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2.1.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2.1.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1-25 07:4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学目标
1、学会做“验证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能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氧气。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
3、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善于思考、敢于动手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探究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难点:
应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单一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多媒体展示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路灯图片,认识能量的转换。教师讲述: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资源,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迄今为止利用太阳能最理想的途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问: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产物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目标展示
学生齐读
三、引导探究
教师明确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并指出萨克斯的实验结论。提出问题:怎样验证绿叶光合作用产生的是淀粉呢?淀粉具有怎样的特性呢?(小魔术:教师用馒头演示淀粉遇碘液变蓝的小实验)
探究一: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1、自主学习课本P54—55“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了解目的要求,认识材料器具和方法步骤。
2、教师图片展示材料器具,并短视频演示实验操作的方法步骤。
3、学生尝试用最简洁的语言文字描述实验的方法步骤。
4、小游戏:排一排
5、课前准备:教师提前一天让小组长参与对天竺葵进行暗处理一昼夜,第二天早上选叶遮光,放光下进行光照几小时。
6、教师温馨提示实验的注意事项。
7、小组合作探究,清点实验器材,按照“方法步骤”第三步、第四步、第五步完成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脱色操作完成后,引导学生利用等待脱色的空余,讨论学案上的“合作交流”部分)
合作交流
1、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2、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一部分遮盖起来?
3、为什么要隔水加热酒精而不能用火直接加热酒精?
4、绿叶在酒精中脱至什么颜色时,停止加热?
小组代表回答,其他小组补充纠正师生评价。
学生继续操作,完成实验,染色后耐心等待,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总结得出结论:(1)光合作用的产物是___________。(2)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探究二: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自主学习课本P55—56完成以下问题:
1、了解实验的材料器具和方法步骤。
2、思考:为什么要把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教师演示实验操作过程,由于光合作用所需时间较长,教师短视频播放金鱼藻产生气泡和试管液面下降的过程。
提问:金鱼藻产生的这种气体是不是氧气呢?教师提前收集氧气,学生协助教师用快要熄灭的细木条验证,学生观察现象。
学生描述现象并分析得出结论。
四、课堂总结
五、达标检测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验证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
二、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