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愚公移山 课件(16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 愚公移山 课件(16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06 19:18:38

文档简介

第23课??愚公移山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这是一则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历来脍炙人口。通过一个年近九十的老人带领全家人每天挖山不止,最后感动天帝,把山移走的情节,反映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具有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文章寓意明显。
【学情分析】本篇课文属于文言文阅读,而且作为略读课处理,可见其学习难度不是很大,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借助书下注释及工具书,可以自主理解文章内容,掌握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及意义,以提高自学文言文的能力。所以,教学时引导学生思读课文,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探究文章的时代意义,时代需要愚公精神,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挑战自我,争做时代的骄子。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通过多媒体,把文本知识图文并茂的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通过重点词句的翻译,增加学生知识的积累。通过质疑和辩论环节的设置,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拓展延伸,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对情节和人物的分析,理解课文寓意,学习对比、衬托手法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
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情感目标
学习古代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情节和人物的分析,体会本则寓言中包含的深刻寓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愚公与智叟对待移山问题的观点孰是孰非,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辩论法;品读法;理读法;延伸拓展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第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
题目
愚公移山)
二、
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1
、分析人物形象。
2
、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及作用。
3
、领会故事寓意,感受愚公精神。
三、导航页:图片探究学习;思读课文,人物分析,理解寓意;知识延伸。
四、作者作品回顾: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本文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今本《列子》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愚公移山故事梗概
二山雄立图
移山动员图
毕力平险图
愚公智叟辩难图神灵移山图
小组合作完成,组长搜集整理,生板书,师点拨。
五、探究学习:课件展示教学图片。第四幅:愚公智叟辩难图
1
、探究:《愚公移山》图片中有哪些人物?他们都说了什么?(板书:愚公
智叟)
生小组找到图片所示的自然段,齐读课文。
小组活动,他们说话的内容。
小组代表发言,智叟、愚公的话,结合课文加以解释说明。
2
、他们为什么那么说?
合作探究,完成后面黑板的问题,用原文回答:

1
)愚公家周围环境如何?提示: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2
)愚公移山的原因?提示: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目标?提示: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3)
表现愚公移山艰难而路途遥远的句子?提示: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
课文从哪几方面表现愚公移山之难?
提示:山之高:高万仞;山之大:方七百里;人之老:年且九十;人之少:荷担者三夫;路之远: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5)
愚公对智叟是先斥后驳,“斥”的一句是?提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6)
标志愚公和智叟辩论取胜的一句?河曲智叟亡以应。(教师适时明确重点语句的翻译。增加重点字词的积累,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让传统教学模式闪光。)
六、思读课文,人物分析,理解寓意。
1
、愚公“愚”吗?
正方反方辩论:愚公:移山、移人?
愚公实愚(两座山雄伟高大.实难移走;愚公年且九十,山未移身先死。如何享利
?
全家人力量微弱,况且只有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帮忙;工具落后,敲石挖土,用畚箕装了土石远运山外;路途遥远。运土石到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
智叟不智(愚公痛感迂塞之苦,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确知移山之利,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有子孙的支持,使移山之役得以顺利开始;深明可移之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有发展变化的观点;感动天帝,将山搬走,显示愚公移山力量之大,精神感人至深;智叟知难而止,无所作为,讥讽阻拦愚公移山是真正的愚。)
总结:经过一番激烈的辩驳,愚公智叟孰智孰愚已成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愚公不愚,智叟不智。(板书
(目光)远大
短浅)
2、
关于对比、衬托手法的学习
学生讨论,明确:文中有多处对比,如愚公与智叟、京城氏之子和智叟、愚公之妻和智叟的对比。(板书
对比)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京城氏之子听说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却“笑而止之”,对比之下,更显出智叟见解鄙陋,对造福千万人的事业的冷漠态度。愚公之妻对丈夫关心,提出合情合理的疑问;智叟表现出极度的轻蔑,嘲讽之意溢于言表,一“君”一“汝”,境界全出。
过渡:故事结果怎样:愚公的精神感动了玉帝,玉帝命二神把山搬走了。
七、知识延伸:
1
、如何理解课文的神话结尾?提示:迷信思想的反映。反映了阶级的局限性。这是对愚公移山巨大力量和伟大精神的肯定和歌颂,也表达了古代人民借助想象、寄托于神话向自然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愿望。这个神话结尾,增强了故事的艺术效果,使“愚公移山”的形象更为高大、感人。
2
、本文主题?文中着重塑造了(老愚公)的形象,愚公移山的成功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改造自然的精神,说明了要克服苦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板书
坚持不懈)
八、布置作业:以“有志者事竟成”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九、课堂小结:多媒体显示: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学生齐读。结束全文学习。
?
小结:愚公精神的实质是排除干难万险不达目的决不休止。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这种精神。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哪里会有“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非典、禽流感的防治
?
哪里会有我国近十年的辉煌成就
?
哪里会有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
?
让我们从愚公手里接过精神火把,点燃智慧,照亮前行的路。去追寻明天的太阳
!(共16张PPT)
复习目标
1、理解内容,积累文言词语。
2、体会手法,学习愚公精神。
温故篇
思考: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检测:
1.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C.甚矣,汝之不惠
D.河曲智叟亡以应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寒暑易节
B.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C.虽我之死
D.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3.下列几组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
无陇断焉
B.惧其不已
其如土石何
C.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D.操蛇之神闻之
告之于帝
B
D
D
积累篇
通假字
指通豫南
“指”通“直”,一直
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
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无陇断焉
“陇”通“垄”,高地
虚词
“而”的用法:
a.连词,表修饰。如:“面山而居”,“笑而止之”。
b.表顺承。如:“聚室而谋”,“何苦而不平?”
c.表转折。如:“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其”的用法:
a.代词,“他的”。如:“其妻献疑曰”,“帝感其诚”。
b.“他”。如:“惧其不已也”。
c.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如:“其如土石何?”
·
“之”的用法:
a.结构助词,“的”。如:“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以君之力”,“渤海之尾,隐土之北”,“京城氏之孀妻”,“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操蛇之神”。
b.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如:“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汝之不惠”,“虽我之死汝心之固”。
c.指示代词,“这”。如:“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d.“这件事”。如:“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e.人称代词,“他们”。如:“跳往助之”。
f.“他”。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一词多义
·“且”:a.副词,“将近”。如:“年且九十”。
b.连词,“况且”。如:“且焉置土石?”
·“于”:a.介词,“到”。如:“达于汉阴”。
b.“向”。如:“告之于帝”。
④词类活用。形容词活用作为名词。如:“毕力平险”中“险“指险峻的大山。
名词作状语。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箕畚”,用箕畚装土石。
特殊句式
①被动句
帝感其诚(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
②主谓倒装
甚矣,(谓)汝之不惠(主)。
③宾语前置
且焉置土石?
①定语后置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译: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译: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不如。
译: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担心挖不平呢?
合作探究
这篇文章主要讲愚公移山的故事,假如没有神仙的帮助,你认为愚公移山会成功吗?
1.通读全文
借助课内
2.结合语境
上下推导
3.斟词酌句
语义完整
4.看清题目
明确指向
阅读要领
拓展篇
我们的古代文学博大精深,它承载着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愚公执著移山,两位老翁深受启发,至泰阴,这些故事深邃,这些文字隽永,这种精神代代相传。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也是“中国梦”的追逐者,我们更应该发扬新时代的愚公移山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毕力平险,久久为功,共筑“中国梦”。
作业
以“有志者事竟成-----读《愚公移山》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