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
一、单选题
1.???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用氢氧化钙与硫酸铜溶液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D.?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
???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②处有气泡产生????????????????????????????????????????
B.?①②④⑤处有明显现象,则M可能为稀盐酸????????????????????????????????????????
C.?⑤处固体明显减少,则M可能为稀硫酸????????????????????????????????????????
D.?⑥处反应放热,则N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
3.???下列有关酸的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
B.?敞口放置一段时间的浓盐酸和浓硫酸,两者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大??????????????????
C.?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H+????????????????????????????????????????
D.?浓盐酸和浓硫酸都能使纸张炭化
???下列有关氢氧化钠性质探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向接近沸腾的水中加入一定量NaOH固体,液体迅速沸腾
B.?乙将少量头发加入到热的浓NaOH溶液中,头发逐渐溶解消失
C.?丙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变红色
D.?丁向盛满CO2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适量浓烧碱溶液,鸡蛋被“吞”入瓶中
???已知Na2CO3+CO2+H2O═2NaHCO3,将二氧化碳气体持续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测得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M和N点溶液含有的溶质不同????????????????????????????????????????
B.?b曲线下降是因为该离子发生反应转化为HCO3-????????????????????????????????????????
C.?a曲线可以代表Na+????????????????????????????????????????
D.?该曲线表明二氧化碳的量不同,生成物不同??????
6.???在100mL 5%的硫酸中依次加入一定量的氧化铁和氢氧化钠溶液,有关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有沉淀生成?????????????????????????B.?溶液最终呈黄色?????????????????????????
C.?只发生两个反应?????????????????????????D.?溶液中硫酸根的物质的量始终不变
7.???有关中和反应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反应物均须溶于水?????????????????????????B.?有沉淀生成?????????????????????????
C.?有气体生成?????????????????????????D.?有盐生成
8.???下列清洗方法错误的是( )
A.?用肥皂清洗久置石灰水的试剂瓶???????????????????B.?用酒精清洗残留碘的试管????????????
C.?用含氢氧化钠的洗涤剂清洗炉具?????????????????D.?用汽油清洗沾在手上的油漆
9.???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物质本身不是酸的是( )
A.?SO3???????????????????B.?CaO????????????????????C.?NaOH????????????????????D.?Ca(OH)2
10.???下列有关酸溶液的因果关系完全正确的是( )
A.?稀盐酸可以除铁锈,是因为酸能与金属反应????????????????????????????????????????
B.?浓硫酸可以做干燥剂,是因为它极易与水反应????????????????????????????????????????
C.?浓盐酸打开瓶盖会看见白雾,是因为它有强烈的挥发性????????????????????????????????????????
D.?浓硫酸能使小木棒炭化变黑,是因为它有吸水性
11.???如表各选项中,实验操作一定能够达到相对应的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将混合气体缓缓通过装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B
检验CaCl2溶液中混有少量盐酸
取样,滴加AgNO3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沉淀
C
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向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滴加酚酞
D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同
常温下,同时分别向同体积的盛有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的集气瓶中滴加相同滴数的饱和澄清石灰水,振荡
A.?A?????????????????????????B.?B?????????????????????????C.?C?????????????????????????D.?D
12.???现今有些药房出售“冲泡式”感冒药。这类药剂经温水调和,杯中会有气泡,饮用方便。冲泡式感冒药剂之所以会有气泡,是因其含有柠檬酸以及下列物质中的( )
A.?碳酸氢钠?????????????????????????B.?氢氧化镁?????????????????????????
C.?阿司匹林?????????????????????????D.?咖啡因
二、填空题
13.???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成______色,pH______7;逐滴向锥形瓶中滴入盐酸并振荡,至溶液刚刚褪成无色时,pH______7;继续滴盐酸,pH______7。
14.???现有白纸、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A)、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H2SO4溶液(B)和10%的紫色石蕊试液(C),设计“雨落叶出红花开”的趣味实验:先在白纸上用玻璃棒蘸取(填序号,下同)______画上花,在蘸取______画上叶.将白纸挂起来,用______向纸上喷洒即可.实验的原理是______.20%的NaOH溶液呈______性,因此______.10%的H2SO4呈______性,因此______.
15.???“旺旺雪饼”的包装内有一小袋,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等字样.
(1)生石灰可作干燥剂的理由是:(写化学方程式)______.
