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掌握朗读技巧,有感情地反复朗读直至背诵。
2.
品味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想象联想感悟诗歌内容。
3.
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的热情,培养审美和品鉴能力。
二、
教学重难点:
朗读并背诵;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三、课时安排:
四、课前准备:
1.制作导学案,布置学生查找与这首诗有关的资料,思考本课的重难点问题。
2.多媒体PPT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一、
激情导入:
同学们,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美在园林,杭州美在西湖。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不仅流传着动人的爱情故事,更有一首首优美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钱塘湖春行》,去欣赏西湖的美景。
检查预习
介绍作者、背景,古体诗知识
初读诗歌
(一)读准字音、节奏:
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全诗。
生读。
师:请一位同学来评价
他(她)的朗读,认为他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做出示范。
预设:学生可能评价字音、朗读节奏或是情感方面,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相应点评或补充。
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先在书上划分出诗歌的节奏,根据学生的划分,只是在朗读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声断气不断,音断意相连”,注意气息的运用,不要刻意停顿。
生齐读。
(二)读出韵律:
师:找出这首诗的韵脚
生:西、低、泥、蹄、堤
师:介绍律诗的二四六八句的最后一个字押韵,首句可押韵也可以不押韵。方法指导:押韵是为了让整首诗听起来更朗朗上口、音韵和谐、便于记诵。
师:过渡:读准节拍和韵律还不够,还要读出感情,怎样读出感情呢?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具体的看看这首诗的内容。
疏通诗意
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小组合作疏通诗意。
课堂探究
(一)朗读诗歌,问题探究
1、春天可分为初春、仲春、暮春三个时段,本诗描绘的是西湖春天什么时段的景色?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全诗哪一联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精读诗歌,品味语言
(过渡)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都是“吟安一个字,抚断数根须”的结果,杜甫、白居易、贾岛都是其中的典范。
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个字或词语写的好,用的妙?好在哪里,妙在何处?
教学预设
1、赏析颔联中“争”“啄”两个字的妙用。
黄莺起得早,一个“争”字,写出了黄莺你追我赶,忙着抢占先机,好占住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燕子嘴小,垒成一个窝要啄上千次,一个“啄”字,写出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催人进取。如此的动态,使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2.、文中颔联为什么说是“几处”而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因为是初春,所以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
3、诗中哪句话色彩最鲜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诗人将初春的“绿杨”置于白堤的背景中,色彩对比鲜明,凸显出杨树的鲜绿,描写出浓浓的春意。
(三)悟读诗歌,妙笔生花
优秀的写景的诗篇往往都是“诗中有画”,诗歌用最凝练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内容,现在设想你穿越时空,梦回唐朝,来的美丽的西子湖畔,根据这首诗中的景象,找出你最欣赏的句子,运用联想和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将画面描绘出来。
在……中,我仿佛看(听、感受)到了……
示例:在“孤山寺北贾亭西”这句中,我仿佛听到了和尚撞钟的声音,那么庄严、肃穆!那么辽远,空旷!我仿佛看到了诗人悠然地坐在贾公亭里,耳听着这天籁之音,鸟瞰着这西湖初春的胜景,想必那该是人生一件乐事吧!
再读诗歌,体会意境,读出感情。
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再读诗歌,注意体会意境,读出感情。
课堂小结
诗人通过巧妙地描写湖水、云脚、早莺、新燕等景物,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景色明丽、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诗人对西湖、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八、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描绘西湖或早春景象的诗句,积累在读书笔记本上。(共17张PPT)
白居易(772—846) 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早年家境贫困,颇历艰辛。贞元进士。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除讽喻诗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也很有名。和元稹友谊甚笃,与之齐名,世称“元白”。晚年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看到迷人的风景,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
写作背景
知识备查
古诗知识
知识备查
唐代出现的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格律严格,篇有定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称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字有定声(平仄相对),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仗)。可分为首联(1、2句)、颔联(3、4句)、颈联(5、6句)、尾联(7、8句)。律诗的二四六八句的最后一个字押韵,首句可押韵也可以不押韵。绝句同律诗的区别,最明显的是句数不同,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整体感知
初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整体感知
初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面,湖水刚涨得同堤岸相平,白云重叠,与湖水相连。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几处早早飞来的黄莺争着挤在向阳的树上,不知谁家刚飞过的燕子忙着啄泥筑巢。
疏通诗意
请同学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五颜六色的野花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没过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我最爱西湖的东面,总感到游赏得还不够,那便是碧绿的杨树阴里的白沙堤。
春天可分为初春、仲春、暮春三个时段,本诗描绘的是西湖春天什么时段的景色?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问题探究
全诗哪一联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体会情感
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都是“吟安一个字,抚断数根须”的结果,杜甫、白居易、贾岛都是其中的典范。
字斟句酌
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个字或词语写的好,用的妙?好在哪里,妙在何处?
燕子嘴小,垒成一个窝要啄上千次,一个“啄”字,写出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催人进取。如此的动态,使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赏析颔联中“争”“啄”两个字的妙用。
字斟句酌
黄莺起得早,一个“争”字,写出了黄莺你追我赶,忙着抢占先机,好占住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因为是初春,所以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
“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字斟句酌
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中哪句话色彩最鲜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诗人将初春的“绿杨”置于白堤的背景中,色彩对比鲜明,凸显出杨树的鲜绿,描写出浓浓的春意。
字斟句酌
找出你最欣赏的句子,运用联想和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将画面描绘出来。
精读细研
在……中,我仿佛看到(听、感受)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整体感知
再读诗歌,体会意境,读出感情。
诗人通过巧妙地描写湖水、云脚、早莺、新燕等景物,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景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诗人对西湖、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下收集有关描绘西湖或早春景象的诗句,积累在读书笔记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