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古代周厉王钳住万民之口,自己捂紧耳朵,老百姓“道路以目”,这是周厉王用“套子”把老百姓“套”住了。
今天也有一些人思想不解放,作茧自缚,自己套住自己,以诗为证:
“老掌柜”难舍芭蕉扇
(陈显荣)
要我换电扇,且慢复且慢!
不怕花钱多,就怕担风险;
雨天怕打雷,晴天怕触电;
倘若螺丝松,飞来大刀片,
重者削脑袋,轻则上医院。
还是稳妥点,仍用芭蕉扇,
只要拼命摇,照旧能解汗!
这位难舍芭蕉扇、惧怕电风扇的老掌柜,是一位老实本分的小市民,他文化低,眼界窄,不接受新事物。诗人希望这些人解放思想,别老捧着那老黄历不放。这是中国的“套子”,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外国的“套子”是啥样的,请大家学习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 (板书课题)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作者简介: (略,因初中已介绍过)
背景:这篇小说写作于19世纪末(即1898年)的俄国,当时俄国正处在沙皇统治的黑暗时期,统治者逮捕革命者,查封进步刊物,禁锢人们的思想和言论。
三、检查预习情况
同学们先来看看这篇小说的题目,是个什么结构的短语 (偏正)中心词是什么 (人)
那么,这篇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别里科夫)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现在大家说说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
(封闭、怀旧、胆小、多疑、极力维护现行秩序)
在以往,人们分析这部作品时,往往忽视“套子”而偏重于人物,即分析别里科夫这一人物形象,可是我的看法不同,我认为这部作品主要价值在于写出“套子”的巨大作用,体现了作者对“套子”的深刻思考。小说中的主人公别里科夫是一条被“套子”套住了手脚和思想的可怜虫,没有“套子”就没有别里科夫,他的所作所为只是对“套子”的印证。
所以,今天我们的学习目标有二:
四、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探讨“套子”的现实意义;
2、不被高考的“套子”套住,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立志成为一名既遵纪守法,又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的青年。
五、教授新课
(一)学习1-4段,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l、别里科夫到底被什么套子套住了呢
(1)生活套子(晴天撑雨伞、塞耳朵、坐车……)
(2)思想套子(政府告示、维护旧法令、千万别出什么乱子……)
2、别里科夫的这一性格是怎样形成的 发挥你的想象,说说别里科夫小时候是什么样的,在成长过程中是什么原因造成他这样的性格的,是自身原因还是社会原因 是教育的因素还是性格的悲剧 (分组讨论,进行抢答,分数多的组可获得奖品)
(二)学习5-倒数第3段,然后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l、小说里说到别里科夫跟华连卡结婚吗 (没有)为什么不能结婚 (因为别里科夫死了)为何而死 (因为华连卡姐弟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乱套”而气死)
2、如果别里科夫不死,他会与华连卡结婚吗 (会或者不会,能自圆其说即可)为什么 (会,别里科夫可能用套子套住华连卡,进一步讨论:会套得住吗 不会,性格不和,一个代表新的先进的事物,一个是代表腐朽落后的事物……)
3、如果别里科夫能够结婚,他的婚后生活会怎样的 婚姻是否会改变他的性格 (华连卡来自俄国南方的乌克兰,那里气候宜人,阳光灿烂,那里的人性格豪爽,快乐活泼,小说中这样形容:她简直就像蜜饯水果,活泼极了,很爱热闹,老是唱小俄罗斯的抒情歌曲,扬声大笑,是新生事物的代表,别里科夫是旧事物的代表,他的婚后生活不会幸福,即使他用婚姻这一套子套华连卡,但华连卡终将匣坏这个落后、反动的套子。总而言之,新事物最终战胜旧事物,别里科夫最终会失败,会走上死路一条。)
板书:
六、拓宽扩展
1、从以上讨论中得出一个结论:落后的“套子”会把人套死,同时落后的“套子,终将会像被套死的人一样永远消亡,那么,我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套子” (有)这些套子把我们套死了吗 (没有)为什么 (因为这是合理的套子)
2、应试教育是否把你“套”住了呢 老师布置作业是否是应试教育的套子 如何正确对待老师布署的作业 有些同学认为老师布署作业是“套”子,其中有一位同学把老师布署的作业描写得比别里科夫的套子更形象,他模仿苏轼的水调歌头写道:
作业几时无,把笔问青天。
不知北京时间,今夕是几点。
我欲上床睡去,又恐明日挨训,恶语似毒箭。
无限凄凉情,真想离人间。
手发酸,身乏力,脑灌铅。
不敢有恨,此身不知在何处。
爹是望子成龙,娘是盼女成凤,此事古难全。
但愿天开颜,从此无作业。