(2)我对它作了一系列探究,其实验方案如下:
问题与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问题1,小纸袋中的物质能否再作干燥剂
取足量固体放入烧杯中加适量水,触摸烧杯
______
不能作干燥剂
问题2,我猜想变质后的物质可能是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16.???把一枚生锈的铁钉放入过量的稀盐酸中,首先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过一段时间后,又观察到铁钉表面有______产生,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7.???在用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
(1)该实验是将______(选填“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______
(3)请列举一种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______。
三、简答题
18.???数字化装备正逐步进入我市的各个校园。在盐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过程中,如图是利用数字化传感器得到的溶液pH变化图象。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当溶液呈中性时,所消耗氢氧化钡溶液的体积是______mL;
(3)图中b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发现问题】楠楠和娟娟在学习中发现:通常检验CO2用饱和的石灰水,而吸收CO2用浓NaOH溶液,决定实验解开其中奥秘,邀请你参与.
【实验探究】她们在体积相同盛满CO2的两个集气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石灰水和NaOH溶液,现象如图所示.
【实验现象】甲中气球也有所变大的原因是______.她们从现象上看得出吸收CO2气体较多的是______.乙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计算求证】楠楠通过计算等质量的Ca(OH)2溶液和NaOH溶液吸收CO2的量,发现Ca(OH)2大于NaOH.她认为吸收CO2应该用饱和石灰水最佳.
【思考评价】请对楠楠的结论进行评价:______.
???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酸、碱、盐性质后,通过实验对硫酸、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进行了验证和总结,如图1所示“-”表示物质两两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总结一:硫酸的化学性质
(1)写出氧化铁与硫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补充一个实验,完善硫酸的化学性质,X可以是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能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总结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4)如图2乙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______。
(5)丙同学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乙同学所得溶液中,观察到红色褪去,此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_(酸碱指示剂除外),请设计实验证明盐酸过量:______。
(6)丁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加入氢氧化钙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
【答案】
1.??A???????2.??C???????3.??C???????4.??C???????5.??C???????
6.??D???????7.??D???????8.??A???????9.??A???????10.??C???????
11.??D???????12.??A???????
13.??红? >? =? <???????
14.??B? A? C? 酸碱指示剂遇到酸、碱溶液呈现不同的颜色? 碱? 使紫色石蕊试剂变蓝? 酸? 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
15.??CaO+H2O═Ca(OH)2? 烧杯壁不热? 碳酸钙? 取少量干燥剂,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观察现象? 有气泡冒出? 说明此干燥剂中
含有碳酸钙???????
16.??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Fe2O3+6HCl═2FeCl3+3H2O? 气泡? Fe+2HCl═FeCl2+H2↑???????
17.??氢氧化钠溶液? Na2SO4NaOH? 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
18.??Ba(OH)2+2HCl═BaCl2+2H2O? 20? Ba(OH)2、BaCl2???????
19.??少量二氧化碳被饱和石灰水吸收致瓶内压强有所下降? 乙? CO2+2NaOH=Na2CO3+H2O? 理论计算没有考虑氢氧化钙溶解度小的情况,使用会导致用量大不方便,用浓氢氧化钠只需少量即可,所以吸收还是选择浓氢氧化钠好???????
20.??Fe2O3+3H2SO4═Fe2(SO4)3+3H2O? Na2CO3? 2NaOH+H2SO4═Na2SO4+2H2O? 红色? 氯化钙、氯化氢?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伸入铁丝,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说明溶液中含有盐酸? Na2CO3+Ca(OH)2═CaCO3↓+2NaOH?
【解析】
1.??
解:A、用氢氧化钙与硫酸铜溶液配制农药波尔多液,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碱和盐,不是酸与碱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正确。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C、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之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生成物必须是盐和水,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特征(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生成物必须是盐和水)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
解:A、②处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有气泡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B、①②④⑤处有明显现象,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能与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能与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能与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M可能为稀盐酸,故选项说法正确。
C、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⑤处固体不会明显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D、⑥处反应放热,则N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
解: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塞,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瓶口上方有白雾产生;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打开试剂瓶瓶塞,无明显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露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C、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H+,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D、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纸张炭化,浓盐酸不能,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浓盐酸和浓硫酸分别具有挥发性、吸水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盐酸和浓硫酸分别具有挥发性、吸水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
解: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则向接近沸腾的水中加入一定量NaOH固体,液体迅速沸腾,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具有强烈腐蚀性,则将少量头发加入到热的浓NaOH溶液中,头发逐渐溶解消失,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蓝色,则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变蓝色,C错误,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则向盛满CO2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适量浓烧碱溶液,二氧化碳被吸收,瓶内压强急剧减小,瓶口鸡蛋被“吞”入瓶中,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A.依据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分析;
B.依据氢氧化钠具有强烈腐蚀性分析;
C.依据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蓝色分析;
D.依据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氢氧化钠性质,主要是利用图示及氢氧化钠的性质来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5.??
