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上期末专题复习六: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
2020年中考题
1.
2020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试题()
材料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可以是传统口头文学、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也可以是礼仪节庆等民间风俗。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到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身份标识和价值追求,有助于维系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
(摘编自中国日报网《非物质文化产》)
材料二
在当下的“非遗”传承中,出现了一批“95后”“非遗”传承人,他们捕捉潮流元素,让中国“非遗”更有活力,也让中国“非遗”更加自信地走向国际。
郎佳子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郎派面塑艺术的第三代传承人。他创作了“烟重妆”哪吒、“熊猫瘫”、动漫灌篮高手等一些造型可爱的面人,将流行元素巧妙融入其中,这些作品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以往的面塑大都注重写实,郎佳子彧却更偏爱表达内心感受。他高中时的面人作品《花季》,生动地表现了高三学子面对高考压力时的心理、学习状态。由于现代人更在意作品传达的意义,于是他不仅创作反思当代人社交生活的作品,也用面塑作品回应社会热点事件,这些作品让人感到,“非遗”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郎佳子彧以影像的方式传播面塑作品,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上的粉丝都等着他更新,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将“非遗”引入潮流,让“非遗”走进大众有了可能。
(摘编《北京日报》《“95后”传承人捏面人20年:把“面人郎”变网红》)
材料三
创新是传统手工艺类“非遗”自力保护的内在要求,但在创新发展中,又不能为了创新而忘记传承。以文人艺术中国水墨画为例,由于诸多新水墨画不加审辨地抛弃了传统,事实上,传统水墨画的内在精神在这些新水墨画中已经荡然无存。
在传承中创新,是传统手工艺类“非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践行着的基本原则。手工艺与纯艺术不同,它的本源是日常生活需要,因而,无论如何创新,都不应丢弃其生活器物的本性。例如在当代,由于远离了日常生活需要,苏绣传承一度出现了危机。手工艺类“非遗”还应在技艺上不断革新,不断超越。此外,不能因为创新就远离本民族固有的审美心理。秦淮灯彩传承人说:“做灯是讲究寓意的,要讨喜,我创作过飞机灯,但不制作枪炮子弹灯,因为它们的寓意不吉样。”
(摘编自季中扬
陈宇《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保护》)
16.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是传统口头文学、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也可以是礼仪节庆等民间风俗。
B.“95后”“非遗”传承人捕捉潮流元素,让中国“非遗”更有活力,更加自信地走向国际。
C.由于文人艺术中国水墨画不加审辨地抛弃了传统,事实上传统水墨画的内在精神已经荡然无存。
D.秦淮灯彩传承人不制作枪炮子弹灯。做灯讲究吉祥的寓意,这符合中华民族固有的审美心理。
17.材料二中关于郎佳子彧面塑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烟熏妆”哪吒、“熊猫瘫”、动漫灌高手等面塑作品,包含了流行元素,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
B.郎佳子彧的面塑作品更偏爱表达内心感受,他高中时创作的《花季》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C.郎佳子彧的面塑作品反思当代人社交生活,回应社会热点事件,让人感到“非遗”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D.郎佳子彧的面塑作品以影像的方式进行传播,将“非遗”引入潮流,让“非遗”走进了大众。
18.胶州大秧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述三则材料,为促胶州大秧歌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哪些启示?请简要概括。(3分)
2.
2020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材料一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各种以非物质状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现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等,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共分为10个大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或群体的文化及其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着一个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基因,是人类生命的记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对于人类社会或群体以至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认同,民族精神的承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延续更多的是依靠个人的力量,这与其存在特点有很大关系,因此也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链容易出现中断。某些领域或项目往往因传承人的死亡而走向衰落,不经意就会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之中。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归根结底要落实到每一个群体、每一个传承人。
随着社会的变迁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2006年起,国务院把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
(据互联网,有删改)
材料二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类占比
(据国务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材料三
6月13日,“非遗传承健康生活”—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四川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启动。全省各地将围绕传统医药、传统体育和餐饮类技艺等非遗项目,以70%在互联网平台上展播,同时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240余场各具特色、内容丰富的非遗活动。
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云游·四川非遗”影像展当天上线。主办方从19个市(州)、3个省直部门、1位个人推荐的137部非遗影像作品中精选出35部,将通过电视段和网络平台进行为期一周的展播,同时还将联合海外文化中心用多种语言在全球各大平台同步进行线上展播。
“四川非遗购物节”是本次系列活动的亮点,非遗购物节汇集了全省356位非遗传承人、536家非遗店铺及其相关企业,展示展销5000余款非遗特色产品。
独具特色的“非遗健康生活——中医药之美专题展”也于当日正式开展,展览诠释了四川传统中医药这一世代相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适应自然环境过程中,与人文历史和社会发展的精彩互动。
(据《四川日报》,有删改)
10.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反映出。目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B.
由材料一可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有极其重大的作用。
C.
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到人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
D.
