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必修3
东莞市光明中学 郑修海
zhengxiuhai@ qq:1445628198
教学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教学重点 :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教学难点 :
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叫做向光性。
这样可以使植物获得更多的阳光,从而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有利于植物适应外界环境。
“满园春色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胚芽鞘
胚芽鞘: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它能保护生长中的胚芽。种子萌发时,胚芽鞘首先钻出地面,出土后能进行光合作用。
单侧光照
均匀光照
请仔细观察现象
你发现它们的生长情况有什么不同吗
(一)达尔文的实验(19世纪末)
1、1880年,达尔文的金丝雀虉草实验
①向光弯曲生长
②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③ 直立生长
④ 向光弯曲生长
2、达尔文实验的思考:
(1)第①、②组对照的目的是什么?
(2)对比分析第①、③组说明什么?
(3)第①、④组对照说明什么?
证明向光生长可能与尖端有关。
达尔文的结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① ② ③ ④
说明了感光部位在胚芽鞘的尖端.
说明了感光部位不在胚芽鞘的尖端以下.
对照组?
①
实验组?
②③④
(二)詹森的实验(1910年)
①不生长不弯曲
②向光弯曲生长
詹森的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三)拜尔的实验(1914年)
拜尔的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上述实验初步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造成的,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拜尔的结论严密吗?
还应有一对照实验:尖端放吻合→直立生长。
温特的结论:胚芽鞘的尖端确实是产生了某种物质,该物质可以通过琼脂块运输给尖端下部,并引起下部生长和弯曲。
(四)温特的实验(1928年)
实验组
对照组
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1931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经过鉴定,知道它叫吲哚乙酸( IAA )。
直到1946年,人们才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了生长素,并确认它就是IAA.除IAA外还有苯乙酸(PAA)、还有吲哚丁酸(IBA)等
(五)生长素究竟是什么呢?
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继发现生长素之后,科学家又陆续在植物体内发现了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一系列的物质,它们被统称为植物激素。
人类的许多科学发现,就是像这样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探索,才一步一步地接近事实真相。每一位科学家所取得的进展可能只是一小步,众多的一小步终将汇合成科学前进的一大步。
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
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这些部位,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2、生长素的分布部位
生长素在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的分生组织、形成层 、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
3、生长素的运输
①运输方向:
②运输方式:
极性运输
横向运输
主动运输
形态学上端
形态学下端
由外因----单侧光、重力等的影响
(只在尖端处)
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注:形态学的上端对于植物地上部分而言,指茎的顶端方向;对于地下部分而言,指根尖方向。
由内因----遗传特性决定
(在尖端和尖端以下皆可)
横向运输
极性运输
非极性运输
单侧光使生长素横向运输,同时也极性运输至尖端以下,使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得多,对茎生长的促进作用较强,因此,背光侧生长快。
研究表明:向光性也由单侧光照引起生长抑制物质的分布不均造成,即向光一侧多于背光一侧。
探究还在继续!
1、这个实验的设计是否严密?
不严密。
没有考虑将胚芽鞘倒过来放置时的情况。
2、从实验结果到结论之间的逻辑推理是否严谨?
结论不严谨。
没有实验证明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3、如果要验证上述结论是否正确,应该对实验方案如何改进?
应该增加一组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下的实验,以研究生长素能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1、在胚芽鞘实验中,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 。光只能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不能影响生长素的合成。
2、向光弯曲部位在 。
3、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主要是 。
4、胚芽鞘向光弯曲的原因是 。
5、生长素在植物体中相对集中在 。
6、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 ,具有生长素效应的还有 , 。
胚芽鞘的尖端
胚芽鞘的尖端
尖端下部
主动运输
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含量多,生长快
生长旺盛的部位
吲哚乙酸
吲哚丁酸
苯乙酸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和预期
实施实验
结果分析 得出结论
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
实验设计的最基本原则:
对照原则
单一变量原则
名称
类别 植物激素 动物激素
不同点 合成部位
作用部位
相同点
由专门的内分泌器官分泌
无专门的内分泌器官,由植物体的一定部位产生
不作用于特定的器官
随血液循环,作用于特定的器官
①都由自身产生、为有机物;
②特点:微量、高效;
③调节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
生理活动。
1、下图的4个实验中,燕麦胚芽鞘能继续生长的是( )
AC
判断的关键?
有无生长素
分布是否均匀
向光弯曲生长
直立生长
向光弯曲生长
向右侧弯曲生长
向光弯曲生长
向光弯曲生长
直立生长
向光弯曲生长
向右侧弯曲生长
不生长不弯曲
2、判断下列不同处理的生长情况:
盆景制作?
设计一个于室外空旷处进行的、在不用任何药剂、装置和触及幼苗的情况下,使幼嫩植株长成如图示形态的实验方案,并说明其原理。
(1)实验方案:
(2)设计的原理:
地上部分
地下部分
形态学上端
形态学下端
形态学下端
形态学上端
非极性运输
分布特点
①产生部位 < 积累部位
如顶芽 < 侧芽 分生区 < 伸长区
②生长旺盛部位 > 衰老部位
如生长点 > 老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