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过基础教材核心知识精练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公祭(jì)
杀戮(lù)
篡改(zuàn)
铸兹宝鼎(zhù)
B.悼念(dào)
大肆(sì)
安慰(wèi)
祀我国殇(shāng)
C.妄图(wàng)警惕(tì)
抵赖(lài)
惨绝人寰(yuán)
D.呓语(yì)
遁形(dùn)
彰显(zhāng)
振聋发聩(guì)
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磅礴
审判
一以贯之
B.初衷
誓言
矢志悍卫
C.湎怀
铭记
颠倒黑白
D.书藉
制裁
辱没真相
3.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广大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彰显出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品质。
B.缺乏文明的社会就如同暴发户,缺乏文明准则、文明底线、文明自律,一定会丑态百出。
C.《拉贝日记》以具体而真实的文字记录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有力地控诉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所犯的累累罪行。
D.车到山旁,振聋发聩的瀑布声就把我从沉思中拉回到了现实,我不禁惊叹于这大自然的伟力。
4.结合语境,填人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当然,国家公祭鼎并不是对文物楚大鼎的简单仿制,更多的是“借其神韵”。__________
①国家公祭鼎正面则铸有160
字的铭文,用的是魏碑简体字。
②国家公祭鼎高165
厘米,鼎上外口径126.6厘米,铜质的鼎身和铜质的底座重2014千克,石质的底座重1213千克,象征2014年12月13日。
③描述了南京大屠杀给中华民族造成的巨大灾难,表达了对遇难同胞痛悼、祭奠之意。
④楚大鼎是同时期出土的圆鼎中最大的,通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重达400千克。
⑤此外,楚大鼎上共有16字铭文。
A.②①④⑤③
B.④②⑤①③
C.④②③①⑤
D.②①③⑤④
5.2014年12月13日,是我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铭记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激励同学们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学校举办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主题活动,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下列发言中,语言不得体的一项是(
)
A.学生甲: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难道不该牢记历史吗?
B.学生乙:我非常赞同设立国家公祭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
C.学生丙:要避免历史悲剧重演,还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续增强国家实力。
D.学生丁:我们应该珍惜和平,走和平发展道路,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丝毫不能懈怠!.
6.阅读下面的新闻,回答问题。
央视网消息
中共中央、国务院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2019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举行。现场国旗下半旗。8000余名各界代表胸前佩戴白花,静静肃立。解放军仪仗大队18名礼兵齐步行进至公祭台两侧伫立。10时整,公祭仪式开始,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国歌唱毕,全场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公祭现场和南京全城拉响防空警报,汽车停驶鸣笛,行人就地默哀。默哀毕,在军乐团演奏的《国家公祭献曲》的旋律中,礼兵将8个花圈敬献于公祭台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并讲话。82名南京市青少年代表宣读《和平宣言》,6名社会各界代表撞响“和平大钟”。伴随着深沉的钟声,3000只和平鸽展翅高飞,寄托着对死难者的深深哀思和对世界和平的向往追求。
(1)给上面的新闻拟写一个合适的标题。
(2)如果你所在的班级在国家公祭日这天举办以“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为主题的班会,请你作为主持人,设计一段开场白。
答案解析:
过基础
1.B
解析:A项,篡改(cuàn)。C项,惨绝人寰(huán)。D项,振聋发聩(kuì)。
2.A
解析:B项,悍—捍。C项,湎—缅。D项,藉—籍。
3.D
解析:D项,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此处望文生义,应用“震耳欲聋”。A项,彰显:鲜明地显示。B项,丑态百出:各种丑恶的样子都表现出来了。C项,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A、B、C三项中的加线词语均使用正确。
4.B
解析:由横线前的语句可知,横线后第一句应该是先总说楚大鼎的情况,应为④句;接着描述国家公祭鼎的情况,为②句;之后说楚大鼎上的铭文,为⑤句;然后说国家公祭鼎上的铭文,为①句,③句是对①句的进--步诠释,因此应在①后,放最后。按照以上顺序排列即可。.
5.B
解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比喻做了什么样的事,就得到什么样的结果。用在句中不合语境。
6.【答案示例】(1)2019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
(2)同学们,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抚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同时,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是中国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过去,迎接美好的未来。
【解题思路】(1)拟写
新闻标题,可根据导语部分,按照“时间十人物(事物)十地点+事件”的形式概括。本题可以概括为:2019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2)注意开场白的特点:内容要紧扣主题,语言要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