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2.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0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1-10-29 09:3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树 突
髓 鞘
细胞核
细胞体
轴 突
轴突末梢
神经纤维
1
2
3
4
5
6
7
8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内外界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感受器:即传入神经末梢,接受刺激。
传入神经:将兴奋从外周传向中枢
神经中枢:分析与综合
传出神经:将兴奋从中枢传向外周
效应器:就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接受兴奋而发生相应活动(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的组成及功能:
反射弧
兴奋:
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神经兴奋的传导
神经兴奋的传导包括:
①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②神经元之间的传导
受刺激部位膜电位改变 (产生兴奋)
与邻近部位产生电位差
在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
邻近部位膜电位改变(产生兴奋)
刺激邻近部位的神经纤维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或神经纤维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结构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神经冲动
突触小体
突触小泡
神经递质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后膜发生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
2、过程:
传到
释放
作用于
人体主要的神经中枢
什么是激素调节
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1
8
7
6
5
4
3
2
垂体
甲状腺
胸腺
肾上腺
胰腺
卵巢
睾丸
下丘脑
几种重要激素的内分泌腺、靶器官(细胞)、主要生理作用:
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
b、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
d、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激素调节的实例
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血糖
0.8-1.2g/L
来源
食物中的糖类
消化、吸收
肝糖原
分解
脂肪等非糖物质
氧化分解
二氧化碳、水、能量
合成
肝糖原、肌糖原
转化
脂肪、某些氨基酸等
去向
转化
降低血糖
胰高血糖素
升高血糖
胰岛素
二者相互拮抗,维持血糖含量相对稳定
胰岛B细胞
胰岛A细胞
血糖浓度过高
血糖浓度过低
血糖浓度正常
进食
(-)
(-)
消耗
寒冷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垂体
甲状腺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促甲状腺激素(TSH)
甲状腺激素
大脑皮层
甲状腺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反馈调节
激素调节的特点
微量和高效:
通过体液运输: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体液调节就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碳、H+、激素)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激素调节是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体液传送至其他部位或细胞来调节动物的生命活动。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一、体液调节的概念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作用时间
作用范围
反应速度
作用途径
举 例
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
比较项目
反射弧
迅速
体液运输
较缓慢
较广泛
比较长
准确、比较局限
短暂
缩手反射
甲状腺激素分泌
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实例一:体温调节的平衡
实例二: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体温恒定的原理
体温的平衡: 产热 = 散热
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肝脏、骨骼肌最多)
主要通过________
______________,其次还有
_____________。
体温调节中枢:
下丘脑
温度感受器
温觉感受器
冷觉感受器
汗液的蒸发
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
呼气、排尿、排便
(分布在皮肤、内脏、黏膜等)
正常体温
(动态平衡)
体温低于
正常体温
下丘脑
感受到变化
通过神经-体液调节
发出信息
散热减少
产热增加
散热增加
产热减少
体温降低
体温升高
体温高于
正常体温
1
2
3
5
4
6
正常体温
(动态平衡)
体温低于
正常体温
下丘脑
感受到变化
通过神经-体液调节
发出信息
散热减少
产热增加
散热增加
产热减少
体温降低
体温升高
体温高于
正常体温
散热减少:汗腺分泌减
少,毛细血管收缩;
(主要与神经调节有关)
产热增加:肌肉、肝脏
等的产热增加。
(主要与激素调节有关?)
散热增加:汗腺分泌增
加,毛细血管舒张;
(主要与神经调节有关)
产热减少:肌肉、肝脏
等的产热减少。
(主要与激素调节有关)
原因:
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
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产生的热量不足以补偿散失的热量,引起体温降低.
(冻疮:皮肤血管持久性收缩引起)
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产热多而散热困难,引起体温升高.
(中暑)
人体在冷热环境中的功能障碍
实例二: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血液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原尿(不含蛋白质的滤液)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99%的水、全部葡萄糖、
│无机盐等大部分被重吸收)

终尿
尿液的形成
饮水不足、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细胞外液渗透压
升高
渗透压感受器
下丘脑
大脑皮层
垂体
产生渴觉
主动饮水
补充水分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
管重吸收水分
尿量
细胞外液渗透压
下降
细胞外液渗透压
下降
减少
(-)
(+)
(+)
(-)
调节方式 神经中枢
缩手反射 神经调节 脊髓
吃梅止渴 神经调节 脑干
看梅止渴 神经调节 大脑、脑干
高浓度的CO2使呼吸加快加深 神经—体液调节 脑干
血糖平衡调节 体液(激素)调节 /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神经—体液调节 大脑、下丘脑
体温调节 神经—体液调节 下丘脑
水盐平衡调节 神经—体液调节 下丘脑
神经—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联系:
1、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神经系统的控制,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协调一致,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1、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来降低体温,下列哪种措施是错误的( )
A.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B.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
C.适当撤减衣被
D.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A
2.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存在于( )
A.大脑皮层 B.小脑皮层
C.下丘脑 D.脊髓
C
3、当你吃的食物比较咸时,你的身体是怎样维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的?
4、某同学上学时,为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而很少喝水,你认为这种做法好吗?为什么?
这种做法不好。因为人体内随时都在形成尿,同时也会由皮肤和肺排出一定量的水,如果喝水很少,就有可能使体内水的平衡遭到破坏;尿量过少还会使代谢废物不能随尿排出而引起中毒,损害人体的健康。
5、有的人口味过于清淡,炒菜时放盐极少。想一想,长期这样下去,对他的健康会有什么影响?
长期不吃盐或吃盐极少,会导致机体的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并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昏迷等。
1.从正常人的口腔、腋窝、直肠三处测
得的体温,从高到低排列顺序是( )
A.口腔、 直肠、 腋窝
B.腋窝、 直肠、 口腔
C.直肠、 口腔、 腋窝
D.直肠、 腋窝、 口腔
C
2.体温调节中枢存在于( )
A.大脑皮层 B.小脑皮层
C.下丘脑 D.脊髓
C
3.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会发生骨骼肌不自觉战栗,这时
A、温度感受器兴奋
B、下丘脑的分泌功能增加
C、躯体运动中枢兴奋
D、皮肤血流量增加
B
4.关于人体内水和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加
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C
5.调节人体水和无机盐平衡最重要的器官( )
A.汗腺 B.肾 C.大肠 D.肺
B
6.吃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的感觉,渗透压感受器和渴觉中枢( )
A、下丘脑和上丘脑 B、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C、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C、上丘脑和下丘脑
B
7.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中渗透压降低,则尿量减少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