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设
计
【教学设想】:
本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篇幅虽短却极具独到艺术魅力。寥寥数笔,写景如绘,行文自然,宛如行云流水,一个“闲”字更是创造了一个豁达超脱的淡远境界,揭示了极其深刻的人生真理,是散文小品中的极品。本设计旨在以自学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了解苏轼的坎坷经历,品读领悟“景语”中的“情语”并与之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积累语言,在各抒己见中升华认识,在知识的积淀和积极的思维中,接受一种人格的影响。构建平中见奇,奇中求实呈现和谐深厚具有跌宕之美的语文课堂。
【教学目标】:
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学习朴素自然的语言,体会诗情画意的情境。
学习难点:“闲”字的深蕴内涵。
【课时安排】:课时:1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今年9月1日至10月30日,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正式展出。走,去故宫看苏轼。成为了人们的热门话题。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崇敬热爱苏轼。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苏轼的名篇《记承天寺夜游》。
课前给同学们布置了预习,哪个组来介绍一下你了解的苏轼?
(小组上台展示:苏轼生平、苏轼成就、官途坎坷、“朋友圈”)
二、走进文本
(一)、朗读文章
生齐读。师范读。知名读。(要求:读出节奏、放缓速度)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疏通文意
1.小组合作,参考注释理解课文,掌握关键词语的意思,能翻译课文。
2.小组提问,落实重点字词。
月色入户
(门)
欣然起行
(高兴的样子)
念无与乐者
(想到
……人)
遂至承天寺
(于是、就)
相与步于中庭
(一起)
庭下积水空明(庭院
空明澄澈)
水中藻荇交横(交错纵横)
但少闲人(只)
3.翻译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2)庭下如积水空明。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缺少有像我们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4.翻译全文
三、探究文本
(一)、把握文本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2.结合文意,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把文章分为三部分。
3.
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二)、体会文中优美的景色描写
1.
苏轼是如何描摹月色的?请找出这个句子读一读。多美呀,九百多年前的那轮明月仿佛正穿越时间的千山万壑向我们走来。这么美的句子我们应用什么语气来读呢?(师生美读)
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朗月世界?请在横线上填上美词。
(月光如水,所以竹柏的影子就成了水中的藻荇,藻荇的浮游,又让人感到水的流动。静态的月光便有了动态的美感,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王维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苏轼描摹的却是:明月庭中照,藻荇影中游。月色之美尽在其中啊。同学们用几个2字或4字美词来形容一下这明月吧。
的朗月世界)
3.齐读课文(读出月色之美)
4.这么美的夜色,苏轼与谁一起分享呢?(补充张怀民资料)
(三)、品悟苏轼豁达开阔的胸襟
1.文字哪句话抒发了作者赏月后的感慨。
(面对一轮明月,诗仙李白曾感叹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写出了诗人在月夜与我外之我的影子及月亮一同畅饮的情景。表现了诗人独斟独酌,举目无知音的孤独之感。眼前的朗月美景,唤醒了诗人心中涌动的情,于是触景生情,作者不禁感慨道: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补充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为对王安石的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苏轼开始很不在意,还潇洒幽默地说:“今后我的诗不愁皇帝看不到了”。但事态的发展越来越不潇洒,直到被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贬到黄州,不得签署公事,又不得擅自离开安置所,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对苏轼的被捕,他的弟弟苏辙有一个准确而深刻的解释“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
3.品读作者胸襟
(虽然身处逆境,贫困无助饱尝人间冷暖,但他仍有这份雅兴,你从中看出了他怎样的胸襟?)
4.
在苏轼的作品中倾听苏轼的心声。(男生女生分角色朗读诗词)
贬官杭州,西湖边上,风雨交加,他吟: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贬官黄州,寓居临皋亭,遍赏江山风月,他咏: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
贬官惠州,瘴气弥漫,遍地荒凉,他诵: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贬官儋州,偏远落后,生死难料,他唱:芒鞋不踏名利场,一叶轻舟寄渺茫。
5.深入体会作者心境:你在文中读出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心境。
6.小练笔:
苏轼,我想对你说……
(当堂完成,小组展示)
四、布置作业
1.发挥想象,将本文改写成一篇
白话散文
。
2.推荐阅读:林语堂
《苏东坡传》、余秋雨《苏东坡的突围》
五、板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澄澈透明、皎洁空灵、清朗幽美的朗月世界
↓
闲
↓
乐观积极、坦荡豁达、心无尘俗的旷达胸襟(共29张PPT)
济南市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网络学习资源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记
承
天
寺
夜
游
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记
承
天
寺
夜
游
苏
轼
导
入
新
课
苏
轼
生
平
走
近
苏
轼
走
近
苏
轼
书法家
画家
美食家
官途坎坷
走
近
苏
轼
朋
友
圈
走
近
苏
轼
张怀民
走
进
文
本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走
进
文
本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
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疏通文意
要求:
小组合作,参考注释理解课文,掌握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能翻译课文。
解释加点字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
遂至承天寺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门
高兴地
……的人
于是
一起
清澈透明
交错纵横
翻
译
下
列
句
子
1、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2、庭下如积水空明。
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不过缺少有像我们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
,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探
究
文
本
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如何分为三部分?
一层:点明夜游的时间、原因、地点及人物。
二层:夜游所见之景。
三层:抒写作者旷达的心境。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承天寺中庭
“我”和张怀民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相与步于中庭
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赏月
苏轼是如何描摹月色的?
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语速来读?
9,翻译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齐读
fx
明月庭中照,藻荇影中游。
???????
????????
的朗月世界
资料链接:
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为什么与张怀民同游?
天涯沦落
闲
人
闲
人
李白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为对王安石的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苏轼开始很不在意,还潇洒幽默地说:“今后我的诗不愁皇帝看不到了”。但事态的发展越来越不潇洒,直到被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贬到黄州,不得签署公事,又不得擅自离开安置所,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对苏轼的被捕,他的弟弟苏辙有一个准确而深刻的解释“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
写作背景
闲人
苏东坡
???????
?
的胸襟
齐读
当代散文家余秋雨说“苏轼成就了黄州,黄州成就了苏轼。”黄州是苏轼最重要的人生驿站。被贬的苦难如重锤敲击着他的心灵,更像雕塑家塑造了他的精神世界!在人生的低谷他完成了自己豁达乐观人生观的塑造,达到了自己创作的巅峰!
知识撷萃
官途坎坷
走
近
苏
轼
江山风雨
自得其乐林语堂
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林语堂
苏轼心声
贬官杭州,西湖边上,风雨交加,他吟:
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贬官黄州,寓居临皋亭,遍赏江山风月,他
咏: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
贬官黄州,寓居临皋亭,遍赏江山风月,他
咏: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
贬官惠州,瘴气弥漫,遍地荒凉,他诵: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贬官儋州,偏远落后,生死难料,他唱:
芒鞋不踏名利场,一叶轻舟寄渺茫。
贬官儋州,偏远落后,生死难料,他唱:
芒鞋不踏名利场,一叶轻舟寄渺茫。
苏轼心声
苏轼心声
苏轼心声
微妙而复杂:
品读心境
品读心境
微妙而复杂:
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苏轼,我想对你说
作业布置:
1.发挥想象,将本文改写成一篇
白话散文
。
2.推荐阅读:林语堂
《苏东坡传》
余秋雨《苏东坡的突围》
明月不老
精神永在
人生风雨
常读苏轼
明月不老
精神永在
人生风雨
常读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