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4单元 同步练习课件(5份,可编辑)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4单元 同步练习课件(5份,可编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18 16:43:46

文档简介

(共6张PPT)
第四单元
14 背 影


一、字音字形
chāi
xiè
sāng



chóu
chú


蹒跚
shì

suǒ
xiè
diàn
zhù


二、重要词语
1.    :把财物等典当、抵押出去。?
2.    :短时间停留。?
3.簌簌:?????????????????????????????????????????
4.惨淡:?????????????????????????????????????????
5.赋闲:?????????????????????????????????????????
6.情郁于中:?????????????????????????????????????????
7.琐屑:?????????????????????????????????????????
8.    :犹豫。?
9.    :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10.    :衰颓败落。?
11.不能自已:????????????????????????????
?????????????
典质
勾留
纷纷落下的样子。
凄凉,萧条,不景气。
文中指失业在家。
感情积聚在心里。
细小而琐碎的事。
踌躇
蹒跚
颓唐
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文中是“控制”的意思。
1
2
1.第二、三段在文中的作用探究。
点拨:这两段写父子离别时的家庭境况。当时,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祸不单行。父亲还账缺钱,只好变卖典质;办丧事要用钱,只好再去借钱。丧事完毕,父子又要离家分别,各奔前程。父亲背着沉重的精神负担,还细致入微地关照儿子。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做铺垫。
1
2
2.作者望背影而流泪的原因探究。
点拨:祖母去世,满院狼藉,变卖典质,父亲失业。失去亲人,父亲的内心是悲痛的;失业、借债等境况又使他的内心充满了忧愁。父亲日渐苍老,却还要承担家庭的重担。然而在这惨淡的光景中,父亲并不怨天尤人,而是一如既往地爱护着自己的儿子。父亲担心儿子看到家庭的变故影响学业,就宽慰儿子,还亲自送儿子上火车。这些事有的不是他非做不可的,如送儿子上火车;有的既不是他非做不可,又不是他所能轻松完成的,但他不做便心中不安,如过铁道买橘子。为照顾儿子,什么灾祸,什么劳累,他都置之度外。父亲在千辛万苦中为儿子所做的一切,比平常特别是顺境中所做的一切不知可贵多少倍,所以儿子感动得多次掉下眼泪。(共4张PPT)
15 白杨礼赞


一、字音字形

dài
yān

qiú

suō
nán



二、重要词语
1.      :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2.无边无垠:????????????????????????????????????????
3.      :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
4.倦怠:????????????????????????????????????????
5.潜滋暗长:????????????????????????????????????????
6.恹恹:????????????????????????????????????????
7.纵横决荡:????????????????????????????????????????
8.秀颀:????????????????????????????????????????
妙手偶得
没有边际,没有界限。
坦荡如砥
疲乏困倦。
暗暗地生长。
形容精神不振的样子。
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美而高。
1.本文开篇描写高原的目的是什么?
点拨:①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雄壮”“伟大”的背景,正面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②写高原单调,令人“恹恹欲睡”,这是从反面为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做铺垫。
2.课文的主旨主要体现在哪些语段中?作者是如何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点拨:课文主旨主要体现在第七段和第八段中。作者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将白杨树和其他树种进行对比,指出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却是“树中的伟丈夫”。用了七个褒义词热情地赞扬了白杨树的品格、气质:“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实际上这正是抗日军民的品格和精神的艺术写照,这就把“树”和“人”紧密联系起来,由此及彼,达到了借物写人的目的。在文章的第七段,完成了由赞“树”到赞“人”的转化。作者在第八段直接把“白杨树”与“北方的农民”相似的两个方面突出出来,此外又用两个“象征”画龙点睛地强调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共5张PPT)
17 昆明的雨