3、现实生活中没有“套子”行吗 你是如何理解“套子”的现实意义的呢
(明确:不行。人一生下来,就要落入“套子”,每个人都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套子”之中,各个部门、各行各业都必然产生“套子”,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倘若社会没有“套子”,天下的人都随心所欲,各行其是,一切乱套,社会混乱不堪,局面不可思议,不可收拾。)
七、小结
归根结底,《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除了有深刻的批判意义外,还有极为重要的认识意义。契诃夫在作品中实际上提出了一个人的主体性问题。人是环境的产物,人也可以反抗环境。人虽然离不开“套子”,但也不能完全愚昧无知地被“套子”套住,人应该有理性,要敢于怀疑、善于反思,跳洞穴,破除迷信、盲从、奴性意识,改变陈旧的思维模式,形成开放的眼光和主体意识。总而言之,人生要有约束的规矩,但不能作茧自缚;人必然进入生活圈子,但不能落入怪圈。所以要求同学们要立志做一个既遵纪守法,又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青年。
八、布置作业
以“套子”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受文体,字数等“套子”的限制。
附:教后反思
1、教法上有所创新:
抛开传统的小说教学方法——分析人物形象法,本课采用分析造成人物典型性格的社会环境,即所谓“套子”,这就是分析环境法。
2、注意教与学的互动:
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问题的设计,既考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考虑课后思考题的同时解决。
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让学生抛开一切思想包袱,不受高考、作业等应试教育的“套子”的束缚,深入理解“套子”的现实意义,立志成为一个既遵纪守法,又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高素质的青年。
4、不足之处: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深入理解与语文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相脱节。(共24张PPT)
苏教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第一册)
第三十三课《装在套子里的人》
江苏省无锡立信中等专业学校 李春玲
(俄)契诃夫
装在
套子
里的
人
小说三要素
典型情节
典型环境
典型人物
十九世纪末俄国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 “短篇小说之王”
与欧亨利、莫泊桑并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契诃夫
(l860~1904)
《变色龙》
《一个小公务员之死》
《渴望》
其小说特点:
通过写小人物的性格命运反映社会的真实和时代的特点。
鲁迅说:契诃夫是我最喜爱的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说:契诃夫是无以伦比的艺术家。
别里科夫。
一位在中学里教希腊语的中年教师。
他是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
别里科夫有哪些“套子”?
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
眼戴黑眼镜
耳用棉花堵
脸藏在衣领里
穿
住
行
伞、表、刀装在套子里
坐在马车支起车蓬
卧室象箱子
有形的套子
隔绝人世
害怕刺激
惶恐不安
战战兢兢
别理科夫有哪些“套子”?
无形的套子
职业
歌颂过去、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
思想
标准就是服从政府的禁令
只求不出乱子
害怕变革
顽固保守
维护旧势力
阻碍社会发展
口头禅
对政府的公告和报上的文章,别里科夫有什么反应?
其中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
——这种事是禁止的,好,这就行了。
在官方的批准或默许里面,老是保藏着使人怀疑的成分,包藏着隐隐约约、还没充分说出来的成分。
——当然,行是行,这固然是好,可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可笑
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行将灭亡的恐惧使沙俄政府更加残暴专制,实行高压统治,警察林立,密探出没,告密之风日益盛行,许多要求自由的人惨死于政治迫害。在这种专制制度的统治下,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
写作背景
联系背景,说说别理科夫为什么要把自己藏在套子里?