材料三选用的是一则新闻,这则新闻可以用“四川非遗购物节成亮点”作为题目。
1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德阳地区的德阳潮扇,绵竹年面,中江仓山大乐,广汉三星堆,广汉保保节,什邡马井元宵节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B.
柱状图中占比前三的传统技艺、传统音乐和传统戏剧在现实中存在最为普遍。分布也最为广泛,传承和发展也更加有利。
C.
由三则材料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利用、传承和发展,与人文历史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D.
今年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采用70%在互联同平台展播,线上线下同步进行,这是由防疫抗疫的现实决定的。
12.
结合材料,请你为“传统中医药”的保护和传承提出几点建议。
3.
2020年四川省甘孜州中考语文试卷
12.阅读下面的消息,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4月23日,第二批天府文化书单面世,我省部分专家学者在书单中,为青少年特别推荐了《四川历史名人丛书·小说系列》。该丛书从四川省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中选择了大禹、李冰、扬雄等人,以其生平为基础,用读者喜闻乐见的历史小说形式,生动地讲述了他们的故事,深入挖掘了他们与四川这片土地的历史联系。该丛书对加强乡土教育、传承历史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蜀山蜀水,人杰地灵,历史名人留下许多优秀文化遗产,值得我们传承和学习”,文化学者袁庭栋做出了这样的评价。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要求:不超过35字。(3分)
(2)有关部门将召开这批丛书的阅读推广活动。作为该活动的志愿者,请你为活动拟写一则宜传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字。(3分)
4.
2020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语文试题
4.宣传部门组织“00后看南通”活动。你作为学校代表参加活动。(5分)
“看南通历史,品江海文化”是“00后看南通”活动的第一条线路。
(1)第一站:狼山。坐落于山顶的广教寺山门两侧有一副楹联,上联是“长啸一声山鸣谷应”。领队问大家,下列哪一项作为下联最恰当(2分)(
)
A.极目远眺海阔天空
B.举头四顾海阔天空
C.极目远眺海天一色
D.举头四顾海天一色
4.(1)B
(2)第二站:蓝印花布博物馆。在这里,你了解到以下信息:
南通是蓝印花布之乡。“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当前从事蓝印花布印染的人数正在减少,专业人士青黄不接,对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保护已迫在眉睫。
《梦幻西游》电脑版创作方在实践“匠心传梦·非遗守护”计划时,邀请非遗传承人吴元新创作了一块以“飞天入梦”为主题的蓝印花布。这次合作借助游戏平台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蓝印花布,也为传统匠人带去内容创作、技艺传承的新思路。
①参观结束后,同学们准备组织讨论会,请你根据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讨论话题。(1分)
(2)①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②小弘对组织讨论会有看法,他说:“不就是蓝加白,能做出什么花?我认为这个讨论会意义不大。”你准备如何应对?(2分)
②首先,我们有义务多了解“蓝印花布”,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与传承。我们可以形式创新,让年轻人了解更多的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内容创新,为传统匠人带去内容创作、技艺传承的新思路。
5.
2020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语文试卷
6.综合性学习。(7分)
九年级准备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你和同学小妍加入了“最美乡音组”,近期将要在串场河畔的盐镇水街举行淮剧汇报演出活动。
【志愿服务】你准备做本次活动的志愿者,先征求妈妈的意见。
妈妈说:“淮剧重要还是学习重要?志愿服务能给你中考加分吗?你还是老老实实在家多做几道题吧!”(2分)
你争辩道:“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完你的话,妈妈点了点头。
【文化布置】演出前,你和小妍先到水街“漂舟戏苑”进行文化布置。在小妍带来的三副对联中,你发学现有一副不合适,请指出来,并向小妍解释原因。(2分)
第1副:一腔淮剧神舟韵
万里盐场国库银
第2副: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第3副:七尺躯扮千般样
五丈台走万里天
第________不合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音探究】演出结束后,同学们意犹未尽,对淮剧的唱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妍找来木次演出曲目的唱本片段,现在请你和她一起探究:淮剧的唱词有哪些特点?(3分)
客堂间,先打扫,
厨房内把热水烧,
煤炉扇得火直冒,
我再淘米下锅把粥熬,
萝卜干子切切好,
抽空上街排队买油条。
—―《买油条》
街上行人少,
店堂多萧条。
石灰店里白靠白,
剪刀店里刀铲刀,
铁匠店里硬打硬,
馒头店里糕摞糕。
-—《刘贵成私访》
自从去到金山后,
法海绊我在山头,
想不到上山不肯放我走,
逼迫许仙把心修。
小和尚将我来看守,
许汉文未犯王法被幽囚。
一《白蛇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上期末专题复习六: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
2020年中考题
1.
