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美丽的颜色
学习导航
课文梳理
【整体感知】——结构图解
本文记叙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的时间提取镭的艰难过程,深情地赞颂了居里夫妇对科学的坚守及其乐观的态度,让我们领略到了科学家不畏困难、持之以恒、乐观坚定的崇高精神。
【整体感知】——文章主旨
【整体感知】——写作特色
(1)描写生动,细致入微。本文语言生动,描写细致入微。对残破的棚屋的描写:从不同季节、不同天气和简陋的设备等方面进行细致的描写,从而反映出工作条件艰苦,衬托出人物的伟大精神。对人物的深入细致的描写: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感觉、神态等方面做深入细致的描写,从而反映出人物的伟大性格。
(2)叙事独特,角度新颖。作者叙事很讲究技巧,她没有过多地描写科研过程和方法,而是深情、舒缓地推出一个个“镜头”,令读者仿佛见证了在那简陋的棚屋下,居里夫妇工作的无比艰辛,对科学发现的热切期盼,以及最终成功的巨大幸福。
(3)多次引用,补充历史细节。文章多次引用居里夫人的话,反映出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热爱,对工作的无怨无悔,以及居里夫妇在研究工作中的相互鼓励。这样写,也补充了历史细节,展示出传主的心理感受,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变换了文章的叙述节奏,使行文更加生动。
1.第一段中“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无疑地在玛丽以前没有一个女人体验过),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中的“艰苦”和“快乐”矛盾吗?为什么?
【解疑释难】
不矛盾。“艰苦”是指居里夫妇工作的环境极其恶劣:夏天燥热,冬天严寒;设备极其简陋,没有排放有害气体的“通风罩”;工作极其繁重、辛苦,使人“筋疲力尽”。而“快乐”是指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在科学研究中如痴如醉的心态、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使他们乐此不疲,所以两者并不矛盾。
2.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美丽的颜色”?
“美丽的颜色”的表层意思是镭发出的光所具有的颜色,表现了居里夫妇对于镭的颜色的期待和惊喜;“美丽的颜色”更是指“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体现了居里夫妇的精神品质,即具有“美丽的颜色”的人格美。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wēi miào( )的快乐(无疑地在玛丽以前没有一个女人体验过),两次都挑选了最jiǎn lòu( )的布景。
②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zào rè( )得像温室。
达标训练
【基础过关】——字词积累
微妙
简陋
燥热
③每逢zhòu yǔ( )猝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继续工作,而不至于因烟zhì xī( )。
④这种极特殊的治疗结核症的方法,玛丽多半没有对佛提埃大夫chuī xū( )过!
⑤他们炼制lì qīng( )铀矿的设备极其简陋。
⑥她永远记得看yíng guāng( )的这一晚,永远记得这种神妙世界的奇观。
骤雨
窒息
吹嘘
沥青
荧光
⑦它们那些略带蓝色荧光的lún kuò( )闪耀着,悬在夜的黑暗中。
⑧有时候我整天用差不多和我一般高的铁条,搅动一大堆沸腾着的东西。到了晚上,简直是jīn pí lì jìn( )。
⑨这个物理学家hé yán yuè sè( )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轮廓
筋疲力尽
和颜悦色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每逢骤雨猝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突然到来)
B.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的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温度高,极热)
C.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美好,美妙)
D.这种新物质的放射性极强。(指由一点向四外射出)
C
【解析】“微妙”指只有深入了解才能弄清楚的;只有细心体会才能觉察的。
(1)本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①~⑥段):集中描述娄蒙路的棚屋。居里夫妇所取得的科学成就的辉煌,与他们工作场所环境的恶劣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部分(第 段):记叙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的科研工作。第三部分(第 段):写居里夫妇发现“美丽的颜色”—— 。
(2)课文标题“美丽的颜色”具体指的是 、 、
、 。
【基础过关】——课文回顾
⑦~?
?~?
