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上生物 2.2.4动物的行为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七上生物 2.2.4动物的行为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5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2-15 20:1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动物的行为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
教学内容:教材94页至98页 第四节 动物的行为
教学目的:1.理解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及形成基础;2.理解动物的学习行为及形成条件;3.了解动物的社会行为;4.我们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重点:对动物先天性行为、学习性行为和社会行为的理解
教学难点:认识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自制教学PPT。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如觅食、攻击、防御、繁殖、迁徙等。我们研究动物的行为,目的在于认识动物活动的规律,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范有害的动物,使人和动物在生物圈中和谐发展。
二..引导学生阅读教材94页第二段文字,理清动物行为的分类依据及类别。
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同时小组展开讨论。
2. 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动物的分类: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
三.教学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1.组织学生讨论动物的下列行为,是不是生来就会的?

2.组织学生总结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四.教学动物的学习行为
1.组织学生讨论动物的下列行为是不是生来就会的?是怎样获得的?

2.师生共同总结动物的学习行为:
五.组织学生总结动物的先天行为和学习行为的联系和区别
六.教学动物的社会行为.
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96页至97页的内容,同时相互讨论,初步理解动物的社会行为及其意义。
2.师生总结动物的社会行为:
3.动物社会行为的特点:
4.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
七.组织学生讨论:动物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