2020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试题()
材料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可以是传统口头文学、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也可以是礼仪节庆等民间风俗。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到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身份标识和价值追求,有助于维系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
(摘编自中国日报网《非物质文化产》)
材料二
在当下的“非遗”传承中,出现了一批“95后”“非遗”传承人,他们捕捉潮流元素,让中国“非遗”更有活力,也让中国“非遗”更加自信地走向国际。
郎佳子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郎派面塑艺术的第三代传承人。他创作了“烟重妆”哪吒、“熊猫瘫”、动漫灌篮高手等一些造型可爱的面人,将流行元素巧妙融入其中,这些作品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以往的面塑大都注重写实,郎佳子彧却更偏爱表达内心感受。他高中时的面人作品《花季》,生动地表现了高三学子面对高考压力时的心理、学习状态。由于现代人更在意作品传达的意义,于是他不仅创作反思当代人社交生活的作品,也用面塑作品回应社会热点事件,这些作品让人感到,“非遗”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郎佳子彧以影像的方式传播面塑作品,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上的粉丝都等着他更新,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将“非遗”引入潮流,让“非遗”走进大众有了可能。
(摘编《北京日报》《“95后”传承人捏面人20年:把“面人郎”变网红》)
材料三
创新是传统手工艺类“非遗”自力保护的内在要求,但在创新发展中,又不能为了创新而忘记传承。以文人艺术中国水墨画为例,由于诸多新水墨画不加审辨地抛弃了传统,事实上,传统水墨画的内在精神在这些新水墨画中已经荡然无存。
在传承中创新,是传统手工艺类“非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践行着的基本原则。手工艺与纯艺术不同,它的本源是日常生活需要,因而,无论如何创新,都不应丢弃其生活器物的本性。例如在当代,由于远离了日常生活需要,苏绣传承一度出现了危机。手工艺类“非遗”还应在技艺上不断革新,不断超越。此外,不能因为创新就远离本民族固有的审美心理。秦淮灯彩传承人说:“做灯是讲究寓意的,要讨喜,我创作过飞机灯,但不制作枪炮子弹灯,因为它们的寓意不吉样。”
(摘编自季中扬
陈宇《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保护》)
16.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是传统口头文学、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也可以是礼仪节庆等民间风俗。
B.“95后”“非遗”传承人捕捉潮流元素,让中国“非遗”更有活力,更加自信地走向国际。
C.由于文人艺术中国水墨画不加审辨地抛弃了传统,事实上传统水墨画的内在精神已经荡然无存。
D.秦淮灯彩传承人不制作枪炮子弹灯。做灯讲究吉祥的寓意,这符合中华民族固有的审美心理。
【分析】本题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题阅读,分别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信息比对能力,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总结能力。
【解答】(16)这是一道选择题,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从材料中找出各选项相对应的句子,进行仔细分析比对,即可作出选择。
ABD.正确。
C.有误,原文“由于诸多新水墨画不加审辨地抛弃了传统,事实上,传统水墨画的内在精神在这些新水墨画中已经荡然无存”不符。
故选:C
17.材料二中关于郎佳子彧面塑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烟熏妆”哪吒、“熊猫瘫”、动漫灌高手等面塑作品,包含了流行元素,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
B.郎佳子彧的面塑作品更偏爱表达内心感受,他高中时创作的《花季》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C.郎佳子彧的面塑作品反思当代人社交生活,回应社会热点事件,让人感到“非遗”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D.郎佳子彧的
面塑作品以影像的方式进行传播,将“非遗”引入潮流,让“非遗”走进了大众。
(17)根据材料二中有关句子,逐一对照选项,即可作出选择。
ABC.正确。
D.有误,材料二原文最后一句是“让‘非遗’走进大众有了可能”,因此说“让‘非遗’走进了大众”错误。
故选:D。
18.胶州大秧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述三则材料,为促胶州大秧歌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哪些启示?请简要概括。(3分)
(18)题目设置的语境是根据“上述三则材料,为促胶州大秧歌的传承与创新”来谈获得的启示。根据材料二中:“‘95后’‘非遗’传承人,他们捕捉潮流元素,让中国‘非遗’更有活力,也让中国‘非遗’更加自信地走向国际。”“将流行元素巧妙融入其中,这些作品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得出启示:在胶州大秧歌中加入潮流(流行)元素,可以改造传统秧歌,加入歌舞等元素,但同时也保留原汁原味的传统秧歌表演;“由于现代人更在意作品传达的意义,于是他不仅创作反思当代人社交生活的作品,也用面塑作品回应社会热点事件,这些作品让人感到,‘非遗’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得出启示:胶州大秧歌要用自己独有的形式,反映社会热点事件,贴近百姓的生活;“郎佳子彧以影像的方式传播面塑作品,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上的粉丝都等着他更新,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将“非遗”引入潮流,让‘非遗’走进大众有了可能。”得出启示:利用新媒体来宣传胶州大秧歌,扩大其文化影响力;根据材料三“在传承中创新,是传统手工艺类‘非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践行着的基本原则。……因而,无论如何创新,都不应丢弃其生活器物的本性。”得出启示:胶州大秧歌在创新的同时,不要丢掉传统的东西。
(18)示例:胶州大秧歌中加入潮流(流行)元素;胶州大秧歌的表演程式、动作特点、角色扮演、音乐唱词和服饰道具等要结合社会热点事件,贴近现实,才能接地气,可以组织秧歌迷见面会,组织意见征集会,以此来扩大秧歌的影响力;将胶州秧歌表演或比赛的视频上传网络,为胶州秧歌制作宣传片、纪录片,以扩大其文化影响力;要在传承中创新,不应丢弃其生活器物的本性。等等。
2.