一、字音字形


zōng
zhà

miǎn

yòu



二、重要词语
1.    :新鲜肥美。?
2.方比:???????????????????????????????????
3.       :形容混乱,乱糟糟的。?
4.        :分不出高低,形容数量、程度差不多。?
5.密匝匝:???????????????????????????????????
鲜腴
比较,比得上。
乱七八糟
不相上下
非常浓密的样子。
1
2
1.文章题目为《昆明的雨》,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点拨: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同时为下文做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此外,还能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
2
2.《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文本,试分析文中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点拨: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爱得醇厚。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仙人掌、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曾祺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显着汪曾祺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生活的美存在于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共5张PPT)
16 散文二篇


一、字音字形
jiù


róng

diāo
è


kàn


二、重要词语
1.洗涤:????????????????????????????????????????????
2.卑微:????????????????????????????????????????????
3.炫耀:????????????????????????????????????????????
4.蔓延:????????????????????????????????????????????
5.    :制止;控制。?
6.濒临:????????????????????????????????????????????
7.俯瞰:????????????????????????????????????????????
即“洗”。
地位低下。
夸耀。
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
遏制
紧接,临近。
俯视。
1
2
1.结合下面的句子,谈谈你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点拨:①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是无穷无尽的。
②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但它是强大的,永久不朽,不能为任何艰难困苦所阻挡。
③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④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⑤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做有意义的事。
1
2
2.结合《我为什么而活着》,说说作者究竟“为什么而活着”。
点拨:“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作者活着的三个理由,即作者人生的主要动力。渴望爱情,是因为爱情可以给人带来喜悦,使人摆脱孤寂,让人领略人生最美的境界。追求知识,是因为知识可以使人类的精神更加充实,眼界更加开阔。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促使作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减轻苦难,这是作者大我意识与博爱思想的具体体现。(共28张PPT)
写作与阅读
写作题目
方法指导
范文引路
语言要连贯
从生活中选择一个你熟悉的事物,如“树根”“小草”“海潮”“桥”等,展开联想,写一篇600字左右的咏物抒怀的作文。既要具体描绘事物的形象,又要寄寓自己的感情,题目自拟。
写作题目
方法指导
范文引路
连贯,指的是几个分句、几个句子、几个句群互相衔接,前后呼应,鲜明地表达一个中心意思。语言要连贯,一般要求保持同一的话题,句际关系要清楚,句序要合理,前后文有呼应,上下文有过渡。写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当运用代词。
