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3.1《顺乎世界之潮流》学案(人民版必修三)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3.1《顺乎世界之潮流》学案(人民版必修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1-01 15:5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目标分解
1. 理解掌握先进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原因、代表人物及主张
2. 掌握早期维新思想的提出、维新思想的发展、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3. 掌握民主共和国方案的提出、宣传、发展以及初步实现
鸦片战争前后,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冲破传统的“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从此,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和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睁眼看世界”的?
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的主要思想主张有哪些?其政治实践是什么?有何影响?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怎样的救国方案?这一方案是如何确立并实现的?
本课内容集中,知识主线突出,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建议本课采取接受性学习的方式或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教师也可以通过重点讲述的方法,介绍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突出他们超越自己时代的地方,引导学生准确评价历史人物。教师通过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比较和评价,让学生形成对二者清楚的认识,并形成辨别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教材中的历史材料,掌握运用历史材料的方法。同时逐渐培养学生独立收集史料和运用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阅读教材和收集的资料以加深对新思潮、康梁维新思想、孙中山的民主思想的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比较不同的主张,掌握各种不同主张的特点。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评价中国近代各个阶级思想主张的能力,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能独立收集、整理、运用历史资料。注意运用自我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并且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先辈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前赴后继、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勇气。让他们认识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培养追求真理、克服困难、实现人生理想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睁眼看世界”
1.林则徐: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主持翻译《四洲志》、《华事夷言》等书籍。《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华事夷言》主要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
2.魏源:
(1)著作是《海国图志》,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
(2)观点:阐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迈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3.徐继畲:
著作是《瀛环志略》,系统介绍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政治和风俗等情况。
4.姚莹:著作是《康纪行》,特别关注西藏地区,提醒人们注意英国对西藏的侵略野心。
二、维新变法
1.早期维新思想产生: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而产生。
2.维新思想的发展:
(1)康有为:其著作是《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借用进化论观点,论证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2)梁启超: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响应时代潮流,才是中国的出路。
(3)谭嗣同:维新中的激进派。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批判。号召人们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
(4)严复:翻译出版《天演论》。认为人类社会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支配。[]
3.维新思想及运动的影响:
(1)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一次爱国运动。[]
(2)是一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
(3)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早期维新思想特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提出一些具体的改革主张。如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以商战反对侵略;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文化教育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知识。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三、走向共和
1.民主共和国方案提出:
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和众政府”的主张。
2.民主共和国方案的确立:
1905年,“同盟会”成立,“建立民国”正式被确立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共同奋斗的宏伟目标。
3.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1)原因:革命派极力主张实现“民主共和”;改良派主张维新改良。
(2)阵地:他们分别以《民报》和《新民丛报》为阵地。
(3)内容:要不要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4)影响:论战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做好舆论准备。也扩大了革命的影响,壮大了革命的阵营。
4.民主共和国方案的初步实现: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
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一书中提到:“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林则徐、魏源等先进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主要观点及评价:
(1)主要观点:师夷长技以制夷。
(2)评价:①启迪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放眼寰球,去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鸦片战争以后,出现了一批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重要的有姚莹的《康纪行》、徐继畲的《瀛环志略》等。还出版了一批介绍西方军器制造的书籍,涌现出一些研制新式兵器的专家。②林则徐、魏源等人都是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因此,他们的思想一方面带有鲜明的时代变化的印记;一方面又保留着浓重的封建纲常色彩。这也是那个时代新思想的特点。
【探究拓展】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提出具有爱国性和进步性。一方面,它是在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为探索强国御侮之道而提出的;另一方面,“师夷长技”意味着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开近代学西方之先河。在社会上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例“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的主要原因是[]
A. 民族危机开始出现
B. 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C. 西方的船坚炮利促使一些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
D. 林则徐、魏源等爱国知识分子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解析】 鸦片战争后,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其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中国在鸦片战争中被西方的坚船利炮击败的影响。
【答案】 C
鸦片战争后出版的《海国图志》和《瀛环志略》对开阔人们眼界,重新认识世界起了积极作用。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介绍()
A. 西方各国政治制度
B. 西方历史地理知识
C. 西方兵器制造技术
D. 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解析】 《海国图志》和《瀛环志略》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知识。
【答案】 B19世纪90年代,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这是一次爱国运动,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维新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1)内容: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维新思想主张实行变法,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上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文化上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其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2)特点:①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借历史考证,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奠定了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②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戊戌变法的实现。