成功提取镭
镭的美丽颜色
居里夫妇提炼镭的执着和坚忍的
精神美
居里夫妇献身科学和忘我奉献的人格美
(1)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能达到如此的高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人的吹嘘。
B.路边有一只小鸟在吃食,我小心翼翼地走过,生怕打扰了它吃早餐。
C.如果我们犯错了,老师总是和颜悦色地告诫,从不斥责我们。
D.五一假期,我们去爬了云台山,累得筋疲力尽。
【能力提升】——词语运用
A
【解析】“吹嘘”主要是自己对自己的优点或功劳的夸大,这里应改为“吹捧”。
(2)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让他们在省运期间各显其能,使运动员从中感受到周口青年的友好。(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充分”后的“的”)
B. 秋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月光、树影晃动起来,发出沙沙声。(去掉“月光”)
C. 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就是如何提高产品质量的问题了。(将“任务”或“的问题”删掉)
D. 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将“你”调至“既然”之前)
D
【解析】句子是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将“也”改为“就”。
(3)压缩语段。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学校组织了“走进太白楼”的活动,你参与活动的宣传工作。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材料一 5月18日,《千古风流太白楼》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国宝档案》播出,节目全长13分钟,讲述了济宁太白楼的前世今生。为了这期节目的播出,栏目摄制组于3月6日走进济宁太白楼,采用多种方式对建筑、碑刻等有关遗迹进行拍摄。《国宝档案》是国内极具知名度的一档文博类栏目,以高标准、高品位、高水准深受文博界专家和海内外收藏爱好者的好评。
材料二 太白楼乃任城古八景之一,名传于世千余载,现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诗人李白曾居住在任城(今济宁),常在此与朋友一起饮酒。太白楼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楼之一,其悠久的历史见证着诗仙李白文化在济宁的传承。
①请根据材料一,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0字 以内)
②请参考材料二,写一句生动的宣传语,吸引更多同学走进太白楼。
示例一:济宁太白楼亮相《国宝档案》。
示例二:《千古风流太白楼》在《国宝档案》播出。
示例一:登太白楼,开启诗意之旅。示例二:仰望诗酒英豪,邂逅快意人生。
【能力提升】——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文后各题。
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的学生生活中最愉快的时期,是在顶楼里度过的;玛丽·居里现在又要在一个残破的小屋里,尝到新的极大的快乐了。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无疑地在玛丽以前没有一个女人体验过),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
娄蒙路的棚屋,可以说是不舒服的典型。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燥热得像温室。在冬天,简直不知道是应该希望下霜还是应该希望
下雨。若是下雨,雨水就以一种令人厌烦的轻柔声音,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落在工作台上,落在这两个物理学家标上记号永远不放仪器的地方;若是下霜,就连人都冻僵了,没有方法补救。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的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走到差不多可以碰着它的地方,才能感受一点儿暖气,可是离开一步,立刻就回到寒带去了。
然而,玛丽和比埃尔更要习惯忍受室外的严寒。他们炼制沥青铀矿的设备极其简陋,由于没有把有害气体排出去的“通风罩”,炼制的大部分工作就必须在院子的露天地里进行。每逢骤雨猝至,这两
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继续工作,而不至于因烟窒息。
这种极特殊的治疗结核症的方法,玛丽多半没有对佛提埃大夫吹嘘过!
后来她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没有钱,没有实验室,而且几乎没有人帮助我们把这件既重要而又困难的工作做好。这像是要由无中创出有来。假如我过学生生活的几年是卡西密尔·德卢斯基从前说的‘我的姨妹一生中的英勇岁月’,我可以毫不夸大地说,现在这个时期是我丈夫和我的共同生活中的英勇时期。
“……然而我们生活中最美好而且最快乐的几年,还是在这个简陋的旧棚屋中度过的,我们把精力完全用在工作上。我常常就在那里做我们吃的饭,以便某种特别重要的工序不至于中断。有时候我整天用差不多和我一般高的铁条,搅动一大堆沸腾着的东西。到了晚上,简直是筋疲力尽。”
由1898年到1902年,居里先生和夫人就是在这种条件之下工作的。
(1)居里夫妇工作的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样写环境具有怎样的作用?
(2)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玛丽·居里现在又要在一个残破的小屋里,尝到新的极大的快乐了。
环境极差。工作的小屋残破,夏天燥热,冬天极冷。在恶劣的环境里还能做出巨大的成就,更能说明居里夫妇的极强的敬业精神和吃苦精神。
“极大”是指这种快乐是达到顶点的快乐,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了,表现了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热爱。
②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无疑地在玛丽以前没有一个女人体验过),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
“艰苦”是指物质条件差,“微妙”是“只有细心体会才能觉察的”的意思,在这里修饰“快乐”,说明了这种快乐来自对艰苦的克服,而且这种快乐是非凡与深远的。
(3)前面说“娄蒙路的棚屋,可以说是不舒服的典型”,后面又说“我们生活中最美好而且最快乐的几年,还是在这个简陋的旧棚屋中度过的”,你认为前后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前者是说明客观条件极差,给人带来的是身体上的不舒服;而后者表现的是工作带来的巨大的精神享受。这里运用了对比,突出了居里夫妇献身科学、乐于追求的崇高的精神世界。
(4)选文中多处引用了居里夫人的笔记,这样写有何好处?
