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专题4第3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件PPT(人民版必修3)(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专题4第3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件PPT(人民版必修3)(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1-01 21:42: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历史:专题4第3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件PPT(人民版必修3)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中国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第3讲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本节内容
邓小平同志生平简介*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邓小平理论的内容*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邓小平理论的思想精髓*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们”
小平语录摘选
小平生平介绍
1904年生于四川广安,原名邓希贤。
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从事多种职业,历练人生。同期加入共产党,前往中山大学学习。
1927初归国,中央派往西北冯玉祥处做政治工作。
1927,四一二政变后,改为邓小平。
1929年在广西百色领导农民运动,改名邓斌。
1931年到江西瑞金,任三县书记。
1933年,由于毛泽东受排挤被解除党内职务。后被王稼祥任命为政治局秘书,是为一落一起。
1938年任八路军129师政委,与刘伯承共事13年。
1945年刘邓挺进大别山,开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1952年担任国务院副总理
1956年八大做《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文革被打倒。
1973年,周恩来推荐复出。是为二落二起。
1976年再次被打倒。
小平生平介绍
1978年复出,是为三落三起
1984年,小平,你好!
1989年,六四风波。
1992年,南方谈话。
1997年2月19日,逝于北京,享年93岁!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宣言书——1978《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后》的讲话,实际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开端——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理论提出—— 1982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酝酿— “两个凡是” 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进一步解放了思想。
基本形成——1987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成熟并形成体系—— “南方谈话” *
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 1992中共十四大
写入党章—— 1997中共十五大
发展道路
发展阶段
根本任务
发展动力
外部条件
政治保证
战略步骤
党的领导
依靠力量
祖国统一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改革
和平与发展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三步走战略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
一国两制
全体人民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这一理论还将继续丰富、完善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抓住什么是社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把对社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概念破解:
到底什么是邓小平理论?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思考探究: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邓小平理论的思想精髓
旅法照片
返回
相知甚深的朋友
返回
政治坚定人才难得
返回
84年
阅兵
返回
小平同志在
深圳
返回
1.邓小平理论成熟和形成体系的标志是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南方谈话”
2.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是在中共十三大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3.两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指 ___和___ 。
十一届三中全会
内容:
政治路线拨乱反正——工作中心转移;
思想路线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 ;
组织路线拨乱反正——邓小平为核心第二代领导集体;
意义:
指明了方向;
开辟了道路;
发展了理论。
中共十三大
系统提出社义初级阶段理论
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第一次系统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内容: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三个有利于
社会主义的本质
抓住时机,突出发展,加快改革步伐
意义:
坚持了路线
回答了问题
又一个宣言书
三个代表
三个代表提出的背景*
三个代表的形成过程*
三个代表的内容*
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
背景
(1)国际形势: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
(2)国内发展: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创立过程:
1、创立: 2000年2月明确提出
2、形成:
3、成熟:
2001年七一讲话
2002年十六大
创立过程
内容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历史地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历史地位
4、科学地回答中国革命道路问题和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的是 ;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是 ; 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是 。
A、马克思主义 B、列宁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E、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