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24
周亚夫军细柳
学习目标
了解司马迁与《史记》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重点)
学习运用对比、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的方法。(难点)
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周亚夫忠于职守的精神。(重点)
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早年从经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学习,其父去世后继任太史令。
作者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文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中华书局2013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汉文帝即位之后,跟匈奴贵族继续采取“和亲”的政策,双方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后来匈奴的单于听信了汉朝奸细的挑拨,跟汉朝绝了交。公元前158年,匈奴单于起兵六万,袭扰上郡和云中,
背景链接
杀了不少老百姓,抢掠了不少财物。为了加强防卫,汉文帝委派刘礼、徐厉、周亚夫三位将军分别驻扎在霸上、棘门、细柳。这三处地方离长安较近,为了鼓舞士气,汉文帝亲自入营慰劳将士。本文讲的就是这次劳军的事情。
文体知识
纪传体 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以前的史书多以编年体记述),中国古代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外其他二十三史,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
棘门(
)
彀(
)
弓弩(
)
诏令(
)
揖(
)
介胄(
)
曩者(
)
辔(
)
jí
ɡòu
nǔ
zhào
yī
nǎnɡ
zhòu
pèi
字词注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指汉文帝后元六年(前158)。
侵入边境。
掌管皇族事务的官员。
驻军。
河内郡的郡守。河内,郡名,今河南北部地区。守,郡守,是汉代郡一级的行政长官。
胡人,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此指匈奴。
字词释义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慰问。
军营。
使劲赶马。原来是指人赶马的行为,后来才指马的动作。
到,往。
官吏。战国以后一般指低级的官。
同“披”,穿着。
张开。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先行引导的人员。
听从。
过了不久。居,经过。无何,不久。
派使臣。第一个“使”,动词,派;第二个“使”,名词,使者,使臣。
皇帝发布的命令。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壁:营垒。壁门:营门。
跟从。
规定。
缓慢地,指行动从容不迫。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手执兵器行礼。揖,拱手行礼。
被感动。
改容式车: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穿戴着盔甲的将士。
离开。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副词,已经。
感叹词。
先前。
像。
必、一定。
(被)俘虏。
被侵犯。
句末语气助词,不译。
军士吏被甲(
)
改容式车(
)
通假字
“被”同“披”,穿着
“式”同“轼”,车前横木。文中用作动词,指扶轼
古今异义
上自劳军
(
)
锐兵刃(
)
军中不得驱驰(
)
古义:特指皇帝。
今义:方位名词,上面。
古义:兵器,武器。
今义:士兵。
古义:使劲赶马。
今义:跑得很快。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
古义: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今义:物体各段之间相连的地方。
古义:营垒。
今义:墙,像墙那样直立的山石。
请以军礼见
(
)
使人称谢
(
)
古义:请允许我。
今义:请求,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
古义:问候。
今义:感谢。
成礼而去
(
)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
)
古义:离开。
今义:到某地。
古义:传达命令。
今义:辗转流传的话。
一词多义
上自劳军(
)
至霸上及棘门军(
)
军霸上(
)
名词,军营
动词,驻军
名词,军队
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
以备胡(
)
以军礼见(
)
动词,任命
连词,以,来
介词,用,行
使人称谢(
)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动词,命令,派
名词,使臣
诏将军(
)
其将固可袭(
)
读jiānɡ,高级将领
读jiànɡ,将士
已而之细柳军(
)
文帝之后六年(
)
称善者久之(
)
动词,到,往
天子为动(
)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
不闻天子之诏(
)
诏将军(
)
助词,的
句末语气助词,不译
介词,被
动词,作为
名词,皇帝发布的命令
动词,发布命令
词类活用
军霸上(
)
改容式车(
)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介胄之士(
)
名词用作动词,披甲戴盔
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名词用作动词,发布命令
名词用作动词,扶轼
文言句式
判断句:
此真将军矣(“此……矣”表判断。)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也”表判断。)
被动句:
天子为动(“为”表被动。)
省略句:
曩者霸上、棘门军(省略谓语,应为“曩者见霸上、棘门军”)
已而之细柳军(省略主语,应为“皇上的车队已而之细柳军”)
结合全文,说说第①段的作用。
首先交代时间——汉文帝后元六年,背景——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吃紧,然后交代了三位将领驻军的概况。结构上总领下文,内容上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为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第②段“上自劳军”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
这是一个过渡句,由对戍边驻军的概况过渡到汉文帝亲自去军队犒劳慰问,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文标题为《周亚夫军细柳》,为什么要介绍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介绍汉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为后面写汉文帝在细柳军营遇到的情况做铺垫,
并与之形成对比。突出了细柳军军纪严明,体现了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皇帝进入细柳营的过程是怎样的?说明了什么?
