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愚公移山 同步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愚公移山 同步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15 15:4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愚公移山》自主学习
基础锤炼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冀州( ) 山北之塞( )
荷担者( ) 箕畚( )( )
孀妻( ) 始龀( )
穷匮( ) 亡以应( )
一厝朔东( ) 雍南(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年且九十( )
(2)惩山北之塞( )
(3)聚室而谋( )
(4)毕力平险( )
(5)指通豫南( )
(6)杂然相许( )
(7)如太行、王屋何( )
(8)且焉置土石( )
(9)荷担者三夫( )
(10)始龀( )
(11)寒暑易节( )
(12)虽我之死( )
3.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湖北省郧西县档案馆收藏着一张已经褪色的宣传单,短短400余字,彰显了共产党人永不褪色的初心。(删去“在”)
B.导致近视的原因很复杂,有遗传、双眼视功能异常、用眼负荷过重等因素造成的。(删去“因素”)
C.随着垃圾分类概念深入人心,严谨细致的德国人早已对垃圾分类习以为常,相关规定得到了很好的执行和遵守。(将“执行”和“遵守”对调)
D.无论在外购买还是在家榨果汁,也应保证所选原料新鲜,无腐烂、霉变、虫蛀、破损等。(将“也”改为“都”)
4.阅读下面的文字,筛选相关信息,简要概括我国制作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五步程序。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每日同一时间,各地气象站、高空探测网加上气象卫星和天气雷达搜集到的温、压、湿、风等气象信息,都被电传到国家气象中心,作为天气预报员制作预报的原材料。专业人员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和符号把收到的观测数据记录在一张图上,形成天气图:再由天气预报员运用一些气象学理论和预报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结合我国天气、气候特征对天气图进行分析。接下来根据大气的实际情况,运用计算机通过计算求解描写天气演变的方程组,预报未来天气,这被称为数值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的方法很多,做出来的预报不可能完全一致,这就需要根据最新资料进行“会诊”,天气会商就是让各种意见充分发表,互相启发,做出最后的天气预报结论。最后,由国家气象中心的影视制作中心将预报结论改写得通俗易懂后,由气象小姐、先生们向观众述说,同时配有各种天气符号及生动的天气情况画面。

5.文学常识填空。
列子,本名 , 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课内精读
阅读《愚公移山》,回答问题。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7.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说明愚公深受交通阻塞之苦,这是他移山的原因。
B.本文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运用对比手法,起到反讽的效果。
C.愚公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8.文中写“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有何作用?


9.你认为愚公“愚”吗?为什么?


拓展阅读
(一)九方皋相马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①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②。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缠薪菜③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④。”使人往取之,牡而骊⑤。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选自《列子·说符》)
【注】①形容筋骨:形,指形体;容,指状貌。形容筋骨是名词性并列短语作动词“相”的状语。②绝尘弭辙:形容天下之马(千里马)跑得既快,还不扬起尘土,不留下车轮的痕迹。弭,消除。③担缠薪菜:扛东西打柴草。担缨,指用绳索背负东西。菜,同“采”,薪菜,即打柴草。④牝而黄:黄色母马。牝,雌性的鸟兽。⑤牡而骊:纯黑色的雄马。
10.选出加点词词意不同的一项( )
A.可告以良马/良多趣味
B.若亡若失/河曲智叟亡以应
C.三月而反/始一反焉
D.穆公不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1.用“/”给文章中画线的语句断句,划三处。
臣 有 所 与 共 担 缠 薪 菜 者 有 九 方 皋 此 其 于 马 非 臣 之 下 也。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2)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

13.九方皋相得天下好马的原因是什么?

(二)
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曰:“不也。”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节选自清代吴敏树《书谢御史》)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且焉置土石/母置之
B.达于汉阴/括母上书言于王曰
C.尽以与军吏、士大夫/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D.赵兵果败/果得于数里外
15.用“/”给文章中画线的语句断句,划三处。
王 以 为 若 其 父 乎 父 子 不 同 执 心 各 异 愿 勿 遣。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2)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王者。

