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上册2.7 风的成因(教学设计+任务单+课后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上册2.7 风的成因(教学设计+任务单+课后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2-01 19:09:26

文档简介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15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学期

课题
风的成因
教科书
书名:
《科学》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
年7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
如果我们想让教室的空气流动形成风,必不可少的条件是(

蚊香
B.热量
C.
纸条
D.火柴
蚊香在模拟风的成因中的作用是(

模拟空气
B.模拟太阳的热量
C.
模拟热空气
D.为了能够观察到空气流动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15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学期
上学期
课题
风的成因
教科书
书名:
《科学》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

7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说出冷热不同的空气会流动形成风。
例举生活中有多种制造风的方法。
能够按步骤完成模拟实验,并尝试画图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了解空气的性质,体会科学与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
课前学习任务
课前准备:
包装盒、双面胶、透明塑料膜、蜡烛、火柴、蚊香、塑料条、黑色颜料、刷子、调料盘、少量超轻黏土、剪刀、卡纸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推测自然界的风是如何形成的。
【学习任务二】
进行模拟实验,图示法记录实验现象。
【学习任务三】
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自然界风的成因。
【学习任务四】
举例说出人造风的形成,感受科学与技术对人类发展的促进作用。
推荐的学习资源
1.电影《龙卷风》
2.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15
学科
科学
年级

学期

课题
风的成因
教科书
书名:
《义务教育教科学科学》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

7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说出冷热不同的空气会流动形成风。
例举生活中有多种制造风的方法。
能够按步骤完成模拟实验,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了解空气的性质,体会科学与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进行模拟实验,说出冷热不同的空气会流动形成风。
教学难点:
尝试画图解释模拟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一、聚焦
谈话:夏天,天气闷热。我们都喜欢在通风的地方休息,那么怎样才能制造出风来呢?
学生可能的回答:扇扇子、吹电扇等
归纳:人造风需要动力、“扇叶”和空气
提出问题:自然风是怎样形成的呢?
【教学意图】聚焦本节课主要问题风的成因。
二、探索
根据已有经验形成假设
学生可能的回答:有一种力量推动空气运动起来
类比自然风和人造风的形成。
探索风的成因
指导学生准备制作‘风的成因演示箱’的用具
通过视频学习制作‘风的成因演示箱’
3.探究风的成因
(1)学生思考:
实验中用什么模拟什么?
实验中通过什么感受到风的存在?
哪些现象与风的形成有关?
蚊香和纸条有什么作用?
(2)学生观看并进行模拟实验
(3)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
模拟:动力——蜡烛
空气——演示箱内的空气(空气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流动,热空气会上升)
树枝——纸条(塑料条飘动,感受风的存在)
对比:
(4)说出演示箱内的空气是如何流动起来的?
指导学生解释风的成因
4.解释自然界风的形成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通过类比人造风与自然风的共同点,推理自然风的形成条件。制作风的成因演示箱进行模拟风的成因实验,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自然界风。建立探究因素的意识、巩固模拟实验特点的认知,从而提高探究方面的科学素养。
三、回顾与反思
指导学生用气泡图的方式补充空气的特点和作用。
回顾实验方法:模拟实验
【教学意图】通过回顾与反思,评价学生的重难点的认知水平。
四、拓展
交流风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意图】了解风与我们人类的关系,知道事物存在是既有利也有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