2.适当运用关联性词语。关联性词语包括关联词语,又不限于关联词语。
3.运用一些呼应性词语。
4.安排好主语。
5.安排好句式。
6.安排好衔接和照应。
写作题目
方法指导
范文引路
题目要求选择“熟悉的事物”来写,供参考的事物有“树根”“小草”“海潮”“桥”等。写作时,不要拘泥于所提供的事物,应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且便于自己展开联想的事物来写。
题目要求写咏物抒怀的作文,对所咏的“物”,要具体描绘它的形象;对于所抒的“怀”,要表达自己真挚的感情。“展开联想”,要求我们由眼前的“物”的具体形象,联想到自己真挚的“怀”的抽象的感情。写“树根”,可以由树根深埋入地下,为树干的挺直、树叶的繁茂所做出的默默的奉献,联想到为祖国建设做基石的工人、农民、战士、知识分子等。写“小草”,可以从“草不谢荣于春风”,想到小草旺盛的生命力;可以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想到小草意志力的顽强;还可以由小草想到树木或人类。
写作题目
方法指导
范文引路
树  根
很多人歌颂那些挺直秀颀的树木、妩媚多姿的花,却很少有人记得那深埋在地下的根。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见到了根。那是一天下午,修路的工人们挖土时,我看到了一棵杨树裸露的根。“它居然扎得如此深!”一声惊叹从嘴里流露出来。从此我明白了根不被人注意的原因。
你看它,“沟沟壑壑”的表皮,没有光滑的树皮美观;弯弯曲曲的身架,没有树干挺直;赭色的色彩,没有绿叶明丽;默无声息,显示不出它的朝气蓬勃。它只是一味地向下扎。其貌不扬而沉默不语,就是它的特点。
可是为什么落叶要归根,树干也一刻离不开它呢?哦,是根赋予它们活力,给了它们生命。
写作题目
方法指导
范文引路
仔细想一想,根何时感受过和风细雨,欣赏过蝶舞蜂飞,赢得过人们的赞誉?可是,为了培育出优质的木材,掬出片片绿荫去点缀大自然,供人休憩,它没有顾及个人利益。
为了让树木茁壮成长,它不惜扭曲自己的身体,向地层深处汲取养分;为了让树叶常青久绿,它不畏肆虐的狂风,牢牢地巴住土壤,让每一点水分通向全树;为了支撑起高大的树身,它总是不断地向更深、更广的地域扩展,壮大己身。
尽管人们不曾赞颂过树根,但它任劳任怨,从未放弃过自己的责任,这是一种怎样的奉献精神啊!
写作题目
方法指导
范文引路
每当我想起树根,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那些为托起祖国建设的基石而甘当“树根”的普通劳动者。一辈子辛勤劳作的农民,一生默默无闻奋战在各行各业中的工人,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的教师,天天伴着集合哨刻苦训练、关键时刻冲锋陷阵的军人……他们尽管平凡,但没有因为平凡而鄙视工作;他们虽得不到更多的利益,但仍然在努力工作。克己奉公,这难道不是树根精神的体现?
我不看重根的外观,只喜爱它的内在美——默默奉献。并且我要高声赞美这种精神,呼唤更多具有这种精神的人创造未来。
写作题目
方法指导
范文引路
点评树根其貌不扬,深埋地下,不为人知,却能独自支撑起大树。作者被树根默默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于是展开了由此及彼的联想,想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工人、农民、教师、军人,他们和树根一样,无私而又默默奉献,从不炫耀于人。
作者联想的依据是什么?是两者外形的普通、风格的朴实、贡献的巨大。正因为有这些相似、相类之处,特别是本质特征上的一致,联想才显得合理,也才会感人。
名题导航
方法在线
散文的阅读策略
(2017·辽宁辽阳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只要有爱,就是无价
①刚到北京,天空中飘着小雪,一阵风刮来,让人感到丝丝凉意。北京的朋友知道我喜欢吃火锅,特地带我去一家城西的老店,红灯笼,黄木板,每一桌上都有一口热腾腾的铜锅,锅子的烟囱高耸,烟囱的盖子大开,烧滚的锅子热气滚滚,弥漫整个屋子。
②朋友点了一个大号的酸菜白肉锅,加了几盘羊肉,一些牛肉卷饼,然后把菜单推到我的面前,叫我点一些菜。我点了几个菜,特别点了爆炒黄鳝和韭黄炒鳝。跑堂的过来,看了菜单,好意地探询:“先生,您点了两道鳝鱼呢!”
③“对了,我喜欢吃鳝鱼!”
名题导航
方法在线
④北京厨子炒的鳝鱼果然美味,香、脆、鲜美,骨头也剔得干净,没有一点儿渣子。
⑤“老师怎么爱吃鳝鱼的呢?”北京的朋友问。
⑥我沉思了一下,就在水汽淋漓的火锅店里说起一段往事。
⑦小时候,我家门前的“亭仔脚”(就是屋檐下)摆了一个鳝鱼摊子,专卖炒鳝鱼和鳝鱼面。摊子黄昏才开张,正是我放学返家的时间,远远地就会看到爆炒鳝鱼的大烟,嗅觉似乎与视觉同时抵达,我凑到摊子前面,盯着油汪汪、黄灿灿的炒鳝鱼,使劲儿地吸了几口诱人的香气,咽下口水,然后我便低着头,绕过巷子,回到家里。
名题导航
方法在线
