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课件(幻灯片3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课件(幻灯片38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08 09:4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課外古詩詞
浣溪沙
采桑子
相见欢
如梦令
教学目标
1
了解“词”这一文学体裁以及词的分类,把握词的情感基调。
2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品析手法,学会鉴赏词的一般方法,体会词的语言特色。
3
结合词人形象以及词的具体内容,体会其中流露出的情感。
重点
难点

词,古代一种文体,产生于(
),兴盛于(
)。词本来是配乐演唱的诗,所以被称为曲词、曲子词;后来演化为一种与诗相对的文体,又被称为诗余;因为词的句式字数长短不一,所以也被叫做长短句。


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之分(按词的内容),豪放派如苏轼、辛弃疾、范仲淹等,婉约派如李清照、柳永、晏殊、欧阳修等。
按字数分为小令(59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

浣溪沙
——【北宋】晏殊
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十四岁就被赐进士出身。为官四十载,历任要职,人称“太平宰相”,常提拔后进,诸如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等人,皆出其门。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与欧阳修合称“欧晏”,开宋初词坛的一大词宗,尤善小令,词风含蓄婉丽,雅有情思。有词集《珠玉词》传世。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
【北宋】晏殊
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
西落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
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刚填好的词
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一首
旧时
何时
不得已,没有办法
花落花开,燕来燕去,隐喻时节更替
副词,独自
来回走
品诗意
词中表示时节更替的句子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夕阳
落花
归燕
意象
繁花易尽物是人非年华易逝
抓意象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轻松、闲适
无奈、
伤感、惋惜
孤独
词人的情感变化
悟诗情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怅惘
主旨归纳
这首词通过写词人在暮春时节品酒吟词,有感于夕阳西下、繁花落尽、燕来燕去的场景,表达了物是人非、年华易逝的惋惜与无奈。
语言特色
情与理有机结合
融情于景
采桑子
——【北宋】欧阳修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天圣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兵部尚书。因直言论事被贬庐陵,后又因支持范仲淹改革被贬滁州。谥文忠。擅长诗、词、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醉翁亭记》《伶官传序》《秋声赋》《采桑子》等。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
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
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六一居士传》)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点明归隐之所
采桑子
【北宋】欧阳修
点明归隐之所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连小船移动都感觉不到。
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西湖风光好,驾着小舟划着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
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那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有笙管伴奏的歌声
隐约
轻便的小船
清澈的水

河道弯曲悠长
波纹
沙洲上的水鸟
形容水面光滑
zhào
wēi

shēng
lián

理词意
上阙说“西湖好”,那欧阳修觉得西湖好在哪里?主要写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抓意象
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
隐隐笙歌
视觉
听觉
“西湖好!”
水面无风
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
沙禽惊飞
静景
动景
描绘了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西湖春景图。
描画面
品字句
无风水面琉璃滑
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西湖水的平静澄澈,表达了词人留恋西湖的悠闲愉悦、惬意自得。
主旨归纳
通过写轻舟、短棹、绿水、芳草、长堤、笙歌、沙禽这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明净清丽、生机盎然的西湖春景图,展现了一种空灵淡远的意境,表达了词人留恋西湖的悠闲愉悦、惬意自得的情感。
相见欢
——【宋】朱敦儒
作者及背景
朱敦儒(1081-1159),南宋词人,字希真,洛阳人。历任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等官,致仕,居嘉禾。
本词作于靖康之变后,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猝逃往金陵,这首词写于他客居金陵,登上城楼,感怀时事,因而写下这首词。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相见欢
【宋】朱敦儒
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
看着这万里长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
独自登上金陵西门上的城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因金人侵占,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
长江
南京
清秋时节
西门上的城楼
倚楼
收复国土
官僚的冠饰。缨,帽带
靖康之变
迫近,接近
南宋前线
zān
yīng
qìng

理词意
上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景象:清秋时节,词人独自登楼,夕阳垂地,大地笼罩在一片暮色之中,长江流向远方,一派辽阔苍茫、衰败肃杀景象。
作用:①以落日垂地暗示南宋国势日渐衰微;②奠定了全词悲凉感伤的情感基调。
品析手法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借代
拟人
主旨归纳
这首词上阙写景,下阙抒情,通过写词人登上金陵城楼,远望夕阳垂地、长江东去的悲凉景象,不禁想到中原局势,表达了他对于国家分裂的痛惜和对统治者的愤恨。
——【宋】李清照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1155年),字易安,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父李格非,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丞相之子。代表作《如梦令》《醉花阴》《一剪梅》《声声慢》等,词集《漱玉词》。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点明归隐之所
如梦令
【宋】李清照
点明归隐之所
点明归隐之所
点明归隐之所
划啊,划啊,最终惊飞了水边栖息的鸟群。
尽了兴致已是天黑时分,方才乘舟返回,却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深处。
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
迟,指天黑路暗
时常记起
临水的亭台
黄昏
一群
惊飞
怎么渡,奋力划船
尽了兴致
泛指水鸟
xìng
ōu

ǒu
情景再现
时间:
盛夏日暮时分
地点:
溪亭
事件:
醉归
情节:
忘归
乘舟
误入
惊起
环境
落日、溪水、亭舟
小舟、藕花、鸥鹭
人物:
李清照……

溪亭日暮
藕花深处
惊飞鸥鹭
抓字眼
酒醉
景醉
因何而
黄昏时分,夕阳渐敛,悬在天边。溪面波光粼粼,溪边一座古色古香的小亭,笼罩在晚霞的余辉之中。泛舟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群水鸟。湖光山色,鸟语花香,美不胜收。
描画面
品字句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两个“争渡”连用,写出词人当时急切的心情,同时,鸥鹭乱飞而感到惊讶、惊喜、兴奋,写出词人对这美景沉醉不已、流连忘返的痴迷。
品字句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兴尽而返:王子猷(yóu)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jiǎo)然,因起仿偟,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shàn),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xiǔ)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世说新语·任诞》
用典
愉悦、轻快的心情
主旨归纳
这首词用仅仅三十三个字展现了一段生动有趣的故事,记叙了词人因酒醉晚归而误入藕花深处的的所遇所感,富有生活气息,语言清新自然。
作业:对比李清照的另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体会两首词在表达技巧和情感上面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