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Back
to
school
一、初识农业生产活动存在地域差异
二、区位概念的两层含义
1.指农业生产所在的地理位置
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
澳大利亚东南部牧场
2.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气候
地形、土壤
水源
交
通
市
场
机械
劳
力
政府
政策
——这些对农业区位选择构成影响的因素,称为农业区位因素
三、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
条件
生产管理条件
影响动植物生长发育
影响动植物产量与质量
气候
地形、土壤
水源
劳
力
机械
化肥、种子、农药等生产资料
科技及农机具
市场营销条件
地域文化条件
影响农产品的销售
生产活动是否被允许
交
通
市
场
政府
政策
种族与宗
教文化
饮食
习惯
请说出影响下列地理事例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请说出影响下列地理事例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请说出影响下列地理事例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地形因素
请说出影响下列地理事例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交通运输
棉花国家指导收购价格
政策
科技
四、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生产活动的关系
活动一:阅读材料,指出水稻的主要习性特点
水稻是好暖喜湿的短光照作物,播种期日均温需稳定在10~12℃以上,齐穗期的候均温要求高于20~22℃。单、双季稻要求年降水量分别在750毫米和1500毫米以上。
——好暖
喜湿
短光照
气温(℃)
降水量(㎜)
15
0
-15
-30
500
400
300
200
100
0
孟买
北京
罗马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不同气候类型下部分城市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
读图填表
夏季
冬季
是否适合
水稻生长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高温多雨、光照较弱
高温少雨、光照较强
夏季适合
冬季不适合
高温雨水不足
光照较弱
寒冷干燥
不适合
炎热少雨、光照较强
温和多雨、光照较弱
不适合
活动二:读江西省千烟洲立体农业示意图
池塘
山地
丘陵
A
B
C
D
E
果园或人工草地
农田
用材林(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
水产养殖
经济林和毛竹
A
B
C
D
E
你能将农业生产活动安排在图中适当的位置吗?
用材林(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
经济林和毛竹(幼林地可间种人工牧草)
果园或人工草地
农田
鱼塘
各位置地形和土壤厚度有何差异?农事活动的频率有何差异?
A
B
C
D
E
A
B
C
D
E
海拔高,坡度陡,土层薄
劳作频率很低
海拔较高,坡度较陡,土层较薄
劳作频率低
海拔较低,坡度较缓,土层较厚
劳作频率较高
海拔低,坡度缓,土层厚
劳作频率高
地势低洼,积水多
劳作频率高
用材林(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
经济林和毛竹(幼林地可间种人工牧草)
果园或人工草地
农田
鱼塘
A
B
C
D
E
地形和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
生物分布的垂直分异
农业生产活动的难度差异
农事活动频率的差异
丘上林草丘间塘
缓坡沟谷鱼果粮
活动三:阅读材料,指出农业景观变迁的主要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的一些耕地经历了下列变化
1984年
水稻田
1995年
甘蔗地
2000年
鱼塘
2004年
花卉棚
改革开放政策放开了农民农业生产的自主权;经济繁荣,市场需求不断变化。
活动小结:
活动一说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说明自然条件由于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而成为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活动二说明地形、水壤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说明自然条件影响农业生产管理。
活动三说明政策和市场对农业生产影响。同时说明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变化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引导,因此成为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活动题说明农业区位选择要因地制宜,依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五、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以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为例
读一读:
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①
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多雨,而且经常下暴雨,造成高地水土流失和低地沼泽化。后来,人们大规模兴修水利,对水的因素进行季节性调节,改变了农业区位条件,使这里更加适合水果、蔬菜、花卉的生产。
说一说:
环地中海地区农业生产存在哪些不利的自然条件?
人们是如何改造的?
降水不稳定;降水与作物生长需求不匹配;水土流失和低地沼泽化。
兴修水利调节水分。
你所在的地区有改造自然条件的现象吗?