2020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材料一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各种以非物质状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现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等,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共分为10个大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或群体的文化及其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着一个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基因,是人类生命的记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对于人类社会或群体以至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认同,民族精神的承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延续更多的是依靠个人的力量,这与其存在特点有很大关系,因此也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链容易出现中断。某些领域或项目往往因传承人的死亡而走向衰落,不经意就会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之中。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归根结底要落实到每一个群体、每一个传承人。
随着社会的变迁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2006年起,国务院把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
(据互联网,有删改)
材料二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类占比
(据国务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材料三
6月13日,“非遗传承健康生活”—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四川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启动。全省各地将围绕传统医药、传统体育和餐饮类技艺等非遗项目,以70%在互联网平台上展播,同时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240余场各具特色、内容丰富的非遗活动。
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云游·四川非遗”影像展当天上线。主办方从19个市(州)、3个省直部门、1位个人推荐的137部非遗影像作品中精选出35部,将通过电视段和网络平台进行为期一周的展播,同时还将联合海外文化中心用多种语言在全球各大平台同步进行线上展播。
“四川非遗购物节”是本次系列活动的亮点,非遗购物节汇集了全省356位非遗传承人、536家非遗店铺及其相关企业,展示展销5000余款非遗特色产品。
独具特色的“非遗健康生活——中医药之美专题展”也于当日正式开展,展览诠释了四川传统中医药这一世代相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适应自然环境过程中,与人文历史和社会发展的精彩互动。
(据《四川日报》,有删改)
10.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反映出。目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B.
由材料一可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有极其重大的作用。
C.
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到人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
D.
材料三选用的是一则新闻,这则新闻可以用“四川非遗购物节成亮点”作为题目。
10.
D
1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德阳地区的德阳潮扇,绵竹年面,中江仓山大乐,广汉三星堆,广汉保保节,什邡马井元宵节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B.
柱状图中占比前三的传统技艺、传统音乐和传统戏剧在现实中存在最为普遍。分布也最为广泛,传承和发展也更加有利。
C.
由三则材料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利用、传承和发展,与人文历史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D.
今年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采用70%在互联同平台展播,线上线下同步进行,这是由防疫抗疫的现实决定的。
11.
A
12.
结合材料,请你为“传统中医药”的保护和传承提出几点建议。
12.
(1)国家开展传统中医药的各种展示活动,让更多人关注、了解传统中医药。(2)国家加强对传统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和保护(3)推出更多的传统中医药产品,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提供保障。(4)传统中医药传承人在传承基础上更多的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3.
2020年四川省甘孜州中考语文试卷
12.阅读下面的消息,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4月23日,第二批天府文化书单面世,我省部分专家学者在书单中,为青少年特别推荐了《四川历史名人丛书·小说系列》。该丛书从四川省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中选择了大禹、李冰、扬雄等人,以其生平为基础,用读者喜闻乐见的历史小说形式,生动地讲述了他们的故事,深入挖掘了他们与四川这片土地的历史联系。该丛书对加强乡土教育、传承历史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蜀山蜀水,人杰地灵,历史名人留下许多优秀文化遗产,值得我们传承和学习”,文化学者袁庭栋做出了这样的评价。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要求:不超过35字。(3分)
【分析】本则新闻写的是第二批天府文化书单面世,部分专家特别推荐《四川历史名人丛书?小说系列》。第一题考查对新闻内容的概括,第二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
【解答】(1)首先必须做到全文阅读,圈画出新闻材料的主要事件,概括时应根据主要内容来进行解答,注意格式。即:什么事+带来的影响。新闻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导语,本则新闻的导语部分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提炼该句。对象是:我省部分专家学者。事件是:特别推荐《四川历史名人丛书?小说系列》。加上限制词语,提炼为:第二批天府文化书单面世,部分专家特别推荐《四川历史名人丛书?小说系列》。
(1)示例:第二批天府文化书单面世,部分专家特别推荐《四川历史名人丛书?小说系列》。
(2)有关部门将召开这批丛书的阅读推广活动。作为该活动的志愿者,请你为活动拟写一则宜传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字。(3分)
(2)宣传语要简洁,紧扣要求的主题。本题要紧扣推广阅读活动,以简明的语言阐明其意义,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注意字数要求。如:阅读提升城市品味,求知丰富精彩人生。(使用对偶手法)
答案:
(2)示例:盈书香之韵,入文化之城。
【点评】标语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的具有宣传鼓动作用的话语。这就告诉我们标语最基本的特征是语言简洁、具有宣传和鼓动性。
4.
