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人教版生物高三单元测试19:《生态系统的保护》
一、单选题
1.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
A.沙尘暴频发 B.火山爆发 C.温室效应加剧 D.湿地内物种减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 春天某树林中,栖息着大量的夏候鸟池鹭,一些幼鹭练习飞行时,掉落树下,面临着饥饿的威胁。人们为这些体弱的小鹭提供食物,一些体强的小鹭也飞来分享食物。当秋季来临时,依赖人类喂养的池鹭不能长途迁飞。据上述情景,对池鹭种群保护最有利的做法是
A.天将这片树林保护起来,避免人类干扰
B.春天将全部幼鹭圈养起来,待秋天放归自然
C.秋季终止投喂,促使池鹭迁飞21世纪教育网
D.秋天将不能迁飞的池鹭圈养起来,待来年春天放归自然
3. 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增长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人口增长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不必要加以控制
B. 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者,人口数量不宜过多
C. 生物圈的承载能力有限,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
D. 生物圈可以承载80亿人,目前没有必要控制人口
4. 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 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③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 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5. 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的基因共同组成生物的多样性
B.许多野生动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由此说明生物具有潜在的使用价值
C.自然灾害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D.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的措施是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6. 从1956年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肇庆市的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开始,到2004年底我国已经建成自然保护区2194个,面积达14822.6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4.8%。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中的就地保护最为有效的措施
B.通过建立保护区,可以减少人的活动对其干扰,提高其恢复力稳定性
C.将自然保护区中个别濒危动物移入动物园进行保护和管理属于迁地保护
D.建立一个有效的自然保护区能够很好的保护其内部的所有生物物种
7. 下列关于我国某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B.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简历自然保护区实施迁地保护
C.克氏原鳌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
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
8. 下列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就是人类活动破坏了生态平衡
B.对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C.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措施
D.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9. 下列有关生态学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力植树造林、改善能源结构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之一
B.生物圈有多层次的自动调节能力,其基础是生物的多样性
C.鸽种群中的个体数量越大,则个体被鹰攻击的成功率越大
D.湿地的调节气候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
10.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下列哪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
A.基因、染色体、细胞 B.细胞、物种、生物圈
C.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D.物种、种群、生态系统
11. 下列关于生物圈稳态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物圈稳态的重要条件
B.正反馈调节是生物圈稳态调节的基础
C.保护生物多样性包括保护遗传多样性
D.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12.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伤亡,还约100吨苯类物质流入松花江,造成了水体严重污染。哈尔滨市从23日起临时停水4天,城区中小学于23日下午开始停课一周。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苯类物质是化学致癌因子,可引起细胞癌变
B.苯类物质可在生态系统中发生生物富集,事故后须继续跟踪监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C.食用水中含有苯类物质就不符合了饮用水的标准
D.“松花江水体污染事件”说明水污染防治仍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之一
13. 下列关于生物入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引入或自然传入后成野生状态,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
B.入侵的新物种若很适应新环境,种群数量将一直无限增长
C.生物入侵后,使本地生态系统成分更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增强
D.生物入侵增加了不同种生物间基因的交流机会,有利于生物进化
14. 微山湖是山东境内的一个面积较大的湖泊,二十年前这里是碧波万顷、鱼儿满湖、野鸭成群,还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景象。二十年来,湖区四周县市的工业快速发展,城市居民急增,因而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垃圾涌人该湖。湖水变得不仅很浑浊,而且腥臭难闻。据有关专家说,近几年来,微山湖中已消失了一些物种,例如,四鼻孔鲤鱼、野鸭、水螅等。上述的现象说明的道理主要是( )
A.掠夺式的开发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B.环境污染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C.外来物种入侵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D.环境教育缺乏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15. 有的蛇有毒,并且偶尔会伤人,但蛇都是受我国法律保护的野生动物,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保护蛇是为了( )
A.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B.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保护基因的多样性
D.保护有害动物的多样性
16. 人类在生产活动中,要避免大自然的惩罚,应具有的观点和正确做法是( )
①要树立保护环境的法制观念
②只有讲究生态效益,才能有稳定的经济效益
③优先考虑经济效益,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④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⑤保护并大量发展对人类有利的物种,消灭对人类不利的种群
⑥保护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案是禁止采伐树木
⑦要保护池塘生态系统,应禁止捕鱼
⑧加强动物资源保护,首先要禁止任意捕杀动物,再就是要保护好动物生活所需要的自然环境
⑨进行自然保护的惟一手段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⑩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有效手段
A.①③④⑤⑦ B.①②④⑧⑩ C.①⑤⑥⑦⑨ D.①②⑤⑦⑨
17. 2008年7月初,青岛奥帆赛海面被大量浒苔(一种绿藻)覆盖,形似草坪,一人躺在上面不会下沉。经多方努力,浒苔被及时处理从而保证了奥帆赛的正常进行。2007年5月的太湖“蓝藻事件”也曾引起全国关注。关于上述两个自然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产生上述两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相同的,它们都可导致大量鱼类死亡
B.浒苔和蓝藻都可通过有丝分裂快速繁殖,二者的繁殖速率均受温度的影响
C.浒苔和蓝藻都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但是只有浒苔细胞中具有叶绿体
D.这两种现象警示我们应该积极治污减排,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18. 巴西龟是从国外进口的物种,因其小巧可爱,许多家庭当宠物饲养,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小宠物竟是最危险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其生长速度快、高繁殖、易存活,对饵料有强的占有率以及有强的占据生存空间的能力,一旦放生到野外,因基本没有天敌且数量众多,会大量掠夺其他生物的生存资源,会使同类物种的生存受到毁灭性打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巴西龟”小巧可爱对环境无影响
B. 野外存在许多“巴西龟”的天敌,所以不用担心