害怕改变现状、害怕新生事物
胆小、多疑、封闭
保守反动
套己套人
保护自己,
辖制别人
别里科夫
战战兢兢,
六神不安
害怕社会变革,害怕动摇旧秩序。
怕
?
为什么“别里科夫”能辖制全校甚至全城15年之久?
他是沙皇政府的忠实拥护者,旧势力顽固
革命力量弱
周围的人怕他,没勇气和他斗
我爸是李刚!
结婚的悲喜剧!
有对生活的渴望,结婚意味着他走出“套子”的尝试,但他身上的“套子”太厚重已经不能让他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来了。
死
婚事
爱情
无
结婚的原因
别人撮合、怂恿、游说,
华连卡长得不坏,招人喜欢,出生较高有田产。
华连卡表示好感。
华连卡是第一个待他诚恳而亲热的人。
外在因素
无真正的爱意
昏了头
孤癖、古怪、保守、惧怕新生事物
美丽、率真、活泼 向往自由
措施
柯瓦连科
推
别里科夫
滚
死
华连卡
笑
既是 ,
又是 。
既是 ,
又是 。
沙皇专制制度牺牲品
不堪一击的可怜虫
别里科夫性格的二重性
沙皇专制制度的鹰犬
凶恶可怕的卫道士
结尾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含意,“大快人心”表现作者对新生活的向往与愿望,但是社会制度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恐惧已经渗透到每一个人的血液中去了。
埋葬别里科夫是一件 的事,可是为什么我们回去的时候却又“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
大快人心
为什么一个礼拜没完,生活又恢复了旧样子了呢?
沙皇专制制度没有推翻
揭示沙皇专制制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毒化,号召人民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塑造人物的 意义
我们的思想的套子?
让思想冲破牢笼!
《国际歌》
作业(三选一)
1、作为一名90后,你的生活和学习中一定会有很多“套子”,请以“我和套子”为题,写一篇短文,着力塑造一个典型人物。
2、为别里科夫写碑文
3、《红楼梦》中的薛宝钗与别里科夫有惊人的相似:无论是性格为人,还是爱情处理,都是悲剧性结局。请按此思路写一篇评价薛宝钗的文章。
再见《装在套子里的人》同步百分测验
一、基础检测(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揉皱(zhòu) 默许 (mò) 尽管 (jǐn) 筋疲力尽(jǐn)
B.祈祷(qǐdaǒ) 降服(xiáng) 丧葬 (sāng) 垂头丧气(sòng)
C.陶冶 (yǐ) 讥诮(qiào) 游说 (shuì) 说长道短(shuō)
D.怂恿(sǒng) 辖 制(xiá) 瘦削(xiāo) 削足适履(xuē)
2.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战战兢兢 滑稽可笑 听信谗言 下缀题名
B.哀声叹气 吃荤吃素 噩梦连连 消遣娱乐
C.没精打采 通霄做梦 安然无恙 令人难堪
D.兴高采烈 性情孤癖 心神不定 周济穷人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天气闷热难堪
B.他感到有点难堪,微微涨红了脸
C.这匹马毛都掉光了,实在难看
D.小伙子干活比不上老年人,那就太难堪了。
4.下列哪组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 ( )
A.开口三个代表,闭口为人民服务,这位正人君子台上一套,背后又是一套,实在令人讨厌。
B.操场上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可是高三同学安然无恙地坐在教室里,看书的看书,做习题的做习题,谁也没有关注教室外的事情。
C.王老师为人谨慎,战战兢兢地工作,勤勤恳恳地教书,深受学生爱戴。
D.班主任告诉我们,下学期我们班的语文将由特级教师王军来上,这真是大快人心的消息。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中国政府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对外救援行动。
B.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C.祈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
D.因患病住院,83岁高龄的黄昆和正在美国的姚明没能到场领奖。
二.阅读欣赏(4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9题(24分)
柯瓦连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衣领,使劲一推,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站起来,摸了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可是,他滚下楼的时候,偏巧华连卡回来了,带着两位女士。她们站在楼下,怔住了。这在别里科夫却比任何事情都可怕。我相信他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是啊,这样一来,全城的人都会知道这件事,还会传到校长耳朵里去,还会传到督学耳朵里去啊。哎呀,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就不定又会有一张漫画,到头来弄得他奉命退休吧。……
到他站起来,华连卡才认出是他。她瞧着他那滑稽的脸相,他那揉皱的大衣,他那雨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以为他是一不小心摔下来的,就忍不住纵声大笑,笑声在整个房间里响着:
“哈哈哈!”
