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背影》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4《背影》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12 13:3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上《背影》教学设计
教“我”如何不想“他”
??????——《背影》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诵读《匆匆》,走近朱自清
(一)诵读《匆匆》,导入新课。
投影PPT: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
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生齐读文字,七嘴八舌说感悟。
过渡语:每一个当下的日子终会一去不复返,我们每个人都在匆匆的岁月中用自己的言行书写人生的痕迹。那些刻骨铭心的情感,那些难以忘怀的记忆,那些成长的瞬间,好在有文字帮我们铭记。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朱自清先生的另一篇经典名作《背影》。
(二)走近朱自清
1.作者简介
投影显示:
朱自清(1898年11月—1948年8月),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任清华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转西南联合大学任教。代表作品有散文集《背影》,诗文集《踪迹》等。
2.作者思想
投影显示:
《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
意思是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
《韩非子·观行》:“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
意思为弓弦常紧张,性缓者佩弦以自警。
朱自清先生选“自清”作为自己的名字,其意是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同流合污,保持清白。但同时,取字“佩弦”,表明自己对生活的严肃思考和做事的谨慎性缓。正如他的诗:“一步步踏在土泥上,打下深深的脚印”。这种进取不懈的人生态度,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毛泽东曾撰文号召写“朱自清颂”,赞扬他的英雄气概和积极进取的思想品质。
3.写作背景
投影显示:
“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1925年,朱自清在清华大学谋职,此时,28岁的朱自清已经是5个孩子的父亲,在体尝了为人父的艰难之后,收到父亲的来信,百感交集,心中积郁多年的父子恩怨在这句话中消融了,于是在泪光中忆起20岁这年,父亲送他去北京读书,为他买橘子的背影。看似平淡而素朴的语言中,实则隐匿着最真的情感。
第二部分??“我” VS?“我”的思绪
???作为典型的写人记事散文,本文的构思非常精巧,结构上前后呼应,语言上朴素而醇厚,情感上真挚动人,无处不是“我”的思绪在流淌。
(一)?读“我”——看谋篇布局之妙
投影显示: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我也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丧事完毕)
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文章起笔从“我”出发,直奔主题,直抒胸臆的表达,绝不拖泥带水,中间叙写买橘的事件,“我”的所见所感时时在场,在经历一番内心情感的洗礼后,一股痛彻心扉的思念之情,自然而然地归到“我”之心上,与开篇紧紧呼应。
抒情性的写人记事散文,要感受到“我”的行踪,读到有“我”的生命在场,才能与字里行间的情感碰撞,相击。
(二)读“我”的拒绝——揭开“我”的忏悔
对于父亲,“我”的回应是怎样的?
投影显示:
我再三劝他不必去;
我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
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
这些表现的背后,你读出了什么?
20岁时,“我”对父亲细微的爱不理解,不接纳。但八年后,在经历了生活的颠簸之苦之后,想起这一幕,“我”的心理有着怎样的情感??
投影显示: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
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品读明确:
“聪明过分”“太聪明了”,用反语的表达方式,揭示内心深处强烈的自责与内疚。
(三)读“我”的“泪”——透析“我”的爱
读“我”流泪的语言场景,读出流泪的原因。
学生交流后:
投影显示:
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留下来了。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交流后明确:
第一次“流泪”,是奔丧回家,目睹家境的衰败,流下伤心的眼泪;
第二次“流泪”,车站送别,目睹父亲爬上爬下的背影,因背影的“老态”,留下伤感的眼泪;
第三次“流泪”,父亲下车离开了,“我”回到座位,一时难以从伤感的情绪中走出来,流下难过的眼泪;
第四次“流泪”,“我”在北京,父亲来信说到了“大去之期”,“我”忆及与父亲的种种过往,种种复杂的恩怨纠葛都化作血浓于水的爱之伤感,流下了悲伤辛酸的眼泪。
资料助读一:
投影显示:
父与子的“恩恩怨怨”
父在徐州因纳妾引起矛盾,终至上司怪罪被免职。(子怨)
父为缓解矛盾,花了很多钱至亏空,变卖家中首饰。(子怨)
祖母不堪承受其父导致的家中变故,辞世。(子怨)
子因家中贫困,想提前毕业,私自将自华改为自清。(父怨)
子在扬州任教,校长将其每个月薪水全数交给父,子反感辞职。(父怨)
子在清华任教后,将生母及孩子接到北京,远离父。(父怨)
资料助读二:
投影显示:
为人父后的朱自清