⑧为什么要低着头呢?因为炒鳝鱼的价钱很贵,我们根本吃不起。不要说炒鳝鱼,连鳝鱼面也吃不起,我们家兄弟姊妹就有十八个,一人吃一碗面,恐怕是一星期的饭钱了。我们从来不要求妈妈买来吃,妈妈非常了解我们的心理,于是她经常向卖鳝鱼的人央求,拜托他们杀了鳝鱼剩下的骨头一定要留给我们,妈妈深信鳝鱼的骨头充满钙质,还有各种维生素,对我们这些正在成长的孩子大有帮助。
⑨每天晚上,妈妈总会从鳝鱼摊提回一大袋的骨头,洗也不洗地丢到大锅熬煮。
⑩为什么洗也不洗?因为,妈妈说鳝鱼骨头上还带着鲜血,那是最为滋补的,洗净多么可惜!
11熬过两三个小时,鳝鱼骨头几乎在锅中化去,汤水成咖啡色,水面上浮着油花,这时,妈妈会撒一把葱花,关火。
名题导航
方法在线
12鳝骨汤熬好时,夜已经深了。妈妈把我们叫到灶间,一人一碗汤,再配上她在另一家面包店要来的面包皮,在锅里炙热了,变成香味扑鼻的饼干。我们细细地咀嚼面包皮,配着清甜香浓的鱼骨汤,深深感觉到生活的幸福。鳝鱼与面包是有钱就吃得到的,鳝鱼骨和面包皮却是只有深爱我们的妈妈才做得出来。
13只要卖鳝鱼的来摆摊,我们就一定能喝到鳝鱼骨汤。奇怪的是,我从来没有喝腻过,而且一直觉得这是人间至极的美味。
14妈妈担心我们会吃腻,有时会在汤里加点竹笋,或下点蛋花;有时会用豆腐红烧,或与萝卜同卤……虽然用的都是普通的食材,却充满了美味的魔术。
名题导航
方法在线
15最神奇的,算是炸鳝鱼骨了。鳝鱼骨本来是歪曲扭动的,下了油锅时突然被拉直了,一条一条就像薯条一样,起锅时撒一些胡椒、盐,香、酥、脆,真是美味极了。我吃了好几年的鳝鱼骨头,一直到我去外地念书,偶尔回到乡下,喝到妈妈亲手熬的汤,总是觉得美味如昔,心中更是充满了感动,妈妈把深情与爱熬入了那平凡的汤中,使我们身强体健,在普遍营养不良的乡下孩子中,我们总是气色红润,精神饱满。
16“也许是小时候吃不到鳝鱼,长大之后只要到馆子吃饭,看到有卖鳝鱼的,总会点两道来吃,一边吃就会一边怀念起那一段艰苦的岁月。”我对北京的朋友说。
17大家听得入神,纷纷夹起鳝鱼,细细咀嚼。当然,有故事加味,鳝鱼也变得别有滋味了。
名题导航
方法在线
18吃完火锅,我漫步在北京街头,此时雪花漫天飞舞,我回想着妈妈熬制的鳝鱼骨汤的味道,感到正是那些看似微贱的东西,累积出一些无价的意义,才使我们的生命感到丰盈。
19谁能告诉我鳝鱼骨头一斤多少钱?面包皮一袋多少钱?市场里捡来的青菜一斤多少钱?
20只要有爱,就是无价的。
(有改动)
名题导航
方法在线
1.请概括选文第⑦~15段的内容。
答案:在小时候的艰苦岁月里,妈妈向卖鳝鱼的人要来鳝鱼骨为“我们”熬汤改善生活,使“我们”身强体健(气色红润,精神饱满)。
2.选文第⑦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被炒鳝鱼的美味所诱惑,却因为其价钱贵吃不起而无奈的心理。
3.请品析选文第14段中加点的词语“魔术”一词的妙处。
答案:
“魔术”原义是指一种神奇、变幻莫测的杂技艺术,用在文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妈妈费尽心思、变换花样为“我们”熬制鳝鱼骨汤的手艺高,让“我们”感受到在艰苦生活中能吃到如此美味的惊喜,体现了妈妈对“我们”的爱。
名题导航
方法在线
4.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写出两点即可)
答案示例:(1)从艰苦的日子里,妈妈要来鳝鱼骨熬汤,给孩子们改善生活,增加营养,可以看出妈妈爱孩子。(2)从妈妈要鳝鱼骨来熬鱼汤、炸鱼骨等,可以看出妈妈勤劳、聪明、能干。(3)从妈妈把艰苦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让孩子们感到幸福,可以看出妈妈乐观、热爱生活。
名题导航
方法在线
5.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用服务员和朋友对“我”点两道鳝鱼菜的疑问,突出了“我”对鳝鱼菜情有独钟,同时引出下文“我”的回忆。
B.从选文第17段的叙述中可以感受到朋友们听完“我”的回忆都陷入了沉思,心情沉重。
C.选文第18段中“雪花漫天飞舞”烘托出“我”回味母爱备感温暖的心情。
D.选文第19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食材的便宜,突出了母爱的无价。
解析:“心情沉重”有误。
B
6.选文给我们很多启示,请试着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写出来。
答案示例:热爱生活,乐观面对生活;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体会父母的关爱;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名题导航
方法在线
散文的阅读策略
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一直以来,散文阅读备受命题者的青睐。其主要考查角度及答题策略如下。
一、把握散文的线索
线索是作者的思路在文章中的体现,也是统摄和连缀材料的纽带。
线索的主要类型:
名题导航
方法在线
