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5节
遗传和进化
第1课时
浙教版
初中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复习:
遗传和变异现象
1、遗传:
生物通过生殖产生子代,生物的子代与亲代、子代与子代之间的性状很相似的现象。
如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2、变异:
不同的生物个体在性状上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生物的子代与亲代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的性状差异的现象。
如俗语: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活动:
人体的性状有许多种(如身高、肤色等),请根据下表观察你自己的具体性状,并与其他同学交流,看看表中所列的8
种性状完全相同的学生在你们班上有几人。
性状
具体表现
耳垂的位置
与面颊分离
与面颊紧贴
能否卷舌
舌能向上卷曲
舌不能向上卷曲
食指长短
较无名指长
较无名指短
双手自然交叉
左手拇指在上
右手拇指在上
上眼睑特征
双眼皮
单眼皮
酒窝
有
无
足的特征
脚底有弧度
扁平足
色觉
色觉正常
红绿色盲
生物遗传与变异对生物来说有何意义?
遗传
——使生物的种族得以稳定。
变异
——是生物发展进化的内动力。
注意
遗传是指相似而不是相同,变异是指有差异而不是不同。
思考:
为什么生物体会表现出亲子代性状相似的遗传现象?遗传物质存在于哪里?又是怎样传递的?
17世纪时,有学者认为在人的精子或卵子中有父母性状的缩影,使得由受精卵发育成的子代个体具备了双亲的遗传性状。
遗传物质的传递
精子
卵子
受精的实质
精子和卵细胞中的细胞核相互融合的过程
1、A、B、C羊各提供了什么?
2、多莉像谁?说明了什么?
3、细胞的遗传信息在哪里?
A:去核细胞
B:细胞核
C:子宫
B羊
细胞核
多莉的诞生
多莉虽由C羊所生,
但长相却一点也不像C羊,也不像A羊,而是几乎和B羊一模一样。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
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与生物遗传现象有关。
细胞分裂时出现了染色体
同卵双胞胎是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其细胞中的染色体完全相同,因此,其性状也极其相似。
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与生物遗传现象有关。
同卵双胞胎
科学家们发现在生物体传宗接代的过程中,亲代与子代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量和种类却保持着高度的稳定性,同
一物种的不同生物个体间,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和种类几乎完全相同,性状也很相似;不同物种的生物个体间,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和种类有一定的差异,性状也有较大的差异。
人类细胞核中的染色体
人类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
生物的性状是通过生殖细胞遗传给后代的。
父
母
精 子
卵细胞
受精卵
子女
受精
发育
(23对)
(23对)
(23对)
子女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
在生殖过程中,体细胞与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怎样变化的?
(23条)
(23条)
(23对)
母细胞
子细胞
[女人]
22对常染色体+XX
22条常染色体+X
22条常染色体+X
22条常染色体+X
22条常染色体+Y
[男人]
22对常染色体+XY
受精卵
22对常染色体+XX
[女人]
22对常染色体+XX
[女人]
22对常染色体+XY
[男人]
22对常染色体+XY
[男人]
体细胞染色体数是生殖细胞染色体数2倍,或者说生殖细胞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1/2。
生男生女概率各50%
不同生物染色体数目一般不同
各种生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是不同的;
每种生物的染色体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同一物种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是相对稳定的。
生物
染色体数目
生物
染色体数目
生物
染色体数目
人
46条
驴
62条
水稻
24条
马蛔虫
2条
骡
63条
普通小麦
42条
果蝇
8条
绵羊
54条
大麦
14条
家鸡
78条
山羊
60条
豌豆
14条
犬
78条
猪
38条
玉米
20条
牛
30条
猕猴
42条
白菜
18条
马
64条
大猩猩
48条
银杏
24条
外面是蛋白质
染色体模型
内部是DNA分子
染色体
染色体主要由两种物质组成:蛋白质和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DNA对生物性状起着决定作用,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克里克
英国生物学家
1962年,克里克和沃森因他们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上的发现,以及在揭开生物遗传信息秘密方面所作的贡献,而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对生物性状起着决定作用,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沃森
美国生物学家
DNA:
磷酸
碱基
脱氧核糖
DNA的双螺旋结构
脱氧核苷酸(DNA分子的基本单位)
磷酸
脱氧核糖
碱基
基因:
是DNA分子上起遗传作用的片段,生物体每一个性状都由特定基因来控制。
(遗传单位)
一个DNA分子上有成百上千个基因,每一个基因都控制着一个或多个性状(如人的肤色、色觉、花的形状等)
。
同一物种不同个体细胞内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异的,因此每个人的性状有不同。
通过遗传标记的检验与分析来判断父母与子女是否亲生关系,称为亲子鉴定。鉴定亲子关系目前用得最多的是DNA
分型鉴定。人的血液、毛发、唾液、口腔细胞等都可以用于亲子鉴定,十分方便。一个人有23
对(46
条)染色体,同一对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一般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如果检测到某个DNA位点的等位基因,一个与母亲相同,另一个就应与父亲相同,一般只要作十几至几十个DNA
