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并能够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增强文化自信。
2.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总特征,先总后分,从整体到局部,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
3.分析本文语言特色,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的特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体会围绕说明对象的特点进行说明的写法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3.分析文中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教学难点]
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分析文中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竿(gān)
映衬(yìng
chèn
)
败笔
丘壑(hè)
雷同
嶙峋(lín
xún)依傍(bàng)
蔓延(màn
yán)
蔷薇(qiáng
wēi)
芭蕉(bā
jiāo)
雕镂(lòu)
斟酌(zhēn
zhuó)
明艳
因地制宜(yí)
自出心裁(cái)
重峦叠嶂(luán)
俯仰生姿(fǔ
yǎng)
轩榭(xuān
xiè)
宽敞(chang)
模样(mú)
玲珑(lóng)
间隔(jiàn)鉴赏(jiàn)
处所(chù)
处理(chǔ)
2.解释下列词语
【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因,依据。。宜,适当的措施。
【自出心裁】出于自己心意的创造和裁断。
【重峦叠嶂】山峰一个连着一个,连绵不断。
【俯仰生姿】无论俯视还是仰视都会形成美好的姿态。
3.熟读课文,上网浏览苏州园林的图片,初步认识苏州园林。
二、图说苏州园林——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课件)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同学们,你到过苏州吗?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誉,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游览苏州园林,欣领略苏州园林的优美风光。(苏州园林图片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说说浏览图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课件)
叶圣陶(1894—1984),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叶圣陶先生自小生长在苏州,他对苏州的一草一木充满了深厚的感情,特别是与驰名中外的苏州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1979年初,香港一家出版社邀请叶圣陶为其出版的《苏州园林》图册作序,叶圣陶欣然允诺。序文即此篇(略有删节)。
三、概说苏州园林——学谋篇布局
苏州园林美不胜收,1958年普查当时尚存174处,这么多的园林,那么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展开说明的?
1.朗读课文,画出每一段的中心句。
2.交流并展示学习成果(课件)
①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②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③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段首句)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段首句)
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段首句)
⑦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段首句)
⑧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碉楼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段首句)
⑨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段首句)
3.思考: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印象是什么?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是什么?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点?
明确:苏州园林的总的特点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围绕这一特点,下文又从“不讲究对称”等七个方面分别介绍了苏州园林。
4.研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1)如何划分文章层次?试着画画文章结构图。
(2)课文3-6段的顺序能否互换?
明确:1、2段是总说,划分为第一个层次;3-9段是分说,为第二个层次,3-9段的内容和第二段“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一一对应,所以顺序不能互换。
5.小结提升:
本文整体按照总分的说明顺序,主次分明,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安排也讲究条理。整篇文字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我们要在说明文写作中运用这种条理、严密的的说明顺序。
四、细说苏州园林——品语言
叶圣陶是“优秀的语言艺术家”,本文语言准确凝练,生动传神,耐人寻味,堪称说明文语言的典范。让我们细读课文,小组合作,寻访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文章的语言。
示例一:我觉得苏州园林这一处很美,你看:______(用四字词),让我感觉______
你看,亭台轩榭,绝不对称,让我感觉到自然之趣。
示例二:《苏州园林》美在说明方法得当,你看:_____(具体语句)运用了______
(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
示例三:《苏州园林》美在用词准确,你看:_________(句子)________(词语)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回味苏州园林——抒豪情
本文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别具匠心和杰出的艺术创造力。激发我们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六、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苏州园林不但景色优美,作者的行文结构也闪现着逻辑之美。希望大家借鉴今日所学的写,介绍你曾经游览过的公园或建筑,注意抓住其主要特点,有条理的说明。(共11张PPT)
苏
州
园
林
拙政园
留园
网师园
环秀山庄
学习目标
叶圣陶(1894—1984),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叶圣陶先生自小生长在苏州,他对苏州的一草一木充满了深厚的感情,特别是与驰名中外的苏州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1979年初,香港一家出版社邀请叶圣陶为其出版的《苏州园林》图册作序,叶圣陶欣然允诺。序文即此篇(略有删节)。
作者及背景介绍
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并能够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增强文化自信。
2.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总特征,先总后分,从整体到局部,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
3.分析本文语言运用特色,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的特点。
学习目标
概说苏州园林-学谋篇布局
朗读要求:
勾画每一段的中心句,即最能体现苏州园林特点的句子。
①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②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③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
⑦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⑧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碉楼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⑨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
总印象
总特征
苏州园林
总印象: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结语:当然不止以上写的这些
分说
亭台轩榭的布局
假山池沼的配合
花草树木的映衬
图画美
总特征: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近景远景的层次
园林角落的配置
门窗雕琢的匠心
色彩搭配的协调
主
次
结构梳理
逻辑顺序
细说苏州园林-学说明语言
示例一:我觉得苏州园林这一处很美,你看:______(用四字词),让我感觉______
你看,亭台轩榭,绝不对称,让我感觉到自然之趣。
示例二:《苏州园林》美在说明方法得当,你看:_____(具体语句)运用了______
(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
示例三:《苏州园林》美在用词准确,你看:_________(句子)________(词语)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别具匠心和杰出的艺术创造力。激发我们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回味苏州园林——抒豪情
如在画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