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上生物 1.1.3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七上生物 1.1.3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2-15 16:42: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通过分析和讨论“曲颈瓶实验”过程,总结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和研究方法(重、难点)。
②通过总结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明确“控制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2.能力目标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能从观察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设计一些简单实验,培养学生思维、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有兴趣参与探究活动,愿与同伴合作。
重点和难点:
①通过分析和讨论“曲颈瓶实验”过程,总结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和研究方法(重点)。
②通过总结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明确“控制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是实验成功的关键。(难点)。
教法及学法分析:
本节应用“激趣-探究”教学模式,指导学生体会巴斯德实验的过程,总结探究实验的方法、步骤。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对相应的问题进行主动思考、小组讨论、自学教材,主动探究,最后自己得出科学的结论,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对本节课“探究的基本过程”内容的学习以分析、讨论、总结、模仿为主,通过对“巴斯德实验”过程的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并模仿“巴斯德实验”的过程,自己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探究的常用方法”这部分知识比较简单和直接,学生通过自学即可掌握,教师只需列举几个实例,让学生自己利用自学掌握的知识进行判断,巩固所学即可。
课前准备:
教师: 1、搜集巴斯德的生平资料和斯帕兰扎尼实验,制作多媒体课件;
2、喝剩的饮料(如牛奶、豆浆、果汁……)或稀饭,每小组一杯已经变酸的饮料或稀饭。
学生:1、预习本节内容;
2、搜集巴斯德的生平资料和斯帕兰扎尼实验。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设疑导入
1. 出示一些敞放一段时间的饮料(如牛奶或豆浆……)
提出问题:放置时间久了,这些饮料会怎样呢?
2.实物感知:(以小组为单位分发变质的饮料或稀饭)
设疑:大家仔细观察一下面前分发的物质,发现有什么变化?你以前遇到过这种情况吗?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如何验证你的猜想?
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
3.讲述:食物变质是由微生物引起的,那么这些微生物是来自哪里呢?这是一个生物学问题,我们要用生物学的方法去探究。只有运用正确的生物学探究方法,才能科学地认识生命现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探究的基本过程
过渡:那么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探究的呢?19世纪中期,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设计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10—11页,分组讨论如下问题:
⑴巴斯德用了哪些实验装置,设计了几组实验?
⑵这几组实验装置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⑶在这个实验中巴斯德最大的创意是设计了非常有特色的瓶子。其中曲颈瓶妙在何处?
⑷在实验中,除了控制变量之外,还应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可信?
⑸如果实验成功了,巴斯德据此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⑹如果实验失败了,你觉得该怎么去做?
⑺归纳一下,巴斯德实验从提出问题到得出结论并表达交流,可分为几个步骤?探究成功的前提和关键是什么?
2.精讲点拨
⑴课件展示巴斯德实验图片,并播放影视片断,
简单介绍巴斯德生平及实验过程。
引导学生分析:
①A、B两瓶相同的实验条件有:瓶口敞开、肉汤煮沸、存在的环境。
②不同的实验条件只有一个:A瓶瓶口竖直向上,B瓶瓶口呈S型。两个烧瓶都可接触到空气,但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在通过“曲颈”时可以沉积在弯曲处,使抵达肉汤的空气成为无菌状态。两个烧瓶只有一个区别:有菌和无菌。
结论: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空气。
③两瓶实验结果的不同就是由这一个不同的实验条件导致的,因此这个实验条件就称为实验变量。
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巴斯德实验图解,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出两瓶在设计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知道只能有一个条件是不同的,这个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⑵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链接”了解变量以及对照实验设计的原则:单一变量。
学生阅读,结合巴斯德的实验设计,理解实验变量和对照实验。
⑶巩固练习:
(1)下列可以构成实验变量的是:( )
A.有关和无光 B.有风和无光
C.高温和干燥 D.黑暗和寒冷
(2)在设计探究光照对蟑螂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时,除了哪一条件外,其他条件的选择都应相同?( )
A.温度 B.湿度 C.食物 D.光照
过渡:18世纪时,意大利生物学家斯帕兰扎尼也做过研究微生物来源的实验,为什么他没有得出正确的结论呢?
⑷课件出示斯帕兰扎尼与巴斯德实验设计的对比,引导学生分析斯帕兰扎尼实验的不足之处:
讲述:斯帕兰扎尼的实验设计尽管不够严谨,但却为巴斯德实验设计的改进提供了前提。巴斯德的成功之处,在于他设计了曲颈瓶,改进了实验器具,以巧妙的探究方法证明了自己的假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探究过程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科学家需要反复探索,不断改进探究方法,最终才能证明自己的假设是否成立。
⑸总结回顾巴斯德实验的整个过程:
(1)巴斯德遇到的是什么问题(提出问题)?
(2)巴斯德的观点是什么(作出假设)?
(3)实验前巴斯德做了什么准备(制定计划)?紧接着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重点在于:
①提出的问题要有研究价值,假设要符合科学事实,制定恰当的探究计划是成功的关键。探究计划包括方法和步骤,以及所需要的材料器具等。
②在探究活动中注重控制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并讲解什么是变量(一般研究什么问题就将什么作为变量),根据变量设计对照实验。(除了变量不同外其余条件都相同)
③最后强调指出,探究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人们反复探索,不断改进。
3,课件展示
板书科学探究的六大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