解:将二氧化碳气体持续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先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根离子的浓度逐渐的减小到零,然后碳酸氢根离子离子的浓度逐渐增大,但是a曲线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所以a曲线前半段可以代表OH-,b曲线可以代表CO32-。
A.图中M点,a曲线没有减小到最小,碳酸根离子没有增加到最大,所以M点的溶液含有的溶质主要是NaOH和Na2CO3;图中N点,碳酸根离子开始减少,碳酸氢根离子开始增加,所以溶液含有的溶质主要是Na2CO3、NaHCO3,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B.因为b曲线的前半段可以代表CO32-,即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当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碳酸钠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溶液中碳酸根离子减少,碳酸氢根离子增多,所以b曲线下降是因为该离子发生反应转化为HCO3-,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C.在反应过程中,钠离子的数目不变,所以a曲线不能代表Na+,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该曲线表明二氧化碳的量不同,生成物不同,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根据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然后结合图象中的数据变化进行分析。
该曲线表明二氧化碳的量不同,生成物不同,故D正确。
故选:C。
6.??
解:A、硫酸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若硫酸过量,是不会有沉淀生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酸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若氧化铁过量,硫酸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钠,硫酸铁可能完全被消耗,液最终可能显无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不一定只发生两个反应,可能发生了硫酸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铁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钠三个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酸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铁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钠,不论发生了上述几个反应,溶液中硫酸根的物质的量始终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根据硫酸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铁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钠,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综合考虑各种出现的情况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
解:A、中和反应的反应物不一定均须溶于水,如氢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氢氧化铝难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中和反应不一定有沉淀生成,如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没有气体生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有盐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根据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特征(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
解:A.肥皂水与碳酸钙不能发生化学反应,所以不能用肥皂清洗久置石灰水的试剂瓶,说法错误;
B.碘能溶解于酒精中,所以可用酒精清洗残留碘的试管,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能与油污反应,所以可用含氢氧化钠的洗涤剂清洗炉具,说法正确;
D.油漆能溶解于汽油中,所以可用汽油清洗沾在手上的油漆,说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肥皂水与碳酸钙不反应来分析;
B.根据碘能溶于酒精中来分析;
C.根据氢氧化钠能与油污反应来分析;
D.根据油漆能溶于汽油来分析。
常见的洗涤原理有三种,一是利用乳化作用,二是利用溶解原理,三是利用物质与油污等发生化学反应,理解洗涤过程中利用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9.??
解:A、SO3不是酸,但它会与水反应生成硫酸,硫酸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A正确;
B、CaO溶于水,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是一种碱,会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故B不正确;
C、氢氧化钠是一种碱,它的水溶液会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故C不正确;
D、氢氧化钙是一种碱,它的水溶液会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故D不正确;
故选:A。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有些物质虽然不是酸,但与水反应后能生成酸性物质也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本题主要考查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同时要求我们熟悉一些氧化物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10.??
解:A、稀盐酸可以除铁锈,稀盐酸能与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是因为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做干燥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C、打开瓶盖会看见白雾,是因为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瓶口上方有白雾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D、浓硫酸能使小木棒炭化变黑,是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把木材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脱出”结合生成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盐酸易挥发,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浓盐酸易挥发、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与吸水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
解:A、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硝酸银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是硫酸钠,硫酸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如果稀硫酸过量,溶液显酸性,也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常温下,同时分别向同体积的盛有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的集气瓶中滴加相同滴数的饱和澄清石灰水,振荡,呼出的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更明显,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A、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B、硝酸银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
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是硫酸钠,硫酸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如果稀硫酸过量,溶液显酸性,也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2.??
解:A、碳酸氢钠能与柠檬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B、氢氧化镁与柠檬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没有气体生成,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阿司匹林不能与柠檬酸反应,没有气体生成,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咖啡因不能与柠檬酸反应,没有气体生成,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碳酸氢盐等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碳酸氢盐等反应生成气体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
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溶液变成 红色,此时溶液显碱性,pH>7;然后向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盐酸并振荡,至溶液刚刚褪成无色时,溶液显 中性,pH=7;继续滴加盐酸至过量,溶液显酸性,pH<7。
故填:>=;<。
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遇中性溶液不变色。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
本题主要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方面的内容。同时考查了中和反应中溶液pH的变化情况,难度不大但考查很详细。
14.??
解:要在白纸上变出“雨落叶出红花开”的趣味实验,首先白纸上需用无色液体作画,然后喷洒其它液体与纸上液体变化而呈现出不同颜色.因此在纸上作画时不可使用紫色石蕊试液,一是因为其有色二是喷洒其它溶液时要呈现不同颜色,喷洒中要让花呈红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所以用稀硫酸画花,那么NaOH溶液就用来画叶,石蕊试液遇碱变蓝,叶呈蓝色,石蕊试液就是“雨”;
故选B,A,C;
石蕊为常用的酸碱指示剂,遇酸、碱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比如稀硫酸呈酸性,能使石蕊变红色;NaOH溶液呈碱性,能使石蕊变蓝色;
故答:酸碱指示剂遇到酸、碱溶液呈现不同的颜色;碱;使紫色石蕊试剂变蓝;酸;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
“雨落叶出红花开”,雨落为喷洒溶液,喷洒溶液后白纸上显现出花叶和红色的花.