家中五个儿女,成日的千军万马。
在家看书或写什么东西,一点钟里要分几回心。
下雨天或礼拜日,摊开书本看不下一行;提起笔来写不出一个字。
以致对孩子管理上简单粗暴,后来回想有着难以宽宥的种种暴行。
那时那地,父亲却主动推开隔膜的墙,提出帮助照看孩子。
后来,两年余没见面的父亲,回信说:“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体验到为人父艰难的朱自清,终在28岁这一年想起父亲过往种种的好,借着20岁时父亲送别买橘子的“背影”,推倒了横在父子之间的隔膜,发出了爱的呼唤。
第三部分 “他”?VS?“他”的“背影”
作家李广田说,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学生心目中,“‘朱自清’三个字已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的一体。”文章以它的真实与诚挚,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现在读来,这经典之处还在于朱自清先生对父亲的称呼多用——“他”,这种平淡而朴实的称呼,很有代入感,就好像朱自清先生对着我们每一个阅读者在深情地讲述着“他”,娓娓道来,质朴而真切,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一)读“他”——重新走近父亲
投影显示:
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
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他忙着照看行李。(我买票)
他便忙着和他们讲价钱。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
品读交流后明确:这是一个有着细碎母爱般的慈父,对孩子的关爱无微不至,爱的细心,爱的用心,爱的精心
(二)?读“他”和“他”的“背影”——体悟博大而深沉的爱
投影显示: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他已抱着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扑扑衣上的泥土……
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面没人。
交流:作者是如何刻画“他”买橘的“背影”的?品读体悟。
外貌描写,聚焦父亲的着装:“黑”有哀悼祖母之意;连用三个“布”字透出家境衰败,照应开篇父亲赋闲、家中光景惨淡,同时,与父亲为我准备的“紫毛大衣”形成鲜明的对比。
动作描写,聚焦父亲买橘子过程的艰难,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个无私奉献自己全部慈爱的父亲形象,朴实真挚,感人至深。这是在特定情境下的背影,是在父亲失去母亲、自己失业、家境衰败下的背影,父亲的颓唐与困顿,唤醒了我内心的感激之情。
详尽地刻画,真真切切地心灵触摸。
除此之外,文中还出现三次“背影”,读出其作用。
投影显示: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开篇)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父亲离开车站时)
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结尾)
品读四次背影明确:
第一次背影,用倒叙的手法,开篇点题,点明自己对父亲背影的难以忘记。
第二次背影,是为我买橘子时的细致描绘,是眼前实实在在的心灵触摸。
第三次背影,是父亲离去,看得见的背影渐行渐远渐消失。
第四次背影,背后思念,泪光中再现背影,想象中的,虚写,表达对父亲深深地怀念之情。
所以,《背影》的经典之处还在于把深沉的爱托付于朴实而平淡的“背影”,开篇点明,想念“背影”,结尾再现,思念“背影”,中间切切实实地触摸“背影”,行文的线索清晰明了。
(三)?读“他”的话——“我们”终将彼此相爱
?相对于“背影”的细致描绘,父亲的话并不多,品读体会。
投影显示:
“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进去吧,里边没人。”
“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聚焦语言,不多的语言,却让父亲的形象更加丰满,在艰难的处境之中,越发凸显爱的可贵。
品读,那段辛酸的日子:
投影显示: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
总结:
投影显示:
满院狼藉光景暗,
赋闲失母满心酸。
布帽布褂布棉袍,
攀缩倾探露蹒跚。
朱红橘子深深爱,
老态背影拨泪弦。
如今信中伤心话,
?教我如何不想他?!
父亲的爱,让一切艰难终将过去,而曾经的一切怨恨也终将在父亲的爱中释怀。一切恩怨在时光中和解,一切时光在爱中落幕。
第四部分??“父亲”?VS ?“我们的父亲”
(一)?欣赏筷子兄弟的微电影《父亲》,碰触爱的心弦。
融《背影》、歌词、画面于一体,感受深沉的父爱。
父亲
总是向你索取 却不曾说谢谢你
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
每次离开总是?装做轻松的样子
微笑着说回去吧?转身泪湿眼底
多想和从前一样?牵你温暖手掌
可是你不在我身旁?托清风捎去安康
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再变老了
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
一生要强的爸爸?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
谢谢你做的一切?双手撑起我们的家?
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我
我是你的骄傲吗?还在为我而担心吗
你牵挂的孩子啊,长大了
……????
(二)日记一则
以“爸爸,我的爱对你说”为题,写一篇日记,结合《背影》的学习感悟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叙写自己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