这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结束了预想中的婚事,结束了别里科夫的人间生活。他没听见华连卡说什么话,他什么也没有看见。一到家,他第一件事就是从桌子上撤去华连卡的照片;然后他上了床,从此再也没有起过床。
过了一个月,别里科夫死了。我们都去送葬。
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这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
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了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不知道有多少呢?
6.用夸张的语言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如写别里科夫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反映他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请你在以上选段中再举一例,并作简要分析。(6分)
7.作者说,华连卡的笑声结束了别里科夫预想中的婚事,也结束了他的人间生活,华连卡的笑声对别里科究竟有什么影响?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8.“谦虚”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我们为什么“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6分)
9.为什么一个礼拜没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了呢?课文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6分)
(二)阅读下面的小小说,完成10-13题(21分)
勇 敢 的 人
?? 李开杰
? 我是媛媛。
??我今天要告诉你的,是我发现了我心目中最勇敢的人。
??你猜猜,他是谁?
??他就是我们班的罗军。
??哦,你们都笑了,我知道你们为什么笑,你们认为我要么在说笑话,要么就是神经有问题,要不怎么会把最胆小的罗军说成最勇敢的人呢?说实话,过去我也同你们一样,认为罗军是最胆小的人,他不怎么说话,特别是面对我们这些女孩,他更是永远没有一句话,我们对他的印象只有一个,就是他低着头,坐在他的座位上,两手无措地乱动。他从不敢同男同学发生争执,如果因为什么事他同某个同学对峙起来,那么首先退让的总是他,总是他低着头匆匆走开。在体育课上同样表现了他的胆小,那些对抗性太强的运动诸如足球什么的,他是永远不会去试一下的,就连跳马他也不敢,每次跳马都以他可怜兮兮地趴在木马上告终。就是这样一个人,我竟然说他是世界上最勇敢的人,难怪你们会发笑,难怪你们会怀疑我的神经出了问题。但是我还是要说,他——罗军,是我心目中最勇敢的人,而且,我曾经被他的勇敢感动得流了泪,而且他的勇敢行为使我修正了自己对勇敢的认识。你们还记得上周六在江边举行的露天音乐会吧?听说很多同学都去了,我也去了,我同我的表哥还有妹妹一起,坐在台阶上,边喝“百事可乐”边听“贝多芬”。那天很热,热得一点儿不像春天而像是盛夏来临。
??那天的音乐会很盛大,很庄严,同时也很华丽。盛大庄严是指音乐会本身,而华丽则是指观众,那天去欣赏音乐会的人都穿得很漂亮。我爸爸说了,艺术永远是少数有钱有闲人的东西。
??因此,我对露天音乐会也有这样的华丽一点儿不感到奇怪。
??演出到中场时,那个漂亮的主持人宣布休息二十分钟。
??在这休息二十分钟的时间里,一个同音乐会的华丽极不谐调的身影出现了,一个穿得十分破烂的老太婆,也许她并不太老,是生活的艰难使她过早地显出了老态。她背着一个很大的编织口袋,从我们这些穿着华丽的人群中间走过,她不断地弯下腰,去捡拾那些我们扔下的可乐瓶、纯净水瓶,还有用来垫座的废纸。她与音乐会实在太不谐调。她走过人群时,有的人赶紧站起来让开,有的人把手中还没有喝完的可乐连瓶递给她,也有人掏出钱给她,也有的人在讥笑她。可她没有什么表情,没有感激也没有愤怒,仍然一个一个地捡可乐瓶,一下一下地弯腰。这时,另外一个身影出现了。
