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生物的进化 第2课时(课件 31张PPT+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4生物的进化 第2课时(课件 31张PPT+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2-14 07:51:16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4节
生物的进化
第2课时
浙教版
初中
生命的起源




无机小分子物质




场所:原始大气
场所:原始海洋
场所:原始海洋
有机小分子物质
有机高分子物质
多分子体系
原始生命
场所:原始海洋
那今天种类繁多的生物又是由谁设计的呢?
神创论的观点:
(物种不变论)
神创论认为,地球及万物是上帝在大约6000年以前,即公元前4004年10月26日上午9:00
钟创造出来的。自从被上帝创造出来以后,地球上的生命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彼此之间是孤立的,没有任何亲缘关系。
进化论的观点:
1.布丰的直线进化论:
(1)观点:物种是可变的,生物是直线进化的。
如:    
现代鳄鱼
远古鳄鱼
古代鳄鱼
(2)物种可变的原因是生物的环境特别是气候和食物发生了改变。
2、拉马克关于进化的用进废退学说:  
拉马克是进化论的奠基者,他在18世纪初提出了用进废退的进化学说:环境的改变是导致生物进化的原因。环境改变了,生物的生活方式也要跟着变,有的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发达起来,有的器官则由于长期不使用而萎缩退化了。
拉马克认为长颈鹿的进化是因为草地退化后要吃树叶,当然颈长的有优势,它们想要长颈,于是天天使劲地将颈伸长,终于形成了现在的长颈鹿。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虽有一定道理,但事实上由于使用而发达起来的器官特征并不能遗传给后代。达尔文通过几十年的观察分析,终于在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有四方面:
  1、过度繁殖;
  2、生存斗争;
  3、遗传变异;
  4、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学说
过度繁殖:
各种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产生很多的后代。远远超过环境的承受能力。
思考:
这些卵和种子会不会全部发育成后代个体呢?为什么?
生物的生存资源有限,要生存就必须与无机环境.异种个体及同种的其他个体进行斗争。大量繁殖与少量生存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生存斗争:
生物的生存资源有限,要生存就必须与无机环境、异种个体及同种的其他个体进行斗争!
遗传变异:
生物产生的后代会发生变异,产生各种不同于亲代的性状!
适者生存:
  生物的变异有的比亲代更适应环境,有的却不适应环境!
适应环境的个体生存下来,不适应环境的个体被淘汰。




















四个要点间的关系:
基本条件
手段、动力、途径
生物进化内因
(外因)
必然结果
核心内容
自然选择的概念:
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意义:
能科学地解释生物的进化、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支持自然选择学说的证据:
——
一种生物向另一种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存在过渡类型。








