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6章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练习(带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6章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练习(带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2-17 21:2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一、单选题
1.???下列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碘加入汽油中?????????????????????????B.?面粉加入水中?????????????????????????
C.?高锰酸钾加入汽油中?????????????????????????D.?植物油加入水中
2.???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
A.?用汽油清洗油污?????????????????????????B.?用洗涤剂清洗油污?????????????????????????
C.?用盐酸除铁锈?????????????????????????D.?用自来水洗手
3.???化学实验常需要配制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配制溶液时,只能用水作溶剂????????????????????????????????????????
B.?配制硝酸铵溶液时,溶液温度会降低????????????????????????????????????????
C.?溶质只能是固体或液体????????????????????????????????????????
D.?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4.???物质在水中溶解是复杂的变化过程,往往伴随着热量变化,因此,不同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温度有所不同。下列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氢氧化钠?????????????????????????B.?氯化钠?????????????????????????
C.?硝酸铵?????????????????????????D.?活性炭
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将NaCl放入植物油中搅拌,能形成溶液????????????????????????????????????????
C.?将NaOH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浓度减少一半????????????
?D.?溶液是稳定的混合物
6.???属于悬浊液的是(  )
A.?矿泉水?????????????????B.?糖水???????????C.?泥水???????????????????D.?自来水
7.???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淡水资源丰富,可随意使用???????????????????B.?活性炭可吸附水中色素和异味??????
C.?水是最常用的溶剂?????????????????????????????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8.???某液体如果是溶液,则一定是(  )
A.?一种固体溶解在一种液体中?????????????????????????
B.?均一、稳定、无色、透明???
C.?至少有两种物质组成,并且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只有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9.???现有一组物质:海水、盐酸、碘酒,下列物质中和这组物质归为同一类的是(  )
A.?消毒酒精????????????B.?泥水??????????????C.?冰水??????????????D.?原油
二、填空题
10.???如图是某教学参考书中的一幅图片,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仪器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
(2)用手握着的仪器在这个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
???在蒸馏水中加入NaOH颗粒,不断搅拌,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如图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NaOH固体溶于水伴随热量的释放
B.a、c两点NaOH的溶解度相等,b点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12.???给下列混合物归类:
①食盐水,②钡餐,③牛奶,④血液,⑤肥皂水,⑥泥水,⑦色拉油溶于水,⑧色拉油溶于汽油。
属于溶液的是______,属于乳浊液的是______。
13.???2020年中国水周的主题是“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
(1)向某自来水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该自来水属于______(填“硬水”或“软水”)。
(2)生活中常用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涤剂对油污的______作用。
(4)珍惜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实验室的废液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B.洗净试管后,忘记关闭水龙头
C.在实验室中安装节水的水龙头
14.???生活离不开化学,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为防止新冠病毒传播,常备碘酒消毒。酒精中的溶剂是______(填名字)。
(2)白糖固体放在口中会有清凉感觉,请从溶解现象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3)用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______。
(4)生活中把硬水变软水的常用方法是______。
三、简答题
15.???病人在医院接受静脉注射或滴注时,常要用到生理盐水,即氯化钠溶液.右图是某药业公司生产的氯化钠注射液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请完成下列问题:
(1)该注射液里含有哪些物质?将你知道的写下来,用化学式表示:______,由此可说明溶液一定属于混合物.
(2)常温下,一瓶合格的氯化钠注射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出现浑浊现象?理由是______.
16.???分类和推理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
(1)学习化学知识时,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用途和功能等将知识分类。请根据除污原理:利用乳化原理除油污;利用溶解原理除油污。将下列方法分类。
①用洗涤剂除去餐具上的油渍
②用酒精洗掉碘
③用洗发露洗掉头发上的油污
④用汽油将衣服上的油漆洗掉
⑤用肥皂洗衣服
分类标准______;所选选项______(填序号)。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钾、钙、钠”三种单质不能置换盐溶液的金属,原因是这些金属都先和水反应。已知金属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金属钾与金属钠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请写出钾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四、探究题
17.???根据下列实验报告回答问题:
活动与探究: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液体温度的变化
探究目的
了解物质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情况;学习测量液体温度变化的方法
实验用品
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氢氧化钠固体、水
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1)图示③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______。
(2)图示③中的错误改正后,上述实验______(填“能”或“不能”)测得氢氧化钠溶解前后的温度变化范围?如果能测定,操作方法是______(如果不能,此空不填)。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答案】
1.??A???????2.??B???????3.??B???????4.??C???????5.??D???????
