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习题课件 8 列夫·托尔斯泰 课件(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习题课件 8 列夫·托尔斯泰 课件(4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21 17:0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 列夫·托尔斯泰
学习导航
课文梳理
【整体感知】——结构图解
本文通过大量的比喻和夸张,描写了托尔斯泰的肖像,不仅展示了他独特的外貌特征,而且通过对他犀利目光的描写揭示了他深邃的精神世界,从而表达了对他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整体感知】——文章主旨
【整体感知】——写作特色
(1)比喻、夸张手法的运用。作者运用了大量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似;夸张突出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比喻和夸张的运用不仅使人物形象鲜明、特征突出,而且使文章寓意深刻,意味无穷。

(2)反衬手法的运用。托尔斯泰是作者崇拜的艺术大师,可是作者却用近一半的篇幅来描写自己心目中的伟人平庸粗陋的一面,写他外貌平庸甚至丑陋,与普通人毫无二致。但通读全文就可以发现,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眼睛的非同寻常,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前半部分的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达到相辅相成的艺术效果,使托尔斯泰的眼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作者为何要重点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解疑释难】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对眼睛的描写,展现托尔斯泰的精神风貌。他的眼睛充满智慧,突出他是世界上最富有才气的人。他对社会有着敏锐的观察力,让人感受到的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伟人,是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同时,写眼睛又表现他是缺少属于自己的幸福的人。
2.文中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请找出几处,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描写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描写须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描写鼻子:一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的样子。这些兼有比喻的夸张性的描写,不仅使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而且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yǒu hēi(   )脸膛。
②皮肤cáng wū nà gòu(   ),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cū cāo(   )。
③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qí qū(   )、píng yōng(    ),甚至粗鄙。
达标训练
【基础过关】——字词积累
黝黑
藏污纳垢
粗糙
崎岖
平庸
④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zhì liú(   )着yú dùn(   )和压抑。
⑤找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qì yǔ(   )。
⑥这张脸méng mèi(   )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
⑦你也许要动脑筋想上好一阵,才能判断手握jiāng shéng(   )的是马车夫,坐在一旁的是伯爵。
滞留
愚钝
器宇
蒙昧
缰绳
⑧希望看到一个美髯公,集尊贵、xuān áng (    )、伟岸、天才于一身。
⑨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dǎn qiè(   )的耗子俯冲下来。
⑩带着这么一张脸,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俄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hè lì jī qún(   )、引人注目的可能。
轩昂
胆怯
鹤立鸡群
?在客厅里zhèng jīn wēi zuò(  )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
?内心的期望扩大到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  )的地步。
?在这种rù mù sān fēn(   )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正襟危坐
诚惶诚恐
入木三分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丑陋 器宇 郁郁寡欢 颔首底眉
B. 崎岖 酒肆 遮遮掩掩 无可置疑
C. 滞留 磁性 黝黑脸膛 藏污纳垢
D. 纠缠 摧毁 慈祥可敬 引人注目
A
【解析】“颔首底眉”的“底”应写成“低”。
(1)本文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①~⑤段):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这是“抑”的写法。第二部分(第⑥~⑨段):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 ,揭示其不凡的精神世界。这是“扬”的写法。从而表达出作者对他的   和 之情。
(2)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     、
    等修辞手法。
【基础过关】——课文回顾
眼睛
崇敬
赞美
比喻
夸张
(1)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托尔斯泰一直都是长相平平,鹤立鸡群,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
B.近二十年来,我们学校的面貌有了很大变化,但与先进学校相比,就黯然失色了。
C.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D.我们只有学会观察生活,善于积累生活素材,写作时才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不至于粗制滥造。
【能力提升】——词语运用
C
【解析】A项有误。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和“长相平平”语境不符。B项有误。黯然失色:指相比之下,事物仿佛失去原有的色泽、光彩。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应用“相形见绌”。C项正确。广袤无垠:形容广阔得望不到边际,辽阔无边。比喻非常广阔。符合语境。D项有误。粗制滥造:指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行事。不符合语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临近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
B.5月4日,荆门市电视台记者采访了我校黄博文同学,并祝贺他荣获“五四好青年”。
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D.“一带一路”描绘了一幅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思路,它不仅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而且将为世界经济积蓄巨大的能量。
C
【解析】A项搭配不当,“态度”和“提高”搭配不当,此句应改为“临近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端正了,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B项成分残缺,应该在句末加上“的称号”;D项搭配不当,“描绘”和“新思路”搭配不当,所以应改“新思路”为“新蓝图”。
(3)仿写句子。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茨威格正是抓住了托尔斯泰的眼睛来刻画其心灵的。阅读下面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比喻句,试着另写一句。
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示例】这道目光就像闪电,瞬间发出耀眼的光芒,让人感到无比震撼。
【能力提升】——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文后各题。
  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
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做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
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
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苍;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优雅而快活的梦
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1)选段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托尔斯泰的眼睛?