2020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语文试题
4.宣传部门组织“00后看南通”活动。你作为学校代表参加活动。(5分)
“看南通历史,品江海文化”是“00后看南通”活动的第一条线路。
(1)第一站:狼山。坐落于山顶的广教寺山门两侧有一副楹联,上联是“长啸一声山鸣谷应”。领队问大家,下列哪一项作为下联最恰当(2分)(
)
A.极目远眺海阔天空
B.举头四顾海阔天空
C.极目远眺海天一色
D.举头四顾海天一色
4.(1)B
(2)第二站:蓝印花布博物馆。在这里,你了解到以下信息:
南通是蓝印花布之乡。“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当前从事蓝印花布印染的人数正在减少,专业人士青黄不接,对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保护已迫在眉睫。
《梦幻西游》电脑版创作方在实践“匠心传梦·非遗守护”计划时,邀请非遗传承人吴元新创作了一块以“飞天入梦”为主题的蓝印花布。这次合作借助游戏平台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蓝印花布,也为传统匠人带去内容创作、技艺传承的新思路。
①参观结束后,同学们准备组织讨论会,请你根据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讨论话题。(1分)
(2)①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②小弘对组织讨论会有看法,他说:“不就是蓝加白,能做出什么花?我认为这个讨论会意义不大。”你准备如何应对?(2分)
②首先,我们有义务多了解“蓝印花布”,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与传承。我们可以形式创新,让年轻人了解更多的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内容创新,为传统匠人带去内容创作、技艺传承的新思路。
5.
2020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语文试卷
6.综合性学习。(7分)
九年级准备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你和同学小妍加入了“最美乡音组”,近期将要在串场河畔的盐镇水街举行淮剧汇报演出活动。
【志愿服务】你准备做本次活动的志愿者,先征求妈妈的意见。
妈妈说:“淮剧重要还是学习重要?志愿服务能给你中考加分吗?你还是老老实实在家多做几道题吧!”(2分)
你争辩道:“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完你的话,妈妈点了点头。
【文化布置】演出前,你和小妍先到水街“漂舟戏苑”进行文化布置。在小妍带来的三副对联中,你发学现有一副不合适,请指出来,并向小妍解释原因。(2分)
第1副:一腔淮剧神舟韵
万里盐场国库银
第2副: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第3副:七尺躯扮千般样
五丈台走万里天
第________不合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志愿服务。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解题时,要注意文明礼貌,可以从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全面发展、劳逸结合等角度来组织语言作答。
文化布置。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根据题干要求,从作品内容和盐城的地理特点着手分析,讲述清楚明白即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适合用于风景的赞美,不符合“漂舟戏苑”这一主题,而且盐城没有山,是平原地貌,“一城山色半城湖”不符合对盐城地理环境的描述。
乡音探究。本题考查材料探究。有对材料内容,从唱词的内容、句式、音律等角度着手分析即可。例如:“萝卜干子切切好”“馒头店里糕摞糕”等内容通俗易懂,“街上行人少……”在句式上体现了参差变化中见整齐的特点,“扫”“烧”“冒”“熬”等词语体现了唱词音律美的特点。
【解答】答案:
【志愿服务】示例:妈妈,淮剧是我们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老师告诉我们要全方面发展,去做志愿者的同时,我们也可以欣赏优美的淮剧,陶冶我们的情操,劳逸结合。
【乡音探究】演出结束后,同学们意犹未尽,对淮剧的唱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妍找来木次演出曲目的唱本片段,现在请你和她一起探究:淮剧的唱词有哪些特点?(3分)
客堂间,先打扫,
厨房内把热水烧,
煤炉扇得火直冒,
我再淘米下锅把粥熬,
萝卜干子切切好,
抽空上街排队买油条。
—―《买油条》
街上行人少,
店堂多萧条。
石灰店里白靠白,
剪刀店里刀铲刀,
铁匠店里硬打硬,
馒头店里糕摞糕。
-—《刘贵成私访》
自从去到金山后,
法海绊我在山头,
想不到上山不肯放我走,
逼迫许仙把心修。
小和尚将我来看守,
许汉文未犯王法被幽囚。
一《白蛇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化布置】示例:这副对联适合用于风景的赞美,和主题不切合,下联“一城山色半城湖”也不符合对盐城地理环境的描述,盐城没有山,是平原地貌,所以不适合放在此处。
【乡音探究】通俗易懂;句式错落有致,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押韵,富有音律美。
【点评】语言表达应注意:
①文明得体。应根据特定的情景采用文明得体的用语;
②有内容。要摒除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或含糊不清的语言,力求清楚、明白;
③说话有合理的顺序。要注意事物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意明句畅;
④语言简明。要满足试题的要求,简明作答,字数适中,标点恰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
2020年秋部编版八上语文期中期末复习专题
6.3
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
2020年中考题
1.
