格、情感。
3、从写作手法上看句子
表达方式、表现(艺术)手法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人的感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4、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语言、心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5
、从情感表达的角度赏析
要善于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感情
6、从句式特点赏析
体会骈句、散句、双重否定句等句式的特点
小组合作探究课本76页课后第四题
平台使用:PPT图片推送
四、【检测提升】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
“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作者一再说自己“聪明过分”“太聪明”,是为什么?)
5、【课堂小结】
1.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课堂评价
本节课表现最优小组:
表现最优个人:
六、【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