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上语文第四单元过关检测卷 习题课件(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上语文第四单元过关检测卷 习题课件(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0.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19 09:3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上第四单元过关检测卷
复 习 内 容:八上第四单元
积累运用
阅读感悟
习作
一、积累运用(29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词语。(8分)
(1)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láng jí(    )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    )簌地流下眼泪。
(2)黄与绿zhǔ zǎi(   )着,无边无垠(   ),tǎn dàng rú dǐ(     )。
(3)那是一颗震颤(    )的心,在世界的边缘,fǔ kàn(    )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
(4)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
狼藉

主宰
yín
坦荡如砥
chàn
俯瞰
yuān
xiān yú
积累运用
下一栏目
1
2
3
4
5
6
7
8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一辆车旁逸斜出,横在路中央,一时间道路阻塞,汽笛长鸣,正常的交通秩序一下子就混乱了起来。
B.郭帆导演的电影《流浪地球》从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可谓妙手偶得!
C.同学们看了《众里寻你——2019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后,不由得触目伤怀。
D.每当看到他那滑稽的动作、调皮的表情,同学们都会忍俊不禁。
【解析】A.“旁逸斜出”指(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用在此句不恰当。B.“妙手偶得”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用在此句不合适。C.“触目伤怀”指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D
积累运用
下一栏目
1
2
3
4
5
6
7
8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B.形成健康的粉丝文化,有赖于每个人用理性的行为、礼貌的举止、文明的语言要求自己。
C.截至2019年9月,全国希望工程已累计接受捐款152.29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99.42万名,援建希望小学20 195所。
D.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解析】D.应将引号改为书名号。 
D
积累运用
下一栏目
1
2
3
4
5
6
7
8
4.下列各项中对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大数据的价值生成有其内在规律,只有深刻掌握并认识这些规律,才能提高科学运用大数据的能力。(修改:将“掌握”和“认识”调换顺序)
B.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高塔的“累土”,只有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社会风气好就有基础。(修改:将“就”改为“才”)
C.近年来,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已成为中国制造商显示其最新成果的一个重要平台。(修改:将“显示”改为“表现”)
D.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能否具有良好的心态、审慎的态度,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修改:将“成功”改为“成败”)
【解析】C.应将“显示”改为“展示”。
C
积累运用
下一栏目
1
2
3
4
5
6
7
8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曾被毛泽东赞扬为“宁可饿死,拒不领取美国的‘救济粮’”的现代作家是朱自清,他的散文《春》《背影》《济南的冬天》深受读者青睐。
B.《白杨礼赞》的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现代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白杨礼赞》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
C.“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该句中“在晶莹的泪光中”是状语,“背影”是宾语的中心语。
D.“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该句子的主干是“这是树”。
【解析】A.《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作品。 
A
积累运用
下一栏目
1
2
3
4
5
6
7
8
6.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题目。(3分)
