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30 18:1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语文八上《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评论的结构特点,把握本文观点。
2.速读课文,培养快速、准确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
3.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不忘国耻,增强爱国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1.了解新闻评论的结构特点,把握本文观点,培养爱国责任感。
2.速读课文,培养快速、准确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把握新闻评论的内容,理解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 批注法 合作探究法
第一单元解析
人文主题:本单元为活动探究单元。任务一围绕“新闻阅读”编排了 5 篇课文;任务二,新闻采访;任务三,新闻写作。通过学习,养成关注现实、关心时事、自主思考的习惯;形成求真求实、冷静客观的思维方式。
语文要素:学习本单元,理解新闻“用事实说话”的基本原则,了解常见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初步形成一定的新闻阅读能力,学会撰写新闻作品。锻炼捕捉新闻线索、抓住新闻热点的能力;提高策划组织、分工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学会准确、负责任、言必有据地表达。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解析
人文主题:树立不忘国耻,奋发图强的意识。
语文要素:掌握新闻评论这一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理解其作用及价值。
教学过程
单元整体架构
参见上方。
历史导入
教师语言:同学们,1937 年 12 月 13 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 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黑暗的一页。
而日本右翼分子受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影响,企图抹杀南京大屠杀这段不光彩的历史。日本在 1982 年、1986 年及 2001 年审定通过歪曲历史的教科书,这充分说明他们不顾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感情,歪曲和篡改历史的丑恶嘴脸。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不能忘记南京大屠杀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伤害!
【课件展示问题】关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你知道多少?
学生活动:自由发言,叙述南京大屠杀中日军罪行史实。
【课件播放】2002 年丹·史度曼执导的纪录片《南京大屠杀》片段。
教师语言:这部纪录片以西方人的视角记述了日军当年在南京的暴行。通过大量图片及文字史料,我们不仅可以看到 1937 年年底日军占领南京后,德国商人拉贝及美国女教士沃特林等十几位欧美人士在南京建立国际安全区,保护 20 多万名当地市民免遭屠杀的事迹。更可以看到那些无法争议的血淋淋的事实。
不忘国耻。2014 年 2 月 27 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要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 12 月 13 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请大家翻开课本,阅读新闻评论《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设计意图】
?通过音视频资料,快速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比较阅读,体会不同
教师语言:与第一至第四课的几篇新闻相比较,大家看看这篇文章结构特点和写法有何不同?
学生活动:比较阅读第一至第五课,体会不同。
教师提示:新闻、消息等都有着清晰的倒金字塔结构,目的大多属于陈述事实。消息、通讯等在此基础上有描绘性语言,突出重点。本文则更多是表明观点和态度,没有倒金字塔结构。?
明确:(课件展示)
新闻报道传播实时消息,新闻评论发表意见消息。
新闻报道以叙述为主,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
新闻报道的主要作用是告知消息、传播信息,新闻评论则旨在针砭时弊、引导舆论。
明确文章体裁特点
教师语言:是的,和之前的几篇新闻题材不同,《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一篇新闻评论。
【课件展示】新闻评论是新闻体裁中重要的一类,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
新闻评论表达人们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对由新闻引发的各类社会问题的思考。一篇好的新闻评论,既反映作者认识问题、把握新闻的能力,也反映其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有效率地表达观点的能力,具有引导、监督、表态、深化的作用。与其他评论一样,新闻评论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一般来说,新闻评论的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钟声”是“中国之声”的简称,暗中蕴含有“警世钟声”的寓意。它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以“钟声”为笔名的国际评论自 2008 年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和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
【设计意图】
通过对本单元几篇文章的比较,快速把握本文题材特点,为深入阅读做准备。
梳理内容、明晰观点、体会评议特点
教师语言:请大家根据新闻评论的特点,快速阅读文章,提取主要信息 。
学生活动:浏览文章,圈画重要信息,回答问题。
1. ? 日军罪行罄竹难书,面对南京大屠杀这段史实,我国举行国家公祭,目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第一段内容进行阐述。
明确:文章开篇简要揭示了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明确公祭的初衷是悼念死难同胞,让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2. ? 快速阅读第 2、3 自然段,分析这两段的内容和作用。
明确:第 2 段主要列举了全世界正义之士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表明全世界正义之士对南京大屠杀历史事实的尊重和对正义的坚持。
第 3 段列举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一系列做法。揭露了日本右翼分子扭曲历史,颠倒黑白的丑态。
第 2、3 段日本右翼分子和世界正义之士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为本文作者对日本右翼分子的批判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 ? 结合第 4 段内容,说说人们对日本顽固右翼分子的态度。
明确:日本右翼分子的行为引发爱好和平的人们高度警惕,人们不仅对其持强烈批判,还要求日本“正视历史”,用实际行动维护和平与正义。
4. ? 南京由“恐怖之城”变为“和平之城”,这种变迁有怎样的意义?