??一个满头大汗的男孩子跑了过来,他的手里也抓着几个可乐瓶。他跑进人群,见到了那个穿着破烂、背着一个大编织袋的老太婆,然后,他响响亮亮地叫了一声“妈妈”。我不用说你也会想像得到,在那样的环境下,在那样的地方,要叫出那声响亮的“妈妈”,需要多么大的勇气,需要多么勇敢。那些来听音乐会的人,那些穿着华丽的人,还有那些讥笑老太婆的人,都默默地看着这个壮实的男孩,眼中都充满了赞许。我不用说你也知道了,这男孩就是罗军。
??从此,罗军成了我心目中最勇敢的人。
??因为他在那种时候喊出了那声响亮的“妈妈”。
??10.请简单谈谈这篇小小说在表达技巧上的高明之处。(6分)
??11.为什么说罗军是“最勇敢的人”? (4分)
??12.请充分展开联想,想像一下罗军叫完那声响亮的“妈妈”之后,母子二人的神态、表情、动作、语言,写一段不少于60字的文段,放入原文倒数第3、第4段之间。注意上下文的协调一致。(6分)
13.这篇小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5分)
??
三、写作训练(30分)
14.写一个片段,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一个人物,以突显其性格,200字左右。
附答案:
1、B。A筋疲力尽(jìn);C陶冶 (yě);D瘦削(xuē)
2、A。B唉声叹气;C通宵做梦;D性情孤僻
3、D。“难堪”有难以忍受之意,A项所用即是此意,还有难为情、发窘之意,B项所用即是;“难看”有丑陋之意,C项即是,还有不体面的意思,D项即为此意,所以D当用“难看”。
4、A。“正人君子”是两用成语,既指正直有道德的人,也可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A项用的就是讽刺意。“安然无恙”意为很平安,没有受到什么损害,与B句语境不合。“战战兢兢”是极端害怕而小心谨慎,此处应换“兢兢业业”。“大快人心”指坏人或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人们心里非常痛快。
5、A。B “自己”有歧义,根据后文“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应将“自己”该为“我”。 C“很高兴”有歧义,是“祈爱群”,还是“新来的援藏干部”? D“因患病住院”有歧义,是一人,还是两人?应改为“83岁高龄的黄昆因患病住院,姚明正在美国,二人均未能到场领奖。”
6、如,他从楼上跌下来的时候,“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这种奇特的心理状态正反映出他自欺欺人的特点。
7、这故然有夸张的成份,但也符合别里科夫的性格逻辑。他最怕出乱子,怕人取笑,宁可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眼下就要跟华连卡结婚,自己却闹出这么个乱子,被人如此取笑,这对他来说,是一个超乎寻常的打击,因此一病不起。
8、谦虚在这里是谨慎不张狂的意思,别里科夫死了,大家很开心,但人们故意压抑着自己的情感情,使之不外露。之所以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一是因为长期受别里科夫的“辖制”,人们已经习惯于谨慎的生活,二是别里科夫生活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远不是高兴的时候。
9、只要沙皇专制度没有推翻,就会在这块土壤上不断滋生出新的别里科夫,所以生活还是老样子。作者启迪人们,沙皇专制统治不推翻,腐朽的思想不铲除,就永远存在着别里科夫这样的人物,生活就不可能自由快活。必须从根本上推翻沙皇的腐朽反动的统治。这就揭示了别里科夫的社会时代的典型意义。
10、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设置悬念,引人入胜;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娓娓道来,亲切自然,令人信服。
11、因为罗军在大庭广众之下、众目睽睽之中,对衣着十分破烂正在捡废品的妈妈响亮地叫了一声“妈妈”,而这是绝大多数人没有勇气做到的。
12、本题想像合理即可。但需注意上下文的连贯一致,如在这段文字中不能出现“罗军”这个名字等。
13、这篇小小说饱含对善良人性的深切呼唤,同时对当今世人爱慕虚荣、搞浮夸、好大喜功等恶习进行了嘲讽。
1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