一方面强调文中记事的真实性、可信性;另一方面可直接地表现居里夫人的内心世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能力提升】——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怀李叔同先生
丰子恺
①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即后来的弘一法师,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②他出身于富裕之家,坠地后就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就陪了他的生母南迁上海。当时
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先生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当时在上海的他: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这是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
③后来他到日本。他赴日本留学的时候,作一首《金缕曲》,词曰:“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长夜西风眠不得,度群生
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孤负?”读这首词,可想见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情炽盛。在日本时,看见明治维新的文化,就渴慕西洋文明。他立刻放弃了翩翩公子的态度,改做一个留学生。他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后来他在日本创办春柳剧社,并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他自己把腰束小,扮作茶花女,粉墨登场。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后来,我见过李先生在日本时的照片:高帽
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竟活像一个西洋人。由此可以想见,当时他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留学生。这是第二次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学一样,像一样。
④他回国后,在上海太平洋报社当编辑。不久,就被南京高等师范请去教图画、音乐。后来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同时兼任两个学校的课,我就是杭州师范的学生。这时候,李先生已由留学生变为教师。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金丝边眼镜也换了黑
的钢丝边眼镜。他是一个修养很深的美术家,所以对于仪表很讲究。他穿布衣,全无穷相,而另具一种朴素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这诗句原是描写西子的,但拿来形容我们的李先生的仪表,也很适用。他一时代的服装,表出着一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各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判然不同,各时代的服装也判然不同。这是第三次表示他的特性:认真。
⑤我读二年级时,图画归李先生教。他本来常读性理的书,后来忽然信了道教,案头常常放着道藏。但他学道的时候很短。不久他就学佛。李先生告诉我,他不久要出家为僧。我愕然不知所对。过了几天,他果然辞
职,到了虎跑寺。我们再去望他时,他已光着头皮,穿着僧衣,俨然一位清癯的法师了。法师的僧腊(出家时间)二十四年。这二十四年中,他一贯到底,而且修行功夫愈进愈深。他的生活非常认真。举一例说:有一次我寄一卷宣纸去,请弘一法师写佛号。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多余的宣纸如何处置?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请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读者听到这
话,也许要笑。但这正是做人极度认真的表现。
⑥现在弘一法师在福建泉州圆寂了。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徒尘缘已经结束,然而他的遗训——认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
(节选自《你的微笑》)
(1)李叔同人物性格的突出特征是什么?文章是从哪几个阶段表现这个特征的?
性格特征是“认真”。第一,青年时期在上海,好学上进,大展才华,认认真真做一个翩翩公子。第二,留学日本,刻苦钻研西洋文化,认认真真做一个将来报效祖国的留学生。第三,回国后,认认真真教学,把所学的知识回报给祖国的人民。第四,出家之后,更是认认真真做人,做任何事情都一丝不苟。
(2)请简析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3)文章第③段中写李叔同在日本留学,引用了他写的《金缕曲》词,有什么作用?
点明文章主题——李先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引出下文,与下文具体内容相照应。
《金缕曲》一词表现了祖国当时惨痛的现实,表达了李叔同的爱国热情;表明热爱学习西洋文明是因为爱国,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4)文中多次写到李叔同的仪表,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①讲究仪表,突出他是一个修养很深的美术家。②突出他不同时代的服装,代表不同时代的思想与生活。③表现他的性格特性:认真。
(5)文中说:“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徒尘缘已经结束,然而他的遗训——认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请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①李先生在福建泉州圆寂了,而作为学生的“我”再也无法与老师再续师生之缘,表达对老师去世的遗憾之情;②老师虽然去世了,但他的教导永远被学生“我”记在心中,表达了“我”对老师的无限怀念之情。
【能力提升】——读写综合
本文多处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精神品质,如棚屋极其简陋,夏天燥热,冬天寒冷,但主人公却以苦为乐,乐在实验中,突出了人物献身科学、乐于追求的崇高精神。请写一段文字,用环境烘托的手法,从侧面表现某个人物的性格品质。(100字左右)
【示例】寒冷的冬天,她却只穿着薄薄的工作服,被冻得通红的双手紧握着一把扫帚,有节奏地挥动着。望着干净的道路,她笑了。那笑容如同在冬天开放的梅花。炎热的夏天,太阳把地面烤得热烘烘的,她仍旧穿着已经褪了色的工作服,顶着烈日,汗珠连成线不停地流淌,而街道又恢复了它洁净的容颜。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