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八上《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新闻要素,了解消息内容,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2.了解消息在语言方面的特点。
3.了解伦琴等人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体会诺贝尔宽广的胸怀。
二、教学重点
了解消息在语言方面的特点,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三、教学难点:
了解消息在语言方面的特点,根据其特点辨别、修改新闻用语。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方法:点拨法???品读法???讨论法
第一单元解析
人文主题:本单元为活动探究单元。任务一围绕“新闻阅读”编排了 5 篇课文;任务二,新闻采访;任务三,新闻写作。通过学习,养成关注现实、关心时事、自主思考的习惯;形成求真求实、冷静客观的思维方式。
语文要素:学习本单元,理解新闻“用事实说话”的基本原则,了解常见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初步形成一定的新闻阅读能力,学会撰写新闻作品。锻炼捕捉新闻线索、抓住新闻热点的能力;提高策划组织、分工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学会准确、负责任、言必有据地表达。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解析
人文主题:了解诺贝尔奖的产生背景及首次颁发的情况。
语文要素: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理清课文新闻要素,了解消息在写作方式和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理解作者通过新闻事实传达出的观点。
教学过程
单元整体架构
参见上方。
新课导入
教师语言:请大家快速阅读这两则新闻,并用最简短的话告诉我这两位知名人士的共同点。
【课件展示】
材料一:央视网消息(网络新闻联播记者?李夏冰报道)北京时间?10 月 11 日 19 时,中国作家莫言获得 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这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对此,青年作家蒋方舟对网络新闻联播记者表示,这对青年写作者是很大的鼓励,也会给中国文学打开一个窗口。
材料二:人民日报斯德哥尔摩?10 月 5 日电 ?(记者刘仲华、商璐)瑞典卡罗琳医学院 5 日宣布,将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明确: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中国人。
教师语言:为什么他们获得诺贝尔奖成为了全世界瞩目的重大新闻呢?诺贝尔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同学们了解诺贝尔奖吗?
学生活动:自由分享对诺贝尔奖的了解。
明确:这两位知名人士都获得了诺贝尔奖,他们两人分别开创了中国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和医学奖的先河。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 1895 年创立的。在世界范围内,诺贝尔奖通常被认为是所颁奖的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诺贝尔奖最初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等五个奖项,于 1901 年首次颁发。1968 年,瑞典国家银行在成立 300 周年之际,捐出大额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该奖于 1969 年首次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诺贝尔奖以“诺贝尔奖基金会”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六个领域对人类做出最重大贡献的人。截止至2018年,诺贝尔奖共授予了 904 位个人和 24 个团体。
教师语言:诺贝尔奖首次颁发时的具体状况如何?第一次诺贝尔奖又颁给了哪些人?英国最大的通讯社,也是国际性通讯社之一的路透社,曾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做出过报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则消息——《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
【设计意图】
用新闻作为导入材料,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奠定了知识基础。
重拟标题
教师语言:阅读文章,如果请你为本则消息添加一个新颖的标题,将原标题作为副标题,你会怎样拟标题?
学生活动:初读消息,整体感知,试拟标题。
教师提示:新闻标题要言简意赅地呈现新闻内容,还要尽可能地新颖、鲜明,吸引受众。
【课件展示】标题示例:首批鲜花落谁家?
梳理文章内容
教师语言:请再读课文,梳理内容,看看从文字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活动:初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结合旁批,交流从这则消息中获取的信息。
【课件展示】明确:
标题——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
导语——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主体——第 2 ~ 3 段。
背景——第 4 段。对诺贝尔的简单介绍让我们看到了诺贝尔的科学成就以及他对世界的巨大贡献。本段特别说明了诺贝尔奖资金权和管理权相分离,能够保证评奖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分析新闻结构特点
教师语言:如果你是此次新闻的编辑,你会将新闻中的所有信息按照怎样的顺序排列呢?作者为什么按照文中的顺序排列信息呢?
学生活动:划分层次,分析信息排列顺序,分析新闻结构特点。
明确:本文使用了典型的消息结构——倒金字塔。倒金字塔结构是按照新闻价值的大小,即新闻事实的重要程度、新鲜程度,以及读者感兴趣的程度等,依次将新闻事实写出的一种结构形式。由于这种结构格局前边重、后边轻,上头大、下头小,所以称之为"倒金字塔"。本文先把消息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在导语中进行介绍,又因为是第一次颁奖,所以诺贝尔奖涉及的奖项、第一次获得奖项的人员都放在最优先的位置介绍,契合了受众的关注点。
新闻素材排序
教师语言:请根据新闻的“倒金字塔”结构,结合自身对于新闻素材重要性的理解,为下面的新闻素材重新排序。
学生活动:阅读新闻素材,运用所学,为新闻素材重新排序。
新闻素材:
第?13 届亚洲科学夏令营开幕 学生与诺贝尔奖得主面对面交流
南方日报?2019 年 07 月 30 日讯 ??
