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习题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习题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26 18:0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的阅读
名著导读
阅读指导
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
首先,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其次,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不妨追问:作品写了什么人?他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些什么?重点突出了什么内容?
再次,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还要读明白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话”。作品所记录的是经过作者筛选的事实,还有作者对于事实的感受和印象,这当中必然会体现作者的倾向性。作者往往会在记录事实的过程中穿插分析和评论,直接阐明自己的见解。阅读纪实作品,要善于体会和辨别作者对于事实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最后,阅读纪实作品,最终是要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为此,一要从事实中汲取营养,二要向作者“取经”,三要善于进行联系、比较、分析。
阅读要点
语段阅读
1.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在我看来,他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甚至在说到自己的时候和苏维埃的缺点的时候他也笑得厉害——但是这种孩子气的笑,丝毫也不会动摇他内心对目标的信念。他说话平易,生活俭朴,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然而他把天真质朴的奇怪品质同锐利的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了起来。
  我想我第一次的印象——主要是天生精明这一点——大概是不错的。然而他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的研究。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许多日本人都认为他是中国现有的最有才干的战略家,这是令人很感兴趣的事。
  红军正在保安盖起几所新建筑,但当我在那里的时候,住处是非常原始的。他和他的夫人住在两间窑
洞里,四壁简陋,空无所有,只挂了一些地图。比这更差的他都经历过了,但因为是一个湖南“富”农的儿子,他也经历过比这更好的。他们夫妇的主要奢侈品是一顶蚊帐。除此之外,他的生活和红军一般战士没有什么两样。做了十年红军领袖,千百次地没收了地主、官僚和税吏的财产,他所有的财物却依然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包括两套布制服。他还是红军的一个指挥员,他所佩的领章,也不过是普通红军战士所佩的两条红领章。
(1)文中的“他”是 (人名)。
(2)请结合选文和原著,说说在斯诺眼中,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毛泽东
示例:他是一位感情深邃、爱军爱民的领导,从谈及已死的同志和饥荒的死人事件时他眼睛湿润,将自己的上衣脱给受伤的红军穿等事件可知;他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从斯诺与他交谈时,发现他对于当前世界政治惊人的熟悉可知。
2.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甲]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A,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才生。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我一边和A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他个子清瘦,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寄予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
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缓慢,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
  背弃古代中国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能力;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这个红军的故事和参加创建红军的一个人的故事中。我暗自想他一定是个狂热分子,因此我想寻找这必有的神色。但是如果说有这种神色的话,我却没有发觉出来。他谈吐缓慢安详,深思熟虑。
  因此他给我的印象是,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态度温和地说出来的话,同国民党宣传九年来诬蔑共产党人是什么“无耻土匪”“强盗”和其他爱用的骂人的话,形成了奇特的对照。
  [乙]B身材魁梧,像老虎一样强悍。虽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据说在长征中,他曾经携带许多伤兵。还在当国民党的将领时,他的生活就和士兵一样简单。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真喜欢马。
(1)甲文中的A是   ,乙文中的B是 。
(2)在斯诺的眼中,A是“狂热分子”的原因什么?
周恩来
贺龙
背弃中国古代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精神;无私忠于一种思想;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
(3)《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根据你的阅读体验,你觉得哪个题目更好?请说说理由。
示例一:《红星照耀中国》好,理由是该标题为RED STAR OVER CHINA的直译,“红星”特指共产党,该标题直接表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以及取得的卓越成就,带有明显的赞誉意味。
示例二:《西行漫记》好,理由是该标题便于当时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发行,同时作者由北平出发,经过西安,进入陕甘宁边区,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基本处于向西行进的状态。
3.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片段,回答问题。
他的父亲是清朝一个武官,一天,别的武官请他的父亲去赴宴,他的父亲把他带去。做爸爸的吹嘘自己的儿子如何勇敢无畏,有个客人想试他一下,在桌子底下开了一枪,结果,他面不改色,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
(1)上述文字中的他是谁?