6.??C???????7.??A???????8.??C???????9.??A???????
10.??烧杯? 玻璃棒? 搅拌,加速蔗糖的溶解???????
11.??AB???????
12.??①⑧? ③⑤⑦???????
13.??硬水? 煮沸? 乳化? AC???????
14.??酒精? 白糖溶于水的过程吸收了热量,所以白糖固体放入口中有清凉感觉? 利用洗涤剂的乳化原理? 加热煮沸???????
15.??NaCl、H2O?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
16.??发生乳化作用? ①③⑤? 2K+2H2O═2KOH+H2↑???????
17.??应用玻璃棒搅拌? 能? 未溶解前先测出水的温度,氢氧化钠完全溶解后再测一次温度,即可测出溶解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
【解析】
1.??
解:A、碘加入汽油中,能溶解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正确;
B、面粉加入水中不溶解,形成的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B错;
C、高锰酸钾加入汽油中不溶解,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C错;
D、植物油加入水中不溶解,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D错。
故选:A。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2.??
解:
A、用汽油清洗油污不是利用乳化原理,是溶解。故选项错误;
B、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对油污的乳化作用。故选项正确;
C、用盐酸清除铁锈不是利用乳化原理,是利用盐酸能和铁锈反应。故选项错误;
D、用自来水洗手不是利用乳化原理。故选项错误。
故选:B。
A、根据油污易溶于汽油解答;
B、根据洗洁精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解答;
C、根据盐酸能和铁锈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解答;
D、根据自来水可以把手上的灰尘、汗液冲去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
3.??
解:A、溶液中溶剂不一定是水,例如碘酒中溶剂是酒精,故A错;
B、硝酸铵溶于水的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故B正确;
C、溶质可以是固体或液体或气体,故C错;
D、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D错。
故选:B。
A、根据溶液中溶剂不一定是水考虑;
B、根据硝酸铵溶于水,能量的变化考虑;
C、根据溶质的种类考虑;
D、根据溶液的特点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物质溶于水能量的变化,溶质的种类,溶液的特点。
4.??
解: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几乎不变,故选项错误。
C、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故选项正确。
D、活性炭难溶于水,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物质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温度变化情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
解:A、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显蓝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氯化钠难溶于植物油,将NaCl放入植物油中搅拌,不能形成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溶液具有均一性,将NaOH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浓度保持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有些溶液是有色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氯化钠难溶于植物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溶液的特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一些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溶液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
解:A、矿泉水可看作是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糖水是蔗糖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C、泥沙难溶于水,泥水是泥沙等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选项正确。
D、自来水可看作是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
解:A、地球上的水总储备虽然很大,但大部分是海水,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且分布不均,不能随意使用,故选项说法错误。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水中色素和异味,故选项说法正确。
C、最常用的溶剂是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D、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水资源状况,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常见的溶剂,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水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水的组成、常见的溶剂、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
解:A、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所以不一定是一种固体溶解在一种液体中,故A错误;
B、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B错误;
C、溶液的特点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至少有两种物质组成,并且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C正确;
D、溶液中可以有多种溶质,不一定是一种,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溶液的特点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剂一般是液体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9.??
解:海水、盐酸、碘酒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都属于溶液。
A、消毒酒精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正确;
B、泥水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B错;
C、冰水属于纯净物,溶液必须属于混合物,故C错;
D、原油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D错。
故选:A。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10.??
解:(1)图中的仪器名称分别是:烧杯;玻璃棒;故填:烧杯;玻璃棒;
(2)手握仪器是玻璃棒,作用是搅拌、加速蔗糖的溶解。故填:搅拌,加速蔗糖的溶解。
(1)依据实验室常见仪器的认识解决;
(2)根据溶解蔗糖的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进行解答。
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是常见仪器的名称和用途以及玻璃棒的使用,是对化学基本操作的训练与巩固。
11.??