17.结合文章分析“括母”这一人物形象。

《愚公移山》自主学习
1.jì sè hè jī běn shuānɡ chèn kuì wú cuò yōnɡ
2.(1)将近(2)苦于(3)谋划、商量(4)尽、全(5)直(6)纷纷地(7)把……怎么样(8)哪里(9)肩负、扛(10)才、刚(11)更替(12)即使
3.B(删去“因素造成的”。)
4.(1)搜集气象资料;(2)制作并分析天气图;(3)进行数值天气预报;(4)进行天气会商;(5)制作电视节目。
5.列御寇 道家
6.(1)凭借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铲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2)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掘土,用箕畚装了(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3)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孤儿。(4)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然而山却不会增加高度,何必担忧挖不平?
7.C(“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理解错误。)
8.侧面描写,以孀妻孤儿对愚公移山的支持,突出移山意义之重大;与后文的智叟形成对比,突出智叟的短视。
9.示例:不愚。因为愚公具有不怕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具有长远、发展的目光,尽管凭他个人能力不能实现目标,但他坚信只要后代子孙坚持奋斗,总有一天会移掉大山!
10.A(A.好/甚,很;B.没有;C.同“返”;D.同“悦”,高兴。)
11.臣有所与共担缠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
12.(1)失败啊,你所推荐的寻求千里马的人,却连马的颜色公母都分不清楚,又怎么能识别千里马的才能呢?(2)(九方皋相马)竟然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吗?这正是他胜过我千万倍乃至无数倍的地方!
13.九方皋相马,所看见的是内在的素质,发现它的精髓而忽略其他方面,注意它的内在而忽略它的外表。
【参考译文】
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纪大了,您的子孙中有没有可以派去寻找好马的呢?”伯乐回答说:“一般的良马是可以从外形容貌筋骨上观察出来的。天下难得的好马,是恍恍惚惚,好像有又好像没有的。这样的马跑起来像飞一样快,而且尘土不扬,不留足迹。我的子侄们都是些才智低下的人,可以告诉他们识别一般的良马的方法,不能告诉他们识别天下难得的好马的方法。有个曾经和我一起担柴挑菜的叫九方皋的人,他观察识别天下难得的好马的本领绝不在我之下,请您接见他。”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去寻找好马。过了三个月,(九方皋)回来报告说:“我已经在沙丘找到好马了。”秦穆公问道:“是匹什么样的马呢?”(九方皋)回答说:“是匹黄色的母马。”秦穆公派人去把那匹马牵来,一看,却是匹纯黑色的公马。秦穆公很不高兴,把伯乐找来对他说:“失败啊!您所推荐的那个寻求千里马的人,毛色公母都不知道,他怎么能懂得什么是好马,什么不是好马呢?”伯乐长叹了一声,说道:“(九方皋相马)竟然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吗?这正是他胜过我千万倍乃至无数倍的地方!九方皋所观察的是(马的)天赋的内在素质,深得它的精妙,而忘记了它的粗糙之处;明悉它的内部,而忘记了它的外表。(九方皋)只看见所需要看见的,看不见他所不需要看见的;只观察他所需要观察的,而遗漏了他所不需要观察的。像九方皋这样相马,包含着比相马本身价值更高的道理哩!”(等到)把那匹马牵回(驯养使用),果然是一匹天下难得的好马。
14.D(A.放置/放弃,放下不管;B.到/向;C.给/因为;D.果然。)
15.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
16.(1)孩子的父亲当时身为大将,他用自己的奉禄供养的食客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他所结交的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2)现在赵括一日作了大将,面向东接受军吏的拜见,军吏中没有敢抬头亲近地看他的人。
17.括母是一位有德有识的母亲。她上书推辞儿子为将,说明她深明大义,有自知之明;她能看出儿子和丈夫的差别,说明她考虑问题周到,观察细致入微;她讨得“无随坐”的承诺,说明她见识深远、处事周密。
【参考译文】
赵国的大将、封为马服君的赵奢的妻子,是赵括的母亲。(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命令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将要出征,(赵括的母亲)呈上书信向赵王诉说道:“赵括不可以被任命为大将。”赵王问道:“这是为什么呢?”赵括的母亲说:“原先我侍奉赵括的父亲时,孩子的父亲当时身为大将,他用自己的奉禄供养的食客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他所结交的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大王和王室贵族赐赠的钱财丝绸,他统统都把它们分给军吏、士大夫;从接受出征命令的日子起,就不再过问家中私事。现在赵括一日作了大将,面向东接受军吏的拜见,军吏中没有敢抬头亲近地看他的人。赵王所赐赠的金钱丝绸,他回家后也统统收藏起来;而且每天寻找可买的合宜的田地房屋,买下来(总想扩充自己的私有)。大王您认为他像他的父亲吗?父亲、儿子不同,居心有着差异。(我)希望(大王)不要派遣(赵括为大将领兵出征了吧)!”赵王说:“作为赵括的母亲,(你还是)放下这事(不要管了吧),我的计划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说:“大王您最终要派遣他为将,那么如果有了(大将)不称职责的情况发生,我这个老妇人能够不跟着受处罚吗?”赵王说:“不会连累你的。”赵括既已领兵出征,代替廉颇才三十多天,赵军果然大败,赵括战死而赵军倾覆。赵王因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所以最终没有加罪于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