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上生物 2.1.1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七上生物 2.1.1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2-15 17:1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教学目标:
  ①认识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生活环境、繁殖方式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②通过观察葫芦藓和肾蕨,学会观察的一般方法。
  学会区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③通过认识不同的植物类群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活方式,与人类的关系,理解生物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
  ④通过学生对葫芦藓和肾蕨的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教学难点:
不同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如花生、苹果、桃、梨的果实,松的球果、种子等。
课前准备:
  准备多媒体、挂图和实物投影仪、准备实物材料及用具:水绵、海带、紫菜、葫芦藓、肾蕨、放大镜、镊子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的结构层次,还记得最高等的植物是什么吗?绿色开花植物有几种器官呢?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具有这六种器官呢?——并非所有植物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植物有不同的类群,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植物的主要类群。
  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说出绿色开花植物的6种器官。通过问题与上节课巧妙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引导探究
  层层推进
  过渡:地球上的植物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象现在这样丰富多彩,所有类群的植物都是经过极其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来的。最早出现的植物是藻类植物,然后是苔藓植物、蕨类植物,最后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就是我们上节课学到的绿色开花植物。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用孢子繁殖的叫孢子植物,用裸子和被子植物是用种子繁殖的叫种子植物。
  藻类植物: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些诗句描绘的就是藻类植物。
  问题1: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特征:
  生活环境: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还有少数种类生活在阴暗潮湿的陆地。
  探究:藻类植物为什么只能生活在水中或阴暗潮湿的陆地呢?可以从它的形态结构方面找出原因。
  问:藻类植物有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教师讲解:藻类植物的根茎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根茎叶,比如它的根,没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所以是假根,藻类植物没有真正的根茎叶。
  藻类植物的体型大小是怎么样的?
  学生通过观察得出:体型较小,很多藻类是单细胞的。
  得出结论:藻类植物结构简单,大都是单细胞,即使是多细胞也没有真正的根茎叶,没有疏导组织运输营养和水分,也没有机械组织的支持,所以藻类植物一般都个体微小,只能生活在水中或阴暗潮湿的陆地。
  问题2: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通过观察教材41页的图片,思考藻类植物有哪些用途?
  学生思考后总结:藻类植物可以作为食品,比如紫菜、海带、龙须菜等;藻类在工业上也有很多用途,如石花菜能提炼琼脂,硅藻形成硅藻土等;很多藻类植物可以作为饲养浮游动物的饵料。
  教师点拨:其实藻类植物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作用,大气中90%以上的氧气都是藻类植物提供的。
  问:绿色植物都能够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为什么藻类植物是提供氧气最多的植物类群?
  学生分析原因:藻类植物生活在水中,而地球上海洋占71%的面积,藻类植物众多,所以是大气中氧气的主要。
  巩固练习:
  形成“赤潮”和“水华”的生物中,最多的一类是:
  A.单细胞藻类B.病毒
  c.多细胞藻类D.藻类植物
  学生认真思考,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积极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找出问题答案。
  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图片真实直观的让学生观察理解
  对问题及时巩固练习,使一些似是而非的地方得到明确的答案
  组织交流
  点拨建构
  分钟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分组实验:观察葫芦藓和肾蕨
  利用课前准备好的葫芦藓和肾蕨,还有刀片、放大镜等工具,分组进行观察:
  观察他们的外形,颜色,测量高度,把孢蒴切开观察孢子等等。问题1:葫芦藓和肾蕨各部分结构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特点?
  为什么葫芦藓的根不是真正的根?
  葫芦藓的根没有吸收作用,那植物需要的水和无机盐由谁来吸收呢?
  观察葫芦藓的茎有什么特点,试想其中有没有疏导组织和机械组织?
  肾蕨的结构与葫芦藓有什么不同?
  肾蕨有根茎叶的分化,而且分化出了疏导组织,体型也较大。
  为什么肾蕨的体型比葫芦藓大很多?
  学生独立思考并总结:肾蕨有了真正的根,可以从土壤中源源不断的吸收水和无机盐;肾蕨体内分化出了疏导组织,可以把养料和水分远距离运输;肾蕨体内有机械组织支持植株。
  葫芦藓和肾蕨的孢子生长的位置一样吗?
  葫芦藓和肾蕨有哪些相同之处?