解:A、由图象可知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故A说法正确;
B、a、c两点时,温度相同,都有没有溶解的NaOH,所以a、c两点时,NaOH的溶解度相同,故B说法正确。
答案为:AB。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相同,溶解度相同,饱和溶液是在该温度下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氢氧化钠溶解的过程。
12.??
解:①食盐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②钡餐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③牛奶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④血液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⑤肥皂水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⑥泥水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⑦色拉油溶于水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⑧色拉油溶于汽油属于溶液。
故答案为:①⑧;③⑤⑦。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乳浊液是液体小液滴悬浮在液体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溶液的特点,能鉴别开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13.??
解:(1)向某自来水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该自来水属于硬水;故填:硬水;
(2)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填:煮沸;
(3)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涤剂对油污的乳化作用;故填:乳化;
(4)A.实验室的废液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B.洗净试管后,忘记关闭水龙头会造成水的浪费,不利于保护水资源;
C.在实验室中安装节水的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故选:AC。
(1)根据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2)根据生活中硬水软化的方法来分析;
(3)根据除油污的原理来分析;
(4)根据保护水资源的措施来分析,一是节约用水,二是防治水污染。
本题考查了水的相关知识,解题时根据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硬水软化的方法、除油污的原理以及保护水资源的措施来分析解答即可,难度不大。
14.??
解:(1)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溶质是碘;
(2)由于白糖溶于水的过程吸收了热量,所以白糖固体放入口中有清凉感觉;
(3)用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洗涤剂的乳化原理;
(4)生活中把硬水变软水的常用方法是加热煮沸。
故答案为:(1)酒精;(2)白糖溶于水的过程吸收了热量,所以白糖固体放入口中有清凉感觉;(3)利用洗涤剂的乳化原理;(4)加热煮沸。
(1)根据溶剂的判断方法考虑;
(2)有些物质溶于水会吸收热量考虑;
(3)根据乳化原理考虑;
(4)根据生活中把硬水变软水的常用方法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溶剂的判断方法,物质溶于水能量变化,乳化原理,知道生活中把硬水变软水的常用方法。
15.??
解:溶液包括溶质与溶剂两部分,注射液是一种溶液,溶质为氯化钠,溶剂为水;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与稳定性,只要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溶质就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故答案为:(1)NaCl、H2O?????? (2)不会因为溶液是均一、稳定的
根据溶液的组成(溶质与溶剂)与溶液的性质(均一性、稳定性)进行分析即可.
溶液包括溶质与溶剂两部分,一种溶液中溶质可以有多种,但溶剂只能有一种,并且溶质可以为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溶液具有均一性与稳定性,但是均一性与稳定性也是有条件的.
16.??
解:(1)用洗涤剂除去餐具上的油渍是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用肥皂洗衣服是肥皂的乳化作用;用洗发露洗掉头发上的油污,是洗发露的乳化作用;碘能溶于酒精,用酒精洗掉碘属于溶解作用;汽油将衣服上的油漆洗掉是汽油对油污的溶解作用;故可以根据是否是乳化作用,将原理进行分类。
(2)已知金属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金属钾与金属钠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钾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2H2O═2KOH+H2↑
故答案为:(1)分类标准是发生乳化作用;所选选项①③⑤;(2)钾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2H2O═2KOH+H2↑。
(1)常见的洗涤原理有三种,一是利用乳化作用,二是利用溶解原理,三是利用物质与油污等发生化学反应等方法;
(2)根据题中信息解答。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乳化原理和溶解现象,知道题中信息的应用以及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17.??
解:(1)温度计不能用来搅拌,这样可能使水银球破裂,应用玻璃棒搅拌.故答案为:应用玻璃棒搅拌.
(2)实验目的是测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液体温度的变化,需要测出溶解前后的温度,所以未溶解前先测出水的温度,氢氧化钠完全溶解后再测一次温度,即可测出溶解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故答案为:能;未溶解前先测出水的温度,氢氧化钠完全溶解后再测一次温度,即可测出溶解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
(1)根据温度计的用处和溶解的操作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目的是测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液体温度的变化,需要测出溶解前后的温度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时的吸放热情况及温度计的使用的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