位点作检测,就可以确定是否属于亲子关系,如果有3
个以上的位点不同,则可排除亲子关系。DNA
亲子鉴定,否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几近100%,肯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可达到99.9%。除了同卵双胞胎外,每人的DNA
是独一无二的。由于它是这样独特,就好像指纹一样,用于亲子鉴定,DNA
是最为有效的方法。DNA
分析为法医物证检验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手段,DNA
检验能为一些重大疑难案件的侦破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亲
子
鉴
定
课堂小结
遗传与进化
细胞核
染色体
蛋白质
DNA
基因
控制生物的性状
染色体
DNA
基因
染色体、DNA、基因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有关的物质称为遗传物质。
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在遗传中起重要作用
每个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每个基因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
脱氧核苷酸是DNA分子的基本单位
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则不同的基因就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
脱氧核苷酸
基因
DNA
染色体
1、有的人是单眼皮,有的人是双眼皮,有的人色觉正常,有的人却是色盲患者,在生物学上这些形态、生理特征叫做( )
A.基因
B.性状
C.遗传
D.变异
B
课堂练习
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遗传学中把生物个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
任何生物都有许许多多性状。有的是形态结构特征(如豌豆种子的颜色,形状,人的眼皮单双),有的是生理特征(如人的ABO血型,色觉正常与色盲,植物的抗病性,耐寒性),有的是行为方式(如狗的攻击性,服从性),等等。
基因是DNA分子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
遗传是亲子间的性状上的相似性;
变异是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2、现在有些家庭大门开始使用指纹锁,这是生物识别技术应用的一个实例。研究表明,即使是同卵双胞胎,其指纹也只是相似而非完全相同。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指纹是人体的一种性状
B.指纹的形成不受环境影响
C.指纹的形成主要由基因控制
D.指纹的特征因人而异
B
3、下列是染色体及构成染色体的DNA、蛋白质、基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C
4.如图为染色体与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①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B.①上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的片段叫作基因
C.③通常分布于细胞核中
D.正常人体细胞中,③的数量全部为23对
①是DNA
②是蛋白质
③是染色体
A
5、若一个体细胞有16条染色体,经过三次连续的细胞分裂,产生8个第三代子细胞,那么第三代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
)
A.
16条
B.
8条
C.
4条
D.
2条
A
所有的疾病都和基因有关吗?
随着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特别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人类的全部基因DNA序列被测定,功能基因的定位,人们逐渐知道一些疾病是由一些基因突变(正常基因发生了变化)所引起。因此,诺贝尔奖获得者利根川进博士指出:“除了外伤之外,人类的一切疾病都与基因有关”。
一些人易得病,是因为他自身携带有疾病易感基因。疾病易感基因是与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一类基因。携带疾病易感基因的人在没有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的情况下,患病的风险性比正常人明显增加。目前科学家发现许多疾病都和疾病易感基因密切相关,如癌症、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糖尿病、肥胖症、哮喘、老年痴呆等许多常见病,都是由易感基因在外界环境因素诱导下引发的。现代生命科学揭示:“基因受损是人类除创伤之外的所有疾病之源”。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重大项目秘书长杨焕明教授说:“人类所有疾病都直接、间接与基因有关”“许多疾病是体内细胞基因表达异常的表象”。
遗传病又可分为先天性遗传病和后天性遗传病。先天性遗传病一出生,即可知道患病,而后天性遗传病只在一定年龄后才表现出来,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如果我们能提早知道具有患有这种病的风险,提早预防,就可大大降低发病率。
怎么才能提早知道是否具有患某种病的风险呢?经过科学家的努力,现在已找到了检测是否患有某种病(或疾病易感基因)的风险的方法-----基因检测。基因检测就是测定某个人的疾病易感基因序列,与正常人比较,分析,判定他/她是否易感该疾病。
因此,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人体细胞中是否含有某类疾病易感基因就可以评估某个人患某种疾病的风险度,从而达到疾病的早知道、早预防、早治疗。
结论: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实验证明DNA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的遗传物质。
⑴感染,噬菌体以尾部吸附在细菌体上
;
⑹细菌菌体裂解,噬菌体被释放出来。
⑸噬菌体DNA和噬菌体蛋白质结合,形成新的噬菌体;
⑷噬菌体DNA继续复制并合成噬菌体蛋白质
;
⑶细菌染色体断裂,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开始复制;
⑵噬菌体将自身的DNA注入细菌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