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诗词五首《饮 酒》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5课诗词五首《饮 酒》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03 11:25: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诗词五首《饮
酒》诗歌鉴赏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解释下列词语。
(1)结庐:____________
(2)喧:___________
(3)君:____________
(4)心远地自偏:_________
(5)悠然:_____________
(6)辨:_________
(7)忘言:___________________(8)相与还:___________
2.(1)“采”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义项:①摘
②开采
③搜集
④选取
⑤精神,神色.
结合字形和义项你认为“采”的本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采菊东篱下“采”的时候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结庐在人境(____________)
(2)悠然见南山(____________)
4.诗中“结庐”的“庐”指的是____________,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语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5.(1)诗歌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脱俗,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诗人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_______________的境界。在“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中的“真意”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句中“心远”指什么?
7.诗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所蕴含的情理带给你怎样的生活启示?
8.“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表达了人怎样的心境?
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句诗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10.有人认为“悠然见南山”中“见”用得好,也有人认为把“见”改为“望”更好。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11.请你对“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诗进行简要评析。
12.描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句所展现的美景。
13.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____”和“_____”。
1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6.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任选一种简要评析。
17.本诗是陶渊明的言志之作,通过它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18.这首诗与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都是写到了“菊”,说说其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19.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气日夕佳”一句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句,点名南山的暮景,引出下句的飞鸟结伴归林。
B.首句写诗人身居闹市,但门庭冷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C.“心远地自偏”意思是指心远离官场和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D.“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情。
2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诗人的自问自答,用朴实的语言道出“心远”的生活真谛。诗人因为远离官场和俗世,心志高远,所以觉得居所也是偏僻安静的。
B.“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采菊时,不经意间与南山美景相遇的随意与自然,侧面表现出诗人苦闷、寂寞的心境。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了傍晚时分山上的气象愈发美好,在这从容而浑然的暮色里,飞鸟一群群地结伴而还,诗人从中悟出了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
D.结尾两句抒发感情,是对全诗的总结。“真”即人的自然本性,“忘言”是指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
21.选出下列欣赏有误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没有隐居在深山,而是身居闹市,却不受世俗烦扰。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心远”一词,回答了“无车马喧”的原因,反映了诗人超凡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笔,可谓浑然天成,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迷惘的情形,也表达出诗人因辞官归隐后淡泊的忧伤。
22.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全诗情味隽永,情理交融。诗人称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那是因为“_______”。从作者勾勒的田园生活和对山中景物的描写中都可看出,诗人向往_______的生活。最后一联更是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23.陶渊明独爱菊,想象诗中诗人“采菊”时的情形,并按要求填空。
陶渊明以(1)_____(限4字词语)的心情采菊,他(2)_____(不少于50字)。
参考答案
1.
建造房屋。庐:简陋的房屋。
吵闹的声音。
对对方的敬称,相当于您,文中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闲适的样子。
说明。
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结伴而归。
2.(1)本意:摘;
理由:用手在树上采摘果实或叶子。悠闲自在;回归自然;向往自由。
3.
简陋的房屋
闲适淡泊的样子
4.
简陋的房屋;
心远地自偏。
5.(1)心远地自偏;
物我合一;
自然之趣和归隐田园的美好。
(2)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
6.“心远”指思想远离官场和世俗。“心远地自偏”指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在于居所是否偏远。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的隐居生活和那种悠然、恬静、淡雅的心情。(意思对即可)
7.“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诗人虽然身居喧嚣扰攘的尘世,却能不受尘俗的烦扰,关键是心境恬淡。生活和学习常受外界干扰和诱惑,若是我们心无杂念,保持一颗恬淡的心,便能远离纷扰。
8.“悠然”写出了当时诗人的悠闲自得,沉醉于山水田园之乐的心境。
9.刻画了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采菊”的动作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10.示例一:“见”字好。“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标示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示例二:“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言之成理即可)
11..示例: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
12.傍晚时分,山中气象秀丽迷人,归巢的鸟儿成群结队飞还。(山林中的雾霭在夕阳之下升腾,缭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相伴飞返回巢,归隐山林。)
13.
心远
悠然
14.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意思对即可)
15.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怡然自得和豁达的闲情逸致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16.示例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是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坚决的转折。示例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描写,细致地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悠然”的心境。示例③:“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抒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17.A.洁身自好,迫求恬静的田园生活,渴望自由,总的特点是“谈泊”,“独善其身”。B.弃官归隐,洁身自好,独善其身,在当时来说,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因此,有其积极意义。C.但是,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秽,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来说,陶渊明的退隐思想也有其消极的一面(任选其一即可)
18.陶渊明诗中的菊花开在环境优美的篱笆旁,表达了作者对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岑参诗中的菊花盛开在战火纷飞的家乡,表达的是诗人思乡的惆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寄托着对和平的渴望。19.B
20.B
21.D
22.(1)“心远(地自偏)”
(2)悠然、恬淡(意思对即可)
23.(1)怡然自得
(2)踱步到院中,见篱下菊花,伸手轻轻摘下一朵。白里透黄的花瓣细长细长的,黄里透红的花蕊,散发出诱人的香气,他嘴角不禁泛起一丝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