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3.1 认识不等式 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3.1 认识不等式 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1-30 15:52: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
认识不等式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
通过预学任务(具体问题中的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及不等号的意义;
2.
通过例1学习,让学生学会根据给定条件列不等式(或描述不等式);
3.
通过阅读、交流、归纳,让学生学会用数轴表示”x二、重点:不等式的概念和列不等式.
难点:学生会用数轴表示简单的不等式,会运用不等式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过程
【预学任务】
1.
选择适当的关系符号填空:
(1)____;(2)____
;(3)______0;(4)若,则______
2.
完成P90合作学习的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
(1)
合作学习中的数量关系,能用怎样的式子表示?
(2)
观察所列的式子与之前学过的等式(用“=”连接两个代数式)相比,有何区别?
【设计意图】通过预学让学生感受具体问题情境中的不等关系,从中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初步感受不等式及不等号的意义。
【第一环节】(约10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不等量关系:如
相等关系的量
不等关系的量:
预学展示:
师:在生活中确实还存在许多不等关系的量,下面拿出预学单,这些情境应该用怎样的式子表示呢?
生:(说出各个答案)。。。。。
师:你写出这些式子的关键词是什么?
问题:
(1)
合作学习中的数量关系,能用怎样的式子表示?
(2)
观察所列的式子与之前学过的等式(用“=”连接两个代数式)相比,有何区别?
通过师生对话引出不等式的概念及不等号的意义。
【第二环节】例题解析(约5分钟)
例1
根据下列数量关系列不等式:
(1)
a是正数.
(2)
y的2倍与6的和比1小.
(3)
减去10不大于10.
(4)
设a,b,c为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5)
设a,b为数轴上的两个数,且b在a的右边.
【操作】
由1-2位学生进行口答,教师追问哪些关键语对应哪种不等号。
根据数量关系列不等式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你能用文字描述该不等式吗?
【第三环节】自主探究(约15分钟)
师:两个量的不等关系可以通过数轴直观的反映。
1.做一做:
(1)
已知.请在下面数轴上表示出的位置.
(2)x<1表示怎样的数的全体?x≥2表示怎样的数的全体?
2.问题(1):如何将x<1和x≥2表示在数轴上?两者有何区别?
备用图
【操作】
由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同桌之间的交流比较,形成统一意见,学生展示。
问题(2):若1≤x<2呢,请尝试将它表示在数轴上?
3.
仔细阅读课本P91最后两段文字,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表示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关于x的?不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练习: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


②;
③.
【第四环节】走进生活(约7分钟)
阅读课本例2,先尝试自己解答,再请学生进行交流。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约3分钟)
结合板书
3.1认识不等式
关键词语
不等号
数轴
大于/比…大
>
小于/比…小
<
不大于/不超过/至多

不小于/不低于/至少


【第六环节】课堂检测(约5分钟)
1.
观察下列式子:①;②;③;④;⑤.其中是不等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即可)
2.
用不等式表示:
(1)x是非负数_____________.
(2)的与5的差是正数__________________.
(3)x的3倍大于2___________.
(4)正数a与1的和的算术平方根大于1__________.
3.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
(1)
(2)
4.实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选择适当的不等号填空.
(1)a______b.
(2).
(3)a+b______0.(4)a-b______0.
由这些符号连接而成的数学式子叫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