[]
【探究拓展】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关系:早期维新思想是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即康梁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们都主张变法,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上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都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都是爱国和进步的。其区别主要是早期维新思想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和付诸行动,而康梁维新思想不仅提供了具体改革的方案,使变法思想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且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
例下列近代人物中,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学思想相结合的是
A. 魏源B. 曾国藩C.康有为D. 张之洞
【解析】 主要考查维新派对维新思想的宣传和主张。康有为把儒家今文经学中的“三世说”和西方的进化论结合起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答案】 C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资产阶级维新派最大的区别是()
A. 革命性质不同
B. 发展资本主义的目的不同
C. 对清政府的态度不同
D. 革命的结局不同
【解析】 革命派要求推翻清政府,而维新派在改革中却依赖清政府中的皇帝。
【答案】 C
? 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P28
一、选择题
1.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 魏源B. 林则徐C.洪仁玕D. 李鸿章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判断。
【答案】 B
2. 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巨著是()
A. 《海国图志》B. 《四洲志》
C. 《华事夷言》D. 《瀛寰志略》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第一部”“中国人”“世界史地”等限制词。符合要求的只有魏源的《海国图志》。
【答案】 A
3. 下列著作中,属于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一类的有()
A. 《劝学篇》《变法通议》
B. 《梦溪笔谈》《农政全书》
C. 《海国图志》《四洲志》
D. 《敬告青年》《论持久战》
【解析】 根据题目要求,“开眼看世界”一类的著作应当是鸦片战争后倡导“新思想”,要求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实现富国强兵的相关著述。
【答案】 C
4. 特别关注了西藏地区,提醒人们注意英国对西藏的侵略野心的书籍是()
A. 《瀛寰志略》B. 《四洲志》
C. 《康纪行》D. 《海国图志》
【解析】 比较关注西藏地区,提醒人们注意英国对西藏的侵略野心的是姚莹的《康纪行》。
【答案】 C
5. 民主共和国方案最早在中国确立是在()[]
A. 1894年B. 1895年C.1905年D. 1912年
【解析】 1894年孙中山在兴中会的成立誓词中首次提到“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即最先确立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方案。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6. 阅读下列两幅图片(图一康有为,图二谭嗣同)
请回答:
(1)这两个代表人物属于中国近代哪一思想派别?其主张是什么?
(2)这一思想早在19世纪60年代既已产生,但与19世纪末相比有哪些局限性?
(3)他们在宣传这一思想时,遇到了封建顽固派的反对,并引发了一场论战。论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这一思想后来演化成戊戌变法运动,以失败告终。这一变法运动在历史上有何影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主张、与早期维新派的区别、与顽固派的论战以及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等知识点。
【答案】 (1)资产阶级维新派。设议会、立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是其主要主张。(2)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实施。(3)要不要变法维新,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4)这次变法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起了重要作用;它又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一、选择题
1. 下图所示为《海国图志》书影,该书所反映的主要思想主张是()
A. 向西方学习
B. 师夷长技以自强
C. 师夷长技以制夷
D. 发展资本主义
【解析】 《海国图志》反映了当时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答案】 C
2. 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在当时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①开阔了人们的视野②启迪了人们挣脱牢笼,“睁眼看世界”③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④阻止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进程
A. ①②B. ①②③C.①②④D. ①②③④
【解析】 由于地主阶级爱国知识分子的探索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基本上未付诸实践,因而未起到阻止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进程的作用。
【答案】 B
3. 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梁等维新派在探索政府现代化过程中的特点是()
A. 将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B. 主张振兴工商业,同西方进行“商战”
C. 确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方针
D. 倡导民权、平等和“科学与人权并重”的思想
【解析】 康有为、梁启超在宣传维新变法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把西方的政治思想和中国的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方式,企图为变法寻求合理的依据。[]
【答案】 A4. 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 挽救民族危亡B. 推动政治变革[]
C. 发展社会经济D. 促进思想启蒙
【解析】 由维新派变法失败可排除A、B两项;改良运动虽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因未改变社会制度,其作用是有限的,而他们广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思想文化,在社会上起了启蒙作用,影响深远。
【答案】 D
5. 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主张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要()
①废除君主制②发展民权
③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④实行暴力斗争
A. ①②B. ②③C.①④D. ②④
【解析】 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用暴力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①④是其区别。
【答案】 C[]
6. 比较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对二者共同点的归纳,不准确的是()
A. 是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B. 主张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C. 主张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D. 未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解析】 辛亥革命主张建立民主共和政体,但戊戌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这是二者之间不同的方面。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梁启超提出)“中国他日必以工立国。”“衣食之源,不以地为界,不以人为界……当以力为界。凡欲加力使大莫如机器。……一人所作工,能百日食。”“机器固为富国第一义。”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通商者,天地自然之理,人之所藉以自存也。故言理财之学者,当并国之差别限界而为之。
——梁启超《史记货殖列传今义》
材料三生产之要素三:“曰土地,曰劳动,曰资本,我国土地劳力皆居优,惟苦乏资本。……故利用外资,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对外资)“欢迎与反对,要以政治组织能否改革为断……苟政府财政之基础稳固,而所以运用之者适其宜,用外资之必不足为国病明矣。”(外资)“用之于生产,往往食外资之利;用之于不生产的,势必蒙外资之害。”
——梁启超《利用外资与消费外资之辨》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梁启超提出哪些经济思想?
(2)这些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之间有什么关系?
(3)评述梁启超思想的积极意义。
【解析】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注意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第一段反映发展工业的主张,第二段反映发展商业的主张,第三段反映利用外资的主张;解答第(2)、(3)问需注意结合所学知识。
【答案】 (1)发展工业;发展商业;利用外资。(2)继承发展。(3)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顺应了时代潮流,是爱国进步的。同时不损害国家权益,是值得肯定的。
教学资源网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