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06 12:0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第23课
愚公移山
为下列句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完成第1-4题
1.
河曲智叟


A.老人 
B.妇女
 C.男子 
D.老头
2.
汝心之固(

A.心里 
B.思想 
C.做法 
D.言论
3.
何苦而不平(

A.苦于
 B.痛苦 
C.愁
 D.怕
4.
曾不若孀妻弱子(

A.竟然
 B.并、乃
 C.曾经 
D.可曾
5.
与“何苦而不平”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
 B.何陋之有
C.何以为计
  D.如太行,王屋何
6.
用科学的眼光看,愚公移走两座大山是不必要的,而且结局是天帝派神搬走了两座大山也是不可能的。作者之所以这样写,其目的是(

A.宣扬封建迷信思想,夸大神的作用
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宣传人定胜天,不必用科学,只须用苦力的思想。
D.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不识时务的消极思想。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11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河曲智叟亡以应

惧其不已也

无陇断焉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甚矣,汝之不惠!

何苦而不平?
9.从课文学习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
:“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江(长江)阴_____________;
⑵洛(洛河)阳
_____________;

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
⑷华(华山)阴_____________;
10.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
11.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11题。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2.解释下列带粗的字、词。
(1)未穷青之技(穷:

(2)秦青弗止(弗止:

(3)自谓尽之(谓:

(4)乃谢求反(谢:

13.解释下列多义词:
(1)于:薛谭学讴于秦青(

饯于郊衢(

(2)之:未穷青之技(

自谓尽之(

14.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薛谭乃谢求反。
15.在下面的括号内,补出句子的省略成分。
(1)遂辞(  )归
(2)饯(  )于郊衢
(3)(  )抚节悲歌
(4)薛谭乃谢(  )求反
16.根据要求回答。
(1)请结合短文内容,解释题目。
(2)薛谭为什么“乃谢求反,终身不言归”?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
1.
D
2.
B
3.
C
4.
A
5.
B
6.
B
7.(1)草木
(2)亡,通“无”(3)停止
(4)隔绝
8.(1)你太不聪明了。
(2)愁什么挖不平?(还愁挖不平吗?)
9.(1)在长江南岸;(2)在洛河北岸;(3)在衡山南面;(4)在华山北面
10.对山的态度其实是对困难的态度,循此方向谈看法、作评价皆可。只要世界观积极,言之成理,表达流畅就可得分。新课标第一网
11.
启示:像愚公一样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顽强拼搏,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当代社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如果想建立一番事业,不可避免要面对许多困难,所以继承并发扬“愚公精神”在当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1)穷:尽,这里是完全学会的意思。(2)弗止:不挽留。
(3)谓:认为,以为。(4)谢:谢罪,道歉。
13.(1)向,跟着;在。(2)的;代技艺。
14.“反”通“返”,归,回去。
15.(1)青,或秦青(2)薛谭(3)秦青(4)于秦青 
16.(1)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
(2)薛谭面对秦青的高超技艺,自愧不如,快心潜心学习。
(3)说明学无止境,如果浅尝辄止,则达不支精深的境地,反之,永不自满,持之以恒,努力进取,方能功成名就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