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学案(2)
课 题: 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年 级: 初一 科目: 生物 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分析《巴斯德实验》。
2、描述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常用方法。
二、自主学习
1、分析“巴斯德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 )
答: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 。
2、科学探究的过程大致包括六个环节?
答:①提出问题 ② ③制定计划 ④ ⑤得出结论 ⑥
3、探究成功的前提是什么?( )
答: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 ,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 ,是探究成功的前提。
4、探究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
答: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 ,则是探究成功的关键。
5、生物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答:生物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 、 、 测量法 和 等。
三、当堂训练
1、分析“巴斯德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 )
A.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是肉汤本身产生的
B.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空气
2. 肉汤变酸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这一假设的成立是由( )证明的
A. 达尔文 B. 巴斯德 C. 施莱登 D. 施旺
3.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是( )
①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 ③表达交流 ④制定计划 ⑤实施计划 ⑥得出结论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③ C.①②④③⑤⑥ D.①②④⑤③⑥
4、探究成功的前提是什么?( )
A.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B.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C.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 D.A和B
5、探究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
A.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B.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C.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 D.A和B
6.阅读下面材料,了解探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下列问题:
A.一次,小明发现有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运食物。观察思考后,小明提出了一个问题: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呢?
B.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根据自己的生活知识经验,小明提出了许多假设:蚂蚁可能爱吃甜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软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小昆虫。
C.小明针对“蚂蚁爱吃甜的食物”这一假设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把一只蚂蚁放进培养皿中,仔细观察蚂蚁的行为。
D.小明按照实验设计完成了实验。
E.经过几次重复实验后,得出了结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
F.然后他把探究过程和结果与同学进行了交流。
(1)根据上述材料,总结探究的基本步骤:(填序号)
提出问题是 ;作出假设是 ;设计实验是 ;
完成实验是 ;得出结论是 ;表达交流是 。
(2)小明设计的实验不足之处是 。
四、能力提高
1、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文献法 D分类法
2.动物学家用望远镜观察鸟类在树上筑巢,并将鸟的行为作详细的记录。这种研究生物行为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描写记录法
3.下列研究动物的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是( )
A. 用照相机拍摄老虎的运动,研究老虎追击猎物的方法
B. 用望远镜观察乌鸦在繁殖季节的活动,并如实记录
C. 动物园通过闭路电视研究熊猫生育幼崽的过程
D. 用超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海豚对声波的反应
4.我国于2000年11月1日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登记工作。人口普查常用的探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资料分析法
5、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想利用临朐桑蚕详细研究蚕的发育过程,最好的方法是( )
A.分类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6. 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 )。
A.分组实验 B.重复实验 C.独立实验 D.对照实验
7.对实验结果认识正确的是( )
A.实验结果不一定与假设一致,但实验结论一定支持假设
B.实验结果一定与假设一致,实验结论一定支持假设
C.有时实验没有结果
D.实验结果不一定与假设一致实验结论也不一定支持假设
8.如果在做实验时得到的结果与假设不一样,你不应该做的是( )。
A.修改假设,让它与结果一致
B.修改实验数据,让它与假设相符
C.检查过程是否有问题,重新把实验做一次
D.检查过程都没有问题,相信结论是正确的
例1科学家为了了解家燕的育雏行为,在它育雏期间,在它的窝旁安放一台录像机,记录家燕每天的活动。然后进行研究,得出结论。这样的研究活动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D. 资料分析
8、分析下面的实验并回答问题:
①把相同大小的两块鲜肉分别放在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广口瓶中(如图),其中甲广口瓶不封口,乙用布封口。
②数日后,甲、乙两瓶中肉质腐烂,并在甲瓶的腐肉上发现了蛆(苍蝇的幼体),用布封口的乙瓶内则没有。
(1)甲、乙两瓶中肉质腐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__。
(3)你对甲瓶腐肉上出现了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鲜肉水分充足,有机物丰富,空气中细菌、真菌大量繁殖,引起肉腐败变质
(2)苍蝇
(3)苍蝇在甲瓶内的肉上产卵,虫卵孵化为蛆
(4)腐肉不会自然产生蛆或苍蝇产卵,虫卵孵化为蛆。
3.进行实验方案设计时,为了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使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的作用能准确明显地表现出来,一般都只考虑( )。
A.单个变量因素 B.二个变量因素 C.多个变量因素 D.综合因素
4、某同学设计了这样的实验:他将小麦种子分为等量的2组,给予适量的温度,一组放在阳光下,另一组放在黑暗透气的纸盒里,他想要探究的问题是( )
A、水分对小麦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 B、光照对小麦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
C、空气对小麦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 D、温度对小麦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
7.下列属于对照实验中的一组对照的是( )
A.低温和干燥 B.低温和潮湿 C.高温和干燥 D.低温和室温
8.在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新鲜的肉放久了会腐烂,而且夏天鲜肉腐烂要比冬天腐烂得快些。鲜肉腐烂与哪些因素有关?某位同学假设,鲜肉腐烂与它的含水量有关。为此,它设计了如下实验验证他的假设:取两块瘦肉(重量相同),用烘干机将它们的水分烘干,在分别放入两个干燥的培养皿中。甲培养皿置于冰箱里,乙培养皿放入温暖的地方,而且肉片上滴加少量水。请据此分析:
(1)你预测他的实验结果是哪个培养皿的肉先腐烂?
乙
(2)他的实验结果能不能验证他的假设?为什么?
不能。未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有两个变量:水、温度)
(3)你认为这一实验该怎样改进才较合理?
甲乙两培养皿都放入温暖的地方
5.下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8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 瓶煮沸,B 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回答:
(1)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 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 进入瓶内。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 )
A.瓶子的大小 B.细菌的有无 C.肉汤的多少
(3)乙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
_____________ 。
(4)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是否要经过重复多次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 。
(5)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为此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 ( )
A.巴氏消毒法 B.腌制法 C.脱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