①开幕式上,两位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教授和屠呦呦教授通过视频、音频方式致辞,他们寄语营员们能勇于担当,超越前人。笔者获悉,此次 16 位科学家中有 4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一位沃尔夫数学奖得主。
② 29 日,第 13 届亚洲科学夏令营在广东汕头开幕,这是亚洲科学夏令营自 2005 年举办至今,首次在中国大陆举行。
③本次夏令营的主题为“科学 青年 未来”,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学子们将参加包括大师讲座、平行论坛、大师办公时间、实验室参观、海报创作与评选、太极俱乐部、中国文化俱乐部、文化考察等一系列活动,学生与科学家将全程用英文交流。
④来自亚洲 28 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近 300 名营员和领队齐聚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与 16 位在自然科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世界级科学家深入交流。
⑤亚洲科学夏令营是亚洲最大的科学夏令营,该活动每年吸引来自亚洲和其他大洲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几百名在物理、化学、数学和生物等方面有杰出表现的大中学生参加,为青年科学人才提供一个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和相互交流的平台。
明确:②④⑤①③
【设计意图】
借助本课,复习消息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要素,既让学生了解了消息的内容,又促进其学会了快速阅读消息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旁批了解文本内容的阅读意识;学以致用的练习为以后写作新闻奠定基础。
分析语言特点
教师语言:请再读文章,圈画重点语句,分析交流消息的语言特点。
学生活动:仔细研读课文,圈画、批注富有语言特点的语句,与小组同学分享。
【课件展示】明确:
(1)准确:诺贝尔奖四个颁发机构的具体说明,体现了新闻的准确性。
(2)客观:大部分使用不带有感彩词语的陈述句,使得文章内容客观地呈现给受众。引用诺贝尔遗嘱中的内容,表明了新闻语言的客观真实。“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简练准确使用了限制性的修饰语,也显得很客观。
(3)具体:第二段一一列举的国籍,姓名等信息;括号里的补充内容说明了消息语言的具体。
(4)简练:作者巧妙用新闻背景来表现诺贝尔奖的公正与权威,不多赘述具体评奖者,使得新闻重点突出,言简意赅。
(5)通俗:作者用“黄色炸药、多种炸药”等通俗的语言介绍专业的知识,让读者易于理解。
巩固练习
教师语言:请根据消息的语言特点,独立完成巩固练习。
学生活动:
(1)独立完成巩固练习,修正语句错误。
①原文:一名 91 岁高龄的老妇今天成了一件抢劫案的受害者。
改为:??????????????????????????????????????????????????????????
②原文:一位青年今天在一次爆炸事故中受伤。
改为:??????????????????????????????????????????????????????????
③原文:中国辽宁省东沟县气象站不仅能够基本上准确地做出短期、中期和长期预
报,而且还能做出超长期天气预报。
改为:??????????????????????????????????????????????????????????
(2)交流、完善答案。
明确:
①一名 91 岁高龄的老妇今天在回家的路上被抢去钱包,内装 642 元。
②今天一名高中学生在一次爆炸事故中失去右眼和右手。
③绝大多数气象站可以告诉你今天、明天甚至两个星期内是否下雨,然而我国一个县的气象站不仅可以做到这一切,还能相当有把握地对今后十年内的气象变化做出预报。
【设计意图】
在感知过消息语言特点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体会消息语言的其它特点,促进学生深入、细致揣摩文本的能力。
总结新闻知识点
教师语言:通过第一课和第二课三则新闻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新闻的相关知识,请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思维导图将新闻知识、阅读新闻的方法进行总结。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总结,全班交流。
【课件展示】明确:
新闻概念、新闻要素、新闻结构、新闻特点、新闻语言特点、阅读新闻的方法等。
课后活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谈谈读者对标题赞赏和否定的理由各是什么。
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以后,某报以“莫言空前,莫言绝后”为标题进行报道。这个标题吸引了不少读者的眼球,但在许多读者赞赏的同时,也有不少读者持否定态度。
明确:
赞赏:第一个“莫言”实指莫言本人,第二个“莫言”是“不要说”的意思。第一句意思是“莫言取得的成就是空前的”,是对莫言文学成就的肯定,对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褒扬;第二句意思是“不要说是绝后的”,是对莫言本人的鞭策,希望他再接再厉,同时也是对其他中国作家的鼓励,鼓励他们也能像莫言一样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获得国际大奖。可以说“成也莫言”。(从文学的角度理解)
否定:“莫言”一词的多意性,容易让读者产生歧义理解。比如,可以理解为“莫言的成就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也可理解为“莫言的成就不是空前的,也不是绝后的”,也可理解为“莫言的成就是空前的,但不是绝后的”。作为新闻,这不符合新闻标题表意准确、易懂的要求。可谓“败也莫言”。(从新闻的角度理解)
【设计意图】
通过对标题是否合理的辨析,深入体会标题在新闻中的作用和新闻用语准确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