读一读:
环地中海地区农业的变迁②
但是,由于这里交通不便,长期以来水果、蔬菜等产品主要就地销售,花卉不能大量生产。19世纪中叶以后,交通运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同时伴随着工业化的步伐,欧洲的城市化进展迅速,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对葡萄酒、新鲜水果、蔬菜和花卉的需求量猛增。于是,环地中海的法国、西班牙、阿尔及利亚、突尼斯、以色列等国农业生产选择专业化,成为水果、蔬菜、花卉等“时鲜业”的大规模生产基地,并在此基础上加工酒类,产品大量销往欧洲各地。随着现代保鲜技术的发展,市场前景更为看好。
说一说:19世纪中叶以前环地中海地区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什么?19世纪中叶以后社会经济因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主要限制性因素是交通。
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市场需求增加、保鲜技术发展
生产管理方式变革
你所在的地区社会经济因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读一读:
环地中海地区农业的变迁③
但是,越是大规模专业化农业的生产,遭受低温、洪水、病虫害等灾害的损失越大,环地中海时鲜业已有多次惨痛教训。地区之间的农业区位差异造成竞争态势。西班牙位于法国以下南,气温较高,时鲜业上市较早,而法国距离欧洲腹地较近,货物运输更便捷,两国之间的同类产品竞争激烈。这些问题都要求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在区位的选择上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
说一说:
环地中海时鲜业还存在着哪些制约因素?
低温、洪水、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区内竞争激烈。
针对其中的一项制约因素,你能提出建议吗?
你所在的地区农业生产存在哪些限制因素?请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案例小结:
1.案例中提到哪些不利的自然条件?对不利的自然条件人们在农业生产活动一般采取怎样的措施?
降水不稳定,降水与作物生长不匹配;
水土流失和低地沼泽化;
暴雨、低温、洪水、病虫害等自然灾害。
因地制宜进行局部改造。
说明:自然条件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人类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在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的同时,改造不利的自然条件,使之更加适合农业生产。
案例小结:
2.案例中提到哪些社会经济因素?各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交通——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市场——市场范围扩大
——市场需求量增加(市场需求品种变化)
——市场竞争加剧;
技术——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加工技术不断发展。
案例小结:
3.在上述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中,哪些因素对地中海时鲜的发展影响越来越大?
交通、市场和自然灾害。
说明:社会经济条件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把握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与时俱进,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六、农业地域的形成——以澳大利亚混合农业为例
读一读: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
混合农业主要是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澳大利亚即是世界小麦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也是世界畜产品的主要产地之一,还是世界最大有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
①
该段材料主要反映了什么区位因素?
市场因素
国际市场对小麦和羊毛的巨大需求,成为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形成与发展的动力。
读读图:
②
你能指出图中提示了哪些区位因素吗?
地形、水源、降水量、气温等自然因素;人口、港口等社会经济因素。
③
简述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的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为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前提。
气候温暖,光照充足(南回归线经过)
1月气温在20~25℃之间、年降水量在300~750㎜之间——适合小麦和牧草生长。
大
分
水
岭
澳大利亚地形特点:东部大分水岭,中部平原,西部高原地势:两边高,中间低
盆地地形——地势低平,便于劳作;
大
分
水
岭
迎风坡
背风坡
大
分
水
岭
灌溉水源一般——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东水西调
靠近河流——灌溉作物或牧草;
读读图:
②
你能指出图中提示了哪些区位因素吗?
地形、水源、降水量、气温等自然因素;人口、港口等社会经济因素。
③
简述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的自然条件。
盆地地形——地势低平,便于劳作;
靠近河流——灌溉作物或牧草;
1月气温在20~25℃之间、年降水量在300~750㎜之间——适合小麦和牧草生长。
自然条件为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前提。
读读图:
④
人口、港口条件在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与发展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人口密度低——利于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人口密度低——人口少,国内市场狭小,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强;
距海港近——便于农产口出口。
读一读:
早在18世纪,英国向澳大利亚流放犯人,开发牧场,引地良种美利奴羊。19世纪上半叶澳大利亚实行了“牧者有其地”的鼓励政策。在澳大利亚东南部气候温湿、土壤肥沃的地区,农民曾与牧民争夺土地。19世纪中叶,人们发现金矿,牧民纷纷去淘金,牧地转为耕地。如今澳大利亚耕作业已实现商业化和机械化,小麦出口值已接近羊毛出口值的一半。
说一说: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哪些社会经济因素?