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写托尔斯泰眼睛里蕴藏着丰富的感情;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②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引用高尔基的话,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托尔斯泰全方位的观察力。
通过比喻和夸张写出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的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3)“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前文写他的外貌近乎丑陋,这对写“眼睛”有什么好处?


作者用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前文写他的外貌近乎丑陋,反衬出他灵魂的高贵,反衬出他的眼睛的精美绝伦,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4)作者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请结合托尔斯泰的生平,谈谈你的看法。
二者并不矛盾。“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意即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这是幸福的,但这样的人往往又能够“看清世间真相”,所以又常常是痛苦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自己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客死于途中。
【能力提升】——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永恒的托尔斯泰
①曾经让我激动的小说可真不少,其中当然有托尔斯泰的《复活》和《安娜·卡列尼娜》。而后来,我怎么就那么强烈地喜欢上了海明威?他那貌似枯槁的短句竟有那么丰腴的蕴藏,我甚至感到全世界的作家数他最有魅力。还有总是穿了破衣服拍照的福克纳,还有鲁尔弗,还有日本的川端康成。在图书馆里吸了一辈子灰尘的博尔赫斯……托尔斯泰怎么竟显得模糊了?曾经“看山是山,看水是
水”,后来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现在又终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了。仔细想想,大师是谁,海明威还是福克纳?川端还是谷崎润一郎?心里忽然明白过来。真正的大师应该是托尔斯泰,那个长着大胡子身穿布衣经常和农民一起耙草的伟大的托尔斯泰。
②现代作家如海明威、卡夫卡、马尔克斯,怎么着都觉得散碎了点,思想让人捕捉不住,令人激赏的往往只是语言、细节和叙述手法。现代文学展示着现代的人生?如果说文学仅仅是对人生或社会的展示,那怎么能让人心悦诚服?毕竟,文学不只
是展示。仅此一点,海明威怎么能和托尔斯泰比?有人说,托尔斯泰是一面“镜子”,托尔斯泰怎么能仅仅被说成是一面“镜子”?
③是什么让我们觉得托尔斯泰好像是一座山,他笔下的人物总是弥漫着浓浓的忏悔之情,不是白种人或是黑种人或是黄种人的忏悔,而是人类的忏悔?为什么他的小说能让人听到深深的叹息,感觉到对人类灵魂的无情鞭挞?难道这一切不是基于对人的深深的爱?塔吉雅娜·托尔斯泰这样回忆她的父亲:“有一次在雅斯纳亚·波良纳那里,父亲忽然心血来潮,要大家说出人生的三个愿望。父亲想出了两个——爱一切人,被一切人
爱。”现代派作家少的是爱,多的是技巧,然而文学毕竟不是技巧的展示会、语言的杂耍或叙事的杂技。
④读托尔斯泰,常常让人想到宗教。但把宗教淘洗一番,祛除世俗附加上去的荒诞,剩下的就是宗教美好的一面:净化人类的灵魂。这话太古老了,但托尔斯泰最动人之处正在于此。阅读托尔斯泰,你会觉得自己的灵魂是那么不干净,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净化,像是跳进清流洗了一次澡。据说田园牧歌是虚幻的,但难道许多现代派作品中的浮躁、失落、异化和颓唐能成为人类的精神营养?