过渡类型证明了:
生物间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物种间进化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种子蕨
蕨类
种子植物
种子蕨
达尔文与进化论
进化论认为:生物最初由非生物发展而来,现代生存的各种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生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恩格斯认为达尔文的进化论理论是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之一。
达尔文1859年发表了著名的《物种起源》一书,这部科学巨著的发表,标志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形成,引发了一场科学上的革命,导致早期传统的博物学转变成为现代生物学。
思考:
怎样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长颈鹿的演化?
长颈鹿祖先
个体有差异
自然选择
(缺草)
颈腿长的
长颈鹿生存
过度繁殖
产生不定向性个体
自然选择
颈腿长的个体——代代相
传,逐渐转化为现代长颈鹿
人工选择:
根据人类的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的选择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
原始鱼类
古代两栖类
古代爬行类
原始鸟类
原始哺乳类
现代鱼类
现代两栖类
现代爬行类
现代鸟类
现代哺乳类
古代鱼类
原始两栖类
原始爬行类
古代鸟类
古代哺乳类
脊椎动物的进化
生物的进化历程
地质年代
主要地质变化
元古时代
地球刚诞生,温度很高,地球上没有生命
古生代(寒武纪)
地球温度下降,出现大片海洋,最早原始生命出现
古生代(志留纪泥盆纪)
水生动物逐渐繁盛,出现了水中生活的鱼类
古生代(石炭纪二叠纪)
陆地逐渐增多,一些水生动物上岸,鳍渐变为四肢,原始鱼类逐渐进化成原始爬行类
中生代
陆地进一步增多,陆生植物开始昌盛,爬行动物大量繁衍
新生代
一类爬行动物上肢进化为翅成为鸟类,另一类爬行动物进一步进化为哺乳类
新生代
演化成现代生物和人类
生物的进化历程
人类的演化历程:
19世纪英国科学家——赫胥黎在达尔文的启示下提出了“人猿同祖论”。
返祖现象
毛人
返祖现象是一种特殊的遗传现象。是指人类的个体身上出现了人类祖先具有而现代人身上已消失了的解剖生理特征。所以返祖现象也是生物进化的一种证据。
探究:
桦树尺蛾群体中不同体色个体数量变化的原因
19世纪,树林里的一群尺蛾中,大部分体色是浅色的,只有几只是黑色的。
1850年前后,事情发生了变化。随着工业的发展,树林周围新建的工厂越来越多,工厂冒出的滚滚黑烟,染黑了树干。到1900年,黑色尺蛾的数量远远超过了浅色尺蛾。
思考:
1、在1850年前,为什么浅色尺蛾的数量远多于黑色尺蛾?
答:在1850年前,树林中的桦树未被污染而呈浅色,浅色尺蛾的体色与环境相似,所以不易被天敌发现,生存的机会较大,数量就会逐渐增多(适者生存);而黑色尺蛾的体色与环境不同,容易被天敌发现,生存机会小,数量就会逐渐减少(不适者淘汰)
2、到了1900年,什么原因使黑色尺蛾的数量远多于浅色尺蛾?
答:到了1900年,由于工厂烟囱排放的滚滚浓烟染黑了树干,使得黑色尺蛾“适者生存”数量增加,而浅色尺蛾由于“不适者淘汰”而数量减少。
3、今天这片树林的污染少了,请预测不同体色的尺蛾数量变化情况?
答:由于污染减少,桦树的树干会变回浅色,通过自然选择,我们可以预测更能适应环境的浅色尺蛾的数量会再有所增加而黑色尺蛾的数量会进一步减少。
4、根据自然选择学说,在1900年时,应当只剩下黑色尺蛾,可是浅色尺蛾还生活在树林中,只不过数量少了。难道达尔文错了吗?
答:达尔文并没有错,树林中浅色尺蛾数量减少是由于它们不适应环境造成的,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在这一过程中还是会有少量生命力较强的浅色尺蛾存活下来,同时大量的黑色尺蛾在产生后代时也会产生一些浅色尺蛾,所以浅色尺蛾还是可以在树林中生活,只是数量减少了。
思考:
在农业上,一种农药用久以后,就会失效即害虫就会产生抗药性。这是为什么?
害虫种群中存在着___________,有具有抗药性的,有不具有抗药性的。杀虫剂的使用对害虫起了_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的害虫被杀死,________________的害虫能够生存、繁殖,并将抗药的性状_________给后代。
个体差异
自然选择
不具有抗药性
具有抗药性
遗传
课堂小结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达尔文发现,在大风经常袭来的克尔格伦岛上,昆虫的翅要么强大,要么退化,没有中等大小翅的种类,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是否经常使用翅膀的结果
B.食物获得多少的结果
C.大风作用下,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定向变异的结果
C
2、《马铃薯传奇》中写到:很早之前野生马铃薯自由生长,后来人类在挖食块茎时,土地被疏松,马铃薯长得更大。其次,村落周围人类的粪便和食物残渣也进一步促进了野生马铃薯的生长,提高了产量和质量。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类的需求和活动对马铃薯的进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B.马铃薯块茎富含淀粉,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由文章推测,进化至今的马铃薯比野生马铃薯体积大,品质更好
D.现代马铃薯是野生马铃薯为了人类食用而产生的有利变异的结果
D
课堂练习
3、20世纪60年代用DDT来杀灭稻螟的效果很好,但到了80年代DDT杀稻螟的效果不好,其原因是(  )
A.80年代所用的DDT品质较过去差
B.稻螟长期沾染DDT,体表形成抵抗DDT的保护膜
C.选择作用使种群中抗DDT的稻螟比例增大
D.长期使用DDT导致稻体内产生抗DDT的抗体
C
4、下表是某地区不同时期两种尺蛾的数量比,这种变化是因为(   )
森林时期
建成工业区后50年
灰尺蛾
黑尺蛾
灰尺蛾
黑尺蛾
99%
1%
1%
99%
A.工业煤烟使灰尺蛾变成了黑尺蛾
B.灰尺蛾迁离,黑尺蛾迁入
C.自然选择作用
D.定向变异作用
C
5、请你根据自然选择学说的相关理论解释上述现象。
生物的变异普遍存在,海岛上有的昆虫翅发达,有的则残翅或无翅,这是海岛上强劲海风对昆虫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翅发达的昆虫不易被风吹走,残翅或无翅由于不善飞或不会飞也不易被风吹走,从而得以生存下来,并通过繁殖将这种特征传递给后代,就这样,经过漫长的逐代选择,就形成了……
6、请用达尔文学说解释狼的凶猛.善跑.狡猾的性格的形成过程。
狼群中本来就有个体差异,有的善跑,有的不善跑,有的凶猛,有的不凶猛,有的狡猾,有的愚笨;另一方面因食物、空间的有限引发了生存竞争。凶猛、善跑、狡猾的狼容易得到食物,在生存竞争中能够适应环境而生存下来,并繁殖更多的个体,将该性状遗传给后代,相反不凶猛、不狡猾、不善跑的狼则会在生存竞争中被淘汰。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