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八年级语文上册
孟子三章
1.了解有关孟子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思路。
3.理解“人和”的道理。
学习目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目录
CONTENTS
导入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属孔子第四代弟子,是曾子的再传弟子。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孔子是大成至圣,孟子被称为亚圣。孟子与孔子合称孔孟其道,多数人称为“孔孟之道”。
《汉书·楚元王传赞》说:“自孔子殁,缀文之士众矣。唯孟轲……博物洽闻,通达古今,其言有补于世。”
故事中的孟子……
孟母:孟母三迁;断织喻学;杀豚不欺子。
始作俑者;五十步笑百步;一曝十寒。
在人性方面,主张性善论。以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
在社会政治观点方面,孟子突出仁政、王道的理论。强调发展农业,体恤民众,关注民生。他又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认为君主必须重视人民,君主如有大过,臣下则谏之,如谏而不听可以易其位。至于像桀、纣一样的暴君,臣民可以起来诛灭之。他反对实行霸道,即用兼并战争去征服别的国家;而应该行仁政,争取民心的归附,以不战而服,也即他所说的“仁者无敌”,实行王道就可以无敌于天下。
在价值观方面,他强调舍身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把气节也十分看重,“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对于这种嗟来之食,孟子应该是不屑一顾的。
孟子思想
新课讲授
畎 亩 傅 说 曾 益
胶 鬲 拂 士 拂 乱 伋
qu?n
yuè
zēng
gé
bì
jí
fú
字词学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疏通文意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
课文学习
【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外城
围
表转折,却。
【译文】
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护城河
泛指武器装备
充足
放弃
【译文】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坚固锋利,粮食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城的人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限制
凭,靠
巩固国防
震慑
武力的强大
【译文】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极点
通“叛”,背叛
归顺,服从
【译文】
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戚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内外亲属都背叛的君主,所以,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探 究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文体学习
2.中心论点提出来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使用什么论证方法?
战争
域民
固国
威天下
治国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主张(结论)
施行“仁政”
(反面论证)
(对比论证)
排 比
论点范围
3.课文第3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句式上
有何特点?讨论其作用?
运用了排比和双重否定句式。从多个方面强调守城一方占尽地利,但结果却弃城而逃,从而有力证明了“人和”的重要。整齐的句式,使得文章气势奔放,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4.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继续写“故曰,域民不以……战必胜已。”?
这一段的作用是在前面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其次,“得道”实际上也可理解为“得人心”,即“人和”。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几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因而,第4段绝非多余的闲笔。
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1)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章第1句,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例,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重要性;第5句进一步阐发、说明,欲得“人和”,必先要“得道”。全文紧紧围绕得“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
(2)论证中运用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气势恢宏,笔酣墨畅,结构严谨。
(3)文章上部分运用举例论证,下部分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更加突出其论点。
层层推理
对比衬托
提出论点:天时、地利、人和
论证论点
攻城天下
守城不住
得出结论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文章结构
课后作业
1.美国大选落幕,拜登当选,特朗普丧失了总统职位,因其疫情期间不关注民众,一味的推诿塞责,失了民心,,这也证明了孟子说的“ ”是合乎科学论断的。
2.背诵课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小结
中心论点即篇首两句。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之间的比较,实质上是重在前者与后者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及诸多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在比较中立论,给人人的印象极其深刻。句式相同,语气十分肯定,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小结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