⑤我们有时会觉得托尔斯泰太像一位“教主”。然
而他的劝谕总是通过“真正的小说”来实现的。小说就是小说,小说不是哲学,小说是入俗而不是说教。和托尔斯泰比较一下,萨特的小说是不是太“非小说化”了?托翁总是不动声色地通过人物达到他的目的。真理从来都是浅近的,就像太阳,悬在你的头上,就那么一个圆,带给你光和热。读《复活》或《安娜·卡列尼娜》,你感觉到的是手法?语言?结构?全不是。这一切那么完美地综合着,任何一面都不特别突出,一切均水乳交融,以求突出人物来传达作家所要传达的“教谕”。这才是大师,自然、大方、有力。在托翁面前,现代许多“实验性小说”是不是太喜欢花样百出,因而
有些小气?
⑥文学上“寻根”的说法往往显得可笑。我们的许多作家像不像一棵树,站在大地上却喋喋不休:“我们的根在哪里?”而暮年的托尔斯泰还是对来访的朋友说起他正在写一本书:“我的余生不长了,然而生存一刻就要工作一刻,我正在写有关政府和人民关系的书。”散步的时候,托翁常常会突然停下来,“一位老农,刚磨完了一把镰刀。托尔斯泰伯爵和他说了几句话,丢下手杖,一下子夺过镰刀,麻利地割着草以试一试刀刃”。“我们遇见两位香客打扮的老头,背着旅行袋,拄着拐杖。脚上缠着布片,快步走过。托尔斯泰叫住他
们,说了一会儿话。又从怀里掏出钱包,给了他们一些
钱”。真不知道托尔斯泰和两个老头说了些什么,想必不是“今天天气哈哈哈”。他一生都努力地想使自己不要远离人民。
⑦阅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日记和关于他的回忆录,一次次地让人感动。我想,面对托尔斯泰的著作你就会清清楚楚地知道什么是大师,知道托尔斯泰与某些“大师级”作家分量的不同。
(1)文章既评述了托尔斯泰,又点评了现代作家。这是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运用了对比(或反衬)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文学追求,为下文表达对托尔斯泰真正的喜爱和崇敬作铺垫,使文章内容更鲜明突出;点评许多现代作家,与托尔斯泰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说明托尔斯泰才是真正的文学大师。
(2)作者认为托尔斯泰是“真正的大师”,理由是什么?
①托尔斯泰的作品基于对人的深深的爱;②托尔斯泰的作品能够净化人的心灵;③托尔斯泰的作品总是突出人物来传达主题思想(或总是不动声色地通过人物来追求真理);④托尔斯泰始终不忘与人民的联系。
(3)结合全文,解释文章第①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曾经喜欢过托尔斯泰,但有段时间又曾经怀疑过自己的这种最初的认识,现在终于明白了托尔斯泰才是真正的大师。
(4)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归纳作者否定海明威等现代作家是文学大师的理由。
①内容上仅仅是对人生或社会的展示(或“充满浮躁、失落、异化和颓唐”);②形式上是技巧的展示会、语言的杂耍或叙事的杂技(或只注重语言、细节和叙述手法)。
【能力提升】——读写综合
鲁迅先生曾说过,要刻画一个人物,极简省的方法就是刻画人物的眼睛。的确如此,本文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就很有特点。请你观察你最熟悉的人,描写一下他(她)的眼睛。(200字左右)
【示例】在我的记忆中,母亲的眼睛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眼睛。虽然不是双眼皮,但是却在长长的睫毛的掩映下散发出明亮的光,好像有火焰在燃烧,永远也不会熄灭。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这双眼睛从来都是温暖的,即使在我犯了错误的时候,也还是严厉中夹杂着心疼和不舍。如今再回想,从母亲的眼睛里,我仿佛看到了很多无法言喻的事,但更多的是母亲浓浓的爱。母亲的眼睛是我的人生之船,伴我驶到成功的彼岸。她用自己明亮的眼睛为我开创美好的未来,用她那雪亮的眼睛为我看清世界,这就是我母亲的眼睛。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