请从“幸福、自信、成长、土壤、感恩、成功”中选取词语(不少于三个),连缀成一段话,并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不超过5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幸福是一粒渺小的种子,感恩的心便是土壤,将幸福的种子植根于感恩的土壤,幸福的大树就会茁壮成长。  示例二:幸福是一条平凡的小船,自信便是高扬的风帆,将风帆置于小船之上,幸福的小船就会驶向成功的彼岸。
积累运用
下一栏目
1
2
3
4
5
6
7
8
7.根据下面的内容拟写一则通知。要求:内容清楚,格式正确,正文内容(含标点)不超过45个字。(3分)
XX学校团委准备本周五下午三点在学校报告厅举行全校性的“端午诗会”活动。因为星期五下午初三学生要完成中考志愿网上填报工作,所以这次活动只有七年级、八年级师生参加。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通 知
校团委将于本周五下午三点在学校报告厅举行“端午诗会”
活动,请七八年级全体师生准时参加。
××学校团委
2020年×月×日
积累运用
下一栏目
1
2
3
4
5
6
7
8
8.近年来,青少年沉迷网络短视频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调查显示,20%的青少年“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为此,学校准备举行“防沉迷网络短视频”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7分)
(1)国家网信办要求短视频平台研发“青少年模式”,下面两幅图展示的就是这种“青少年模式”。请根据图片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这种模式的功能(每幅图的介绍不超过20字)。(4分)
     

图一             图二
积累运用
下一栏目
1
2
3
4
5
6
7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一示例一:限制青少年观看短视频的时间。 示例二:观看短视频不能超过40分钟。 图二示例一:规范短视频的内容,让孩子爱上绿色视频。 示例二:系统自动过滤掉不宜青少年观看的内容。
积累运用
下一栏目
1
2
3
4
5
6
7
8
(2)小丽是一名七年级学生,本学期以来,她越来越沉迷于看短视频,老师同学们都很为她着急。作为同学,请你对她说几句话,劝说她不要沉迷短视频。(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小丽同学你好,看短视频既耽误学习,又影响视力,而且短视频的有些内容是不适宜我们看的,所以建议你尽量少看或者不看短视频。  
积累运用
下一栏目
1
2
3
4
5
6
7
8
二、阅读感悟(41分)
(一)想起母亲就想哭(21分)
①我小时候,不怎么看得起我的母亲。她的漂亮,当年没有察觉;她的贤惠,更没有体会。只觉得她太糊涂,甚至可以说是愚蠢。再就是,嘴太笨。不说跟外人说话了,就是跟我说话,也像是理短似的,嗫嗫嚅嚅,没个痛快的时候。晚年她得了失语症,我一面心疼,一面又想,若她像我这样伶牙俐齿,虚说白道,什么病都可以得,也不会得这么个病。
②我家有些特殊,父亲在外省工作,每年只有短短的十几天假期,平日,家里是祖父祖母当家。母亲15岁嫁到我家,直到祖父母过世,一直是个小媳妇。祖父也有工作,在镇上的百货公司,家里实际当家的是祖母。祖母是继室,只比她大10岁,很严厉,说一不二,偶尔也会问我想吃什么,就让做顿什么,从来不会问她。她呢,只有做饭的份儿。这也是让我看不起她的一个原因。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阅读感悟(一)
10
12
9
11
13
③上小学时,学校要个什么费用,多是跟祖父要,有时祖父不在家,也会跟母亲要。记得有次要买什么,三毛钱吧,我说五毛。母亲一面掏钱一面问:够吗?那一刻,我一面后悔没有多说些,一面又暗暗埋怨母亲太糊涂,这么个小把戏也识不破。后来多次都是这样,不问别的,只说:够吗?
④大学毕业,我迷上写作,有次在老家,要写篇散文,想写些小时候的事。便问母亲,当年我那样骗她,她就没一点感觉吗?我希望她说,她是感觉到了的,只是太爱我这个儿子,也就不点破。不料母亲瞪着那双美丽而略显痴愣的大眼,反问我:你那么小,就骗你妈吗?!弄得我一点情绪也没有,文章,只好不写了。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阅读感悟(一)
10
12
9
11
13
⑤上了中学离开家,每年只有假期才会回去。假期满了,临走的时候,不管给带什么好吃食,她叮嘱的话只有一句:学好,甭惹事!晋南话,“甭惹事”读音如“baorasi”,听起来要多土有多土。这个时候,我常是脖子一拧,一脸的不屑。心想,“听党的话,报效祖国”,这样的话你不会说,“听老师的话,好好念书”,这样的话也不会说吗?
⑥直到我经历种种磨难,一事无成而身心疲惫,有时间回味自己大半生得失的时候,才悟出母亲那“学好,甭惹事”的教诲,是多么的简要,多么的贤明。“学好”等于指明了一条开阔而自律的前行之路,“甭惹事”等于避开了任何意外的伤害,平安地成长。前有引导,后有护佑,怎么能成不了一个好人,成就一番事业呢?淳朴而真挚的情感,是与神明相通的。可惜我只记住了前面两个字,而忽略了后面三个字,就是前面两个字,也只理解为学习好,落得蹭蹬大半生而无所作为。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阅读感悟(一)
10
12
9
11
13
⑦六十大几,母亲失语,每年我都要回去看望。她已说不成完整的话,只能说几个简单的词。一见面,她冲我笑笑,眼里就溢出了泪水,然后呜呜地叫着,低头往我怀里撞。这个时候,我也忍不住流下泪来。撞上几下,抬起头,仰起脸,瞪着那双依然美丽却更显痴愣的大眼,撇撇嘴角,突兀地就是一句:好!明明该是一句问话,说出来却是感叹,只有我能听出,这是她那句贤明的教诲的缩略,说全了该是:你学好了吗,惹事了吗?这时我只有重重地说:妈,好着哩!她明白了我的意思,点点头。我扶她在沙发上坐下,此后她一句话也不说,只是静静地听我和父亲谈话。隔上一会儿,她指指厨房,示意父亲,该给我做饭了。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阅读感悟(一)
