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
一、单选题
1.???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t2℃时,A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B.?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A>C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升温的方法
D.?将t2℃时A、B、C三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B>A>C
2.???下列关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D.?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溶液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溶液都是无色的?????????????????????????B.?所有的溶液都是水做溶剂???
C.?所有的溶液都是混合物?????????????????????????D.?所有的饱和溶液都是浓溶液
4.???t1℃时,将a、b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各25g,分别加入盛有l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升温到t2℃时,忽略水分蒸发,现象如图乙所示。图丙是a、b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甲中两烧杯内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图乙中烧杯内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
C.?图丙中曲线M表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D.?若b中混有少量a,可将其溶液蒸发结晶、趁热过滤以提纯b
5.???已知在30℃时,20g水最多溶解A物质3g,则A物质在水中属于( )
A.?易溶?????????????????????B.?可溶???????????????????????C.?微溶????????????????????D.?无法确定
6.???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时,将5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100g a的饱和溶液
B.?20℃时,把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b所需水的质量最多
C.?a中含有少量b,可用冷却a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D.?将2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7.???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温度不变时,溶剂量越多,溶质的溶解度越大
B.?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解了26.5g氯化钠,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26.5g
C.?搅拌可以使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D.?20℃时将31.6g硝酸钾放入100g水中,形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8.???有关溶液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溶液的组成中一定有水
②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③NaCl饱和溶液中加入大量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少了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②③
二、填空题
9.???夏季雷雨前池塘里的鱼经常将头伸出水面,有的甚至死亡,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10.???通常把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______.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可用______的方法使溶液中的溶质结晶出来;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可用______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11.???根据如图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相关问题:
(1)在______℃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
(2)t2℃时,若将15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成20%,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_g。
(3)将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其他条件不变),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甲______(填“>”“<”或“=”)乙。
???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
(1)t3℃时,硝酸钾的溶解度______氯化钾的溶解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t2℃时,氯化钾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硝酸钾,提纯氯化钾的方法是______。
(3)t1℃时,将50g硝酸钾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_。
(2)a中混有少量的b,提纯a物质的方法是______。
(3)t2℃时,将3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
(4)t2℃时,分别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全部溶解于水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__。
(5)将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简答题
14.???硫酸是工农业生产中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种试剂,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配制49g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经计算,所用水的的质量为______g,所需98%的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mL;量取上述体积的浓硫酸所选用的仪器为______和胶头滴管。
15.???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2)在t2℃时,把150gA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把t2℃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
(3)若A中混有少量B,要得到较纯净的A物质,可用______法提纯A物质。
(4)用同一种方法可以使A、B、C三种物质的溶液都有晶体析出,该方法是______。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2)t2℃时,3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结果精确到0.1%);
(3)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
四、探究题
17.???20℃时,将不同质量的NaCl晶体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与加入NaCl晶体质量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组别
物质质量
A
B
C
D
E
NaCl晶体质量/g
5
15
20
30
40
所得溶液质量/g
105
115
X
130
13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组的X值为______;E组的溶液为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E组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如图为的NaCl溶解度曲线图,图上a点纵坐标的值为______。室温时,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并恢复到室温,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_(填“>”、“<”或“=”)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
【答案】
1.??D???????2.??C???????3.??C???????4.??A???????5.??D???????
6.??C???????7.??D???????8.??C???????
9.??水中缺少氧气???????
10.??结晶? 蒸发溶剂结晶? 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
11.??t1? 100? =???????
12.??大于? 蒸发结晶? 20%???????
13.??t1℃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0g? 降温结晶? 75? c>b>a? 不变???????
14.??39? 5.4? 量筒???????
15.??B? 20%? C<A<B? 降温结晶? 蒸发溶剂???????
16.??乙>甲=丙? 33.3%? 甲???????
17.??120? 饱和? 26.5%? 36? <???????
【解析】
1.??
解:A、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故A错误;
B、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A=C,故B错误;
C、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故C错误;
D、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将t2℃时A、B、C三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A、B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C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应该按照t2℃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B>A>C,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解:A、不饱和溶液与稀溶液无关,所以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饱和溶液与浓溶液无关,所以在一定温度下的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故B错误;
C、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故C正确;
D、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无关,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不饱和溶液与稀溶液无关进行解答.
B、根据饱和溶液与浓溶液无关进行解答;
C、根据饱和溶液的含义进行解答;
D、根据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无关进行解答。
此题考查了饱和溶液的概念,强调了叙述饱和溶液应该指明一定温度、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3.??
解: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一定无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A错;
B、溶剂一般是液体,但不一定是水,例如碘酒中溶剂是酒精,故B错;
C、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C正确;
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较小其饱和溶液是稀溶液,故D错。
故选:C。
A、根据溶液的特点考虑;
B、溶质不一定都是固体,溶剂也不一定是水;
C、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考虑;
D、根据溶液的饱和和浓稀没有必然的联系分析解答.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溶液特征方面的内容,同时要对溶液的颜色、溶剂种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4.??
解:A、t1℃时,a、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图甲中两烧杯内a、b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A正确;
B、图乙中烧杯内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小于25%,故B错误;
C、升高温度,a烧杯中的固体增多,所以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图丙中曲线N表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故C错误;
D、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若b中混有少量a,可将其溶液降温结晶、趁热过滤以提纯b,故D错误。
故选:A。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溶解度相同时的温度;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提纯晶体的方法。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解:通常把室温(即20℃)时的溶解度大于或等于10g的,叫易溶物质,大于或等于1g但小于10g的,叫可溶物质,大于或等于0.01g但小于1g的,叫微溶物质,小于0.01g的,叫难溶(或不溶)物质。而本题中所给的温度为30℃,且不知道其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几何,所以难以判断该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
故选:D。
通常把室温(即20℃)时的溶解度大于或等于10g的,叫易溶物质,大于或等于1g但小于10g的,叫可溶物质,大于或等于0.01g但小于1g的,叫微溶物质,小于0.01g的,叫难溶(或不溶)物质.可以据此进行分析.