C.“巴西龟”的引进会使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
D.“巴西龟”种群数量呈现持续“S”型增长,将会无限增大
19. 据统计,世界上的古建筑在20世纪所遭受的腐蚀比过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所遭受的腐蚀还要严重,有的已面目全非。造成这一灾难的主要原因是
A.参观人数增多,遭践踏而损坏严重
B.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
C.现代工业发展迅速,酸雨日渐增多
D.温室效应
20. 广东省的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
A.物种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21. 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全面建成通车,其中在青藏铁路穿越可可西里的一段,专为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设计了33条通道(如桥洞),格外引人注目。该设计的目的不包括21世纪教育网
A.防止藏羚羊出生率下降,维护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
B.尽量保护青藏高原的原生态环境,保持物种多样性
C.避免因青藏铁路的阻隔形成地理隔离而出现新物种,保持藏羚羊遗传的稳定性
D.降低青藏铁路对藏羚羊等高原上的大型迁徒动物的不利影响,保护其自然栖息环境
22. 1970年,美国的玉米由于受到一种叶菌的危害而严重减产。后在墨西哥发现了对这种病菌有抗性的植物,从而为改良玉米品种找到了必要的基因。这一事实体现了野生生物的
A.药用价值 B.间接使用价值 C.科学研究价值 D.潜在使用价值
23. 薇甘菊原产于中南美洲,后来入侵我省,它生性喜光,善于攀援,生长迅速,致使许多植物被其覆盖后因缺少阳光而死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薇甘菊入侵是破坏我省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B.薇甘菊与被其覆盖的绿色植物间是竞争关系
C.薇甘菊在原产地没有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薇甘菊泛滥是脱离原产地后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
24. 至 2007 年底,我国国内人工圈养的大熊猫种群数量已达 239 只,而以长期合作研究方式圈养在国外的大熊猫有 27 只。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工圈养能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B.大熊猫种群数量锐减的原因之一是其栖息地被破坏
C.人工圈养属于就地保护,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D.可以将胚胎工程技术应用于大熊猫人工繁殖的研究
25. 图示为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一种大面积、敞开式污水处理池塘(即氧化塘)。
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选项是
A.图中A可以表示氧气,B可以表示二氧化碳、无机盐等
B.由图示看,氧化塘净化污水途径有物理沉降和生物的分解作用
C.氧化塘实现净化污水的原理主要是利用细菌和藻类寄生关系来分解有机污染物
D.随着距水面深度的不断增加,不同水层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类型变化顺序可能是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
二、简答题
26. 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位“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下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
(1) 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 ,
(2) 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的 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 。
(3)若某昆虫迁入新环境的种群数量变化表现为a曲线,经调查,第一年此种昆虫种群数量为NG,每年增长倍数保持不变, =1.3,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 。
(4)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
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5) 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捕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凋整为l∶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 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6) 我国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政策能有效的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是 。21世纪教育网
27. “绿色”的含义除了包括城市绿化、绿色生活方式与消费理念外,还应包括尊重自然、珍惜生命,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道德等。“绿色城市”需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事。
(1)近年来城市的绿地总面积和人均绿地面积在逐年上升。你认为大量引进非本地树种、草种,可能会产生的后果是 。保护生物多样性应该在 、 、 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2)垃圾实在是被人们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图是垃圾资源化、无害处理的一种方案:
此方案中①、②过程需要每一位市民的参与,具体做法是 。
④、⑤过程利用生物的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 。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角度看,④、⑤途径优于③途径的原因是 。
28. “绿色”的含义除了包括城市绿化、绿色生活方式与消费理念外,还应包括尊重自然、珍惜生命,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道德等。“绿色城市”需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近年来城市的绿地总面积和人均绿地面积在逐年上升。你认为大量引进非本地树种、草种,可能会产生的后果是 。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在 3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2)垃圾实质是被人们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图是垃圾资源化、无害处理的一种方案,此方案中①、②过程需要每一位市民的参与,具体做法是 。④、⑤过程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 。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角度看,④、⑤途径优于③途径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下表是五个种群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所含有的总能量和污染物X的平均浓度。已知水中X的质量浓度为0.003mg/L,请分析说明:
①处于本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是 。
②若每一种生物都可被相邻的下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生物捕食,请你绘出这个生态系统最简单的营养结构。
答案
一、单选题
1. B
2. A
3. C
4.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和生态农业、生态工程的有关知识点。“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是指经济发展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还要不危害后代人的发展能力;生态利益应和社会利益与经济的增长协同考虑。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又造成严重的农产品污染和环境污染,而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的同时又破坏了生态环境甚至导致洪涝灾害等问题(选修3—P108和121)。
5. B
6. B
7. C
8. D21世纪教育网
9. C
10. C
11. B
12. C
13. A21世纪教育网
14. B
15. D
16. B
17. B
18. C
19. C
20. D
21. C
22. C
23. B
24. 答案:C
25. 答案:C
二、简答题
26. (1) 环境污染 (环境破坏、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目耕地减少) c
(2) b环境阻力 (资源或空间有限)
(3)Nt = 1.3 2 NO(1.69NO)
(4) C
(5)1.96
(6) 延长世代长度(延长繁衍一代的空间),减少新生儿个体数,降低出生率
27. (1)本地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 基因 物种 生态系统
(2)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分解者除了利用了有机垃圾中的能量外,还充分地多级反复利用了垃圾中的物质,减少环境污染(2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8. 答案:
(l)本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 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2)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分解者 除了利用了有机垃圾中的能量外,还充分地分层次多级利用了垃圾中的物质、减少环境污染
(3)①甲和乙
②如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