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27 14:49: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富贵不能淫
1. 下列短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的一项是( )
A.丈夫之冠(guàn) 荷担者三夫(hè)
B.无穷匮也(kuì) 一厝朔东(cuò)
C.军士吏被甲(bèi)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yī)
D.可得而犯邪(yé) 折戟沉沙铁未销(jǐ)
2.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因体犹未壮,故又称“弱冠”。
B.在古代,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得字。
C.古代女子出嫁称“出阁”或者“归”,如《诗经》中就有“之子于归”一说,其中“归”就是指女子出嫁。
D.儒家“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孔子提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安居而天下熄
(2)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3)以顺为正者
(4)富贵不能淫
4. 翻译句子。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5.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

7. 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8. 古代年龄的称谓中,襁褓是借指 。豆蔻是指 子 岁。
弱冠是指 子 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完成9-12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米粟非不多也(粮食) B.委而去之(放弃)
C.亲戚畔之(同“叛”,背叛)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在一定疆界内的地方)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亲戚畔之
A.往送之门(《富贵不能淫》)
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
C.夫君子之行(《诫子书》)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十二章)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2.《孟子》说服力极强,结合上文分析其语言特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完成第13-15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无违夫子
(2)威武不能屈
(3)民信之矣
(4)必不得已而去
1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5.比较【甲】【乙】两文,可以看出孟子和孔子各自强调的是什么?



答案:
1. C
2. A
3. (1) 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2)教导、训诲。
(3)准则,标准。
(4)惑乱,迷惑。
4. (1)(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2)实现了志愿,就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没有实现志愿,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5.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6.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谈不上是大丈夫。
7. 这句话的意思是:富贵不能迷惑他,贫贱不能动摇(其意志),威武之力不能使其屈服。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当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时,我们应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8. 未满周岁的婴儿 女 十三四 男 二十
9. D 
10. D 
11.(1)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12.(示例)运用对比和排比,增强语势,冇说服力;整散结合,句式灵活,表达自由奔放,语势更加强烈。
13. (1) 违背。
(2)使屈服。
(3)信任,信用。
(4)去掉。
14.(1)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
(2)从古到今,人都有一死,(如果)不取信于民,国家就无以立足。
15.孟子从“仁”“礼”“义”的高度,强调“大丈夫”应该有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做人原则,有自己的立场;孔子则着眼于“信”,强调“信”的重要性,即“民无信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