2020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试题()
材料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可以是传统口头文学、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也可以是礼仪节庆等民间风俗。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到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身份标识和价值追求,有助于维系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
(摘编自中国日报网《非物质文化产》)
材料二
在当下的“非遗”传承中,出现了一批“95后”“非遗”传承人,他们捕捉潮流元素,让中国“非遗”更有活力,也让中国“非遗”更加自信地走向国际。
郎佳子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郎派面塑艺术的第三代传承人。他创作了“烟重妆”哪吒、“熊猫瘫”、动漫灌篮高手等一些造型可爱的面人,将流行元素巧妙融入其中,这些作品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以往的面塑大都注重写实,郎佳子彧却更偏爱表达内心感受。他高中时的面人作品《花季》,生动地表现了高三学子面对高考压力时的心理、学习状态。由于现代人更在意作品传达的意义,于是他不仅创作反思当代人社交生活的作品,也用面塑作品回应社会热点事件,这些作品让人感到,“非遗”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郎佳子彧以影像的方式传播面塑作品,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上的粉丝都等着他更新,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将“非遗”引入潮流,让“非遗”走进大众有了可能。
(摘编《北京日报》《“95后”传承人捏面人20年:把“面人郎”变网红》)
材料三
创新是传统手工艺类“非遗”自力保护的内在要求,但在创新发展中,又不能为了创新而忘记传承。以文人艺术中国水墨画为例,由于诸多新水墨画不加审辨地抛弃了传统,事实上,传统水墨画的内在精神在这些新水墨画中已经荡然无存。
在传承中创新,是传统手工艺类“非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践行着的基本原则。手工艺与纯艺术不同,它的本源是日常生活需要,因而,无论如何创新,都不应丢弃其生活器物的本性。例如在当代,由于远离了日常生活需要,苏绣传承一度出现了危机。手工艺类“非遗”还应在技艺上不断革新,不断超越。此外,不能因为创新就远离本民族固有的审美心理。秦淮灯彩传承人说:“做灯是讲究寓意的,要讨喜,我创作过飞机灯,但不制作枪炮子弹灯,因为它们的寓意不吉样。”
(摘编自季中扬
陈宇《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保护》)
16.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是传统口头文学、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也可以是礼仪节庆等民间风俗。
B.“95后”“非遗”传承人捕捉潮流元素,让中国“非遗”更有活力,更加自信地走向国际。
C.由于文人艺术中国水墨画不加审辨地抛弃了传统,事实上传统水墨画的内在精神已经荡然无存。
D.秦淮灯彩传承人不制作枪炮子弹灯。做灯讲究吉祥的寓意,这符合中华民族固有的审美心理。
【分析】本题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题阅读,分别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信息比对能力,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总结能力。
【解答】(16)这是一道选择题,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从材料中找出各选项相对应的句子,进行仔细分析比对,即可作出选择。
ABD.正确。
C.有误,原文“由于诸多新水墨画不加审辨地抛弃了传统,事实上,传统水墨画的内在精神在这些新水墨画中已经荡然无存”不符。
故选:C
17.材料二中关于郎佳子彧面塑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烟熏妆”哪吒、“熊猫瘫”、动漫灌高手等面塑作品,包含了流行元素,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
B.郎佳子彧的面塑作品更偏爱表达内心感受,他高中时创作的《花季》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C.郎佳子彧的面塑作品反思当代人社交生活,回应社会热点事件,让人感到“非遗”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D.郎佳子彧的
面塑作品以影像的方式进行传播,将“非遗”引入潮流,让“非遗”走进了大众。
(17)根据材料二中有关句子,逐一对照选项,即可作出选择。
ABC.正确。
D.有误,材料二原文最后一句是“让‘非遗’走进大众有了可能”,因此说“让‘非遗’走进了大众”错误。
故选:D。
18.胶州大秧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述三则材料,为促胶州大秧歌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哪些启示?请简要概括。(3分)
(18)题目设置的语境是根据“上述三则材料,为促胶州大秧歌的传承与创新”来谈获得的启示。根据材料二中:“‘95后’‘非遗’传承人,他们捕捉潮流元素,让中国‘非遗’更有活力,也让中国‘非遗’更加自信地走向国际。”“将流行元素巧妙融入其中,这些作品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得出启示:在胶州大秧歌中加入潮流(流行)元素,可以改造传统秧歌,加入歌舞等元素,但同时也保留原汁原味的传统秧歌表演;“由于现代人更在意作品传达的意义,于是他不仅创作反思当代人社交生活的作品,也用面塑作品回应社会热点事件,这些作品让人感到,‘非遗’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得出启示:胶州大秧歌要用自己独有的形式,反映社会热点事件,贴近百姓的生活;“郎佳子彧以影像的方式传播面塑作品,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上的粉丝都等着他更新,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将“非遗”引入潮流,让‘非遗’走进大众有了可能。”得出启示:利用新媒体来宣传胶州大秧歌,扩大其文化影响力;根据材料三“在传承中创新,是传统手工艺类‘非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践行着的基本原则。……因而,无论如何创新,都不应丢弃其生活器物的本性。”得出启示:胶州大秧歌在创新的同时,不要丢掉传统的东西。
(18)示例:胶州大秧歌中加入潮流(流行)元素;胶州大秧歌的表演程式、动作特点、角色扮演、音乐唱词和服饰道具等要结合社会热点事件,贴近现实,才能接地气,可以组织秧歌迷见面会,组织意见征集会,以此来扩大秧歌的影响力;将胶州秧歌表演或比赛的视频上传网络,为胶州秧歌制作宣传片、纪录片,以扩大其文化影响力;要在传承中创新,不应丢弃其生活器物的本性。等等。
2.