10
12
9
11
13
⑧想想自己这一生,妻子儿女都没什么对不起的地方,最最对不起的,该是我那贤明而略显糊涂的母亲。
⑨如今我也老了,一想起母亲就想哭。
(选自《文艺报》,有删改)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阅读感悟(一)
10
12
9
11
13
9.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表中的情节或“我”对母亲的情感与态度。(3分)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情 节
“我”对母亲的情感与态度
写母亲“嘴太笨”,在家里没有地位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暗暗埋怨母亲的糊涂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心疼母亲、心生愧疚
“我”不怎么看得起母亲
写母亲多次给“我”钱,只问“我”
够不够
写母亲患失语症后的种种表现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阅读感悟(一)
10
12
9
11
13
10.文中多次提到母亲讲的“学好,甭惹事”,通读全文,分别说说“学好”和“甭惹事”各包含了怎样的意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品读下面的句子,赏析加点词的妙处。(4分)
一见面,她冲我笑笑,眼里就溢出了泪水,然后呜呜地叫着,低头往我怀里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学好”一是要学好知识,二是要走正道,做好人;②“甭惹事”主要指安分守己,不招惹人,平安成长。
通过写母亲见到“我”时的一连串动作,写出了母亲的高兴与激动,以及因自己犯病而说不出话的悲伤与着急等情感。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阅读感悟(一)
10
12
9
11
13
12.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少言寡语,性格内向:“就是跟我说话,也像是理短似的,嗫嗫嚅嚅,没个痛快的时候。”②任劳任怨:在家里虽“只有做饭的份儿”,但也毫无怨言。③心地善良,思想淳朴,儿子骗了她的钱,她一点也不相信,还反问:“你那么小,就骗你妈吗?!”④关心和爱护孩子:母亲总是叮嘱我“学好,甭惹事”和得失语症后提醒父亲给“我”做饭。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阅读感悟(一)
10
12
9
11
13
13.试比较下面这段话与文中画线句在写法和表达效果上的相同之处。(4分)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朱自清《背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段文字,都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法,都写出了“我”的年少无知、自傲自大,以及对父母良苦用心的不理解不认同,从而反衬出父母真挚而细腻的爱。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阅读感悟(一)
10
12
9
11
13
(二)青苔撑起的一片绿意(20分)
洪振秋
①春日,人们的视野里总是万物葱绿,百花次第开放,一派生机勃勃。
②百花繁,万花灿,唯有苔草很少被人提及,因为它实在微小,可以说是微不足道。我却惊讶于这细小低微的青青苔草,它没有茂林的硕大气象,也没有百花的美妙身姿,只是静静地躲藏在不容易被人注视的角落里。但她依然有着茂林一般的风情、百花一样的美丽。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阅读感悟(二)
16
14
15
17
18
③我非常喜欢清代诗人袁枚那首《苔》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人笔下的青苔生长环境是很恶劣的,可它依然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青春从何处来?它从苔草旺盛的生命力中来,它凭着坚强的活力,冲破困境,焕发青春的光彩。苔草是不会开花的,但她“也学牡丹开”,既是谦逊,也是骄傲。她虽然如此弱不禁风,却凭着自身的自强不息,争得和百花一样的开放权利,春光离不开她们不断地点缀,才显得如此春意盎然。
④江南民间有句谚语:“三月青苔露绿头,四月青苔绿满河。”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阅读感悟(二)
16
14
15
17
18
⑤在我的印象里,春风拂面,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爬上高高的墙头上,附在苍老的树干中,布满在瘦硬的岩石上,从故乡街上的青石板夹缝中撑出绿意,写出一个又一个方正的“回”字。不远处的春江,“江水绿如蓝”,这是青苔的大写意、大手笔。
⑥在乡间的古楼里,当青苔从不远处的山坡上,开始随着春风波动、蔓延时,门前的台阶也变绿了,古楼便春光融融,于是陋室不陋。
⑦此时,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微不足道的青苔,竟是如此有气势。她们都是一根连着十根,十根连着百根,连绵起伏,渐成气象。无论是断墙残垣,还是悬崖绝壁之上,其他植物都无法落脚,唯有青苔从墙缝里、石缝隙中奋力拱出,四处蔓延着绿意,在荡漾的春风中记录着比石头还硬的倔强。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阅读感悟(二)
16
14
15
17
18