  问题2: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苔藓植物一般密集的生长在一些阴湿的地面和墙壁上,贴近地面或墙面生长;
  蕨类植物一般生长在生长在森林、溪沟、山野的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巩固练习:
  “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和疏导组织,只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而蕨类植物有真正的根和疏导组织,所以已经能够适应干旱的环境”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问题3: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与人类的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回答:苔藓植物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非常敏感,可以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问:苔藓植物怎样指示污染程度?
  问:大家知道我们现在用的煤炭是怎么来的吗?
  问:我们知道大多蕨类植物的叶非常漂亮,可以作为观赏植物,那么蕨类还有其他作用吗?
  问题4: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怎样繁殖的?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能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所以又叫孢子植物。
  问:你知道它们是怎样用孢子繁殖的吗?
  教师讲解:因为他们的生殖过程离不开水,所以孢子植物必须生活在水中或阴暗潮湿的陆地。
  学生对照实物和图片仔细观察图片。
  学生根据教师的点拨积极思考后回答。学生作答,答案要有理有据,条理清楚。
  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是怎样与形体结构特点相适应的。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积极思考问题
  理解为什么孢子植物离不开水
  师生共同总结,让学生真正的参与课题,体会学习的乐趣。
  过渡: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植物的主要类群,以及他们不同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那么我们能不能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呢?
  李强的家里养了一盆观赏植物---肾蕨,为了让它长到好,你想为他提出怎样的建议?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中,属于水生植物的是________;有茎和叶2种器官的是________;有根茎叶3种器官的是________;没有根茎叶分化的是_______;可以作为空气污染指示植物的是________;作为大气中氧气的主要的是________。
  肾蕨的地上部分是植物的
  A.整个植物体B.根茎叶
  c.茎和叶D.叶片和叶柄
  过渡:通过上面的练习我发现同学们对这节课学到的问题掌握的很好,很为大家感到高兴。大家来反思一下: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和能力,你还有疑惑的地方吗?
  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做出回答,鼓励学生在课下通过查阅资料或上网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
  学生通过分析交流和讨论做出回答。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要注意答案的逻辑性和完整性。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收获,思考还有哪些地方有疑惑。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了知识的整合、迁移,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通过对本节的回顾,让学生整体把握本堂课的知识构架。
  课堂达标检测题及课下作业
  分钟课堂达标检测:
  A类:
  鱼缸长时间不换水,鱼缸的内壁上就会长出绿膜,这是由于
  A.水自己变绿了
  B.藻类植物大量繁殖的结果
  c.水草生长过快
  D.鱼儿吐出的物质将水染绿
  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的。
  A.藻类B.苔藓
  c.蕨类D.种子
  下列生物中属于单细胞藻类的是
  A草履虫B.小球藻
  c.海带D.石花菜
  在蕨类的小叶背面有褐色隆起,称为
  A.孢子
  B.雌性生殖器官
  c.雄性生殖器官
  D.孢子囊
  B类练习: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共同特征是
  A.没有根茎叶的分化B.生活在水中
  c.种子繁殖D.孢子繁殖
  下列关于蕨类植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A.有根茎叶的分化,有疏导组织,能适应干旱的环境
  B.用孢子繁殖
  c.大部分茎在土壤中,称为根状茎
  D.古代蕨类植物的遗体形成了现在的煤炭
  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叶片背面有一些褐色的斑状突起,叫做______,里面含有_______,这是_____植物的叶片。
  这种植物的茎有什么特点?
  c类练习:
  依据下图回答:
  ABc
  图中三种植物分别属于哪一类植物:A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_;
  图中植物_____是水生植物,结构简单,没有________________的分化;植物______有根和茎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因此植物长的很矮小;植物_________具有了运输水分和养料的________组织和真正的根,有了_________组织支撑植株,因而长的比较高大;
  试想一下以上植物从低等到高等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
  思考:为什么现在在一些阴暗潮湿的地方也很难看到苔藓植物了?
  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并小组内互纠。
  通过当堂达标,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学生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做到真实的评估,并将学习延伸到课下。
 
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进行了对文艺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在讨论中,有些同志受“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影响,认为“采用旧形式”就是“机会主义”
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进行了对文艺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在讨论中,有些同志受“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影响,认为“采用旧形式”就是“机会主义”
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进行了对文艺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在讨论中,有些同志受“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影响,认为“采用旧形式”就是“机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