2020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材料一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各种以非物质状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现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等,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共分为10个大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或群体的文化及其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着一个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基因,是人类生命的记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对于人类社会或群体以至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认同,民族精神的承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延续更多的是依靠个人的力量,这与其存在特点有很大关系,因此也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链容易出现中断。某些领域或项目往往因传承人的死亡而走向衰落,不经意就会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之中。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归根结底要落实到每一个群体、每一个传承人。
随着社会的变迁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2006年起,国务院把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
(据互联网,有删改)
材料二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类占比
(据国务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材料三
6月13日,“非遗传承健康生活”—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四川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启动。全省各地将围绕传统医药、传统体育和餐饮类技艺等非遗项目,以70%在互联网平台上展播,同时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240余场各具特色、内容丰富的非遗活动。
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云游·四川非遗”影像展当天上线。主办方从19个市(州)、3个省直部门、1位个人推荐的137部非遗影像作品中精选出35部,将通过电视段和网络平台进行为期一周的展播,同时还将联合海外文化中心用多种语言在全球各大平台同步进行线上展播。
“四川非遗购物节”是本次系列活动的亮点,非遗购物节汇集了全省356位非遗传承人、536家非遗店铺及其相关企业,展示展销5000余款非遗特色产品。
独具特色的“非遗健康生活——中医药之美专题展”也于当日正式开展,展览诠释了四川传统中医药这一世代相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适应自然环境过程中,与人文历史和社会发展的精彩互动。
(据《四川日报》,有删改)
10.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反映出。目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B.
由材料一可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有极其重大的作用。
C.
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到人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
D.
材料三选用的是一则新闻,这则新闻可以用“四川非遗购物节成亮点”作为题目。
10.
D
1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德阳地区的德阳潮扇,绵竹年面,中江仓山大乐,广汉三星堆,广汉保保节,什邡马井元宵节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B.
柱状图中占比前三的传统技艺、传统音乐和传统戏剧在现实中存在最为普遍。分布也最为广泛,传承和发展也更加有利。
C.
由三则材料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利用、传承和发展,与人文历史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D.
今年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采用70%在互联同平台展播,线上线下同步进行,这是由防疫抗疫的现实决定的。
11.
A
12.
结合材料,请你为“传统中医药”的保护和传承提出几点建议。
12.
(1)国家开展传统中医药的各种展示活动,让更多人关注、了解传统中医药。(2)国家加强对传统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和保护(3)推出更多的传统中医药产品,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提供保障。(4)传统中医药传承人在传承基础上更多的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3.
2020年四川省甘孜州中考语文试卷
12.阅读下面的消息,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4月23日,第二批天府文化书单面世,我省部分专家学者在书单中,为青少年特别推荐了《四川历史名人丛书·小说系列》。该丛书从四川省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中选择了大禹、李冰、扬雄等人,以其生平为基础,用读者喜闻乐见的历史小说形式,生动地讲述了他们的故事,深入挖掘了他们与四川这片土地的历史联系。该丛书对加强乡土教育、传承历史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蜀山蜀水,人杰地灵,历史名人留下许多优秀文化遗产,值得我们传承和学习”,文化学者袁庭栋做出了这样的评价。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要求:不超过35字。(3分)
【分析】本则新闻写的是第二批天府文化书单面世,部分专家特别推荐《四川历史名人丛书?小说系列》。第一题考查对新闻内容的概括,第二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
【解答】(1)首先必须做到全文阅读,圈画出新闻材料的主要事件,概括时应根据主要内容来进行解答,注意格式。即:什么事+带来的影响。新闻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导语,本则新闻的导语部分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提炼该句。对象是:我省部分专家学者。事件是:特别推荐《四川历史名人丛书?小说系列》。加上限制词语,提炼为:第二批天府文化书单面世,部分专家特别推荐《四川历史名人丛书?小说系列》。
(1)示例:第二批天府文化书单面世,部分专家特别推荐《四川历史名人丛书?小说系列》。
(2)有关部门将召开这批丛书的阅读推广活动。作为该活动的志愿者,请你为活动拟写一则宜传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字。(3分)
(2)宣传语要简洁,紧扣要求的主题。本题要紧扣推广阅读活动,以简明的语言阐明其意义,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注意字数要求。如:阅读提升城市品味,求知丰富精彩人生。(使用对偶手法)
答案:
(2)示例:盈书香之韵,入文化之城。
【点评】标语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的具有宣传鼓动作用的话语。这就告诉我们标语最基本的特征是语言简洁、具有宣传和鼓动性。
4.