⑧小时候,我的家乡,每年春日,也就是春雨即将来临之前,父亲总要爬上古楼,上屋顶清理盖瓦,家乡人称之“拾漏”。他总是弓着腰,小心翼翼地翻起一片片布满青苔的瓦,或剥下苔绿,或扯下苔丝,或拔出瓦沟中的苔草……然后装进一个蓝色的布袋里。他从木梯上退下来后,便径直去后花园,从布袋里掏出一撮撮、一把把的青苔,或填于兰花盆,或黏附于梅花树干上,或塞进干枯的罗汉松那一个个细小的木洞穴中……父亲说,青苔也有一些诗意的名字,她叫绮线,也称呼为绿衣元宝,百花有青苔衬托,人世间才会春色满园。
⑨在岁月的戏台上,青苔似乎错过了《诗经》,却赶上了唐诗宋词的好时光,也融进了明清纷繁的花事。在诗意的年代,青苔倍加受人珍爱,“应怜屐齿印苍苔”,园子的主人因怕满地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但有时也夹杂着几分苍凉和凄美,“小庭春老,碧砌红萱草”,青苔似乎总是见不到阳光,只在凄凄惨惨中顽强地生长着。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阅读感悟(二)
16
14
15
17
18
⑩真正懂得青苔心意之人,应是清代的袁枚先生。他知青苔的气质风度,他知青苔的生存环境。
?中国人很喜欢把青苔之绿意融入古画中,使其诗意更加飞扬。最早是“元四家”,后有沈周、唐伯虎、徐渭、程嘉燧、渐江、查士标等。到了清代,苔草在中国画中出现的频次渐多,随心所欲,恣意点苔,笔情墨趣,已臻成熟。尤其是“扬州八怪”中的金农,其画梅善于在粗干上以浓墨点苔,使梅花显得气韵非凡,虽苍老而生机勃发。青苔虽然微小,却点缀出他画中的春色;虽然微不足道,却烘托出画中梅花的冰光雪影。他深爱着“苔花如米小”的气质,把自己也取名为“小善庵主”“如来最小者”,可谓青苔知己也。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阅读感悟(二)
16
14
15
17
18
?我是江南人,深爱着门前残墙上的青苔,绿意由它而生。青苔的绿痕从墙根开始,一直蔓延到墙顶上。春光总是被那些摇曳的芦草占尽,它却自有一番风情。
?它们总是满腔热情地在你回乡的青石板石缝里,撑起一些绿意,让你享受着“春满大地”的时光。也许你脚踏在其身上,目光却关注着斜枝的桃花,或是墙头上的芦苇花。
?它们总是那个恬静的俏模样,悄无声息地吐着绿,伸展着,变幻着。一点点,一丛丛,哧哧地笑着。
?此时,如果你没有见青苔,一定是遗憾的;没有青苔的世界,也是寂寞的。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05月18日,有删减)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阅读感悟(二)
16
14
15
17
18
14.结合文意,请简析“青苔撑起的一片绿意”中“绿意”的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品味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指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春色满园的青苔(意象);②指自强不息、顽强生长、志存高远的精神(意境);③抒发了“我”对青苔由衷的敬意和赞美之情,对青春、对人生的思考和执着追求(情感)。
示例一:运用了拟人、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赋予青苔人的动作,形象生动地写出青苔生长在物体上的情态和形状,表现了青苔在恶劣的生长环境中的顽强生命力。句式整齐,增强语言气势,富有表现力。 示例二:“趴”“粘”“爬”“附”“布满”“撑”等一系列动词富有动态感,生动传神地写出青苔在恶劣环境中的生长态势和顽强的生命力,表现出青苔自强不息的精神。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阅读感悟(二)
16
14
15
17
18
16.阅读全文,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第⑤段中的“回”字用双引号起突出强调的作用;第⑧段中的“拾漏”用双引号是特定称谓。
B.文章双线交织,虚实结合,暗线是对青苔的描写。
C.第⑧段插叙,再现父亲清除青苔的情景,体现父亲对青苔的喜爱,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D.这篇写景抒情散文,构思精巧,语言含蓄隽永,富有表现力。
【解析】B.对青苔的描写是“明线”。
B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阅读感悟(二)
16
14
15
17
18
17.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读美文,抒情怀。结合文意,请写出你人生经历中遭遇挫折时,伴你成长、给你力量的三句名言或诗句。(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象征(或托物言志,借物喻人)。作者借青苔的普通、卑微,生长环境恶劣却努力生长,象征在艰苦环境中自强不息,坚韧自持,努力抗争,谦逊,高洁,不屈服于命运的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的精神和意志。
示例:①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
小。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符合题意即可)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阅读感悟(二)
16
14
15
17
18
三、写作(50分)
19.任选一题作文。
题目一:幸福,人人都希望获得,但它需要你通过不懈的努力去追求、去赢得。努力,恰如助推器,助力你抵达幸福的彼岸。而在努力的过程中,你会深刻地感受到,不断地努力,可以让幸福感持续叠加。
请以“越努力,越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________的力量
要求:①如果选题目二,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书写工整,标点规范,不少于600字。
上一栏目
写 作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