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学期
上学期
课题
水到哪里去了
教科书
书名:
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年
7
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
1.下列关于水蒸气的颜色描述正确的是(
)。
A.白色
B.无色
C.透明
2.下列关于水蒸气的形状描述正确的是(
)。
A.没有形状
B.有固定形状
C.没有固定形状
3.下列关于黑板上水迹减少的原因正确的是(
)
A.渗到黑板里
B.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
C.不清楚
4.(
)是蒸发现象。
A.湿衣服变干
B.水洼里的水减少
C.煮食物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学期
上学期
课题
水到哪里去了
教科书
书名:
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年
7
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
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课前学习任务
回想一年级学习《观察一瓶水》的内容。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1.猜想黑板上的水哪里去了。
2.证明黑板上的水哪里去了。
【学习任务二】
1.猜想空气中的水蒸汽是否能变成水。
2.证明空气中的水蒸气是否能变成水。
推荐的学习资源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关“水”的资源,打开电脑,输入网页地址,(https://platform.kexueshengyin.com/videoList?columnID=1166935091122163712)或者点开微信公众号“科学声音”,找到教科版小学科学课配套视频三年级上册,里面有相关的视频学习资源,会对你学习《水到哪里去了》这部分内容有很大的帮助。1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水到哪里去了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7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在常温下,慢慢的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的过程叫蒸发。
2.水蒸气是一种无颜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
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在实验观察活动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水蒸气的一些特点;2.能设计实验证明“水到哪里去了”。
难点:能设计实验证明“水到哪里去了”。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学生准备:棉签,水,画线笔,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1分
2分
10分
2分
1分
回顾
创设情境
聚焦
探索
拓展
延伸
同学们好!这是一杯清水,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一年级我们学过
“观察一瓶水”。想一想,水有哪些特点?水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无固定形状的液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与水有关系的内容。
这个场景你熟悉吧!用湿布擦黑板后,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
你可以亲自实验,观察现象。找抹布,棉签这样的材料,蘸上一点水,在桌面上涂一下,然后观察涂抹后水的变化。注意涂抹在深颜色的物体上你看到的现象会更明显。赶快进行实验吧!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让我们听一听这些同学的发现。有的同学说水迹开始片儿大,慢慢变小,后来就看不见了,黑板上的水没了,一会就干了,有的同学说黑板上的水从外向内一点一点干,水少的地方先干,水多的地方后干。你们说的干,没了是什么意思?哦,是看不见了。大家的意思是黑板上的水看不见了。观察发现中有的同学说黑板上的水看不见了,有的同学说从外向内一点一点看不见了,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再次观察水变化的过程。
用抹布蘸水写的科学两个字,开始看的见,慢慢地变得看不见了。说明黑板上的水量是从有水,直到变得没有水了。那水到哪里去了?请你想一想。有的同学说水渗到黑板里去了。有的同学说水跑到空气中去了。屏幕前的同学们你同意他们的想法吗?有两位同学不太同意他们的想法,让我们听一听:水不会渗到黑板里,因为黑板的材料是不渗水的。我就是在不渗水的玻璃上实验的,水看不见了。我想它肯定是跑到空气中了。我同意水是跑到空气中去了,任何东西不会凭空消失,它不会渗到黑板里,就一定是跑到空气中了。看样子大家一致认为水是跑到空气中去了。你看到它跑了吗?它长腿了,长小翅膀啦!哦,没有。你舔一舔,它有味吗?闻一闻它没有气味,摸一摸,有感觉吗?哦,看来它跟空气很像,变成一种我们肉眼看不到,摸不着,无色无味的气体,我们称它水蒸气。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的气体。
现在大家一致认可黑板上的水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了,而且它的水量一定会减少甚至会变没。怎样证明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了呢?现在我们就借助这杯水来实验,既然水蒸气能跑,过几天这杯水的水量就会减少,甚至逐渐变没。还是这么多的水,如果我们不让它的水蒸气跑,留住它,那这杯水的水量会怎样呢?通过比较两杯水水量的变化,是不是就能证明水蒸气是否跑到空气中去了呢?
请你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设计实验呢?尤其想一想怎样把水蒸气留住?有的同学这样设计,两个杯子一个开口,一个封口,过几天看看水的变化。有的同学这样设计,两个杯子倒上水,都放窗台上,就能知道水是否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了。屏幕前的同学们你同意他们的设计吗?这两位同学不太同意他们的想法,他们觉得实验设计的不够严谨,于是有了一些补充的内容:让我们听一听。.我同意一个开口,一个封口。我认为开口杯是让水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封上口的杯子是不让杯中的水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过几天看看水量的情况。我补充,我认为两个杯子里倒入同样多的水,画上水位线,然后都放在窗台上,几天后看水是否少了。这两位同学说的很有道理。
让我们梳理一下设计思路:两杯同样多的水,一杯开口,一杯封上口。开口杯让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封口杯是留住水蒸气,不让它跑到空气中,把它们放在同一个地方,几天后比较水量的变化。
几天后水量会怎样?快听,这位同学是这样认为的:实验主要是比较两杯水的水量。如果两杯水的水量变了,说明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如果两杯水的水量不变,说明水蒸气没有跑到空气中。屏幕前的同学们你认可他的观点吗?还是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证实吧!
你可以找类似这些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因为这个实验需要持续较长的时间,不能在课上看到实验现象。老师带来一段视频资料,看一看是否证实了你的观点。
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哦,我们看到两个杯子的水量不等,开口杯的水量明显变少了,封口杯的水量几乎没变。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我们来听一听这位同学的观点:开口杯水量减少,封口杯水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证明了水蒸气是跑到空气中去了。也证实了我们开始的想法是正确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同意!老师也很同意。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水真的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了。实验中还有细心的同学发现这样的一个现象,杯子的塑料袋上有小水滴。你是否注意到了!有的同学说,杯子的上面怎么会有水呢?它是哪来的?显然是杯子里的水跑到杯子上边去了,中间还跨过水面到塑料袋这段空气,水是怎么过去的呢?哦,杯中的水一定是变成水蒸气,跑到这段空气中了,大量的水蒸气在这段空气中,它想跑,但被塑料袋挡住跑不掉,水蒸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就又变回成了水。可见水蒸气是会流动的,水真是一种神奇的物质!它既可以是液体状态,又可以是气体状态。
相信你现在又进一步理解水蒸气了吧!水蒸气是水变成的看不到,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气体。由此我们知道,水慢慢的变成水蒸气会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是蒸发。它还可以用简单文字和箭头表示水能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也可以变回水。也就是液体状态的水和气体状态的水蒸气是可以来回变化的。
想一想,生活中你还遇到哪些蒸发的现象?跟你的家长说一说,并说说你的理由。老师找了一些图片,请你判断是否是蒸发现象?我们看第一幅图,水洼的水越来越少是蒸发现象。水少的原因是一部分是水渗到地里,一部分是水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了;你肯定也有洗手后不擦的时候吧!湿的手变干了,是蒸发现象,因为手上的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去了。我们再看最后一幅图,湿衣服变干了是蒸发现象。因为湿衣服的水慢慢的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了。生活中还有很多蒸发现象,课下你可以继续寻找。
今天我们学习了水到哪里去了,主要认识了水和水蒸气之间的变化。请你比较一下,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是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水还具有液体,看得见,摸得着的它自己的特点,水蒸气是一种气体,所以它看不见,也摸不着。它们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请你们课下继续思考。
这杯水可以慢慢的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怎样让水快速变成水蒸气呢?下节课我们学习。
请你做好下节课的学习准备,观察家长烧水的过程。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