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 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 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15 09:5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活动任务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2.品味文中写景语句。
3.体会作者情怀。
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在诗词、散文方面有巨大成就,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
作者简介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美读
温馨提示: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温馨提示: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美解
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
遂至承天寺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重点字词
高兴地样子

….的人
于是
只是
罢了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是缺少像我们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纵错杂,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重点句子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盖竹柏影也
1、古今异义词
古义:想到
今义:想念,读
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
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2)念无与为乐者

(1)月色入户
古义:单扇的门
今义:窗户,人家
文言积累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
指欣赏

2、一词多义
3、词类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

名词用作动词,散步

念无与为乐者
如吾两人者耳
代词,……的人
助词,表示停顿
美析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美析
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美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元丰二年七月,苏轼因新法诗句被谤,引发
“乌台诗案”。八月,被捕入狱。
十二月,获释出狱,贬至黄州,任团练
副使(有职无权的闲官)。
苏轼以犯人身份贬黄州,无薪俸,故租50亩荒地经营。
背景介绍
美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水小品
自学要求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疏通文意,掌握字词解释
3.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重点词语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交相辉映
消散
坠落
水中潜游的鱼
参与,这里是“欣
赏,领悟”的意思
重点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
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
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美思
统领全文的句子是哪句?
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
美思
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