汉文帝进入细柳营的过程为“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
“使使持节诏将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说明细柳军管理严格,从侧面表现出周亚夫治军严明。
惊恐:汉文帝远驾劳军,却多次受到军营规定的约束,有损天子之威。
惊讶:汉文帝竟然被周亚夫感动了。
惊喜:细柳营常备不懈、军纪严明、令行禁止。
“群臣皆惊”,为什么“惊”?
汉文帝在细柳军营被挡驾,周亚夫以军礼见,他不以为怒,反而大为感动,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以国家利益为重,胸怀宽广、深明大义的明君。
从文中你可以看出汉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周亚夫军细柳
点明背景
匈奴入侵
边关吃紧
板书设计
奉命备战匈奴
上自劳军
霸上、棘门军——长驱直入
细柳军
先驱不得入
天子不得入
天子按辔徐行
亚夫持兵揖
文帝之赞——周亚夫乃“真将军”
对比
治军有方
刚正不阿
令行禁止
本文通过描写汉文帝巡视、慰问细柳军营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风采。
课文小结
谈到将军周亚夫,有的同学说:“周亚夫这人太死板,他的那一套在今天根本就行不通,迟早会被‘下岗’!”也有同学说:“周亚夫这样做,只是为了迎合当时皇帝的心理,从而引起皇帝的注意,以达到自己升迁的目的。”你怎样看待周亚夫这个人物?他忠于职守的精神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
合作探究
当今时代,每一位国家公务员、工程设计师、一线工人等等,他们的工作岗位就是一道道“防线”,只有发扬周亚夫的这种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敬业乐业,我们的社会才会安定繁荣。
新时期也不乏周亚夫式的人物。无论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孔繁森、郑培民、谷文昌,还是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李素丽、张秉贵、徐虎,以及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周亚夫”,他们忧国忧民,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正由于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甘于奉献,心系党和人民的事业,牢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万事民为先”“百姓无小事”的宗旨,将自己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拴在一起,才有了今天国家的繁荣昌盛。这种敬业精神是一种做人做事的境界,是时代所迫切需要的,必须大力提倡。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周亚夫不愧“真将军”的称号,可从以下方面看出:①军士戒备。细柳军中“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一派常备不懈、严阵以待的情景。②军纪严明。文帝一行到细柳军两次不得入(“天子先驱至,
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直至天子正式派使臣持节下诏书,“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在细柳军营中,天子也须按辔徐行,由此可见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③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面对天子,周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写作特色
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本文重在刻画周亚夫的“真将军”形象,但直接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用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上。这些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
2.语言明白、晓畅、简洁。
本文用词准确,含义丰富,感彩强烈。如写霸上及棘门驻军的松弛,只用了三个字“直驰入”;又如写汉文帝离开细柳营后,“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刻画出群臣或吃惊,或惊恐,或意外,或惊讶的种种心理,含义十分丰富。
观 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拓展延伸
熟读课文,与同学分享你的感悟。
查找资料,说说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如何治军的。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