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等,来考查学生对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6.??
解:A、t℃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80g,所以将5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只能溶解40g的晶体,可得到90ga的饱和溶液,故A错误;
B、20℃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所以把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b所需水的质量最少,故B错误;
C、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a中含有少量b,可用冷却a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故C正确;
D、将2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a、b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晶体,c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形成溶液的质量;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
解: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某固体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在一定温度下,物质溶解的多少与溶剂的量是成正比的,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不受溶剂多少的影响,A错误;
B.100?g为饱和溶液的溶液质量,此溶液中溶剂的量小于100?g,所以溶解度不是26.5?g,故B错误;
C.在固体溶解的过程中搅拌可以加快固体溶解的速率,但溶液饱和后,搅拌也不能使多余的溶质继续溶解,不能改变固体的溶解度。故C错误;
D.20℃时将31.6g硝酸钾放入100g水中,形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故正确。
故选:D。
解决本题要注意溶解度的四个要素: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②标准:在100g溶剂里;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 ④单位:g.
根据这四个要素进行解答.
考查学生对于溶解度的掌握情况,解决这类题目时要根据溶解度四要素来分析解答,其中对于溶解度的标准是易错点,要多加注意.
8.??
解:①溶液的组成中不一定有水,如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不含水,故说法错误。
②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温度,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故说法错误。
③NaCl饱和溶液中加入大量水后,改变的溶剂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故说法错误。
故 ①②③说法均错误。
故选:C。
①根据常见的溶剂,进行分析判断。
②根据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温度,进行分析判断。
③根据NaCl饱和溶液中加入大量水后,改变的溶剂的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饱和溶液的特征、常见的溶剂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
解:夏日雷雨前的气象条件是高温低气压,高温低气压下河水中溶解氧减少,河水中溶解氧减少不利于鱼的呼吸,导致部分鱼缺氧窒息死亡。
故答案为:水中缺少氧气。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鱼在水中生活需要氧气,氧气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氧气溶解的越多,温度越低,氧气溶解的越多.
本题考查了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0.??
解:通常把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结晶;蒸发溶剂结晶一般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
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一般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由此可知,
故答案为:结晶;蒸发溶剂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
根据结晶是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结晶的方法有蒸发溶剂结晶和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本题考查结晶的概念,结晶的方法:冷却热饱和溶液和蒸发溶剂结晶法,并灵活应用于解题.
11.??
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
(2)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将15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成20%,需加水的质量为100g;
(3)将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其他条件不变),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减小,都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甲=乙。
故答案为:(1)t1;
(2)100;
(3)=。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溶解度相同时的温度;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溶液稀释后,所加水的质量。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3℃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
(2)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t2℃时,氯化钾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硝酸钾,提纯氯化钾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3)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5g,所以将50g硝酸钾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12.5g的晶体,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故答案为:(1)大于;
(2)蒸发结晶;
(3)20%。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形成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的含义是t1℃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0g;
(2)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a中混有少量的b,提纯a物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3)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将3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75g;
(4)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c物质的溶解度最小,所以分别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全部溶解于水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c>b>a;
(5)将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解度增大,溶质、溶剂质量都不变,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故答案为:(1)t1℃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0g;
(2)降温结晶;
(3)75;
(4)c>b>a;
(5)不变。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形成溶液的质量;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成分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解:设所需98%的浓硫酸的体积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1.84g/cm3×x×98%=49g×20%??????1.84g/cm3×x≈5.4cm3(即5.4mL)。
所需水的质量为49g-1.84g/cm3×5.4cm3≈39g;
量取上述体积的浓硫酸所选用的仪器为量筒和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39;5.4;量筒。
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配制稀溶液的基本步骤、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
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B;
(2)在t2℃时,把150gA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得到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把t2℃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A、B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C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应该按照t2℃的溶解度计算,所以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A<B;
(3)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若A中混有少量B,要得到较纯净的A物质,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A物质;
(4)A、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用同一种方法可以使A、B、C三种物质的溶液都有晶体析出,该方法是蒸发溶剂。
故答案为:(1)B;
(2)20%;C<A<B;
(3)降温结晶;
(4)蒸发溶剂。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形成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6.??
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
(2)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3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只能溶解25g的晶体,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3.3%;
(3)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最大,所以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
故答案为:(1)乙>甲=丙;
(2)33.3%;
(3)甲。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形成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温度改变后,析出晶体质量的多少。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7.??
解:(1)根据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与加入NaCl晶体质量的对应关系表,20℃时,100g水最多能形成136g溶液,即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则C组的X值为20g+100g=120g。E组的溶液,有4g氯化钠不能继续溶解,为饱和溶液。
(2)E组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6.5%。
(3)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图上a点纵坐标的值为36g。
室温时,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并恢复到室温,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少,有氢氧化钙析出,则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故答案为:
(1)120;饱和;
(2)26.5%;
(3)36;<.
(1)根据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与加入NaCl晶体质量的对应关系表,20℃时,100g水最多能形成136g溶液,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含义、溶解度的含义、饱和溶液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