提示:线索的类型及其在具体文章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文章线索单一;有的文章线索双重,或虚实结合,或纵横交叉,或一主一次,或平行发展。
名题导航
方法在线
寻找散文线索的方法:
1.从标题入手。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如《背影》中,全文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依次是“惦记背影→刻画背影→惜别背影→再现背影”,共四次写到“背影”,在这里标题直接揭示线索。
2.从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入手。如《济南的冬天》中,全文以“我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为线索。如开头的议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抒情句如在写济南的山时说“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这样直诉肺腑,是作者的深情与赞美。结尾部分写道:“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充分抒发了“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情意。
3.从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入手。
名题导航
方法在线
二、概括散文的内容
散文的内容是作者为表情达意而选取的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是一件事,可以是某一景、物,也可以是作者内心世界的瞬间反应。
题型1: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模式:
(1)叙事散文:本文通过记叙……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表现(反映、歌颂、揭露、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
(2)抒情散文:本文通过(借助)……的景物(事物、事件),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3)写景散文:本文通过描写……景物,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注意:(1)如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名题导航
方法在线
题型2:概括文章或某些段落的内容。
答题模式:何人+何时+何地+何事+结果。
注意:(1)通读全文,明确六要素;(2)注意各段的中心句和关键词。
名题导航
方法在线
三、理解散文的主旨
主旨是作者通过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认识和态度,以及由此表现出的情感倾向。具体可分为:说明道理、抒发情感、表现品质、表达看法。
散文的主旨由作者的写作意图决定,所以主旨要点有时角度唯一,有时兼顾几个方面。
归纳文章主题的方法:(1)标题提示法;(2)段意串联法;(3)首尾归纳法;(4)关键词句归纳法。
答题模式:表现(歌颂、揭露)了……,抒发了(告诉我们)……。
名题导航
方法在线
四、分析写作方法
常用写作方法及答题模式:
名题导航
方法在线
答题对策:
(1)辨识类型。根据表现手法各自的特点来判断。
(2)分析内容。分析运用此种手法主要写了什么。
(3)评价作用。评价在表现中心、塑造人物、抒发感情、布局谋篇等方面的效果。
名题导航
方法在线
五、品味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一般有浓郁的抒情味和深刻的哲理意蕴,优美流畅,清新自然,富有诗意和感染力,文学性强。这些特点一般通过词语的运用、句式的选择、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式予以体现。品味散文语言的角度及答题模式:
名题导航
方法在线
名题导航
方法在线
六、谈感受、启示
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章内容,对其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筛选、分析、比较、归纳、提炼、推理,进而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解答感受、启示类试题时需注意三点:(1)领悟作品内涵,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情感倾向;(2)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3)答题时,语言要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