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相似三角形考点分类(1)(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相似三角形考点分类(1)(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2-07 23:10: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相似三角形考点分类(1)
典型例题
考点一、比例的性质(基本性质、合比性质、等比性质)(设辅助元求值)
若.且a+b﹣c=2,则a+b+c的值是(  )
A.
B.
C.18
D.20
如果,且x+y+z=18,则2x﹣y﹣z的值为(  )
A.5
B.﹣15
C.10
D.15
已知,求下列算式的值.
(1);
(2).
已知x=,求x的值.
考点二、比例线段的识别及计算
若a、b、c、d是成比例线段,其中a=5,b=2.5,c=8,则线段d的长为(  )
A.2
B.4
C.5
D.6
下列各组线段中,成比例线段的组是(  )
A.3cm,4cm,5cm,8cm
B.1cm,3cm,4cm,8cm
C.0.2cm,0.3cm,4cm,6cm
D.1.5cm,2cm,4cm,6cm
已知四条线段a,3,a+1,4是成比例线段,则a的值为 
 .
考点三、比例线段的应用
如图,已知△ABC中,∠ACB=90°,CD⊥AB,垂足为点D,已知AC=3,BC=4.问线段AD,CD,CD,BD是不是成比例线段?写出你的理由.
考点四、比例中项
若a=2,b=3,a是b、c的比例中项,则c= 
 ;若b=3,c=2,则b、c的比例中项a= 
 ;又线段b=3,c=2,则b、c的比例中项a= 
 