政策和经济。
说一说:你能使用关键词和箭头来直观表达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过程吗?
流放犯人开发牧场
“牧者有其地”
以牧为主
牧民去淘金
牧地转为耕地
耕牧并重
读一读:
澳大利亚坚持“土—草—畜—市场”的混合农业模式,采取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等措施,并将天然草场改良为半人工草场,播种优质豆科牧草并施肥等,提高了牧草产量和质量,保持畜草平衡。耕作区实行牧草与作物轮作,作物经营比较粗放。东南部墨累—达令盆地是典型的小麦—牧草地区。
说一说:简要概述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生产管理措施。
围栏放牧、划区轮牧、耕牧轮作、培育牧草、种植饲料等。
说一说:我国内蒙古草原牧区可从中获得哪些有益的提示?
(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优点
一个小麦—牧羊农场的农事安排
读图思考:小麦的耕作活动和牧羊活动在一年内交替进行,有什么好处?
时间安排合理性、有效性强
冬
春
夏
秋
北半球
一个小麦—牧羊农场的土地利用
读图思考:在农场内的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羊或休耕地有什么作用?
保持土壤肥力,使农场成为一个良性农业生态系统
休闲地
种小麦
粮食
市场
粮食
种牧草饲料
牧羊
羊毛
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小麦还是多牧羊,灵活性强。
(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优点
1、农牧生产活动交错进行
2、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发展
3、生产灵活,市场适应性强
案例小结:
1.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决定墨累达令盆地可耕可牧,是混合农业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3.国际市场需求和交通运输条件,成为混合农业形成与发展的巨大动力。
2.人口状况(地广人稀)有利于大规模经营,但也形成国内市场的制约,导致澳大利亚农业生产面向国际市场。
4.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发展,引导人们最终选择了耕牧结合的混合农业。
5.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和措施,保障了混合农业的实施。
课堂小结:
农业区位
农业生产
活动的地
理位置
在该位置
与地理环
境的关系
农业区
位因素
主要农业区位因素的具体内容
主要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生产活动的关系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农业区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农业地域类型
城镇
1
产量
粮食
蔬菜
粮食
产量
蔬菜
D
B
C
A
产量
产量
蔬菜
蔬菜
粮食
粮食
随着①范围的扩大,四幅图能正确
反映该地区农业变化趋势的是
B
年代
年代
年代
年代
练
习
练
习
1.下列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中,全部是社会经济条件的是( )
A.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B.市场、交通、政策、劳力
C.气候、市场、机械、水源
D.地形、土壤、交通、城市
2.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区位条件是( )
A.交通运输
B.市场需求
C.政府干预
D.降水多少
B
B
3.下列关于农业区位条件的评价,不科学的是( )
A.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
B.山地耕作不便,且不易水土保持,但适宜发展林业
C.我国东南丘陵广泛分布着酸性的红壤,适宜种植茶树等
D.由于农产品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园艺业和乳畜业的区位将不受交通条件的制约
练
习
D
4.较陡的山坡不适宜修筑梯田,是因为:①修筑工程量大;②梯田面积小;③耕作难度大;④技术要求高
以上选项正确的有(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A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北方城郊建有大面积温室大棚,冬季市民餐桌上常有西红柿,黄瓜等夏季蔬菜,水果.据此回答5—6题.
5.用“温室大棚”代替“南菜北运”的主要原因是
(
)
A.价格因素
B.交通运输不便
C.消费者习惯变化
D.气候变化
A
6.“温室大棚”能反季节种菜,
引起变化的因素主要是(
)
A.水分
B.土壤
C.热量
D.光照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