所提供的物质中,NaOH溶液能使石蕊变蓝,不能出现“红色开”的现象,可用于“叶出”;硫酸溶液能使石蕊变红,满足“红花开”的需要.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为石蕊和酚酞,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而酚酞遇碱变红、遇酸不变色.
15.??
解:(1)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2)当干燥剂中仍含有氧化钙时就还有干燥作用,检验氧化钙可根据它溶于水放热的性质;碳酸盐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根据此反应验证干燥剂中含有碳酸钙;
故答案为:(1)CaO+H2O═Ca(OH)2;
(2)烧杯壁不热;碳酸钙;取少量干燥剂,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观察现象;有气泡冒出;说明此干燥剂中含有碳酸钙.
(1)根据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进行解答;
(2)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热量,氢氧化钙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和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实验现象方面的内容,能根据反应原理正确的书写化学方程式.
16.??
解: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将生锈的铁钉放入盐酸中,先是表面的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与水,反应现象为: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当铁锈完全反应后,铁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与氢气,会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故答案为: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Fe2O3+6HCl═2FeCl3+3H2O;气泡;Fe+2HCl═FeCl2+H2↑.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与水,铁锈完全消失后,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酸的化学性质,掌握铁锈的主要成分、酸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
(1)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7然后大于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使pH升高,说明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硫酸中;
(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说明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此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
(3)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是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故答案为:(1)氢氧化钠溶液;
(2)Na2SO4?NaOH;
(3)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
(1)根据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进行分析确定操作的过程;
(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说明氢氧化钠溶液过量;
(3)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混合,能发生酸碱中和反应。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
解:(1)盐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2HCl═BaCl2+2H2O。
(2)当溶液呈中性时,溶液的pH=7,所消耗氢氧化钡溶液的体积是20mL。
(3)b点所示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氢氧化钡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Ba(OH)2、BaCl2.
故答案为:
(1)Ba(OH)2+2HCl═BaCl2+2H2O;
(2)20;
(3)Ba(OH)2、BaCl2.
(1)盐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2)当溶液呈中性时,溶液的pH=7,进行分析解答。
(3)b点所示溶液的pH大于7,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
解:【实验现象】甲中二氧化碳被饱和石灰水吸收致瓶内压强有所下降,气球也有所变大;比较甲、乙两装置的实验现象可以看出,乙中气球变化大,说明瓶内压强小,二氧化碳被吸收的多,则吸收CO2的量甲<乙;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思考评价】楠楠同学的结论不正确,考虑Ca(OH)2微溶于水,而NaOH易溶于水,理论计算没有考虑氢氧化钙溶解度小的情况,使用会导致用量大不方便,用浓氢氧化钠只需少量即可,所以吸收还是选择浓氢氧化钠好.
故答案为:【实验现象】少量二氧化碳被饱和石灰水吸收致瓶内压强有所下降;乙;CO2+2NaOH=Na2CO3+H2O
【思考评价】理论计算没有考虑氢氧化钙溶解度小的情况,使用会导致用量大不方便,用浓氢氧化钠只需少量即可,所以吸收还是选择浓氢氧化钠好.(指出溶解度问题的合理答案即可)
【实验现象】根据甲装置中产生的实验现象出现白色沉淀,说明通常用饱和石灰水检验CO2;由反应现象知:甲、乙两装置的气球,乙的气球变化大,说明瓶内压强小,二氧化碳被吸收的多;
【思考评价】楠楠同学的结论不正确,考虑Ca(OH)2微溶于水,而NaOH易溶于水,Ca(OH)2的饱和溶液远没有等质量的NaOH的饱和溶液含溶质的质量多;
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检验,掌握酸碱盐的溶解性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20.??
解:(1)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3H2SO4═Fe2(SO4)3+3H2O。
故填:Fe2O3+3H2SO4═Fe2(SO4)3+3H2O。
(2)补充一个实验,完善硫酸的化学性质,X是盐,可以是碳酸钠,是因为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故填:Na2CO3。
(3)能发生中和反应的是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
故填:2NaOH+H2SO4═Na2SO4+2H2O。
(4)如图2乙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色,是因为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故填:红色。
(5)丙同学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乙同学所得溶液中,观察到红色褪去,是因为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此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氢;
证明盐酸过量的方法: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伸入铁丝,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说明溶液中含有盐酸。
故填:氯化钙、氯化氢;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伸入铁丝,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说明溶液中含有盐酸。
(6)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故填:Na2CO3+Ca(OH)2═CaCO3↓+2NaOH。
(1)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
(2)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3)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4)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5)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
(6)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