明确:这种变迁有利于国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从中汲取力量,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也方便全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追求和平的真诚态度和悠久历史,证明和平的珍贵,彰显中国保卫人民和平生活,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
5. ? 依据新闻评论的题材特点,解析题目含义,并小结本文内容。
明确:题目“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中的“为”字已经清晰地表达了我国举行南京大屠杀公祭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歪曲历史的行为和言论,这也是这篇文章中作者所持的观点。
本文观点鲜明、论证严谨,表明了中国对日本右翼分子强烈的批判态度,同时也表明了中国维护人民和平生活及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言辞稳重,议论精当,蕴含磅礴的气势与力量,论据及论述具有针对性。
【设计意图】
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梳理,明晰作者态度、观点,体会新闻评议的结构特点。
延伸拓展,思考讨论
教师语言:通过这篇新闻评论,相信同学们对历史有了更深的思考,对和平与正义有了更多的热爱。希望大家能够在平时也关注新闻时事,养成思考的习惯,通过分析拥有正确的思想立场。下面,请大家阅读文章,完成两个问题的思考讨论。
学生活动:阅读文章,讨论并回答问题。
【课件展示文章及问题】
清明泪洒“哭墙”下
①4 月 5 日,清明。南京,阳光遮不住哀思。
②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名单墙即“哭墙”下,泪水浸润菊花,每一片花瓣都记住1937 年末的那段历史。这一天,夏淑琴、常志强、杨翠英、刘贵祥等南京大屠杀遇难者遗属、幸存者及后代近 100 人,互相搀扶着或坐着轮椅,来到哭墙前祭拜亲人。
③87 岁的幸存者杨翠英来了。1937 年,她的爷爷、父亲、舅舅、小弟弟都被日军杀害。“尸体啊,扔进了河里,河水血红血红的。那年我 13 岁。”她戴着助听器,记者要大声说话,她的右耳才能依稀听见。而她的左耳,74 年前就与世界的任何声响无缘。“耳朵,被日本人炸聋了!”她顺着墙,找到爷爷杨世培和其他三位已故亲人的名字后停下脚步,跪下、献花、供糕、点烛,口中喃喃“我翠英来看你们了”!一时间,老泪纵横。
④78 岁的程福保和 77 岁的杨永才,用布满皱纹的双手在灰色“哭墙”上摩挲,分别寻到父亲程长河、父亲杨守林熟悉又冰冷的名字,在墙缝里颤悠悠地用胶带粘上黄菊花。84 岁的向远松指着“麻脸哥”名字,说哥哥一脸麻子,当时不愿意躲,被日本兵杀害时才 26 岁。登记时用“麻脸哥”而不是哥哥的真名“向远高”,是因为“看见名字,就好像看见哥哥本人一样”。常志强的父亲、母亲、姐姐的名字都刻在墙上。伍正禧的祖父、表叔、二哥和表哥的名字也都在。“一到清明,胸口就疼”。83 岁的常志强捂着胸口说。
⑤“我代表子孙来看您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佘志清在名单墙前祭奠母亲。1937 年佘志清才 6岁,听说日军从中华门进城了,便和姑姑、姐姐一起随着混乱的人群跑到了位于西康路 33 号的美国大使馆,这才得以幸存,而母亲被日军杀害。从 2004 年开始,佘志清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做义工,为的就是将这段历史告诉年轻人,同时也是一种祭奠遇难亲人的方式。
⑥南京大屠杀遇难的 30 万同胞中,大多数人都没有坟墓,只有一个名字,甚至有的连名字都没有。近几年,纪念馆通过各种途径搜集遇难同胞名单,建造名单墙正是为了铭记这段历史,也供遇难者亲人凭吊。82 岁幸存者夏淑琴说:“ 1995 年名单墙建好后,我每年都来。”当时这墙上才刻有 3000 个名字。今年这个清明节当天,名单墙延长工程刚刚竣工,如今刻上墙的遇难者名字已达 10311 个。
问题一:第①段“阳光遮不住哀思”蕴含深刻,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问题二:文章结尾写这堵墙上,“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名字在逐年增加中,请你结合《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这篇课文,说说建立这堵墙的意义何在?
明确:
问题一:“阳光”表面指当时的天气状况,也可以理解为我们祖国已经强大,结束了任人宰割的历史,但“阳光遮不住哀思”,说明我们不能忘记国耻。
问题二:以惨烈的史实教育中国人民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以真凭实据反击日本右翼分子对“南京大屠杀”历史事实的改写。
课堂小结
【课件展示】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我们记住历史不是为了打击报复,而是为了反思历史,不让悲剧重演,珍爱和平。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牢记南京大屠杀给我们带来的伤害,牢记历史,不忘我们的爱国责任!
【设计意图】
扩展延伸阅读,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课后活动
岁月的年轮沉淀了斑驳的痕迹,冲天的狼烟留下了悲壮的回声。回顾中国十四年的抗战历史,令人不由感慨万千。学校准备开展以“历史的记忆”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 ? 我国以立法形式确定了以下 4 个国家级纪念日,请你依照示例,选择其中一个,写一则宣传语。
示例:不为记住仇恨,是要珍惜和平。(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宣传语:
2. ? 某班要以“中国烈士纪念日”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需要引用古诗作为板报主题。请你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
? ? ? ?A.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清·康有为)
B.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
C.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屈原)
D.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清·黄遵宪)
【设计意图】
学以致用,结合现实,进行言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