(2)关于他,《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还介绍了什么事?请另写一件。
贺龙
贺龙控制鸦片运送要道时严禁士兵抽大烟,军纪严明。
(3)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一名新闻记者的经典纪实作品。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
 B. 《红星照耀中国》真实地记录了斯诺自1936年6月到10月在中国西北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的情况。
 C. 作者先在百家坪见到毛泽东,之后在毛泽东的安排下,作者在苏区临时首都保安采访到了周恩来并搜集到相关资料。
 D. 书中对毛泽东的描述最为详尽,文中写到,他在生活上是一个很随意很幽默的人,他甚至当着作者的面抓虱子,让人实在为他的不拘小节而感到惊叹。
答案:C
【解析】作者先在百家坪见到周恩来,之后在周恩来的安排下,作者在苏区临时首都保安采访到了毛泽东并搜集到相关资料。周恩来表示,斯诺是一个可靠的新闻记者,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周恩来还帮他制订了一份需费时92天的采访计划。
(4)根据《红星照耀中国》阅读积累,完成下面表格。
毛泽东
朱德
③出身平凡,却有一股刻在骨子里的救国救民意识。身为领导人,却与老百姓同甘共苦,不摆架子,他们那颗爱国爱民之心,不为功名,不为利禄,只为当时中国四万万老百姓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5)《红星照耀中国》中,作者不仅关注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对“小人物”的刻画也很成功,作品中讲述的几段关于“红小鬼”的故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联系其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说说这群“红小鬼”的性格特征。
刚到根据地时,作者在百家坪交通处用不礼貌的“喂”称呼两个孩子,结果不被理睬,在李克农的提醒下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赶紧改口称他们为“同志”,得到两位“红小鬼”的原谅。再如在保安,一位十三四岁的小通讯员特意找到作者,他担心自己的名字被斯诺写错而影响到外国同志对红军的印象,因而极为仔细地把自己的名字写在纸条上,并希望当面得到斯诺的保证。他们身上有着在当时中国儿童普遍缺少的高度自尊,他们愉快乐观、勤奋聪明、努力好学。
中考在线
1.(2019·孝感)名著阅读。
【片段一】
  我和驻扎在这里的交通部的一部分人员吃饭,遇见了十几个屯宿在百家坪的青年。我们吃的有煮熟的小鸡,不发酵的荞麦馒头、白菜、小米和我最爱吃的土豆。可是除了白开水以外,没有其他冷饮。而白开水热得不能进口。因此我口渴得要命。
  吃饭时是由两个态度坦然的孩子侍候的,他们穿着大而无当的制服,戴着鸭舌尖式的红帽子。他们最初不愉快地注视着我,可是在几分钟后,我就想法惹
了其中一个孩子友谊的微笑。我胆大起来,其中一个从我身边走过时,我招呼他:“喂,拿点冷水来。”可是他毫不理睬。几分钟后,我又招呼另一个孩子,结果也是一样。
【片段二】
  苏区少年先锋队的职责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路上的旅客,看他们有没有通行证。……彭德怀告诉我,有一次几个少年先锋队队员叫他停步,要他通行证,声言没有通行证就要逮捕他。
  “我是彭德怀,”他说,“通行证就是我写的。”
  “即使你是朱德司令,我们也不管,”年轻的怀疑者说,“你总得有一张通行证。”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1)【片段一】中,两个孩子为什么对“我”的招呼毫不理睬?


(2)【片段二】中,少年先锋队队员后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才放行彭德怀的?这体现了他们什么形象特点?
因为他们认为“我”不应该喊他们“喂”,而应该称呼“同志”(或“小鬼”“红小鬼”)。
彭德怀不得不写了一张通行证,自己签了字,他们才放行。这体现了他们工作中忠于职守、一视同仁的形象特点。
2.(2019·湖州)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完成下列两项任务。
任务一:赏析选文,体会特点。
(1)任选一项作答。
 A. 结合“内容呈现”中加点的部分,简析纪实作品的特点。



 B. 结合“内容呈现”的第①段,写出作者隐含的立场或态度。
说明信息的来源是真实可靠的,体现了纪实作品“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用“惊惶奔逃”形容敌军,“猛攻不停”形容红军,一贬一褒,表达了作者对敌军的嘲笑,对红军的赞扬。
任务二:表达观点,感受精神。
(2)《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整本书阅读,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示例一:“人”的角度。我认为红军是人,是平常人,有平常人的喜怒哀乐,也有平常人的爱好。如有的红军战士喜欢打乒乓球,有的喜欢唱歌,有的特别爱马。
示例二:“疯子”的角度。我认为红军是“疯子”,他们面对困难,坚定不移,有时采取异乎寻常的甚至极端的方式,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如在“飞夺泸定桥”一役中,泸定桥上面一半木板被撬走,下面是湍急的河流,对面是敌军的机枪阵地,没人会想到红军竟然在这样凶险的情形下过桥。
示例三:“神”的角度。我认为红军是神,红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们翻越数座大雪山,渡过几十条河流,穿过遍布沼泽的草地,徒步二万五千里,最终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真是神奇!
2.(2019·温州)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讲好中国故事。
(1)班级准备举行“走近领袖”故事会。你认为应该选择哪些方面的内容来突显人物特点?请选择下面一个人物,参考目录,简要说明。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彭德怀
示例一:A.毛泽东。我认为应从他的童年生活和求学经历等方面来选择内容。他童年时曾跟父亲进行“斗争”,上学时也曾因不满国文教员的粗暴而逃学罢课,这些可以突出他的反抗精神。他退学后到省立图书馆坚持执行“自修计划”,研读群书,长见识,开眼界。这一内容可以体现他强烈的自律意识和求知欲。
示例二:B.周恩来。我认为要从他所受的教育和革命经历等方面选择内容。本有文学天赋的他,后因接受“开明”教育,而投身到社会革命中,这体现了他“书生造反者”的特点;后来,他组织了上海起义、八一起义等,这些经历体现了他的革命追求和信仰。
示例三:C.彭德怀。我认为应从他的日常生活细节和军事才能等方面来选择内容。他脱棉衣给小号手的细节体现了他从心底爱护民众,体贴部下的特点,他讲述游击战术的内容能突显他的谋略和智慧。
(2)向斯诺学习写故事,就纪实作品如何做到“用事实说话”这一点,你从斯诺的写作过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参考目录,结合你的阅读体会,加以阐述。
斯诺通过采访红军将领、深入红军生活、对话农民、拍摄照片等方式,搜集掌握了许多关于红色中国的真实材料;融入真切的感受和体验,客观地撰写了《红星照耀中国》这部纪实作品。他深入一线搜集资料的方式和客观的写作态度值得我们借鉴。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