2020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语文试题
4.宣传部门组织“00后看南通”活动。你作为学校代表参加活动。(5分)
“看南通历史,品江海文化”是“00后看南通”活动的第一条线路。
(1)第一站:狼山。坐落于山顶的广教寺山门两侧有一副楹联,上联是“长啸一声山鸣谷应”。领队问大家,下列哪一项作为下联最恰当(2分)(
)
A.极目远眺海阔天空
B.举头四顾海阔天空
C.极目远眺海天一色
D.举头四顾海天一色
4.(1)B
(2)第二站:蓝印花布博物馆。在这里,你了解到以下信息:
南通是蓝印花布之乡。“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当前从事蓝印花布印染的人数正在减少,专业人士青黄不接,对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保护已迫在眉睫。
《梦幻西游》电脑版创作方在实践“匠心传梦·非遗守护”计划时,邀请非遗传承人吴元新创作了一块以“飞天入梦”为主题的蓝印花布。这次合作借助游戏平台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蓝印花布,也为传统匠人带去内容创作、技艺传承的新思路。
①参观结束后,同学们准备组织讨论会,请你根据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讨论话题。(1分)
①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②小弘对组织讨论会有看法,他说:“不就是蓝加白,能做出什么花?我认为这个讨论会意义不大。”你准备如何应对?(2分)
②首先,我们有义务多了解“蓝印花布”,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与传承。我们可以形式创新,让年轻人了解更多的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内容创新,为传统匠人带去内容创作、技艺传承的新思路。
5.
2020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语文试卷
6.综合性学习。(7分)
九年级准备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你和同学小妍加入了“最美乡音组”,近期将要在串场河畔的盐镇水街举行淮剧汇报演出活动。
【志愿服务】你准备做本次活动的志愿者,先征求妈妈的意见。
妈妈说:“淮剧重要还是学习重要?志愿服务能给你中考加分吗?你还是老老实实在家多做几道题吧!”(2分)
你争辩道:“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完你的话,妈妈点了点头。
【文化布置】演出前,你和小妍先到水街“漂舟戏苑”进行文化布置。在小妍带来的三副对联中,你发学现有一副不合适,请指出来,并向小妍解释原因。(2分)
第1副:一腔淮剧神舟韵
万里盐场国库银
第2副: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第3副:七尺躯扮千般样
五丈台走万里天
第________不合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志愿服务。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解题时,要注意文明礼貌,可以从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全面发展、劳逸结合等角度来组织语言作答。
文化布置。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根据题干要求,从作品内容和盐城的地理特点着手分析,讲述清楚明白即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适合用于风景的赞美,不符合“漂舟戏苑”这一主题,而且盐城没有山,是平原地貌,“一城山色半城湖”不符合对盐城地理环境的描述。
乡音探究。本题考查材料探究。有对材料内容,从唱词的内容、句式、音律等角度着手分析即可。例如:“萝卜干子切切好”“馒头店里糕摞糕”等内容通俗易懂,“街上行人少……”在句式上体现了参差变化中见整齐的特点,“扫”“烧”“冒”“熬”等词语体现了唱词音律美的特点。
【解答】答案:
【志愿服务】示例:妈妈,淮剧是我们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老师告诉我们要全方面发展,去做志愿者的同时,我们也可以欣赏优美的淮剧,陶冶我们的情操,劳逸结合。
【乡音探究】演出结束后,同学们意犹未尽,对淮剧的唱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妍找来木次演出曲目的唱本片段,现在请你和她一起探究:淮剧的唱词有哪些特点?(3分)
客堂间,先打扫,
厨房内把热水烧,
煤炉扇得火直冒,
我再淘米下锅把粥熬,
萝卜干子切切好,
抽空上街排队买油条。
—―《买油条》
街上行人少,
店堂多萧条。
石灰店里白靠白,
剪刀店里刀铲刀,
铁匠店里硬打硬,
馒头店里糕摞糕。
-—《刘贵成私访》
自从去到金山后,
法海绊我在山头,
想不到上山不肯放我走,
逼迫许仙把心修。
小和尚将我来看守,
许汉文未犯王法被幽囚。
一《白蛇传》
【文化布置】示例:这副对联适合用于风景的赞美,和主题不切合,下联“一城山色半城湖”也不符合对盐城地理环境的描述,盐城没有山,是平原地貌,所以不适合放在此处。
【乡音探究】通俗易懂;句式错落有致,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押韵,富有音律美。
【点评】语言表达应注意:
①文明得体。应根据特定的情景采用文明得体的用语;
②有内容。要摒除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或含糊不清的语言,力求清楚、明白;
③说话有合理的顺序。要注意事物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意明句畅;
④语言简明。要满足试题的要求,简明作答,字数适中,标点恰当。
?
?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