已知线段a、b、c满足a:b:c=3:2:6,且a+2b+c=26.
(1)求a、b、c的值;
(2)若线段x是线段a、b的比例中项,求x的值.
考点五、黄金分割
已知线段AB=10cm,P、Q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则PQ= 
 .
在人体躯和身高的比例上,肚脐是理想的黄分割点,即(下半身长m与身高l)比例越接近0.618越给人以美感,某女士身高165cm,下半身长(脚底到肚脐的高度)与身高的比值是0.60,为尽可能达到匀称的效果,她应该选择约多少厘米的高跟鞋看起来更美.(结果保留整数)
考点六、黄金分割三角形、矩形
已知,点D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若AD>BD.
(1)若AB=10cm,则AD= 
 ;
(2)如图,请用尺规作出以AB为腰的黄金三角形ABC;
(3)证明你画出的三角形是黄金三角形.
在数学上称长与宽之比为黄金分割比的矩形为黄金矩形,如在矩形ABCD中,当时,称矩形ABCD为黄金矩形ABCD.请你证明黄金矩形是由一个正方形和一个更小的黄金矩形构成.
某校的数学拓展性课程班,在进行知识拓展时,张老师由黄金分割点拓展到“黄金分割线”,类似地给出“黄金分割线”的定义:直线l将一个面积为S的图形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的面积分别为S1,S2,如果,那么称直线l为该图形的黄金分割线.
如图,在△ABC中,∠A=36°,AB=AC,∠C的平分线交AB于点D.
证明直线CD是△ABC的黄金分割线.
考点七、由平行线截得的比例线段的基本事实
如图,直线a∥b∥c,分别交直线m,n于点A,B,C,D,E,F,若AB=2,AC=6,DE=3,则EF的长为 
 .
(16)
(17)
如图l1∥l2∥l3,若,DF=10,则DE= 
 .
如图,AD与BC相交于点E,点F在BD上,且AB∥EF∥CD,若EF=2,CD=3,则AB的长为多少?
考点八、基本事实的综合题型
已知:如图,△ABC中,DE∥BC,AD+EC=9,DB=4,AE=5,求AD的长.
如图,AD是△ABC的中线,CF交AD于E,交AB于F.求证:AE?FB=2DE?AF.
如图,AB∥CD、AD∥CE,F、G分别是AC和FD的中点,过G的直线依次交AB、AD、CD、CE于点M、N、P、Q,求证:MN+PQ=2PN.
巩固提高
下列各组线段中,能组成比例线段的(  )
A.2,3,4,5
B.2,3,4,6
C.2,3,5,7
D.3,4,5,6
已知点C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且AC>BC,如果AB长为20,则AC为(  )
A.
B.10﹣10
C.30﹣10
D.20﹣10
如图,Rt△OAB的直角边OA=2,AB=1,OA在数轴上,在OB上截取BC=BA,以原点O为圆心,OC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P,则OP的中点D对应的实数是(  )
A.
B.
C.﹣1
D.﹣1
已知线段a=2,c=4,线段b是a,c的比例中项,则线段b的值为(  )
A.8
B.3
C.
D.2
如图,AB∥CD∥EF,AF与BE相交于点G.若AG=2,GD=1,DF=5,BC=4,则BE的长为(  )
A.
B.
C.12
D.20
如图,AD∥BE∥CF,直线l1,l2与这三条平行线分别交于点A,B,C和点D,E,F.已知AB=1,BC=3,DE=1.2,则EF的长为(  )
A.2.4
B.3
C.3.6
D.4.8
(6)
(7)
如图,AD是△ABC的中线,E是AD上一点,AE:AD=1:4,BE的延长线交AC于F,则AF:CF的值为(  )
A.1:4
B.1:5
C.1:6
D.1:7
大自然是美的设计师,即使是一片小小的树叶,也蕴含着“黄金分割”,如图,P为AB的黄金分割点(AP>PB),如果AB的长度为10cm,那么AP的长度为 
 cm.
已知点P是线段AB上的一点,且AP2=AB?PB,如果AB=2,那么AP= 
 .
若线段a,b,c满足关系=,=,则a:b:c= 
 .
若(k≠0),则y=kx+k﹣2一定经过第 
 象限.
若,则m= 
 .
已知四条线段a,2,6,a+1成比例,则a的值为 
 .
已知,且3x+4z﹣2y=40,则x的值为 
 .
已知:如图,点D、F是△ABC的AB边上的两点,满足AD2=AF?AB,连接CD,过点F作FE∥DC,交边AC于E,连接DE.求证:DE∥BC.
如图,点R是正方形ABCD的边AB边上的黄金分割点,且AR>RB,S1表示AR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S2表示以BC为长,BR为宽的矩形面积,S3表示正方形ABCD除去S1和S2剩余的面积,求S3:S2的值.
已知a、b、c均为非零的实数,且满足,求的值.
如图,已知AD∥BE∥CF,它们依次交直线l1、l2于点A、B、C和点D、E、F.
(1)如果AB=6,BC=8,DF=21,求DE的长;
(2)如果DE:DF=2:5,AD=9,CF=14,求BE的长.
如图,已知点F在AB上,且AF:BF=1:2,点D是BC延长线上一点,BC:CD=2:1,连接FD与AC交于点N,求FN:ND的值.
答案
一、典型例题
C
B
(1)(2)
解:分情况进行:当a+b+c≠0时,根据等比性质,得x==;当a+b+c=0时,则a+b=﹣c,x=﹣1.故x的值为﹣1或.
B
C
3
运用勾股定理求得AB=5,由S△ABC=AB?CD=BC?AC求得CD=2.4,再进一步计算可得AD,BD的长,
根据比例线段的概念即可判断
±
a=6,b=4,c=12;x的值为2
(10﹣20)cm.
≈7.8是原方程的根,应该选择大约8厘米
(1)()cm;
(2)以A圆心,以AB的长为半径作弧,再以点B为圆心,AD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C,
连接BC,则△ABC即为所求;
(3)证明:由(1)得,点D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底边AD=乘腰AB,
∴三角形ABC是黄金三角形.
如果在黄金矩形ABCD的较长边AB上截取AE=BC,另一边DC上截取DF=BC,连接EF,那么可以证明四边形AEFD是正方形;然后证明矩形BCFE的宽与长的比是黄金分割比即可.

6
6
6
AD的值是4或5
过点D作DN∥CF,交AB于点N.结合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以及比例的基本性质证明即可.
根据已知的平行线,可以通过延长已知线段构造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比例线段,再根据等式的性质即可得出等量关系.
二、巩固提高
B
A
A
D
B
C
C
(5﹣5)
﹣1或3﹣.
9:12:20.
三.
6或﹣3
3
6.
首先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到,结合已知得到.从而得到,再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逆定理证明平行.

的值为8或﹣1.
9,11
2:3;过点F作FE∥BD,交AC于点E,求出,得出FE=BC,根据已知推出CD=BC,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出,代入化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