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12 13:2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上第22课《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2、深入体会作者的志趣,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流程
(一)诗文导入??
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山玩水,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诗文。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 ???????)。”,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 ?????)。”等这些优美的诗句真是不胜枚举,今天,我们要走进的这篇文章,它不仅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既像画又是诗,那会是一篇什么样的美文呢?
师:同学们,这个题目怎么读,怎么断句。前一个“书”字是什么意思,后一个“书”又是什么意思,从这个题目你读出了什么?
明确:断句是 答/谢中书/书 ?
前一个“书”与“谢中”连读指的是一个人。
最后一个“书”是指书信。
【设计意图】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我在这一环节通过简单的古诗文导入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更好地解读标题,我是让学生通过断句并解释“书”的意思来理解这个题目,解读课题学生会更好的理解课文的内容。
(二)读美景
1.自由读
要求:画出自己读不准的字。注意朗读的语音、节奏、情感等。
2.入境读
要求:边朗读边想象。把脑海中的文字转换成美丽的图画。
3.创意读
要求:(1)有单读和齐读之分。(2) 想象自己在畅游美景,并带上动作。(3)读出作者的当时的语气及情感。
4.选择读
要求:假如你是作者陶弘景,因篇幅所限,如果封信中只能写三句话,你应该选哪三句?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时,学生边朗读边想象,训练学生在脑海中将文字转换成画面的能力,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朗读。并进行朗读分工和合作,再进行小组展示。最后培养学生寻找关键句的能力。
(三)赏美景
1、这些景物美在哪里?
(1)具体写景的语句: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小组活动:
请你带上发现美的眼晴,用“我读出了江南( ??????)之美。”
要求:先填空,再选一个写景的句子作为例句并翻译,最后赏析这句话。
示例:
我读出了江南( 山水相映 ?)之美。
例如“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一句,意思是巍峨的山峰耸入云霄,清澈的溪流可以见底。作者将高山的伟岸静默与溪水的柔美灵动写得相映成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突破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写景的巧妙。这一环节通过问题设置让学生感受文中所描绘的美景,并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 四)悟情思
1.作者通过描绘江南的美景,抒发了哪些情感?
明确:
(1)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对山水的赞美和欣赏,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2)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山水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
2.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深入体会这些情感:
(1)“仙人”---听松声
(2)“闲人”--以画辞官
(3)“贤人”---山中宰相
3.现在,你就是作者陶弘景,身临美丽的江南,体验着大自然的美好,放情歌颂山川之美,来我们一起背诵《答谢中书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设置问题,让学生自主发言,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再通过助读资料的补充加深学生对作者、对文本理解。最后为学生创设背诵的情境,再一次体会文中美景,及作者志趣,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五)作业:
1、背诵并默写《答谢中书书》。
2、预习《记承天寺夜游》,赏析其写景特色,体会作品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